1、如切入磋,如琢如磨。
2、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4、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5、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6、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7、听其言,观其行。
8、求大同,存小异。
9、挂羊头,卖狗肉。
10、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11、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1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3、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14、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15、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16、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17、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8、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19、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20、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21、虚心万事能成,自满十事皆空。
2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23、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2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5、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26、三军不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8、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
29、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30、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31、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32、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33、日日行,不怕千万里;事事做,不怕千万事。
34、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35、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36、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37、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38、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39、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40、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41、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42、言必行,行必果。
43、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44、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45、是可忍,孰不可忍。
46、吃一堑,长一智。
47、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8、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4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不善者而改之。
50、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51、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契而舍之,朽木不折。
52、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53、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54、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55、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56、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57、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5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9、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60、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要写好
技巧一审题立意
1寓言类
寓言一般具有讽刺或训诫的性质。具有三个特点:隐喻性,借用虚构的故事情境说明道理;多义性,用不同角度看同一事物;哲理性,寄寓深刻道理。
想要参透其中深层的哲理,就要善于类比,巧抓“事”与“意”的相似点,深入挖掘内在涵义。
所以,要读懂寓言,就必须联系现实生活作深入思考,从社会历史文化人生哲理的角度,寻找寓言材料与现实生活的对应点,这样才能准确把握寓言的寓意。
2生活故事类
生活故事类一般给出具有简单情节的小故事。因涉及不同人物,审题角度较多,审题难度也较大。
审题立意的主要步骤是:
第一,找对象;
第二,析(故事因果)根源;
第三,分主次。
具体说,有几个对象,就会有几个立意角度。但是也要抓材料中的关键词语、点睛语句,深入揣摩其内涵,最重要的是通过因果分析。抓住材料的核心,从整体上把握材料,然后再从一个角度切入,准确提炼出正确观点。
3名言警句类
此类材料作文立意,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第一,抓名言警句的关键词句,挖掘其寓意。
第二,结合社会时代背景解读名言警句,把握名言警句中所蕴含的哲理,即其隐含义。
第三,多则相似的名言取其相同之处,相反的可以取其互补性,也可从不同的名言警句中挖掘其内在的相同点。
第四,在名言警句隐含义的范围内,结合社会现实多角度立意。
4
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第一,抓意象、抓关键。这些意象往往具有象征性或指代性,审题时,可抓住诗歌的意象去联想,捕捉所包含的象征意义和寓意。若诗中有多个意象,要分清孰轻孰重,防止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错误。如果诗歌内容复杂,应找出理解关键语句,把握关键信息,以便准确把握主旨。
第二、析主旨。顺诗中关键语句之“藤”,摸命题者的意图之“瓜”。分析包含观念,并据此来立意,确定文章主旨。
技巧二构思布局
1审题,确定文体
新材料作文一般文体不限,但考生应该根据材料、自己的特长快速确定文体。是写人还是记事,是议论还是抒情。
2立意
“意在笔先”,有好的立意才能写出好的文章。应注重联想:围绕该话题或题目的观点;相关的'名言警句、名人典故、新闻事件等。立意尽可能新颖。
3列出提纲
主要步骤:
(1)题目。
(2)中心内容。题目下面简要地写出作文的主要内容或中心论点。
(3)结构安排。这是作文提纲最主要的部分:
①材料的组织顺序。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全文一共准备分为几大段,以小标题的形式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材料组织起来。
②确定重点内容。要依据中心的需要,确定哪些内容是主要的,哪些内容是次要的。
③依据文章选用的材料及中心思想,确定开头,在提纲中简单注明。
(4)列完提纲后推敲修改。立意是否明确、深刻,选材是否切题等。推敲后,做出修改
技巧三正文写法
1拟题
高考作文拟题原则:
①准确、精练。题目不宜过长,有高度的概括性。
②新颖、贴切。追求新颖必须合乎情理。
③形象、优美。
④含蓄、醒目。
高考作文拟题的方法:
①引用化用法。直接引用或间接改动,化用耳熟能详、影响力大的诗词佳句、名言警句等。
②设悬激趣法。拟题时可以设置悬念,吊人胃口。
③反弹琵琶法。打破常规思路,从逆向思维,反用常用语。
④修辞增色法。在拟题时灵活地运用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能使文章的题目生动。
2开头
1.引名言,述警句。起点高远。
2.作排比,造势磅礴。
3.巧设问,发人深思。
4.巧博喻,形象开阔。
5.用故事或社会现象开头。
3过渡
结构方面大过渡:
(1)文题照应
文题照应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开头与题目照应,另一种是行文中与题目照应。
(2)首尾照应
首尾照应可以使文章文脉贯通,结构紧凑,也能更好地突出主题。
句段之间小过渡:
句段间的过渡是很灵活的,注重一些常见的过渡句式能够增强语言的辩证力度。
比如:①性质相同的事例间过渡:不比……的还有……;同样……,无独有偶……。②性质相反的事例间过渡:然而……,……正好与之相反。③前文讲道理,后文举例,过渡:……就是这样的人或某某的事例能说明这点……④前文举例,后文说理过渡:……因此、所以、或由此看来、综上所述……
4结尾
1.照应开头
结尾照应开头,可以使文章的结构更加严谨。
2.呼应标题
文章的结尾与标题呼应,不但能使结构更加严谨,而且还会使主题更加明确,中心更加突出。
3.回扣话题或材料
4.号召要求式
在文章的结尾提出要求,发出号召,可使文章具有鼓动性和感染力。
5.卒章显志
适合记叙类文章,在叙事基础之上深化主题。
6.耐人寻味
留下一定的余地让人去品味。好的结尾可以从这一方面提升整篇文章的档次。
7.名句结篇式
名言名句内容含量大、表现力强,并且流传甚广。收束全篇,效果甚佳。
8.自创诗词结篇
诗词语言高度凝练,要求较高。如果文章能用诗词结尾,便可以展示自己的创作才华。
《意林》美文摘抄一
决定胜败的胆气
我5岁的时候,和父亲生活在菲律宾哲布港外一个名叫卡维特的小岛上。没有同龄的玩伴,我只能从海滩上寻找乐趣。每天一早,我醒来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冲向海滩,搜寻晚间海浪为我送来的“礼物”——一辆没有轮子的玩具小汽车,几个缺手缺腿的塑料玩具兵,还有颜色不同的塑料球和橡皮球,等等。
一个夏日的早晨,我又向沙滩走去。远远地,我突然看见了一条从没见过的玩具船,白色树脂做成的船身,塑料片做成的透明船帆。那可真是一件完美无比的漂亮玩具!
正当我兴奋地向那条小船奔去时,一艘渡轮漾起的海浪将小船一下子掀进了海里。我的心猛地一紧,想也不想就跳进了海里,伸手去抓那条小船,全然忘记自己根本不会游泳。
转眼间,海水就淹到了我的脖子。正当我感到呼吸有些困难,一个大浪打来,我一下子被卷了进去。我的两手拼命乱抓,两脚拼命乱蹬,拼尽全力把头保持在水平面上,可是,海水又深又凉,水流的力量又非常强大,渐渐地我感到自己体力不支。恍惚中,我的身体渐渐向海底沉去……
这时父亲刚巧走出我们居住的海边小屋,一眼就看到我在海水中手脚并用挣扎呼救的样子。他立刻用最快的速度冲进海里,猛地一下子将我的身体拽出了水面。他拖着我一路游上岸,立刻给我做口对口人工呼吸。过了不大一会儿,我缓了过来,一侧身,“哇”地吐出十几口海水。我睁开眼睛看见了父亲,他竟然哭了,无论是在那以前还是自那以后,我从没有看过他哭得那么伤心。
第二天,我踉跄着走出小屋,前一天可怕的经历让我对海滩产生了恐惧。我躲得远远的,望着往日曾给我带来过无数快乐的海滩发呆。就在这时,父亲走了过来,他拍了拍我肩膀,让我跟着他向大海走去。海水没上了我的'脚背、膝盖,父亲有力的手托着我,我感到自己的身体在海水里浮了起来。就这样,不久我就学会了游泳。为了锻炼我的胆量,父亲还带我登上了岛上的防波堤,让我试着向下跳。尽管我知道那里的海水很深,但是我还是跟着父亲跳了下去,因为我知道,有他在下面,我一定会安全上岸的。
渐渐地,我爱上了大海。经常,当我在海水中奋臂划水时,父亲会坐在岸边的礁石旁看着我,脸上荡漾着幸福的微笑。他知道,我已经彻底走出了那次溺水事故的阴影,开始懂得困难和挫折其实是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它们让人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成功。
后来,我在菲律宾大学获得了美术学位。现在,我是一名职业画家。每当我苦思冥想一幅作品的表现形式时,我常常会去海里畅游一次,从那种自由无比的感觉中获得灵感。每当这个时刻,我总会想起父亲将我带上防波堤时说的那句话:“相信你自己。孩子,你能行!”
《意林》美文摘抄二
尊严就是,你穷,但你从来不哭穷
最近有一个关于深圳四胞胎家庭的新闻,从伦理剧变成商业片,再一次刷新了道德底线。
这一对来自深圳的夫妻,在2006年就因“自然受孕”出生的四胞胎而走红,近十年间接受了政府和社会的无数资助,夫妻俩对外界一直以“再苦也不能苦了孩子”的悲情形象出镜,获得网友和社会各界的同情和关注。
2016年,四胞胎家庭报名参加了房屋改造节目《暖暖的新家》,在房屋改造的过程中却被爆出还有一个大女儿,一直以“蜗居”的形式住在家中的储物间,引发了网友“重男轻女”的议论;后来四胞胎家庭又被爆出还有另外一个女儿,在韩国留学;再后来又被网友爆出,深圳四胞胎爸爸是某上市公司股东,多年来“苦情父母”的形象,以及节目中60平方米的房子,只是一个表演的舞台。“不足五平方米的卧室,仅有一平方米的厕所”背后,竟然是一个靠眼泪博取利益的富裕家庭。(编者按:杂志截稿日之前,并没有证据能证明针对“四胞胎”家庭的“黑料”是假的。)
其乐融融的家庭成了罗尔事件的4倍加速版,明明比80%的资助者都有钱,却做了80%的穷人都不齿的事。
我最不喜欢的一个姿态,就是哭穷。朋友之间“我没钱啊这顿你请了”是一种利用,男女之间“你是男人你该掏钱”更是一种廉价的表达。我的父母在我出国前,说得最多的嘱咐是:“你不能占别人便宜,遇到困难跟爸妈说。”他们是最普通的父母,一辈子攒出一张存折,最怕的就是女儿走到了穷途末路。
我的父亲母亲,在组建家庭的时候,才二十岁出头,除了吃苦就什么都不会,完全是傻二愣的年轻人。据我所知,父母在有了我之后,生活陷入窘境,是那种全家只能供得上我吃饭的窘境。他们不得不找到亲戚借钱,那一个个“没有”的回音,让他们在此后的岁月里,再也没有做出过同样的举动,不是因为生活好起来了,是日子再难,也要咬紧牙关死撑,他们不忍听见在手心朝上时自尊碎掉一地的声音。
奇怪的是,从我懂事开始,经常看到有陌生的叔叔阿姨到我家来借钱,每次爸妈都用一晚上辗转反侧,第二天亲自把现金送过去。有一次我在餐桌上,疑惑地问爸妈:“我家是不是特有钱?”爸妈不说话,筷子上起码夹了三个月的炖白菜。我那时不足10岁,不懂那样的沉默。
现在生活好起来,才敢把自己的过去剖开来当作笑话讲,从前真怕自己表现得困窘,受了谁不明不白的恩情,辜负了人生中好好的尊严。记得自己更年轻时也是个倔强的姑娘,拼着命地去赚钱去省钱,给自己尊严的伤口擦点金钱的膏药,有时应邀去小男生的饭席,兜里必定揣着温热的银行卡,等待结账时轻轻地一刷,那一秒是我的尊严,辛苦挣来的,你别抢走。
在四胞胎的新闻评论中,看到一个网友说:“六年前……我在南宁市白天工作月收入1200,晚上当保安月收入700,老婆不上班带小孩,住城中村,为了让老婆放心,我自己在外面偷偷吃馒头喝白开水,还不是一步一步自己做起来了?谁没苦过!”这段话被置顶,下面是无数人的赞同。
国内影响力最大的西方哲学学者之一陈家琪说:“尊严是文明,但又像一层贴在脸上的东西一样容易脱落。”总觉得,尊严跟贫富没关系,它有时是,你承认自己穷,但你从来不哭穷。希望每个人都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