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称赞心理咨询师的名言警句 正文

称赞心理咨询师的名言警句

时间:2025-04-30 18:57:48

内容简介:

一切取决于自己。人生不是取决于“命运”和“过去”的创伤,而是自己的思考方式。人生没那么困难,是你让人生变得复杂了。其实,人生非常单纯。“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说,人生有“工作的任务”“交友的任务”与“爱的任务”,当我们在任务中陷入困难时,如果还拥有“关心对方,优先考虑对方”的想法,就能生出勇气。所谓“勇气”,就是克服困难的动力。有勇气,就能面对一切困难,不会坠入人生的黑暗深渊。有勇气,就能不为他人的评价所左右,接受真正的自己,接受不完美的自己。这本书已激励百万人获得心智成长,带给你突破自我的勇气。一切取决于自己。只要改变观点,世界就会骤然改变。

作者简介:

小仓广(国际:日本):人力资源顾问,阿德勒学派

内容摘要:

前言『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为何默默无名?

一切取决于自己关于『自我决定性』的阿德勒名言

1人生没那么困难,是你让人生变得复杂了。其实,人生非常单纯。

2人是描绘自我人生的画家,只有你能创造自己,只有你能决定今后的人生。

3只有自己能决定如何对抗病魔,是要怨天尤人地活着,还是怀着感恩的心,充实地度过余生。

4遗传和成长环境只是单纯的『材料』,只有你能决定如何使用材料,来打造真正舒适的家。

5『都是父母的错。』『都怪朋友不好。』『只怨生不逢时。』『反正一切都是命。』这些都是推卸责任常用的借口。

6人不应该被过去束缚,只有你能描绘自己的未来。过往的原因就算能作为『解释』,也无法成为『解决之道』。

7人们有时为了逃避失败,会捏造自己生病一事。『要是没有生病就好了……』以此为借口,躲进安全地带,图一时轻松。

8心态健全的人,不会试图改变对方,而是改变自己。只有心态不健全的人,才会试图操控对方,改变对方。

9其实不是『不想做』,只是自己决定『不要做』。其实不是『无法改变』,而是自己决定『不改变』。

10遗传和心理创伤都不能支配你,无论过去如何,只有『现在的你』能创造未来。

接受真正的自己关于『自卑感』的阿德勒名言

11不是因为你不好,而有自卑感。无论看起来多么优秀的人,多少都会感到自卑。只要还有目标,当然就有自卑感。

12怀有自卑感,不代表自己心态不健全,要看自己如何看待自卑感。

13有许多以自卑感为借口、逃避人生课题的胆小鬼。也有不少以自卑感作为发条而成就丰功伟业的人。

14一旦做对了的事没受到关注,人就会试图去做不对的事,以求受到『负面关注』。我们不该为了迫使人生陷入悲惨境遇的事而努力。

15逞强是自卑感的另一种表现。不要努力『看起来很强』,而是努力『变得很强』。

16热心的人,不见得是体贴的人。他只是想让对方依赖自己,真切感受到自己是个重要的存在。

17人要是不受注目,哪怕使恶,也要引起他人的注意。一旦失败,接下来就是刻意暴露自己的无能。

18『大家都讨厌我。』『这次不成功,下次肯定也不会成功。』只要试着冷静举证,便能破除这种『迷思』。

19责备一无是处的自己,永远无法得到幸福。唯有勇敢地认同现在的自己,才能成为真正的强者。

隐藏在情感中的目的关于『情感』的阿德勒名言

20不是因为悲伤而流泪,而是为了责备对方,博取同情与关注而哭泣。

21不是因为一时气昏头而破口大骂,而是为了『支配』对方,创造与利用名为『愤怒』的情感。

22情感像是让车子启动的汽油,不是受情感『支配』,而是『利用』情感。

23不是由于不安,所以无法外出。而是因为不想外出,捏造了不安的情绪。都是因为先有『不外出』这个目的。

24孩子只能用『情感』支配大人。长大成人之后,还想使用情感驱使别人,就是幼稚的行为。

25抱持嫉妒之心,支配另一半,对方终有一天会离你而去。理性的沟通才是成熟大人的做法。

26对亲密爱人撒娇,对快递员极度不耐烦。人会依对象和情况不同,采取不同的行动,因为所有行动都有目的。

27意识与无意识、理性与情感的纠葛,都是谎言。所谓『我都知道,但就是做不到』的说辞,其实只是『不想做』罢了。

28『我无意识地做了这件事……』『理性败给了欲望……』这些只是欺骗自己与对方的『借口』。

29别想操控愤怒之类的情感,因为情感是『排泄物』,操控『排泄物』也无法改变什么。

性格能在当下的瞬间被改变关于『生活型态』的阿德勒名言

30所谓生活型态(性格),就是人生的设计图,被称为人生的脚本。只要改变生活型态,人生就会骤然改变。

31『我是……』『世人是……』『我必须是……』性格的深层部分,存在这三种价值观。

32一个人的生活型态在十岁左右,就会靠自己的决定而定型,而且就这样使用一辈子。

33戴上粉红色镜片的人,误以为世界是粉红色的,丝毫没有察觉自己戴上了眼镜。

34即使一直以来的生活型态带来种种不便,人们还是不想改变,就算扭曲事实,也深信自己才是对的。

35被从小骂到大的人,不一定会变成个性沉闷的人。究竟是接受父母的想法,还是将父母视为反面教材,取决于『自己的意愿』。

36过着幸福人生的人,生活型态(性格)一定合乎『共识』。单凭个人扭曲的理论而构筑的性格,永远无法获得幸福。

37这个世上没有『个性火暴的人』,只有『常常使用愤怒这种情感的人』。不必彻底改变自己的性格,只要改变自己使用情感的方式就行了。

38只要有心想努力改变自己,就非常有可能改变生活型态。直到人生落幕的前一两天,性格都是可以改变的。

所有烦恼都是人际关系的烦恼关于『生活型态』的阿德勒名言

39所有烦恼都是人际关系的烦恼,其实就连隐士,也很在意他人的目光。

40『最近心情很低落。』『忙到没办法休假。』这些得以窥见内心烦恼的言辞,全是因为人际关系出了问题。

41想过着没有烦恼的生活,除非宇宙中只剩下自己。

42人生有三大课题,第一,『工作的任务』;第二,『交友的任务』;第三,『爱的任务』。而且这些任务越拖延,越难解决。

43没人会无缘无故为了你做任何事,『某某人没有为我做什么』的烦恼,就是你只想到自己的最佳证据。

44有些人为了逃避交友与爱的任务上的挫败,全心全意投入工作,这种人惧怕周末假日的到来。

45所谓『爱的任务』,就是结交异性和结成夫妻关系。正因为是人生最困难的任务,若能达成,相信能拥有无忧无虑的人生。

46若只会用一味批判的方式,约束另一半、教育另一半,这样的婚姻绝对不会幸福。

家族就是世界关于『家族构成』的阿德勒名言

47对孩子来说,家族就是『世界』,要是不被父母疼爱,便无法活下去。为了争取父母关爱而使出的手段,深深影响着性格的养成。

48老大很会念书,老二擅长运动,最小的喜爱阅读。兄弟们之所以各有所长,是有理由的。因为在各自擅长的领域中都能得到认同。

49身为家中第一个孩子的老大,独占父母的爱。但随着老二的出生,瞬间失去拥有的『王座与特权』后,当然会想夺回以往的『王国』。

50排行中间的孩子由于无法独占父母的爱,容易变成好胜心强、具有攻击性又个性别扭的人,思维方面比较倾向于以『自己的人生必须靠自己开拓』为

51家中排行最小的孩子往往集三千宠爱于一身,容易成为不努力不好强,强调自己是个什么也不会,还『永远长不大』的孩子。

52独生子女往往深受父母影响,而且由于没有兄弟姐妹的缘故,不少人对于人际关系的处理感到很棘手。

53孩子的一言一行之所以像父母,其实是有理由的。因为孩子借由模仿父母,试图得到父母的权力,结果就是拷贝父母的言行举止。

54孩子无法无视父母抱持的价值观,不是全面服从、接受,就是彻底反抗。所以明明身为警官的子女,却为非作歹,就是基于这个理由。

55『听话的乖孩子』『爱撒娇的孩子』『活泼的孩子』『容易害羞的孩子』……孩子会拼命努力,响应父母给自己贴上的标签。

阿德勒学派的心理咨询师,是借由了解家族构成与童年,来剖析现在的『性格』。56

不能斥责,也不能称赞关于『教育』的阿德勒名言

57在被斥责、称赞中长大的人,要是不被斥责、不被称赞,就不会采取行动。于是,他们认为不评价他们的人,都是敌人。

58斥责只能求得一时的效果,不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会夺走对方挑战困难的勇气,使对方越来越我行我素。

59只要透过亲密沟通,就能让对方明白自己的错误。重要的是,这么做能建立起信赖关系。

60一旦不当行为引人注目,人们就会重复这种不当行为。结果斥责一事,就成了促使对方染上恶习的最佳训练方式。

61不要总是和别人比较,即便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也要找到他的长处,让他发现自己的优点,这才是最重要的事。

62人只能透过失败来学习,借由失败的经验,守护自己『想要改变』的决心。

63体验结果的方式,远比处罚来得有效。要是到了吃饭时间,孩子还在外头流连忘返的话,不必斥责,没收他的晚餐就行了。

64『这孩子的反应比较慢……』母亲擅自解读孩子的心思,结果就是孩子认为自己没必要发表意见,以致真的成为反应比较慢的孩子。

65当你对自己的教育方式感到迷惘时,不妨问问自己:『对方透过这种体验能学到什么?』这么一来,一定能找到答案。

对他人有贡献是让自己幸福的唯一方法关于『共同体感觉』的阿德勒名言

66你要重视的不只是自己的利益,还有伙伴的利益。『施』比『受』更有福,这是得到幸福的唯一方法。

67总得有人带头才行。就算没人在意,也没人认同,总之,『由你』开始做起就对了。

68『别人会向我伸出援手。』『我对别人有贡献。』『我是伙伴之一。』这些感觉都能让你挣脱困难的束缚。

69你是否满脑子只想着自己的事?掠夺、支配、逃避一切的人,是无法得到幸福的。

70一旦觉得没有了容身之处,精神方面就容易出状况,人甚至容易酗酒。只要做些对别人有贡献的事,就能确保安身立命之所。

71『因为在工作上遭受挫败,所以不想工作。』『因为在人际关系上遇到挫折,所以无法与人打交道。』——这样的人生简直糟糕到极点。

72绝对不能侵犯对方的权利。若能尊重对方的权利,交由对方决定,就能信赖自己、信赖他人。

73不是称赞对方:『你做得很好!』而是向对方表达感谢之意:『谢谢你的帮忙。』只要让对方体验到被感谢的喜悦,就能使他自发性地持续做些对别人有贡献的事。

74让他人感受到喜悦,是摆脱痛苦的唯一方法,只要思考『自己能做些什么』,然后付诸行动就对了。

75与你意见相左的人,不是想要批判你。产生不同声音是理所当然的事,也是意义所在。

76认同、接受自己的不完美,认同、宽待对方的不完美。

77不是『信用』,而是『信赖』。所谓信赖,就是没有任何保证与担保就相信对方的行为。纵使可能遭到背叛,还是选择相信。

78就算感受到『自己是有价值的』,也不必期待对方的感谢与赞美,因为贡献感停留在『自我满足』就行了。

79不知如何判断时,优先考虑最大团体的利益就对了。比起自己,伙伴的利益更重要。比起伙伴,社会的整体利益更重要。这样就不会做出错误的判断。

80不必努力得到不讲理的上司以及老师的认同,只要当个『市值高』的人就行了。只要以最大共同体为轴心来思考就对了。

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关于『勇气』的阿德勒名言

81『勇气』就是克服困难的动力,缺乏勇气的人,一遇到困难,就会坠入人生的黑暗深渊。

82人只有在觉得『自己有价值』时,才会感受到『贡献感』,才能够拥有勇气。

83不为他人的评价所左右,接受真正的自己,拥有接受不完美的勇气。

84称赞对方不是一件好事。因为赞美等同于向对方传达:『你不如我』『反正你不可能做得到』这种意思。

85不要指责对方的失败与不成熟,也不要因为对方做不到就全盘否定,因为这么做,只会夺走对方的勇气,剥夺他靠自己克服困难的机会。

86人的心理与物理学不同,追究出现问题的原因,只会剥夺别人的勇气。应该将焦点放在如何解决以及是否有解决的可能性上。

87人的行为中有95%是正确行为,但我们往往视之为『理所当然』,而忽视这些行为。千万不能着眼于仅占5%的错误行为。

88不是『阴郁』,是『温柔』。不是『反应慢半拍』,是『谨慎』。不是『老是失败』,是『面临许多挑战』。

89重要的是『共鸣感』。『共鸣感』就是用对方的眼睛看,用对方的耳朵听,用对方的心感受。

90用以『我』为主语的请求语,取代命令的口气,光是这样就能带给对方勇气。

91『你把蛋糕吃光了?太过分了!』不能像这样生气和责备对方,而要告诉对方:『我也好想吃呀!真是太可惜了!』

92就算觉得『还不行』,也要让对方试试看。即使失败,也要对他说一声:『这次一定没问题。』这一点很重要。

93过于溺爱,也会剥夺对方的勇气。你要做的不是出手援助,也不是一味宠爱,而是让他学习独立。

94不要一味地指责对方的错误、打破砂锅问到底,而是提议:『这样的做法如何?』这才是培育对方最有效的方法。

95乐观的人,不会懊悔过往,也不会对未来惴惴不安,只看得到此时此刻这个『当下』。

96就算行为有问题,背后的动机与目的,也一定出自于『善』。

不必背负他人的课题关于『课题的分离』的阿德勒名言

97你烦恼的问题,真的是『你的问题』吗?不妨试着冷静思考,一旦搁置问题不管,究竟是谁会感到困扰?

98妻子心情不好时,丈夫不必觉得是自己的责任。无论是心情好,还是心情差,都是妻子自己的课题。擅自背负别人的课题,只会让自己感到痛苦。

99如果这是『你的课题』,就算父母反对,也没有必要依从。这是因为不能让别人干涉自己的课题。

100纵使被说坏话、被讨厌,也没什么好在意的,因为『对方如何看待你』,那是对方的课题。

后记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

《好家长成就好孩子》读后感1

父母和家长还有区别吗?

有,这是我在多年教育实践中逐渐意识到的。父母只是生育了子女的人,只体现了与子女的血缘关系,我们甚至可以说动物也是有父母的。而家长则要承担养育、监护、教育的责任。做父母易,做家长难,做个好家长更难,能够在孩子青春期时做个合格的家长那可就是孩子的福气了。

谁不想做个好家长啊?好家长有可操作性的标准吗?近日读了《好家长成就好孩子》这本书,感悟颇深。这本书深入浅出,非常具有操作性,简直就是一本亲子教育的教科书!虽然已经夜深了,却毫无倦意!也简单谈谈自己的感想:

一、对自己过去教育方式的反思。尽管自己也爱学习,特别是子女教育方面的,以前也自认为还做得可以,但是对照本书,呵呵,发现自己的成长空间真是太大了!

二、深深感悟到“教育是鞋,孩子是脚”,脚穿上合适的鞋,感觉舒适、便于行走的重要性。自己以前原来常常犯“削足适履的错误”!

三、深深地感谢!感谢周老师的总结、归纳、提炼,辛勤付出,让我明确了亲子教育的方向,感觉现在心里有谱了!同时《好家长成就好孩子》读后感深深感恩所有为亲子和谐付出的家人!

四、思考得更多的是怎么把书中的内容运用到自己的亲子教育过称中?书中谈到的“全接纳”观点,真是非常好!但实际生活中,说着容易,做着难!况且是应该全接纳所有的人!真的需要好好修炼!同时,还要结合不同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这真是一辈子的课程!

五、想着要对得起所有爱我的人!父母、家人、老师、朋友、同事和与我有缘的人!自己必须不断增强自己的能力、能量,才无愧于他们的爱!自己虽然也考过了心理咨询师,但是要真真有能力帮助到别人,自己成长的路还很长,在成长过程中还要做自己有能力的.事,尽量帮助到需要我的人!

六、欣赏的教育策略—鼓励有方,称赞有度

孩子需要鼓励,正如植物需要水分。这是著名心理学家鲁道夫o德雷克斯的一句名言。鼓励和称赞,可以称得上教育孩子的两大法宝。几乎没有家长不知道,对孩子要多用鼓励和称赞。可是真正想用好这两个法宝,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愿意做一颗玉米种子,先让种子在自己的周围播种发芽。用周老师书上的一句话结尾:职业的身份有一天或许会改变,而父母的身份却永远地留在了我们的生命里。为了这个身份,我们一起努力。

《好家长成就好孩子》读后感2

《好家长成就好孩子》把心理学、心灵成长学等许多理论和方法与亲子教育融为一体,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亲子教育进行了诠释。不仅让家长懂得了教育方法,更明白了这些方法后面的道理,并以过12关的形式,通过一环扣一环的有体验、有互动、有练习的过关训练,来帮助家长塑造自己的角色、开发孩子的生命潜能、保持孩子良好的生命状态、寻找有效的教育途径和方法、植入积极正面的自我意向。让家长在生动有趣的体验、互动和练习的过程中,从潜意识去修改不良的习惯,建立正确的信念找到成为一个“合格家长”的模式和感受。这样不仅事半功倍,而且使家长过去在亲子教育中遇到的一些难题变得迎忍而解,确保了家长与孩子的共同成长。

父母对孩子的爱,别人永远无法替代。所以这是一份特别的爱。特别的爱如何给生命中的最爱,这是一场特别的考验。人之初,如玉璞。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脑子一片空白,他们的性情、观念、品德的养成都来自于他们对外界的感知和认识。父母,是孩子降生后第一眼看见的人,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是孩子人生路途最重要的指引者。毫无疑问,绝大多数父母是无私的在孩子身上播撒着爱的,可是,在现实生活中的一个事实是,家长是那么的爱孩子,以至于为了孩子,吃糠咽菜,受尽磨难甚至付出生命都毫不在意。他们给了每个孩子在他们所能的限度内能给的最多的东西。而有的东西确实不是孩子的营养,而是孩子成长的“毒素”,那些“毒素”就是否定、斥责、打骂或者是溺爱、过度呵护、纵容等等。其实,家长的本意绝对是希望给孩子最最健康、最最安全、最最充满爱意的一个环境。然而,家长们付出的结果经常与良好愿望相差十万八千里。

在《好家长成就好孩子》一书的第十一关:“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就是介绍了在亲子关系的形成中,父母应学会如何去爱孩子。在“亲爱的,你可以帮我吗?”这一章节中说,和孩子的相处中,并不是要求家长一定要一味的付出。真正的亲情应该父母和孩子之间相互的理解和支持,相互的关心和珍爱。因此,从小培养孩子对家庭的责任意识,让孩子感受到自己被需要的价值,也是很重要的一课。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可以从这几方面尝试:给予孩子责任,尤其是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言行、对自己需要完成的事情负责任;给孩子贡献的机会,让他们更懂得付出爱心、懂得珍惜和感恩;接受孩子的建议,让孩子成为这个家庭真正的主人,形成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这种氛围会让孩子更容易承担起他应该承担的责任;鼓励孩子自己做决定,在实践中自己去获得经验和教训,这也是培养他们解决问题能力的好时机;接纳孩子的过失,虽然这种接纳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但这是值得的;重视孩子努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付出了努力,家长就一定要给予肯定。

著名教育家茨格拉夫人说:“必须教育孩子懂得他们不同的一举一动能产生不同的后果,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一定会学得很有责任感的。” 只有让孩子懂得自己的行为将会产生什么后果,他才会对自己的行为去负责任。在现实生活中,家长要试着把孩子生活中的每一项责任都放到孩子的身上,让孩子自己承担。比如,当我的女儿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会说说:“这是你自己选择的,你想想为什么会这样?”而不是对孩子说:“你已经努力了,是妈妈没有帮助你。”虽然只是一句话,却反映出了观念的不同。如果家长无意中帮助孩子推卸了责任,孩子将会认为自己无须承担责任,这对他以后的人生道路是很不利的。

因此,作为家长要让孩子意识到被需要,这是培养孩子责任心的关键;还要给孩子提供更多贡献、建议、决定、努力的机会,这样孩子的责任心也就会随之提高。让我们用好这本书,用书中的理论来教育我们的孩子,使我们成为合格的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