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文名言警句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礼运》
2、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3、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李咸用《送人》
4、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桓宽《盐铁论孝养》
5、百闻不如一见。《汉书赵冲国传》
6、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尚书伊训》
7、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8、君子强学而力行。杨雄《法言修身》
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10、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蜀书先住传》
11、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12、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文心雕龙知音》
13、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14、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
15、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下》
16、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17、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18、能胜强敌者,先自胜者也。《商君书画策》
19、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
20、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尚书大禹谟》
21、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写怀》
22、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23、君子以俭德辟难。《周易否》
24、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陈子昂《座右铭》
25、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论语子张》
26、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荀子荣辱》
27、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资治通鉴》
28、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修身》
29、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文天祥《正气歌》
30、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31、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孟子离娄上》
32、圣人择可言而后言,择可行而后行。《管子》
33、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
34、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宪问》
35、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
36、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元景安列传》
37、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
38、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劝学》
39、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40、有功则赏,有罪则刑。司马光《进修心治国要札子状》
41、名必有实,事必有功。荀悦《申鉴俗嫌》
42、义以生利,利以丰民。《国语晋语》
4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
44、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公孙丑上》
45、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46、终日乾乾,与时偕行。《周易乾文言》
47、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
48、笃信好学,守死善道。《论语泰伯》
49、小勇,血气所为;大勇,义理所发。朱熹《四书孟子集注》
50、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墨子辞过》
51、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荀子荣辱》
52、见利思义。《论语宪问》
53、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宋史范纯仁列传》
54、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55、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荀子非相》
56、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57、初生之犊不惧虎。罗贯中《三国演义》
58、日新之谓盛德。《周易系辞上》
59、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咏史》
60、知耻近乎勇。《礼记中庸》
6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62、善言古者必有节于今,善言天者必有证于人。《荀子性恶》
63、宽则得众。《论语阳货》
64、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董仲舒《春秋繁露身之养重于义》
65、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66、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67、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顾其利。《荀子荣辱》
68、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69、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70、知而好问者圣,勇而好问者胜。《文字自然》
71、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7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73、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
7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75、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76、仁者无敌。《孟子梁惠王上》
77、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八首》
78、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李世民《赐萧瑀》
79、有公心必有公道,有公道必有公制。傅玄《傅子通志》
80、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后汉书班超列传》
81、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离娄上》
82、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
83、前车覆,后车诫。《汉书贾谊传》
84、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85、轻诺必寡信。《老子》
86、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87、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
88、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担心)《宋史王安石列传》
89、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小雅蓼莪》
90、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91、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朱熹《四书论语集注》
92、单者易折,众则难摧。崔鸿《三十国春秋西秦录》
93、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楚策》
9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95、千人同心,则得千人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淮南子兵略训》
96、夫妇和而后家道成。《幼学琼林夫妇》
97、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98、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修身》
99、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郑燮《竹石》
100、父不慈则子不孝。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
10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102、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103、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104、差若毫厘,谬以千里。《礼记经解》
105、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中庸》
106、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107、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
108、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左传隐公六年》
109、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110、学至乎没而后止。《荀子劝学》:学习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才算中止。
11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112、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周易系辞上》
113、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石成金《传家宝》
114、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郑燮(xi)《题画竹石》
115、临难毋苟免。《礼记曲礼上》
116、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117、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进学解》:
118、改过不吝。《尚书仲虺(huǐ)之诰》
119、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120、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
121、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
122、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白居易《与元九书》
123、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吕氏春秋用众》
124、乐不可极,极乐成哀;欲不可纵,纵欲成灾。吴兢《贞观政要刑法》
125、贫贱之交不可忘。《后汉书宋弘列传》
126、学贵得师,亦贵得友。唐甄《潜书讲学》
127、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资治通鉴》
1、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道德经》
2、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3、家勤则兴,人勤则俭,永不贫贱。——《曾国藩》
4、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苏轼》
5、足下不死,孤不得安。——《罗贯中》
6、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德经》
7、不要因路远而踌躇,只要去,就必到达。——《成吉思汗》
8、运筹决算有神功,二虎还须逊一龙。初出便能垂伟绩,自应分鼎在孤穷。——《罗贯中》
9、求上者得中,求中者得下,求下者必败。——《孙子兵法》
10、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增广贤文》
11、天旱误甲子,人穷误口齿。——《增广贤文》
12、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增广贤文》
13、知人者智,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道德经》
14、似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怨,便凄凄惨惨无人念。——《汤显祖》
15、须有宁拙毋巧之意,而后可以持久。——《曾国藩》
16、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根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洪应明》
17、富贵气太重,亦非佳象耳。——《曾国藩》
18、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
19、百种弊病,皆从懒生,懒则弛缓,弛缓则治人不严,而趣功不敏,一处迟则百处懈矣。——《曾国藩》
20、开创则更定百度。尽涤旧习而气象维新:守成则安静无为,故纵脞废萎而百事隳坏。——《康有为》
21、黄口孺子,怎闻霹雳之声;病体樵夫,难听虎豹之吼。——《罗贯中》
22、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施耐庵》
23、昨宵爱春风桃李花开夜,今日愁秋雨梧桐叶落时。——《王实甫》
24、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25、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盼母归。——《白居易》
26、正己然后可以正物,自治然后可以治人。——《岳飞》
27、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罗贯中》
28、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
29、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30、人生一世,草生一春,来如风雨,去似微尘。——《增广贤文》
31、居心不净,动辄疑人。人自无心,我徒烦扰。——《曾国藩》
32、势力之交难以经远。——《诸葛亮》
33、大梦将寤,犹事雕虫。——《张岱》
34、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经》
35、生为同室亲,死为同穴尘。——《白居易》
36、周郎妙计安天下,陪了夫人又折兵!——《罗贯中》
37、灵根孕育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吴承恩》
38、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易经》
39、祸从口出,病从口入。——《增广贤文》
40、我不如人我无其福,人不如我我常知足!——《增广贤文》
41、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不问收获,但问耕耘。——《曾国藩》
42、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诗经》
43、容得性情上偏私,便是一大学问;消得家庭内嫌雪,才为火内栽莲。——《洪应明》
44、一国有一国之气,一家有一家之气,一身有一身之气,元气者,生气也。能养生气,则日趋于盛矣。——《曾国藩》
45、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道德经》
46、见人不正,虽贵不敬也;见人有污,虽尊不下也。——《史记》
47、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易经》
48、满腹闲愁,数年禁受,天知否?天若是知我情由,怕不待和天瘦。——《关汉卿》
49、世人大多眼孔浅显,只见皮相,未见骨相。——《醒世恒言》
50、涵养、致知、力行三者,便是以涵养为首,致知次之,力行又次之。——《朱熹》
51、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论语》
52、生死无二志,丈夫何壮哉!不从金石论,空负栋梁材。辅主真堪敬,辞亲实可哀。白门身死日,谁肯似公台!——《罗贯中》
53、争先的路径窄,退后一步自宽平一步。浓艳的滋味短,清淡一分自悠长一分。——《洪应明》
54、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增广贤文》
55、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56、无恒者,见异思迁也,欲求长进难矣。——《曾国藩》
57、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论语》
58、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白居易》
59、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明》
60、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张岱》
61、腐草之萤光,怎及天心之皓月?——《罗贯中》
62、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林则徐》
63、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论语》
64、不怕慢,只怕站。——《增广贤文》
65、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白居易》
66、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论语》
67、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张岱》
68、德而不威,其国外削。威而不德,其民内溃!——《冯梦龙》
69、暂来还似客,归去不成家。——《司马光》
70、为官择人,不可造次,用一君子,则君子毕至,用一小人,则小人竞进矣。——《司马光》
71、但愿苍生皆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于谦》
72、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屈原《楚辞》
73、好便宜不可与共财,狐疑者不可与共事。——《曾国藩》
74、正不容邪,邪复妒正。——《曹雪芹》
75、冤有头,债有主!你们这些军士,不要替刘高卖命!那两个新来的教头,还没有见过你花爷爷的本事,今天我让你见识见识!——《施耐庵》
76、人生几番存厚道,才臣一意进权谋。——《罗贯中》
77、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易经》
7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79、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战国策》
80、守口如瓶,防意如诚;宁可负我,切莫负人。——《增广贤文》
81、宁可无钱使,不可无行止。——《增广贤文》
82、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岳飞》
83、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84、沽虚誉于小人,不若听之于天。遗货财于子孙,不若周人之急。——《曾国藩》
85、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论语》
86、不妄取,不妄求,不妄想,不妄求。——《易经》
87、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礼记》
88、自立志自新以来,至今无声余日,未曾改得一过。——《曾国藩》
89、家贫出孝子,国乱显忠臣!——《增广贤文》
90、胜人者力,自胜者强。——《道德经》
91、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92、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
93、你的心胸有多宽广,你的战马就能驰骋多远。——《成吉思汗》
94、千里始足下,高山起微尘。吾道亦如是,行云贵日新。——《白居易》
95、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96、人之有生也,如太仓之粒,如灼目之电光,如悬崖之朽木,如逝海之微波。知此者如何不悲?如何不乐?——《洪应明》
97、暗红尘霎时雪亮,热春光一片冰凉。——《孔尚任》
98、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
99、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诸葛亮》
100、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
101、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诸葛亮》
102、虎卑其势,将有击也;狸缩其身,将有取也。——《冯梦龙》
103、言常苦于有余,行常苦于不足。——《朱熹》
104、一举首登龙虎榜,十年身到凤凰池。——《增广贤文》
105、贱不能临贵,贫不能役富,疏不能制亲。——《冯梦龙》
106、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明》
107、今日人情有三反,曰弥谦弥伪,弥亲弥泛,弥奢弥吝。——《顾炎武》
108、天生德于予,桓雎其如予何?——《论语》
109、治生不求富,读书不求官。——《苏轼》
110、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增广贤文》
111、怠慢则不能不开精,险躁则不能理性。——《诸葛亮》
112、妻贤何愁家不富,子孙何须受祖田。——《增广贤文》
113、小处不欺隐,暗处不掺漏,末路不怠慌,才是真英雄。——《洪应明》
114、念头起处,才觉向欲路上去,便挽回理路上来。一起便觉,此是转祸为福,起死回生的关头,切莫轻易放过。——《洪应明》
扩展:
为了读书效果好,读书时最好也讲究一些方法。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我们该怎样读书呢?
首先要圈画。要圈画的书必须是自家的。然后借阅的图书请勿圈画,然后这是基本常识。圈画时最好用红笔,这样一目了然。圈画时可以在优美句子下面画波浪线,可以方括号画出精彩部分的开头结尾,可以在左右两边画竖线等。圈画的内容可以重点读读,也可以经常温故知新。
第二做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对于借阅的图书,优美的、富有哲理的句子可以抄下来。抄写的过程不仅增强记忆,而且加深理解,还能过后重温,可谓一举数得。但是,摘记有时占用的时间比较多。
第三,思考。我们都知道爱迪生那句名言“天才是99%的汗水加1%的灵感。”然后其实,爱迪生的这句话后面还有一句——“那1%的灵感更重要。”然后这说明动脑子的重要性。就像我们的身
先说读前,看到题目,一定要想想就这个题目,如果我写,我会怎样写?然后在脑子里迅速勾画自己的文章。然后阅读文章,阅读中不仅要有意识地记忆自己需要的知识,还要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写的,我能学习作者什么写作方法。读完一篇文章后,再与自己构思的文章比一比,看看作者高明在哪里,我们以后何不模仿学习他。《培根随笔》尤其适合这样读。
第四,重读。苏东坡曾在《送安敦秀才失解西归》一诗中写过“旧书不厌百会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的诗句。这里的“旧书”指的是经典。我们阅读的大浪淘沙后的名著都是经典,阅读一遍收获不会很大,有些经典一遍甚至读不懂。百读不厌、熟读深思收获才会大。
第五,写体会感悟。我们读书,我们思考,我们收获,有时刹那间有灵感和感悟,这时,最好随时记下来。要不,灵感就像口袋里的钱,如果不存入银行,迟早它会跑掉一样,然后我们的灵感也常常跑得无影无踪。如果我们有了灵感,能迅速而且认真地记录下来,那这灵感我们就存入了自己的智慧银行。
第六,这是最重要的,读书,读书,真读才行。就像假货不绝一样,读书也要打假。
一本好书,一枝红笔,一个笔记本,一个动脑子、勤奋的人,是暑假里酷暑中的美丽风景。
1、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
2、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苏辙
3、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5、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左传·隐公六年》
6、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7、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于谦
8、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元景安列传》
9、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宪问》
10、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吕氏春秋·用众》
11、大义灭亲。——《左传·隐公四年》
12、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
13、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墨子·修身》
14、知而好问者圣倾,勇而好问者胜。——《文字·自然》
1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16、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17、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18、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19、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2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21、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左传·僖公九年》
2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23、不蔽人之善,不言人之恶。——《战国策·魏策》
24、秦恶闻其过而亡,汉好谋能听而兴。——薛瑄
25、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26、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
27、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28、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29、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于谦
30、以公灭私,民其允怀。——《尚书·周官》
31、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宣公十二年》
32、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33、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朱熹
34、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3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36、千人同心,则得千人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淮南子·兵略训》
37、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颜渊》
38、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庄子·山木》
39、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
40、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陆九渊
41、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
42、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
43、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王守仁
44、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45、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46、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47、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
48、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孟子
49、善言古者必有节于今,善言天者必有证于人。——《荀子·性恶》
50、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秦伯》
51、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顾其利。——《荀子·荣辱》
52、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53、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54、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55、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墨子·辞过》
56、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孙丑上》
57、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杨雄
58、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59、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
60、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61、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尚书·大禹谟》
62、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淮南子·泛论训》
63、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墨子·修身》
64、善言古者必有节于今,善言天者必有证于人。——《荀子·性恶》
65、日新之谓盛德。——《周易·系辞上》
66、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左传·僖公九年》
67、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
68、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系辞下》
69、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70、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