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清·曹雪芹
2.威严不足易其位,重利不足以变其心。——《战国策·赵策二》
3.壮烈的死,苟且的生。贪生怕死,何如重死轻生。——周恩来
4.士穷节乃见,一一董丹青。
5.一个读书人最珍贵的'东西是他的一点气节。——老舍
6.岁寒松柏,至老弥坚。——孙中山
7.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宋·周敦颐
8.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
9.竹死不变节,花落有余香。——唐·邵谒
10.见利思义,见危授命。——《论语·宪问》
11.名节重于泰山,利欲轻于鸿毛。——明·于谦
12.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陈毅
13.不以穷变节,不以贱易志。——汉·桓宛
14.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明·于谦
15.战士自有战士的性格;不怕污蔑,不怕恫吓;一切无情打击,只会使人腰杆挺直,青春焕发。——郭小川
2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
21.乍向划中耿介死,不求黄金笼下生。——唐·李白
22.履富贵不淫,处贫贱而不戚。——明·庄元臣
2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24.君子辞贵不辞贱,辞富不辞贫。——《礼记·孔子闲居》
(2)事实论据
1、屈原,国破家亡,理想破灭,怀沙自沉于汩罗江。 屈平(约前340-约前278)字原,通常称为屈原;芈姓屈氏。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虽忠事楚怀王,但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
2、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民族英雄,初名云孙,字天祥。选中贡士后,换以天祥为名,改字履善。宝佑四年(1256年)中状元后再改字宋瑞,后因住过文山,而号文山,又有号浮休道人。文天祥以忠烈名传后世,受俘期间,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从容赴义,生平事迹被后世称许,与陆秀夫、张世杰被称为“宋末三杰”。
3、史可法:梅花岭上衣冠冢,见证史阁部大义抗清英勇赴死的历史。 史可法(1601年~1645年),明末政治家,军事家。字宪之,又字道邻,汉族,祥符人(今河南开封祖籍顺天府大兴县(今北京),东汉溧阳侯史崇第四十九世裔孙,其师为左光斗。明南京兵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因抗清被俘,不屈而死,是我国著名的民族英雄。南明朝廷谥之忠靖。清高宗追谥忠正。其后人收其著作,编为《史忠正公集》。
【如何写好议论文】
一、厚积而薄发
对于写作,没有什么积累更重要。相信不止一个老师不止一次督促学生看书。说实话我高中三年一本正经书都没读完,但是积累何必要靠书?记得我的高一第一节语文课,闵文老师就告诉我们学语文的秘诀:爱美、多情、好奇、热爱生活。其实生活不在别处,哪里都能积累素材。我回忆了一下我在高考
贝克汉姆退役——时事新闻
钱钟书的一句
陆羽的诗《六羡歌》——我在一首古风歌曲《风华录》里听到的
史记屈原列传的部分段落——老师要求我们背诵的课本内容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想离。——因《甄嬛传》而大红的一句诗
梭罗、沈从文等被我在排比举例段中一笔带过的例子——各种道听途说,或从别人的优秀作文中看到的
这些材料来自各种地方,无论是你刷微博、听歌、看电视剧、看报纸、读杂志,你都可以有意无意地找到可用的素材。发现素材后,可以把它记录下来,日后再用。
但是我还想说几个素材密集地:
1、语文试卷:做题的过程本身也是积累的过程。
古文中有可用的事例、句子。如我积累的一个句子:然而松柏后凋于岁寒,鸡鸣不已于风雨,彼众昏之日,固未尝无独醒之人也?出自顾炎武《廉耻》。若用在自己的文章中,不仅显示出你腹有诗书气自华,而且文势大增,激情澎湃。
大阅读的很多散文都有可取之处,学它的语言和内容。如:同学像我推荐过一篇她做题做到的大阅读散文:陈蔚文《溯水而上——夜读<诗经>》。语言优美,有诗意,内容有深度有广度,可用于很多话题,,如:对文化的理解、对经典的传承、细微之美、平凡中的大道等等。
许多作文题本身就是素材,这些素材不但新颖别致、没被滥用,而且往往可适用于多角度、多方面。如07年北京考题:刘长卿的诗句: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11年上海考题: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不会过去。但也有的作文题(如今年江苏的题)意思太浅,角度太多,不适用于作例子。
2、他人的高分作文
当我在读他人作文时,我想些什么?
如11年上海高考高分作文:风中的余香(标题有诗意,先发制人,下笔不凡)
那辉煌的盛唐早已过去,但
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是的,没有什么可以永存,最宏伟的大厦最终也不过化作历史风尘中的一把碎土,但我们创造过的思想与美,却在它们的载体与躯壳湮灭后,化作历史风沙中的一抹余香,缠绕亘古,永不逝去。(此处语言形象优美,化抽象为具体,值得借鉴)
当年左光斗被魏忠贤杀害后,他的喉骨被命令磨成粉,随(后)魏忠贤一饮而下。连喉骨也彻底地碎了,魏忠贤才彻底放心了,如此,你还如何再上书、进言?他却不知,自己饮下的,是一生的恐惧。那东林党人的傲骨不灭,他们的灵魂成为奸恶之人永远的噩梦,也幻化成为历史一曲永恒悲壮的绝响。(这个例子可以收集,但感兴趣的同学不应止步于此,而应查一查左光斗、东林党的事迹,了解事件全貌,有利于你将来使用这个例子)
是的,一切都不会过去。形式的过去预言着内涵的永存。(揣摩这句话的构成,“形式”和“内涵”相对,“过去”和“永存”相对,但两者存在关联。这种对立统一的句子包含的信息量大,短小精悍、掷地有声、发人深省)
而今,在这个身边风景迅速变化的时代里,你是否曾闻到,那风中的余香?(联系现实,接地气,使文章不是空发议论)古龙曾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而有生活的地方,有人生活的地方就有传承与遗留。有那么多人感慨的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丧失,于是他们迫切地想重建,想发扬光大。如此并没有错,只是有许多的文化,它随着历史的云烟,早已很难在当今世界坐上一把辉煌的交椅。它们的位置,应当成为风中的淡淡香气,人们精神家园的盆景,在无声中滋养与温润我们的感情。那些遗忘是必然的'啊,传统的审美,或是略带迷信色彩的习俗,它们其实从未在(我们)身边消散,只是硬性地想换回轰轰烈烈的纪念形式,我们才反会感(觉)[到],它们逝去的姿态。
并且一切都能,都值得成为那风中的余香。逝与留的辩证正是自然与历史最智慧的斟酌。(又出现了“逝与留的辩证”,这更显示出作者的深刻思索。“自然与历史最智慧的斟酌”这样的表述不是普通学生可以凭空写出,必须多看多想多记多用)当表面随着风沙渐渐融化,那内核也正缓缓显露它的精华。(用这个具体可感的过程比喻另一个抽象的过程,贴切、有画面感。写出这样的句子要
我们这个时代,是否想让后世回望的时候能找寻到如此一些不灭的精魂?(以问句展望未来,使语言形式多变,抑扬顿挫。余韵无穷,使读者沉思,也显示了自己的思想深度)那就让文学的泡沫,让市场的包装淡去些吧,它们,只会在风中逸散。
一直难忘的一次画展,是新兴的画家自办的,朋友看到一幅画问我,那究竟是传统画风还是后现代的?我看着那幅画,很温暖。(又一次举例,比起说理更生动,不显枯燥。以举例作文章的倒数第二段也是可取的)
那一刻,我仿佛闻到了风中的余香。(结尾点题很重要)
看他人文章时,要看他和你的文章有何不同。除了积累名句、例子,也要学习语言、构思、层次。每一篇高分作文都有你可学的地方。
又如我读05年江苏高分作文《善始之论》(当年主题是凤头猪肚豹尾)。此文以古文写作,比较小众,又说理颇多,语言难以学习,但仍有可取之处。我的高考作文采用了和它类似的结尾。它的结尾是“愿斯志之永固兮,东终古而未央!”。我查了这句话的出处,是曹植《铜雀台赋》,原句为“愿斯台之永固兮,乐终古而未央!(后半句是说快乐将延续千年不绝)”而我写的结尾是“愿斯志之永固兮,静终古而未央!”这个句式只需稍改两个字就可以适用于许多不同主题,不仅有诗意而且豪迈有气魄。可谓万能金句。但万能金句如何拾得?其实考前我和一些同学都欣赏了这篇文章,也许他们只是感叹了一下作者扎实的古文功底,就弃其文于不顾,而我耐心地看完了这篇作文,并查了其中典故、诗句的出处,因此我得以把这个句子收为己用。
由此看来,积累的过程要耐心,关注细节,不放过任何可以学习、借鉴的地方。同样的,我也正是本着锱铢必较的心态,才会想要查歌词、电视剧中诗句的出处。不要觉得这是浪费手机流量。
二、 苗言
白居易言著文:根情、苗言、华(花)声、实义。优美的语言可以弥补、粉饰许多硬伤,如立意较偏、举例不当、结构混乱。
1、华
闵老师说作文有三境界:朴1、华、朴2。或者说简1、繁、简2。在这个螺旋式前进的世界里,的确朴2是一种清丽脱俗的表达方式,简洁流畅,多见于乡土题材,优于华丽的措辞,更优于朴1那种小学生作文的单纯无知的尘土气。有的同学可以做到朴2,但我还是推荐写“华”。也许不是每个老师都能立刻识别朴1和朴2的区别,但华美的语言如烈酒、似强光,总不会被老师忽视。
倘此日骑鲸西去,七尺躯娄残荒草,满腔血酒向空林,问谁来歌骚歌曲鼓铜琶?井畔挂宝剑,枝头凭吊松楸魂魄,愤激千秋,纵敦黄土埋予,应呼雄鬼。喜今朝化鹤东远,三个月现出全身,一瓣香祝完本性,愿从兹为樵为渔访鹿友。山中订鸥盟,水上消磨锦绣心肠,逍遥半世,只恐苍天厄我,又作劳人。
——左宗棠
桃花嫣然出篱笑,似开未开最有情。
——汪藻
海鱼绝不轻易游到小河里去。
——孟庆生
倘若没有风,帆船将永远驶不出港湾。
——钱雪良
流波将月去,潮水共星来。
——杨广
陨星,光明灿烂的死,谁都看得清楚。
——陈小平
海浪恬静地抚爱着金色的沙滩,面对着丑恶的礁石,它就猛扑上去,发出愤怒的轰鸣。
——张小红
谁道崤山千古险,回头只看一泥丸。
——林则徐
莫道浮云终蔽日,严冬过后绽春蕾。
——陈毅
荒溪上的小草,比花园里的牡丹更惹人喜爱。
——汪健
海潮暴涨,第一浪打来的往往是垃圾。
——亚基
飓风能连根拔去大树,却奈何不了一棵小草。
——洪云
黄叶把位置让给了新绿,花朵是赞美它们的歌。
——马君伟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唐]李白
渔网捞不起珍珠,铁索捆不住游鱼。
——章胜利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本奇艳。
——吕本中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赵师秀
疏松影落空潭静,细雨春香小洞幽。
——王原祁
登山不愁峻,涉海不愁深。
——张祐
梅花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卢梅坡
朝霞是壮丽的现实,晚霞是美丽的梦幻。
——汪健
蜻蜓幻想用尾巴去探测大海的深度,结果只能得出错误的`结论。
——马长福
霁月风光在怀袖,白云苍雪共襟期。
——左光斗
静寂的林莽中也许有一只睡狮。
——李小红
撒在石板上,再好的种子一筹莫展。
——章胜利
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质,经霜犹茂。
——顾员观
橄榄经过细嚼,才能回味出一股清香的甜味,香甜往往蕴藏在苦涩里面。
——蒋余镛
赞美蝴蝶的人只看到蝴蝶的外表,讴歌蜜蜂的人则看到了蜜蜂的精神。
——王晓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