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有关治学的名言论语 正文

有关治学的名言论语

时间:2025-05-05 07:54:30

1、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孔丘《论语》

2、蜂采百花酿甜蜜,人读群书明真理。

3、少而不学,老而无识。

4、灵感不过是“顽强的劳动而获得的.奖赏”。

5、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6、不吃饭则饥,不读书则愚。

7、艺术的大道上荆棘丛生,这也是好事,常人望而却步,只有意志坚强的人例外。

8、知识是智慧的火炬。

9、事常与人违,事总在人为。

10、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

11、书籍备而不读如废纸。——英国谚语

12、好学而不勤问非真好学者。

13、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

14、粮食补身体,书籍丰富智慧。

15、业精于勤疏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16、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7、世界上三种东西最宝贵——知识、粮食和友谊。——缅甸谚语

18、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卡莱尔

19、不向前走,不知路远;不努力学习,不明白真理。

20、读书治学,只有苦功,而无捷径。——刘叶秋

21、驾驭命运的舵是奋斗。不抱有一丝幻想,不放弃一点机会,不停止一日努力。

22、自古以来学有建树的人,都离不开一个“苦”字。

2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4、温固而知新,可以为师已。

25、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

26、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27、世界上三种东西最宝贵——知识、粮食和友谊。

28、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

29、爱好出勤奋,勤奋出天才。——郭沫若

30、骏马是跑出来的,强兵是打出来的。

31、勤为无价宝,慎为护身术。——莎士比亚

32、用宝珠打扮自己,不如用知识充实自己。

3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34、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

35、为学正如撑上水船,一篙不可放缓。——秦观

36、造烛求明,读书求理。

3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8、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39、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4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42、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就永远只能是死水一潭。

43、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44、积累知识,胜过积蓄金银。——欧洲谚语

45、星星使天空绚烂夺目;知识使人增长才干。

4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头方悔读书迟。

47、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

48、人的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

49、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

50、成功=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话。

论语中治学的孔子语录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8、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9、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10、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胡?

14、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15、朽木不可雕也。

1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7、吾未见好德者如好色者也。

1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9、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20、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21、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22、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3、巧言令色,鲜亦仁!

24、子不语:怪,力,乱,神。

25、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26、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27、食不语,寝不言。

28、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29、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30、朝闻道,夕死可矣。

31、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32、放于利而后行,多怨。

3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4、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35、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36、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

37、德不孤,必有邻。

38、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39、寝不尸,居不容。

40、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41、未知生,焉知死?

42、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43、君子周急不继富。

44、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45、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4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7、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48、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49、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50、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51、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52、《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5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54、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也,耻也。

【拓展阅读】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记载在《论语》一书中,《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孔子作为一个大教育家,其教育思想及学习方法至今仍有重要的影响,值得我们去学习与借鉴。

一、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这句话是说,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孔子主张学习应该诚实、谦虚,不要不懂装懂。

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有这样一种人,可能他什么都不懂却在那里凭空创造,我却没有这样做过。多听,选择其中好的.来学习;多看,然后记在心里,这是次一等的智慧。”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于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孔子认为,学习就应该实事求是、诚实谦虚,不懂就不懂,不要凭空猜测。学习要脚踏实地,要实事求是,从古至今,这都是优秀学者所必要的。

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孔子说:“了解知识的人不如爱好知识的人,爱好知识的人不如以学知识为快乐的人。”懂得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这是孔子的求知态度,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知识要先培养自己的兴趣。的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最高的境界是培养自己学习的兴趣,有了兴趣,才会爱好学习,才会去探索如何学习。其实,这不仅仅对于学习,对于其他的事情也是一样的。

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这句是说几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学习就要谦虚好学,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学习的长处,就应该虚心求教学习其优点,这样学问才会越来越大。

知识的海洋无边无际,一个人懂得的知识也是有限的,一个人的时间精力也是有限,虚心向他人求教,往往有更好的学习效果。

四、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学习得到的知识如果不深入思考,就会迷惑;[但]只是去空想而不去学习,那就无所收获。善于思考,把学习所得深切理解,灵活运用,这是真正的学习,无论是只空想还是只学习,都会影响学习的成效。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去思考问题,但是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

学习要学思结合,无论是自己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还是向别人虚心求教所得的知识,都要经过自己的思考理解,探索钻研,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才能有所收获。

五、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到的东西,时常去联系、实践,这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吗?孔子认为,学习需要学行结合,学习得到的知识要用于实践,又通过实践去巩固所学的知识。

六、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通过复习过去所学习的知识从而获得新的感悟,不仅要明白所学的知识,更要有所创新。

孔子作为一个大教育家,对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目的等都有其观点。他的学习思想流传千年,至今仍然对我们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

儒家经典名言摘录

国学十六句

1、《论语》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孟子》

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3、《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

4、《中庸》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5、《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6、《易经》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7、《孝经》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8、《礼记 学记》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9、《老子》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10、《庄子》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11、《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12、《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13、《金刚经》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14、《心经》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15、张载: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16、孔子: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道德篇:

1、 德者事业之基。《菜根潭》

道德是事业的基础。

2、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周易.坤》

做好事的家庭必给后代流下幸福,贯做恶事的家庭必给后代留下祸殃。

3、 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

4、作德,心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尚书.周官》

讲道德,心安理得;做坏事,心劳日拙。

5、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尚书.周官》

财富可以修饰房子,道德可以滋润人身,使人心宽体胖。

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尊敬我的长辈,继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我的子女,继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子女。

7、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爱别人的人,别人永远爱他;尊重别人的人,别人永远尊重他。

8、克己复礼为仁。 《论语·颜渊》

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言行合乎礼,这就是仁。

9、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 《荀子·荣辱》

先顾礼义后求利益才算光荣,先求利益而不顾礼义便是耻辱。

10、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 《战国策·魏四》

别人对我有恩德,不应该忘怀;我对别人有恩德,不应该不忘怀。

11、 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 《礼记·曲礼上》

对自己喜欢的人要看到他的缺点,对自己憎恶的人要看到他的优点。

12、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学而》

与朋友相交往,说话要守信用。

13、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论语·颜渊》

君子以文章来交朋友,以朋友的帮助来培养自己的仁德。

修养篇:

1、为世忧乐者,君子之志也;不为世忧乐者,小人之志也. 《申鉴·杂言上》

为国而忧、为国而乐,这是君子的志向;只考虑个人得失,这是小人的志向。

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汉·曹操《步出夏门行》

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美。 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

不学就不能增加才智,无志向就不能成学业。

4、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 唐·杜甫《前出塞九首之九》

大丈夫志在四方,岂能害怕吃苦?

5、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过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宋·宋轼《晁错论》

古代创立大业之人,不仅有超世之才,而且必有坚忍不拔之意志。

6、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明·王阳明《教条示龙场诸生·立志》

志向不确立、犹如无舵之船,无绳之马,飘荡放纵,到何处去呢?

7、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学而》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检查自己——替别人办事没有尽心吗?同朋友交往不诚实吗?老师传授的学业没有复习吗?”

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自己作风正派,不发命令政教也能顺利实行;自己的作风不正,即使三申五令,别人也不听从。

9、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 《礼记·儒行》

广泛地学习永不满足,身体力行永不懈怠。

10、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

羡慕水中游鱼,不如回家织网。

11、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 《孔子家语.颜回》

君子用行动说话,小人用舌头说话。

12、在上不娇,在下不谄,此进退之中道也。 宋·王安石《上龚舍人书》

处在上位不骄慢,处在下位不谄媚,这是进退的正确态度。

13、美曰美,不一毫虚美;过曰过,不一毫讳过。 明·海瑞《治安疏》

有几分美就说几分,一丝一毫不虚夸;有几分过就说几分过,一丝一毫不讳饰。

14、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清·朱柏庐《治家格言》

做了好事就希望别人看到,这便不是真正做好事;做了坏事唯恐人道,这便是做了大坏事。

1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

富贵不能迷乱心意,贫贱不能改变志气,威武不能屈节,这才叫大丈夫。

16、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孔子家语·在厄》

17、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

君子心地宽阔,小人经常忧愁。

治学篇:

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礼记·学记》

玉如不琢磨就不能成为器物;人如不学习,就不懂道理。因此,古代贤君,建国治民,都把教育放在首位。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荀子·劝学》

青色从蓝草中提取,但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由水变成的,但比水更寒冷。有成语“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3、养子不教父之过,训导不严师之惰。 宋·司马光《劝学文》

4、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唐·韩愈《师说》

5、雨泽过润,万物之灭也;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明·吕坤《呻吟语·礼制》

雨水超过了需要即成万物之灾害,宠爱过头,这是子孙的灾难。

6、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尚书·旅獒》

造一座高山,如果少最后一筐土,则将前功尽弃。

7、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

温习旧知识能有新收获,便可以做老师了。

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

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分昼夜。” 《论语·子罕》

意谓时光易逝,当自强不息。

10、人之于文学,犹玉之琢磨也。 《荀子·大略》

人们对于文化知识,要象雕磨玉石那样精益求精。

1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梁·沈约《长歌行》

12、积财千万,无过读书。 《颜氏家训·勉学》

积聚万贯家财,抵不上读书有益。

13、天下未有不学而成者也。 《中说·礼乐》

世界上没有不经过学习就能成功的人。

14、富贵比于浮云,光阴逾于尺璧。 唐·杨炯《王子安集·原序》

富贵尤如天上浮云,光阴才是无价之宝。

15、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 宋·林逋《省心录》

知道自己不足的人一定好学,以下问为耻的人常常自满。

16、人不可以不学,犹鱼不可以无水。宋·陆九渊《与黄循中》

17、勿谓今日不学而有来日,勿谓今年不学而有来年。 宋·朱熹《劝学文》

18、学无早晚,但恐始勤终惰。 宋·张孝祥《勉过子读书》

学习无早晚,只怕开始勤奋后来怠惰。

19、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学道者须加力索。 《菜根谭·后集百九》

2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

21、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论语·子张》

22、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 《近思录·为学类》

胆要大而心要细,智慧要全面而行为要端正。

23、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小雅·鹤鸣》

2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 《礼记·中庸》

2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这是真正的聪明。

2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论语·为政》

只读书而不思考无所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也只会疲惫不堪。

27、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

28、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宋·苏轼《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

29、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清·刘开《孟涂文集·问说》

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不学就不会产生疑问,不问就不能增长学识。

艺术篇:

1、诗言志,歌永言。 《尚书.舜典》

诗表达志向,歌抒发情怀。

2、不学《诗》,无以言。《论语.季氏》

不学习《诗经》,就不会说话。

3、万卷山积,一篇吟成。 清.袁牧《续诗品.博习

只有积累丰厚学问,才能写出一首好诗。

4、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清.王国维《人间词话》

词以境界高为最好,境界高格调自然就高,自然就有名句。

5、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三国.魏.曹丕《典论.

文章是治国安邦的伟大事业,是传之不朽的大事。

6、所谓诗,所谓文,实国事、世事、家事、身事、心事系焉。 宋.郑思肖《心史总后叙》

所谓诗歌文章,实际上都与国事、世事、家事、身事、心事相联系的。

7、道者文之根本,文者道之枝叶。 《朱子语类》

道是文章的根,文是道的枝和叶。

8、观其文可以知其人。 清.袁牧《读书

看一个人的`文章就可以知道这个人的思想品德。

9、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论语.泰伯》

哲学篇:

1、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周易.乾》

同类的声音互相应和,属性相同的互相吸引。

2、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论礼

天地相合而万物产生,阴阳相接而变化发生。

3、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 《荀子.天论

天有四时,地有资材,人有治理自然与社会的能力。

4、天道之常,一阴一阳。阳者,天之德也:阴者,天之刑也。 《春秋繁露.阴阳义》

自然界的常规,是一阴一阳。阳是天的美德,阴是天降的灾祸。

5、进有退之义,存有亡之机,得有丧之理。 《贞观政要.征伐》

前进之中有后退的含意,生存之中有灭亡的因数,得到了还有丧失的可能。

6、贫生于富,弱生于强,乱生于治,危生于安。 《潜夫论.浮侈》

贫穷来自富有,脆弱来自坚强,混乱来自太平,凶险来自安全。

7、物极则反。 唐.孔颖达《周易.乾》疏

事物发展到了顶点就向自身的反面转化。

8、无小而不大,无边而不中。 唐.王勃《释迦如来成道记》

没有细小就无所谓巨大,没有边缘就无所谓中间。

9、天下之事,不进则退,无一定之理。 《近思录.治体类》

天下的事情,不前进就会后退,没有静止不动的道理。

10、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卫灵公》

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的考虑,就一定会遭遇突然出现的祸殃。

11、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第十八》

愚笨的人只要勤于思考,也会有对的时候。成语“千虑一得”和“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本此。

12、公生明,偏生暗。 《荀子.不苟》

公正产生明察,偏见产生昏暗。

13、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唐.韩愈《原道》

坐在井底看天,说天是小的 ,其实并不是天真的小呢。

14、有名而无实,则其名不行;有实而无名,则其实不长。 宋.苏轼《策别安万民》

徒有虚名而无实际,其名声不会传之久远;有实际而不加以播扬,实际也会萎失消亡。

我本无心求富贵,谁知富贵迫人来。--隋炀帝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春秋 孔子《论语》

者边走,那边走,只是寻花柳,那边走,者边走,莫厌金杯酒。--前蜀 王衍

最穷无非讨饭,不死总会出头。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神童诗》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十年浮海一身轻,乍睹藜涡倍有情。世上无如人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宋 朱熹

学道几人知道味,谋生底物是生涯。庄周枕上非真蝶,乐广杯中亦假蛇。身后功名半张纸,夜来鼓吹一池蛙。梦中说梦重重梦,家外忘家处处家。--元刘从益

英雄到老皆归佛,宿将还山不论兵。

美人绝色原妖物,乱世多财是祸胎。

千亩良田丘丘水,十房妻妾个个美。父为宰相子封侯,我在堂前翘起腿。

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家夫妇同罗帐,几个漂流在外头。

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仙露明珠,讵能方其朗润。--唐太宗

自从踏着涅磐门,一枕清风几万年。弱水蓬莱虽有路,释迦弥勒正参禅。谁将枯木岩前地,放出落花雨后天。两个泥牛斗入海,至今消息尚茫然。--白紫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