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校园,阅读圆梦
我爱校园,爱他的每一个角落。是尊师那铿锵有力的话语,严而重行的教诲助我们一臂之力,让我们节节高升。同学们清脆的读书声掺杂着无色无味的空气,飘悠悠的传满校园,这是我们努力的见证。
阅读,使人思维活跃,聪颖智慧;阅读,使人增长见识,谈吐不凡;阅读,使人目光远大,志存高远;阅读,使人心旷神怡,如沐春风。所以,我爱阅读。
赏析古诗词,文言文、成语故事也是阅读的一种方式。从中,我们可以了解诗人作诗时的心情、情怀,领略伟大诗人的独领风骚。阅读古诗词时:1。读诗题,弄清是诗,是词,是曲。2。悟情感。
我们也可以从一篇篇古色古香的文言文中体会字字珠玑,言之凿凿,涉猎古代文人墨客笔下精彩绝伦的生活;我们还可以在成语故事中知道一个个发人深省的道理。阅读文言文时我们要认准字形,读准字音;辨明多音字以及词性、词义;正学的断句、停顿;注意古今词义的变化;分清一词多义;注意通假字;直译文言文。
成语故事的语言生动形象,凝练鲜明,具有诙谐性和伦理性,蕴含丰富的知识和道理。每一句成语又是那么深刻隽永、言简意亥。阅读成语故事,可以了解历史,通达事理,学习、积累优美的语言素材。在我们的校园中,操场边上,是一排排宣示栏,上面印着一篇篇成语故事,我们应该在闲暇之余,多去走走,多去看看。学习成语是青少年学习中国文化的必经之路,奠基着我国的文化底蕴。我们应心如止水,细细品读其中的道理。
阅读名著则是大家最为喜爱的阅读方式了。不朽的经典名著凝聚了世代人类思想艺术的精华,可以陶冶思想情操,给人以深沉的思维空间。我们要选择有益的书籍阅读,去认识、感悟世界,理解真善美、假丑恶,接受各种人生哲理。学校每个学期都会指定几本必读的名著。我们应认真阅读。首先,我们应翻看自序,了解作者以及创作目的,会帮助你更全面的了解名著。其次就是翻看目录,了解大致情节。然后在阅读过程中要适当勾画,查阅比较深奥的词句。接着是拿笔记录,“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既可以提高阅读水平,还可以提高写作能力。最后是读后思考。思考其原因、道理及更深层的含义。运用到生活之中,增长智慧。
“一日无书,百日荒芜。”阅读让我在人生路途中春花秋月,落英缤纷。让我们携手打造书香校园,让书香校园演绎教育的精彩。为了圆我们的少年梦,让我们一起来阅读吧!
书香校园,阅读圆梦作文2
我的母校—西小,是一座美丽的校园。走入校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五层的主教学楼,左边也有一座教学楼,它俩紧挨在一起,气势不凡。向右走去,是美丽的小花园。春天,一阵风拂过,花香阵阵,令人心旷神怡;花雨涟涟,使人陶醉其间。
咦?这是什么声音?忽快忽慢,却又不乏节奏感;抑扬顿挫,却又不乏规律,朗朗上口。哦!原来啊,这是同学们在读书呢!看他们,坐在教室里,抬头挺胸,精神饱满,捧着书本,聚精会神地读,有滋有味地读,这是我们学校同学每天的必修课:早读。
“叮铃铃”,下课了。一些同学会进行一些课间活动。可……怎么教室里还坐着几个同学?哦!原来啊,他们连下课的时间也不放过呢!坐在书柜旁,手中捧着书,正读得津津有味呢!看,有的同学看得眼睛一眨也不眨,时而皱眉时而展颜,被书中的情节吸引陶醉其间;有的同学边看边用笔在本子上记录着什么,恰似勤劳的小蜜蜂在花海间流连……
的确,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书中,我们可以知道我们想要的一切:鸟,是怎么飞的;鱼,是怎么游的;马是怎么走的……难怪人们从古至今,都对书籍爱不释手。书籍,是上帝的宠儿,倍受人们的喜爱,更别说是我们这些学生了。
我们爱在校园学习、生活。因为这里处处洋溢着书香,书香与花香交织在一起,相互优美地搅拌缠绕,难分难解!
书香校园,阅读圆梦作文3
天边如诗般隽永的彩霞,呼醒如歌般的岁月;夜晚的明亮如歌的弯月,唤醒寂然的大海 ;美丽可 爱 的文学,唤醒我队 梦想 的执著,让我明白永真谛!
爽朗的笑声向春光中欢唱的溪水,无邪的心灵似夏夜里溢香的清荷,悠远的思绪若秋月中含荷的皱菊,坚强的性格如冬 雪中绽开的腊梅, 书香校园。在那青青的校园里,有了文学这样的声音,才有了天真、活泼的我们!
在我们的校园里,时时刻刻都散发着书的香味,弥漫着文学的气息。校园 广播站中午时光,精心准备的优秀 文章,交让广播员用那最动听悦耳的声音撒遍校园的每一个角落,给我们带来一场最好听的听觉盛宴,每天都让我们在感受着文学的渲染,让我们在着高雅的殿堂之上,再度享受文学的时光,让那 优美的语句彻底冲刷我们 美好的心灵。
在我们的文学交流的浏览室里,我也在感受着文学,在那里我真切地了解了达西外表的傲慢的伊利莎白的偏见;看到了斯嘉丽由柔弱变坚强的历史,罗密欧与朱丽叶那刻骨铭心的爱让我 感动;安娜·卡莲丽娜悲剧性的结局让我更加感叹……一页又一页书从我的手指间翻过,我的心和眼睛一同在接受着文学甘露的洗礼,文学真正地丰富了我的内心,使我开拓视野!
校园里的诗文展示平台更是让我爱不释手,读取古代 名人的佳作,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可以感受到作品中超越时代的 精神气息,以及探邃的崇高意境, 初中一年级作文《 书香校园》在古诗中,我感受着 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我领舞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坚韧,我了解着“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豪情……古诗的韵律美,更是让我沉醉,让我着迷。阅读优秀的'诗文,就如同遨游在知识的海洋,翱翔 思想的蓝天,徜徉文化的宝库,是他那深沉的美让我以热情的怀抱接受着他的抚摸,坦坦然然地演绎着飞扬的 青春岁月。
同时,书籍让我明白了去珍惜阅读、 热爱书籍,因为无论是家由诗书还是窖藏老酒,无论是古韵京腔还是真草隶篆,无论诗轩辕古藤还是华夏新枝,还是大众俗语,缺少了阅读就没有了睿智,也就没有了深邃的目光,没有课长袖时带的文气,就没有了风流倜傥的洒脱。
书籍、文学,请让我与你相伴共同度过校园里的每一个拥有 阳光的金色年华。
书香校园,阅读圆梦作文4
我的学校很美丽,这里有五彩缤纷的花朵、郁郁葱葱的树木,有两幢耸立的教学楼和充满欢声笑语的操场……如果你问我,校园里最具特色的风景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是三三两两捧着书的同学们!
漫步在校园里,随处可见看书的同学。他们或边走边看,或坐在长椅上阅读,或坐在花坛边浏览……不管是一二年级的小朋友还是五六年级的大同学,大家都看得很认真。瞧,他们的表情正在随着故事情节的变化而变化呢!开心、愤怒、伤心……看着他们,我仿佛也明白了人物的处境,领略到了故事的精彩。
不仅是户外,教室里也刮着“读书风”。图书角是每个班级最受欢迎的地方。一下课,同学们便争相拥向小小的图书角。有的拿到书后站着就开始看,有的浏览完一本又迅速抽出一本……“讨厌”的上课铃总是很快就响了,大家只好放下手中的书,恋恋不舍地回到座位,期盼着铃声再一次响起。
生活在这个充满书香的校园里,原本不爱读书的我也受到了熏陶。最明显的变化就是我的了。我把从书中看来的和各种小知识灵活运用到中,写出了不少的佳作。每一次,当老师朗读我的作文时,我都会在心里默默地感谢我们的书香校园……
我爱学校的美丽,更爱它浓浓的书香味!
书香校园,阅读圆梦作文5
我爱书,更爱读书。前几天, 哥给我买了本书,名字叫《窗户边的小豆豆》,讲的是:在炮火纷飞的战争年代,一位名叫小豆豆的小女孩又一次被退学了,这已经是她第三次被学校退学了,而退学的原因都是上课有多动症,没经过老师的同意跑到外面去,骚扰同学。她的妈妈为他找学校而操碎了心。
妈妈找到的学校名叫“巴学园”,是个非常美丽的学校,这所学校的校长名叫“小林宗作”,他是个非常和蔼的人,小豆豆开学第一天他就听小豆豆讲了一个早上的故事。小豆豆很高兴,因为有人肯听她讲这么长的故事。受小林宗作校长影响,长大后的她就写了这本书来纪念小林宗作校长。
对了,说到这里,我想到了我的梦想---我要当一个像小林宗作这样地校长,办一个这样的“巴学园”,让那些没地方可去的孩子都来巴学园上课,让他们按照自己喜欢的功课来上,我还要给他们办一间像巴学园里面的“电车教室”,让他们玩个够!
可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要想做像小林宗作这样的校长,还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所以,现在的我,一定要把书读好!人们常说:“一日无书,百日荒芜。”也就是说,现在的我,一天没有书看,做什么事都枯燥无味。书是我们的精神食粮,这可不是我们吃的那个饭,而是我们精神上的支柱。书不能给你物质上的财富,但它却能给予你精神上的安慰。
如莎士比亚所说:“书籍是人类的营养品”,对于我这样爱阅读的少年,它的作用更是不言而喻的,醉心的阅读使我得到了补偿。
总而言之,我希望我能像驻书虫一样去醉心读书,,把每一本书都“啃蚀”掉。
我相信,等我学成归来时,就是我梦想成真日!
书香校园,阅读圆梦作文6
周末,我和她总爱相约一起品书。我和她的手上总捧着一本书,然后两人静静地坐在树下,打发一下午的时光。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多么凄凉的美啊。我捧着《红楼梦》,忍不住感叹道。我又呢喃了一遍,若有所思。书友,你品出什么来啦?她迫不及待地问道。我浅浅一笑,说道:只有少数人能像黛玉般惜花、爱花吧。花开了,满园春色,会吸引诗人驻足观看,欣赏赋诗;但有一朝,花无声无息地落了,又有谁会知晓呢?现在的人们,总是只看到事物美丽的一面,却总不在意事物的将来与结局。她赞同地点点头。
我喜欢这本书。她扬了扬手中的《飞鸟集》。她用轻柔的声音念道:我今晨坐在窗前,时间如一个过路人似的,停留了一会儿,向我点点头又走过去了。我安静地听着。泰戈尔写得多好啊。哲理流露在字间:时光匆匆,我们要珍惜时间。她闭上了眼睛,很陶醉的样子。
多么希望同学都能如此爱书、品书,让书香弥漫整个校园啊。我看着她陶醉的样子说道。她慢慢的睁开了眼睛,看了看我,坚定地说道:一定会的。
书,让我们相知,让我们的感受融合在了一起。
我们相识,相知。只因我们的心中漂浮着书香。只盼书香能弥漫每个校园,飘进每个人的心中。
【草木皆兵】
东晋时代,秦王苻坚控制了北部中国。公元383年,苻坚率领步兵、骑兵90万,攻打江南的晋朝。晋军大将谢石、谢玄领兵8万前去抵抗。苻坚得知晋军兵力不足,就想以多胜少,抓住机会,迅速出击。
谁料,苻坚的先锋部队25万在寿春一带被晋军出奇击败,损失惨重,大将被杀,士兵死伤万余。秦军的锐气大挫,军心动摇,士兵惊恐万状,纷纷逃跑。此时,苻坚在寿春城上望见晋军队伍严整,士气高昂,再北望八公山,只见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晋军的士兵一样。苻坚回过头对弟弟说:“这是多么强大的敌人啊!怎么能说晋军兵力不足呢?”他后悔自己过于轻敌了。
出师不利给苻坚心头蒙上了不祥的阴影,他令部队靠淝水北岸布阵,企图凭借地理优势扭转战局。这时晋军将领谢玄提出要求,要秦军稍往后退,让出一点地方,以便渡河作战。苻坚暗笑晋军将领不懂作战常识,想利用晋军忙于渡河难于作战之机,给它来个突然袭击,于是欣然接受了晋军的请求。
谁知,后退的军令一下,秦军如潮水一般溃不成军,而晋军则趁势渡河追击,把秦军杀得丢盔弃甲,尸横遍地。苻坚中箭而逃。
【势如破竹】
三国末年,晋武帝司马炎灭掉蜀国,夺取魏国政权以后,准备出兵攻打东吴,实现统一全中国的愿望。他召集文武大臣们商量灭大计。多数人认为,吴国还有一定实力,一举消灭它恐怕不易,不如有了足够的准备再说。
大将杜预不同意多数人的看法,写了一道奏章给晋武帝。杜预认为,必须趁目前昊国衰弱,忙灭掉它,不然等它有了实力就很难打败它了。司马炎看了杜预的奏章,找自己的最信任的大臣张华征求意见。张华很同意杜预的分析,也劝司马炎快快攻打吴国,以免留下后患。于是司马炎就下了决心,任命杜预作征南大将军。公元279年,晋武帝司马炎调动了二十多万兵马,分成六路水陆并进,攻打吴国,一路战鼓齐鸣,战旗飘扬,战士威武雄壮。第二年就攻占了江陵,斩了吴国一员大将,率领军队乘胜追击。在沅江、湘江以南的吴军听到风声吓破了胆,纷纷打开城门投降。司马炎下令让杜预从小路向吴国国都建业进发。此时,有人担心长江水势暴涨,不如暂收兵等到冬天进攻更有利。杜预坚决反对退兵,他说:“现在趁士气高涨,斗志正旺,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势如破竹(像用快刀劈竹子一样,劈过几节后竹子就迎刃破裂),一举攻击吴国不会再费多大力气了!”晋朝大军在杜预率领下,直冲向吴都建业,不久就攻占建业灭了吴国。晋武帝统一了全国。
【如火如荼】
春秋时代末期,吴国国王夫差连续征服了越国、鲁国和齐国,雄心勃勃,又继续向西北进军,打算一鼓作气征服晋国。
可正在这个时候,越王勾践抄了吴王的后路。他带领军队一直打到吴国的国都姑苏(苏州),又派人马占据淮河,把吴王的退路切断了。
这消息给吴王夫差当头泼了一盆冷水,他非常震惊,立即召集文臣武将商量对策。大家说,现在退回去等于两关打了败仗,还会两头挨打;如果能打败晋国,就等于在诸候国中当定了霸主,再回去收拾越王勾践也不算晚。
大主意已经拿定,当务之急是尽快征服晋国。考虑再三,决定出奇制胜。
一天傍晚,吴王下达了命令。全军将士吃得饱饱的,马也喂足了草料。从全军中挑出三万精兵强将。每一万人摆成一个方阵,共摆三个方阵。每个方阵横竖都是一百人。每一行排头的都是军官司。每十行,也就是一千人,由一个大夫负责。每项一个方阵由一名将军率领。中间的方阵白盔白甲,白衣服,白旗帜,白弓箭,由吴王自己掌握,称为中军;左边的方阵,红盔红甲、红衣服、红简直就像深不可测;右边的方阵则一水儿黑色。半夜出发,黎明时分到达离晋军仅有一里路的地方。天色刚刚显出亮色,吴军鼓声大作,欢呼之声震天动工地。
晋军从梦中醒来,一看吴军那三个方阵和声威气势,简直都惊呆了:那白色方阵,“望之如荼”--像开满白花的.茅草地;那红色方阵,“望之如火”--如像熊熊燃烧的火焰;而那黑色的方阵,简直就象深不可测的大海。
【退避三舍】
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忘十几年。
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待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一夫当关】
故事:《史记》载:公元前207年刘邦入咸阳,“守函谷关,项羽至,不得入。”函谷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形势,由此可见。古代,还有几个与函谷关有联系的成语故事。
【围魏救赵】
公元前353年,魏国围攻赵国,齐国派田忌率军救赵。田忌乘魏国空虚而引兵攻魏,魏军回救本国,齐军乘其疲惫,大败魏军,赵国因而解围。
【出奇制胜】
战国时期,齐国将领田单用火牛阵出击燕军,使燕军大败。这就是孙子兵法势篇中“凡战者,以奇胜。”
【四面楚歌】
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的项羽部队。终于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这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夜里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了楚地了吗?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说着,心里已丧失了斗志,便从床上爬起来,在营帐里面喝酒;并和他最宠爱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泪,在旁的人也非常难过,都觉得抬不起头来。一会儿,项羽骑上马,带了仅剩的八百名骑兵,从南突围逃走。边逃边打,到乌江畔自刎而死。
【退避三舍】
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忘十几年。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待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马革裹尸】
东汉马援自南方还军,故人多迎劳他,号称有计谋的孟冀也向他祝贺。马援说:"你怎么也同一般人一样呢?方向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我想自请击之,男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死在儿妇女婢中呢?"见《后汉书·马援传》。后以"马革裹尸"等指为国而战死沙场。清张贷《西湖梦寻·岳王坟》:"但恨和一成,国家日削,大丈夫不能以马革裹尸报君父,是为叹耳!”
【破釜沉舟】
公元前206年的巨鹿之战,当时项羽大败章邯。这场战争有两个意义:一是消灭了秦军主力,农民军取得了战争的主动权;二是项羽由一个将军一跃成为联军统帅,战争开始由灭秦之战逐渐向楚汉战争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