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所有的习惯以不可见的程度积聚起来,如百溪汇于川,百川流于海。——德莱敦
2、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以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孟德斯鸠
3、应该热心地致力于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谈道德。——德谟克利特
4、青年人应当不伤人,应当把个人所得的给予各人,应当避免虚伪与欺骗,应当显得恳挚悦人,这样学着去行正直。——夸美纽斯
5、我们应该注意自己不用言语去伤害别的同志,但是,当别人用语言来伤害自己的时候,也应该受得起。
6、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行人。——刘备
7、兰芳不厌谷幽,君子不为名修。——《养正遗规》
8、习惯实际上已成为天性的一部分。事实上,习惯有些像天性,因为“经常”和“总是”之间的差别是不大的,天性属于“总是”的范畴,而习惯则属于“经常”的范畴。——亚里士多德
9、虚伪永远不能凭借它生长在权利中而变成真实。——泰戈尔
10、崇德而定势,行又而忘利,修修而忘名。——苏轼
11、养身者忘家,养志者忘身。——韩婴
12、国家用人,当以德为本,才艺为末。——康熙
13、高行微言,所以修身。——黄石公
14、人应该装饰的是心灵,不是肉体。——高尔基
15、啊,有修养的人多快乐!甚至别人觉得是牺牲和痛苦的事他也会感到满意、快乐;他的心随时都在欢跃,他有说不尽的欢乐!——车尔尼雪夫斯基
16、一个人只要有耐心进行文化方面的修养,就绝不至于蛮横得有可教化。——贺拉斯
17、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罗曼·罗兰
18、坏事情一学就会,早年沾染的恶习,从此以后就会在所有的行为和举动中显现出来,不论是说话或行动上的毛病,三岁至老,六十不改。——克雷洛夫
19、火气甚大,容易引起愤怒底烦扰,是一种恶习而使心灵向着那不正当的事情,那是一时冲动而没有理性的行动。——彼得·阿柏拉德
20、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1、习勤忘劳,习逸成惰。——李惺
22、我并无过人的特长,只是忠诚老实,不自欺欺人,想做一个“以身作则”来教育人的平常人。——吴玉章
23、事实上教育便是一种早期的.习惯。——林肯
24、有德行的人之所以有德行,只不过受到的诱惑不足而已;这不是因为他们生活单调刻板,就是因为他们专心一意奔向一个目标而无暇旁顾。——邓肯
25、一个人的后半辈子均由习惯组成,而他的习惯却是在前半辈子养成的。——陀思妥耶夫斯基
26、脾气暴躁是人类较为卑劣的天性之一,人要是发脾气就等于在人类进步的阶梯上倒退了一步。——达尔文
27、我们有力的道德就是通过奋斗取得物质上的成功;这种道德既适用于国家,也适用于个人。——罗素
28、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王守仁
29、不修其身,虽君子而为小人。——欧阳修
30、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唐·神秀
31、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
32、吾人最大之知识,系反躬自省。——中国谚语
33、世间亿万人,面孔不相似,借部何因缘,致令遗如此?各执一般见,互说非兼是。但自修已身,不要言他已。——寒山
34、习惯成自然是个魔术师。它对美丽的东西是残酷的,但是对丑陋的东西却是仁慈的。——威达
35、不会宽容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别人的宽容的。——贝尔奈
36、一个人必须把他的全部力量用于努力改善自身,而不能把他的力量浪费在任何别的事情上。——列夫·托尔斯泰
37、与其修饰面容,不如修饰心胸。——中国谚语
38、要留心,即使当你独自一人时,也不要说坏话或做坏事,而要学得在你自己面前比在别人面前更知耻。——德谟克利特
39、与其说“衣服是习惯”还不如说“习惯是衣服”。——亚兰
40、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
41、养心莫善于寡欲。——孟子
42、谁在平日节衣缩食,在穷困时就容易度过难关;谁在富足时豪华奢侈,在穷困时就会死于饥寒。——萨迪
43、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去义以为的。奠而发发,发必中矣。——杨雄
44、讲话气势汹汹,未必就是言之有理。——萨迪
45、“无伤”二字,修已者之大戒也。——吕坤
46、修身洁行,言必由绳墨。——王安石
47、能够自由地形成习惯的人,在一生中能够做更多的事。习惯是技术性的,因此可以自由地形成。——三木清
48、习惯优于格言。习惯是以有生命的格言为本能,加血添肉而成。——亚美路
49、教养是有教养的人的第二个太阳。——赫拉克利特
50、礼貌使人类共处的金钥匙。——松苏内吉
51、道德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当一个人还在少年时代的时候,就应该在宏伟的社会生活背景上给他展示整个世界、个人生活的前景。——苏霍姆林斯基
52、欲影正者端其表。——桓宽
53、以为智慧比美德更重要的人,会失去自己的智慧。——犹太人
54、习与性成。
55、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
56、一个好的习俗比法律更可靠。——欧里庇得斯
57、礼仪的目的与作用本在使得本来的顽梗变柔顺,使人们的气质变温和,使他尊重别人,和别人合得来。——约翰·洛克
58、修道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史襄哉
59、历史使人贤明,诗造成气质高雅的人,数学使人高尚,自然哲学使人深沉,道德使人稳重,而伦理学和修辞学则使人善于争论。——培根
60、德行啊,你是纯朴的灵魂的崇高科学。——卢梭
从孔子的经典名言中,我学会了很多东西,受益匪浅。
立志篇
“三军可夺师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选自于《论语.子罕》
解读:数百万军队的主师可以被俘获,而一个普通人的坚强意志却是任何力量都不能使他改变的。
引申为:大丈夫无论何时何地豪情壮志不可夺。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选自于《论语.泰伯》
解读;一个读书人不可以不志向高,意志坚,因为责任很重,而奋斗的路很长。
引申为:人生中一个人的目标越远大,前进就会越努力。
修养篇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选自于:《论语.学而》
解读:我每天多次检查自己:替人谋划事情,有不尽心尽力的地方吗?同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地方吗?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还有不温习的吗?
引申为:一个人上进与否在于他会不会自我反省。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而改之”
选自于:《论语.述而》
解读:要选择好的并向其学习,是不好的就要对照,反省并改掉它。
引申为:生活中人要学会知过改过,以后也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 品德篇
“温、良、恭、俭、让”
选自于:《论语.学而》
解读:人要学会温和、善良、恭谨、简朴、谦让。
引申为:做人一定要有美好的`德行,其实这正是自古以来的做人之本。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选自于:《论语.里仁》
解读:有道德的人,他的心里只知道事事有个仁义;而没道德的人,他的心里只知道事事有个财利。
引申为:做人要学会先义而后利。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选自于:《论语.述而》
解读:品行端正的人,心胸守着正理,坦荡宽舒;品行不端的人,心怀鬼胎,一天到晚感到不安。
引申为:做人一定要要真诚相对,光明磊落。
《道德经》名言欣赏【经典篇】
1、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2、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3、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4、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5、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6、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7、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9、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10、胜人者力,自胜者强。
《道德经》名言欣赏【精选篇】
1.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强者强、自足者副,强行者有志。 ——《道德经》
【译文】 能了解别人的成为机智,能认识自己的才叫聪明。能战胜别人只能说明有力气,战胜自己才叫强者。知道满足者才感到自己富有,身体力行者说明他有远大的志向。
2.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道德经》
【译文】 祸啊,福就依傍着它,福啊,灾祸就隐含其中。
3.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道德经》
【译文】 天下的难事,必定发生于容易,天下的大事,必定起于细微。
4.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道德经》
【译文】 江海永远处于(百川)最低处,能纳百川,故能为河谷之王。
5.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辨,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道德经》
【译文】 诚实的语言不华美,华美的语言不诚实,善良的人不会花言巧语,花言巧语的人不善良;大智的人不杂博,杂博的人不智慧。
6.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译文】 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与实习,不也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7.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的时候立志研究学问,三十岁确立自己的理想,四十岁不为我所做的事情而迷惑,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法则,六十岁时无论听到什么,不用多加思考,都能领会其中的意思,并明辨是非。七十岁我的道德修养到了一定的程度便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事,而不逾越法度规矩。”
8.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
【译文】 早上要尽量早起,晚上要晚点睡觉,因为人生的岁月很有限,光阴容易消逝,少年人一转眼就是老年人了,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宝贵的时光。
9.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份下称家。 ——《弟子规》
【译文】 穿衣服需注重整洁,不必讲究昂贵、名牌、华丽。穿着应考量自己的身份及场合,更要衡量家中的经济状况,才是持家之道。
10. 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 ——《弟子规》
【译文】 未成年人不要饮酒,成年人饮酒也不要过量,喝醉酒的人的行为和状态是十分丑陋的。
11. 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 ——《弟子规》
【译文】 做事不要急急忙忙慌慌张张,因为忙中容易出错,不要畏苦怕难而由于退缩,也不可以草率,随便应付了事。
12. 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 ——《弟子规》
【译文】 借用别人的物品,一定要事先讲明,请求允许。如果没有事先征求同意,擅自取用就是偷窃的行为。
13.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弟子规》
【译文】 开口说话,诚信为先,答应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诺,至于欺骗或花言巧语,更不能使用。
14. 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 ——《弟子规》
【译文】 任何事情在没有看到真相之前,不要轻易发表意见,对事情了解得不够清楚明白时,不可以任意传播,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15. 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 ——《弟子规》
【译文】 如果一个人听到别人说自己的缺点就生气,听到别人称赞自己就欢喜,那么坏朋友就会来接近你,真正的良朋益友反而逐渐疏远了。
16.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
【译文】 坚持不懈地刻,金块和石头都可以雕刻成功。
17.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荀子》
【译文】 青,从蓝草中取得,颜色却比蓝草更深。
18.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荀子》
【译文】 水既能拖载着船前进,也能使船颠覆。
19.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
【译文】 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
20.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
【译文】 君子交友讲究志同道合,不求私利,他们的交情看起来像水一样淡。小人以利为先,他们交友往往亲密,他们的交情就像醇酒一样甘甜,却不讲道义。
《道德经》名言欣赏【热门篇】
1. 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 ——《韩非子》
【译文】 做贤德的事情却不以贤德自居,还有什么事是办不好的。
2. 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 ——《韩非子》
【译文】 泰山不以自己的好恶来选择土石,所以成就了它自身的高大;江海不分大小来容纳河流,所以成就了它的广博。
3. 千里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韩非子》
【译文】 千里大堤,因为有蝼蚁在打洞,可能会因此而塌掉决堤;百尺高楼,可能因为烟囱的缝隙冒出火星引起火灾而焚毁。
4.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
【译文】 玉石若不经过雕琢,就不会成为玉器;人若不学习,就不会懂得道理。
5.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礼记》
【译文】 只要做人光明磊落,那么到哪里都有公平。
6.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礼记》
【译文】 礼节上应该有来有往。现也指以同样的态度和做法回应对方。
7.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礼记》
【译文】 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8.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
【译文】 即使是很小的坏事也不做,即使是再小的好事也要做。
9.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三国志》
【译文】 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10.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国志》
【译文】 指不辞辛劳,勤勤恳恳,小心谨慎,竭尽全力,贡献出全部精神和力量,一直到死为止。
11.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三国志》
【译文】 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英雄到了晚年,壮志雄心并不衰减。
12.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大学》
【译文】 人生大学问的宗旨,就在于发扬正大的德行,在于更新民风,在于达到德才完美的'最高境界。知道所要达到的境界,然后志向就能有所确定。志向确定以后就能静下心来,心静以后就能安闲舒适,安闲舒适以后就能认真考虑,认真考虑之后就能有多收获。任何事情都有根本和枝节,任何事情都有终了和开始,知道什么在先,什么在后,就接近于合理了。
13. 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 ——《诗经》
【译文】 进言的人没有罪过,听的人足以引起警戒。
14.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左传》
【译文】 说话没有文采,就传播不远。
15.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译文】 天体运行,刚健有力,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永不停息。
16.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中庸》
【译文】 广博的学习知识,仔细地询问知识,谨慎的思考知识,明确地分辨知识,全心全意地用知识。
17.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
【译文】 少壮年华时不努力学习,待到年老时就只能悲伤了。
18. 功不可以虚成,名不可以伪立。 ——《答宾戏》
【译文】 不可以骗取功名,不应该虚假名声。
19. 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晋书》
【译文】 从竹管的小孔里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比喻只看到实物的一部分,指所见不全面或略有所得。
20. 千经万典,孝悌为先 ——《增广贤文》
【译文】 千万种经典讲的道理,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最应该先做到的。
21.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朱熹
【译文】 用心思考,用眼仔细看,有口多读,三方面都做得到位才是真正的读书。
22.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苏轼
【译文】 广泛阅读,多了解古今中外的人和事,把其中好的部分牢牢记住;积累了大量的知识材料,到需要用时便可以很自如恰当地选择运用。
23. 窃以为天地之所以不息,国之所以立,贤人之德业之所以可大可久,皆诚为之也。 ——曾国藩
【译文】 我以为天地的运转不息,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卓越人物的道德事业的发扬和持久,关键在于真诚。
24.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战国策》
【译文】 记住过去的经验教训,以作为后来行事的借鉴。
25. 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战国策》
【译文】 走失了羊,赶快修补羊圈,还不算晚。
26. 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后汉书》
【译文】 处境越穷困,意志应当越坚定。老年人越是年长,精神应当越壮豪。
27.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后汉书》
【译文】 真诚之心所到的地方,就算是坚如金石的东西,也会被打开。
28. 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无诸已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 ——《大学》
【译文】 君子对于优点,要自己身上拥有以后再去要求别人;对于缺点,要自己身上没有以后再去批评别人。自己身上所拥有的不是恕道,却能够去教导别人的,是从来没有的。
29.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太子太傅箴》
【译文】 靠着朱砂的变红,靠着墨的变黑。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
30.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
【译文】 事业或学业的成功在于奋发努力,勤勉进取。太贪玩,放松要求便会一事无成;做人行事,必须谨慎思考,考虑周详才会有所成就。任性、马虎、随便只会导致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