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类保护了爱情与信仰之灯,这灯是任何飓风也吹不灭的。(《泰戈尔评传》)
2、伦理的法规是为整个人类设立的,不是为了某一些人。——《泰戈尔评传》
3、人类的历史是随着它的遭遇的困难而形成的。——泰戈尔《民族主义》
4、人类一向有这个独特之处:它保留了两套道德法则——一套私下的,一套公开的;一套真正的,一套矫揉造作的。——《马克吐温自传》
5、当我们最有权利期望这世界尽可能称心如意时,这是多么苦恼的一个世界哟!——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
6、世界上所有的生物一个把一个装进肚里,配烂便是营养。这真是地球上的残酷的大扫除。肉食者就是埋葬者。它们的死,即是我们的生。使人恐怖的规律就是如此。我们自己也是坟墓。——雨果《海上劳工》
7、理智告诉我们,这世界永远不会完全快乐。只要它还不完满,它就必须容忍缺陷和悲痛。只有在它不再是造物主所造之物,而成为造物主本身时,它才能地完善的。——泰戈尔《孟加拉掠影》
8、我们把世界看错了,反说它欺骗了我们。——泰戈尔《飞鸟集》
9、民族是伟大的,家庭是渺小的。(雨果《〈心声集〉序》)
10、一个人生在一个太老的民族中间是需要付也很大的代价的。他负担极重:有悠久的历史,有各种考验,有令人厌倦的经验,有智慧方面与感情方面的失意,总之是有几百年的生活,——沉淀在这生活底下的是一些烦闷的渣滓。——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
11、对于东方来说,西方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可以互相补充,因为我们不同的生活观,使我们看到真理的不同方面。——泰戈尔《民族主义》
12、肤色和条件横加给我们一条难以捉摸的界线。——《马克吐温自传》
13、祖国的伟大和力量原来就储存在祖国自己身上。(泰戈尔《戈拉》)
14、当他爱他的国家的时候,他的国家也尊重他。——莎士比亚《科利奥兰纳斯》
15、一个好公民却以为没有什么比共和国更贵重的。——狄更斯《双城记》
16、我是时代之子啊,但在过去的岁月里,谬误像迷雾遮住我的双眼,如今眼前的迷雾已然消散,自由、祖国,唯有你们才是我的信念——《雨果传》
17、没有国家的力量,就没有个人的权利。——罗曼罗兰《爱与死的搏斗》
18、一个被敌人占领的城市,像一个失去了贞操的少女。——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
19、不管祖国受到什么创伤,不管它有多么严重,都有医治的办法;而且办法就操在我们自己的手里。因为我相信这一点,我才能忍受我周围的烦恼、忧伤和耻辱。——泰戈尔《戈拉》
20、人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个义务,是一种光荣。——徐特立
21、一致是强有力的,而纷争易于被征服。——伊索
22、锦城虽乐,不如回故乡;乐园虽好,非久留之地。归去来兮。——华罗庚
23、热爱祖国,这是一种最纯洁、最敏锐、最高尚、最强烈、最温柔、最有情、最温存、最严酷的感情。一个真正热爱祖国的人,在各个方面都是一个真正的人。——苏霍姆林斯基
24、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
25、要想着收咱失地,别忘了还我河山。——冯玉祥
26、我正增加百倍的'勇气和信心,奋励自励,为我们伟大祖国与伟大人民继续奋斗。——邹韬奋
27、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28、爱国应该和爱自己的家一样。为了国家,不仅在牺牲财产,就是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这就是报国的大义。——福泽谕吉
29、一个人对人民的服务不一定要站在大会上讲演或是作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随时随地,点点滴滴地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诉人家,无形中就是替国家播种、垦植。——傅雷
30、爱自己的祖国。这就是说,要渴望祖国能成为人类理想的体现,并尽自己的力量来促进这一点。——加里宁
31、一片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忠家。——于谦
32、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于佑任
33、一个人只要热爱自己的祖国,有一颗爱国之心,就什么事情都能解决。什么苦楚,什么冤屈都受得了。——冰心
34、与其忍辱生,毋宁报国死。——何香凝
35、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
36、为祖国倒下的人,他的死是光荣的。——荷马
37、人不仅为自己而生,而且也为祖国活着。——柏拉图
38、没有祖国,就没有幸福。每个人必须植根于祖国的土壤里。——屠格涅夫
39、我希望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叶挺
40、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屈原
41、我怀着比对我自己的生命更大的尊敬、神圣和严肃,去爱国家的利益。——莎士比亚
42、祖国就是我的家,党就是我的母亲,为了他们,我决心献出我的一切!——马本斋
43、我随时等待祖国的召唤!——姚明
44、万古纲常担上肩,脊梁铁硬对皇天。——谢枋得
45、人有人格,报有报格,国有国格,三格不存,人将非人,报将非报,国将不国。——史量才
46、牺牲小我,成功大我。——杨开慧
47、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是事事关心。——顾宪成
48、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李白
49、虽然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是有祖国的!我是中国人,我的祖国现在正需要我!——茅以升
50、我重视祖国的利益,甚于自己的生命和我所珍爱的儿女。——莎士比亚
51、人民是土壤,它含有一切事物发展所必须的生命汁液;而个人则是这土壤上的花朵与果实。——别林斯基
52、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谭嗣同
53、我们法兰人,当国家遭到奴役的时候,是无权离开自己的祖国的。——居里夫人
54、真正的爱国主义不应表现在华丽的语言上,而是应该表现在为祖国和为人民谋福利的行动上。——杜勃罗留波夫
55、每一个伟大人物的历史意义,是以他对祖国的功勋来衡量的,他的人品是以他的爱国行为来衡量的。——车尔尼雪夫斯基
56、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刘伯坚
57、对党和人民要忠,对国家和事业要爱。只要是党和人民的事业,干什么工作都要尽心尽力,在什么岗位都要尽职尽责。——陈金水
58、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陆游
59、我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祖国的荣誉在跑。——王军霞
60、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郑思肖
61、匈奴未灭,何以家为?——霍去病
6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63、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陈毅
64、真正的爱国主义是不分党派的。——托·斯摩莱特
65、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晏婴
66、宰相有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丘逄甲
67、为了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我要献出全部学识智慧。——钱伟长
68、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每个人的本分。——陶行知
69、认为艺术家的自由在于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那么是错误的。这是胡作非为者的自由。——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70、爱国主义是超越于原则之上的对于不动产的一种专横的崇拜。——乔治·简·纳森
71、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有国界。——巴甫洛夫
72、我们为祖国服务,也不能都采用同一方式,每个人应该按照资禀,各尽所能。——歌德
73、为祖国而死,那是最美的命运啊!——大仲马
精忠报国是 出自中国历史人物(南宋爱国名将岳飞)的典故。注 音:jīng zhōng bào guó;近义词:尽忠报国;反义词:卖国求荣;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非常爱国。解释:为国家竭尽忠诚,牺牲一切;公等备受朝恩,当尽忠报国。
典故出处
《北史·颜之仪传》:“公等备受朝恩,当精忠报国。”
《宋史·岳飞传》:“初命何铸鞫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
在清朝之前,“精忠报国”为“尽忠保国”。
(“精忠报国”典故)
岳飞(1103-1142),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今河南安阳市汤阴县程岗村)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1-3],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他于北宋末年投军,从1128年遇宗泽起到1141年为止的十余年间,率领岳家军同金军进行了大小数百次战斗,所向披靡,“位至将相”。1140年,完颜兀术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又于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宋高宗、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牌下令退兵,岳飞在孤立无援之下被迫班师。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的诬陷,被捕入狱。1142年1月,岳飞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与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同被朝廷杀害。宋孝宗时岳飞冤狱被平反,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后又追谥武穆、忠武,追封鄂王。
岳飞出仕之前,其母在其背上刺上“精忠报国”四字,以期岳飞日后能够为国竭尽忠诚。这是中国最著名的历史典故之一,常用以教育,激发青少年的爱国主义精神。精忠报国是对岳飞的评价。
岳飞简介
生卒年
(1103年2月15日—1142年1月27日)
著名军事家,武术家,抗金名将。字鹏举,谥武穆,后改谥忠武。河北(今河南)相州汤阴永和乡孝悌里人。
岳飞出仕之前,其母在其背上刺上“尽忠报国”四字,以期岳飞日后能够为国竭尽忠诚。[1]
岳飞品行高洁,文武双全,其言行,足以让古往今来绝大多数官吏羞惭嫉恨——
品德
廉洁奉公
衣——全家均穿粗布衣衫,妻子李氏有次穿了件绸衣,岳飞便道:“皇后与众王妃在北方(靖康之难时被金兵俘虏)过着艰苦的生活,你既然与我同甘共苦,就不要穿这么好的衣服了。”自此李氏终生不着绫罗。
食——与士卒同例,部队补给艰难时,则“与士卒最下者同食”。有次受地方官招待,吃到“酸馅”(一种类似包子的面食)这种在官员富商们看来很普通的食物时,惊叹道:“竟然还有这么美味的食物。”便带回去与家人共享。
住——茅屋军帐,与士卒同甘共苦。高宗曾要在杭州为岳飞建豪宅,岳飞辞谢说:“北虏未灭,臣何以家为?”
财产——南宋诸大将无不豪富,张俊为防盗,铸一千两一个的大银球,称为“没奈何”,堆满大屋,退休后尚有每年六十万担租米的收入。而岳飞被害抄家时,总家产只有三千贯(约合二千多两银),且其中含有数千匹麻布,显然也是准备用于军队的。
犒赏——战时,南宋对军队犒赏极厚,岳飞从来不取一文,全数分给将士。有次一名部将贪污赏银,立斩。
严以律己,厚以待人
除了自己俭朴淡泊,刻苦
岳飞前妻刘氏,在战乱中抛弃婆婆和儿子改嫁韩世忠手下小校。岳飞得知后送去500贯资助她,这才另娶李氏。
虔城百姓暴乱时曾惊扰孟太后车驾,被岳飞平定后,高宗密旨屠城,岳飞冒险屡次求情,保全了一城老小。
令出如山,赏罚分明
“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抢掠”,是岳家军的口号,也是真实的写照。损坏庄稼,妨碍农作,买卖不公……斩!在古代,令出不行者斩,很多军队做得到,号称损坏庄稼买卖不公斩的也不少,但真正做得到的,恐怕只有岳家军一支。所以岳家军所到之处,民众无不欢欣围观,“举手加额,感慕至泣”
严格的军纪外,又有浓浓的温情:士卒伤病,岳飞亲自抚问;士卒家庭困难,让相关机构多赠银帛;将士牺牲,厚加抚恤外,还“以子妻其女”(部将牺牲后仅余孤女无人照料,岳飞让儿子娶她),李氏亦时常慰问将士遗孀。如此赏罚分明官兵同心的军队,自然是“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不纵女色
南宋诸将中,唯有岳飞坚持一妻,且从不去青楼纵欲。吴阶曾花二千贯买了一名士人家(读书人家)的女儿送给岳飞,岳飞以屏风遮挡问道:“我家的人都穿布衣,吃粗食,娘子若能同甘苦,便请留下,否则,我不敢留你。”女子听了窃笑不已,显然不愿。岳飞便遣人送回。部将谏阻说不要伤了吴阶的情面,岳飞说:“而今国耻未雪,岂是大将安逸取乐之时?”吴阶得知后益发敬重岳飞。
事母至孝
母病,“尝药进饵”,亲自侍奉;母亡,赤脚扶棺近千里。岳飞认为:“若内不能克事亲之道,外岂复有爱主之忠?”(在家里尚且不能孝顺父母,又岂能忠君报国?)
文才横溢,儒将风范
岳飞的文才自不必说,数十首诗词足以说明问题。除此之外,他爱好读书,书法颇佳,时人称“室有邺架”、“字尚苏体”(邺架,形容藏书极多;苏体,苏东坡书法甚好,岳飞学的便是苏体)。他还爱与士子文人交往,“往来皆高士”,这造就了岳家军强大的谋士团体,也招致了高宗和士大夫集团的忌恨和恐惧(不怕武将会打仗,就怕武将有文化——武将受到文人士子的敬重,这是统治者最害怕和忌讳的事),成了死因之一。
并非莽夫,极具政治智慧
多认为岳飞没有政治智慧,其实他既懂得与同事搞好关系(屡次主动与诸大将搞好关系,比如送刘光世部将战功,平定杨幺后送大船与诸将等),又懂得韬光养晦(比如任枢密副使时与韩世忠一起寄情山水),对立太子的重要性等政治事件看得一清二楚,但其性刚直,宁折不弯,不愿意谄媚逢迎权贵,更不愿意在国难之时迎合投降派,屡次上书反对高宗与秦桧的投降行为,故必为宵小所忌。
武艺高强,武略非凡
岳飞精擅各种兵器,年少时枪术就“一县无敌”,长大从军后更是从未逢敌手(战阵厮杀单挑时),屡屡阵斩敌大将。他不但达到了宋朝的最高射箭记录:三石,还具有极佳的准头,可谓“勇冠三军”。
作为方面统帅,岳飞的战略战术更是高明。战略上,针对金兵武力强盛而统治手段低下民众争相反抗的特点,他提出了结连河朔的方针,并取得了极好的成效。战术上,历次战役精彩纷呈。如清水亭战后,面对优势敌人,岳飞仅以黑衣兵百人夜袭,时起时伏,金兵惊扰极甚而败;如灵活运用步、骑特点,击破李成优势兵力;如针对杨幺军不得人心的特点,以困、抚相结合,结果让宋军屡攻屡败的杨幺水军,在岳家军面前不堪一击,一鼓而破;如利用金国内部矛盾,以反间计杀刘豫,沉重打击伪齐政权……凡此种种,一言难尽。
身先士卒,行若明镜
岳飞直至最后一战,都是身先士卒。官职不高时自不必说,升任通泰镇抚使后,为掩护大队和百姓过江,亲率后卫死拒南灞桥头,挡住金兵唯一去路,此役岳飞身被数十创,岳家军后卫战死无数,其壮烈,不下塔山保卫战;直到死前最后一场恶战:郾城之战时,还亲率铁骑突出阵前,都训练霍坚怕有闪失,上前劝阻:“相公为国重臣,安危所系,奈何轻敌!”岳飞回答“非尔所知!”见主帅亲自冲阵,岳家军士气大振,一举击破金兵。
岳飞首先提出“武将不怕死,文官不爱钱”,堪称封建社会官吏的行为典范。他廉洁避功、直言不讳、不纵女色、文采风流、治军严明、战功卓著……中国人的优秀品格和才华在他身上得到了集中体现。然而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他的皎洁人格和绝世才华,象一面明镜,照出了他人的污点,也阻扰了他人出卖国家民族利益以谋取私利。这样的人,莫说在宋朝,便是在现代,又安能不受宵小之辈攻击?
呜呼,岳飞。
呜呼,英雄。
呜呼,中华。
任职
靖康元年(1126年)岳飞投军抗金,因屡立战功被宗泽提拔为统制(大致相当于军长)。建炎三年(1129年),宗泽亡故,金将完颜宗弼再次南侵,宋军大溃,高宗逃亡。岳飞时任江淮宣抚使司右军统制,率部转战广德(今属安徽)、宜兴(今属江苏)地区 ,并于清水亭等战大败金兵,一举收复建康,又追击兀术四战四胜,实现了老将种师道“(金兵)半渡而击”的未竟遗愿,升任通泰镇抚使。
绍兴三年(1133年),金扶植的伪齐刘豫政权派军攻占襄阳(今属湖北)等郡。次年四月,岳飞自江州(今江西九江)挥师北上,大败刘豫军,收复六郡,因功授清远军节度使。
五年夏,宋廷疑杨幺勾结伪齐图谋南宋,岳飞受命击破杨幺军,彻底消除内患。六年,任湖北京西路宣抚副使 ,举兵奇袭刘豫军 ,以部分兵力东向蔡州(今河南汝南)诱其来攻,主力自襄阳出击伊阳(今河南嵩县),收复今豫西、陕南大片失地。七年,岳飞乘金朝废除刘豫之机 ,提 出举兵收复中原的主张 , 后多次上书反对与金议和,均遭高宗和宰相秦桧拒绝。
十年,完颜宗弼毁约南进。岳飞遣将联络北方义军,袭扰金军后方,自率主力北上,在郾城、颍昌诸战中大破金军精骑,击败金军主力。正当岳飞行将渡河时,高宗 、秦桧却向金乞和,诏令各路宋军回师。岳家军孤军难支被迫撤退,恢复中原的计划功败垂成。
次年,回临安,被解除兵权,改授枢密副使。十二月二十九日,被高宗、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 。其子岳云和部将张宪也惨遭杀害 。宋孝宗继位后为岳飞平反昭雪 。淳熙五年(1178年),谥武穆。宋宁宗嘉泰四年(1204年)追封鄂王。宋理宗宝庆元年(1225年),改谥忠武。
岳飞早年
以沙为纸,以(树)枝为笔,以(枯枝树叶燃烧)火为灯,苦学本领。传说岳母在他的背上刺“尽忠报国”四个字,让他铭记国仇家恨。曾经拜周侗为师学习武艺。且喜欢看《左氏春秋》、《孙子兵法》。
1、一片丹心图报国,千秋青史胜封爵。 (清·陈璧)
释:一片赤胆忠心为了报效国家,能留下爱国报国的业绩名声胜过被封什么官爵。
2、丈夫所志在经国,期使四海皆衽席。 (明·海瑞)
释:大丈夫所应有的志向是经理好国家,能够使天下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
3、愿得此躯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唐·戴叔伦)
释:愿把自己的身体长期报效祖国,何必非活着回玉门关内来。
4、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 (三国·曹植)
释:闲居着不是我的心志,我愿心甘情愿地去解除国家的困难。
5、名编壮士藉,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曹植)
释:名字编入了登记壮士的名册,就不能心中想着个人的私事。献身于国家为国排忧解难,把死看为象归来一样。
6、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宋·欧阳修)
释:被封赠高官并不是我的意思,我只愿意使天下太平。
7、一官试易了,报国何时毕? (宋·欧阳修)
释:一任官职很容易过去,但报效祖国永远不能完毕。
8、离家自是寻常事,报国惭无尺寸功。 (明·于谦)
释:离开家乡去为国尽力是寻常的事情,惭愧的是为国没立下什么功劳。
9、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清·林则徐)
释:假如对国家有利,我可以把生命交付出来,哪能因为有祸就逃避、有福就去迎受呢。
10、金甄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 (秋谨)
释:祖国被帝国主义侵占了台湾、辽东半岛,这总要收回来,为了国家的领土完整去牺牲,又岂敢爱惜自己的生命。
11、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清·顾炎武)
释:国的兴盛与衰亡,每一个人都有责任。
12、已拼薄命付危疆,死生关头岂待商。 (明·瞿式耜)
释:自请留守桂林时已决心牺牲,在以身殉国这样的重大关节上是毫无犹豫,不用商量的。
13、未收皇家河
释:没有收复被吐番占领的黄河和
14、义高便觉生堪舍,礼重方知死甚轻。 (宋·谢
释:因为民族的大义高于一切,为其可以舍弃自己的生命;忠君爱国的礼节重于其他,才知道自己为国牺牲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15、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宋·岳飞)
释:为了收复被侵占的国土,要决心饿了食侵略者的肉,渴了喝侵略者的'血。待我们从头把国土收复回来,再去朝见皇上。
16、却思猛士卫神宇,安得长年在乡土。 (元·萨都刺)
释:想到祖国的疆土需要猛士来保卫,我哪能长年呆在自己的家乡呢?
17、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唐·韩愈)
释:本想为国家清除有弊病的事情,怎么肯因为年老体衰而顾惜自己的晚年呢?
18、裹尸马革英雄事,纵死终令汗竹香。 (明·张家玉)
释:大丈夫为国战死在疆场上,用马革裹尸,这是英雄事,纵然就是死了也能使史册上留下好名声。
19、不为爱亲危其社稷,故曰社稷戚于亲。 (管仲)
释:不为了自己所爱的亲人而危害国家,所以说国家比亲人还要亲近。
20、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戎轮台。 (宋·陆游)
释:僵卧在孤村自己并不觉得悲伤,还想着为国家去保卫边地要塞。
21、中华,中华,我所至爱,为国捐驱,死而不愧。(清.徐
释:中华呀中华,我是最热爱的,为了国家牺牲自己,死了也是值得的。
22、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明·戚继光)
释:孤立无援地在海上战斗了十年,多么希望朝庭的支持。自己和将士们保卫祖国的一片心血,象洒向千峰的浓霜一般,把峰上的秋叶都染红了。
23、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生平未报国,留作忠魂补。(明·杨继盛)
释:自己虽然死了,但浩气仍留在天地之间,赤胆忠心可照千古;活着时没能为国尽力,留下忠心也要报效国家。
24、九州难画华夷限,万死思回天地心。 (清·丘逢甲)
释:帝国主义不断侵占我国土,很难划分华夷的界限;自己为了拯救祖国的危亡,准备万死不辞。
25、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南朝 .鲍照)
释:有危机的时候可以看出大臣们的气节,世乱的时候可以看出谁是忠良。(你看)前方的将士为了报效国家,不怕为国牺牲。
26、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 (唐·陈子昂)
释:感到边关多事之时自己思念要报效祖国,拔出宝剑离开乡里去从军保国。
27、一饭感恩无地报,此心许国已天知。 (宋·李伸之)
释:你请我吃饭喝酒示恩都没有用,因为我以身许国之心苍天已经早就知道了。
28、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宋·辛弃疾)
释:只要能完成恢复中原的大业,名垂于世,头生白发又有何妨。
29、愿播热血高万丈,雨飞不住注神州。 (近代·宁调元)
释:自己愿以冲天的热血,来实现建立新的共和国的志向。
30、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宋·陆游)
释:死了后一切事都成了空的,但我悲伤的是没见到祖国统一。等到宋朝的军队收复中原的时候,别忘了在祭奠时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