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湖心亭看雪的名言 正文

湖心亭看雪的名言

时间:2025-05-05 07:28:26

《湖心亭看雪》这一篇小品,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偶写人物,亦口吻如生.淡淡写来,情致深长,而全文连标点在内还不到二百字.光是这一点,就很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请看作者以何等空灵之笔来写湖中雪景:

一、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译文:大雪接连下了好几天,湖中行人,飞鸟的各种声音都消失了。

赏析:这两句紧承开头,只此两句,大雪封湖之状就令人可想,读来如觉寒气逼人。作者妙在不从视觉写大雪,而通过听觉来写,“湖中人鸟声俱绝”,写出大雪后一片静寂,湖山封冻,人、鸟都瑟缩着不敢外出,寒噤得不敢作声,连空气也仿佛冻结了。一个“绝”字,传出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森然寒意。这是高度的写意手法,巧妙地从人的听觉和心理感受上画出了大雪的威严。它使我们联想起唐人柳宗元那首有名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这幅江天大雪图是从视觉着眼的,江天茫茫,“人鸟无踪”,独有一个“钓雪”的渔翁。张岱笔下则是“人鸟无声”,但这无声却正是人的听觉感受,因而无声中仍有人在。柳诗仅二十字,最后才点出一个“雪”字,可谓即果溯因。张岱则写“大雪三日”而致“湖中人鸟声俱绝”,可谓由因见果。两者机杼不同,而同样达到写景传神的艺术效果。如果说,《江雪》中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是为了渲染和衬托寒江独钓的渔翁;那么张岱则为下文有人冒寒看雪作映照。

二、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中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译文:湖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能(清晰)见到的倒影,只有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的一道痕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船上米粒般的两三个人罢了。

赏析:这真是一幅水墨模糊的湖山夜雪图!“雾凇沆砀”是形容湖上雪光水气,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迭用三个“与”字,生动地写出天空、云层、湖水之间白茫茫浑然难辨的景象.作者先总写一句,犹如摄取了一个“上下皆白”的全景,从看雪来说,很符合第一眼的总感觉、总印象.接着变换视角,化为一个个诗意盎然的`特写镜头:“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等等.这是简约的画,梦幻般的诗,给人一种似有若无、依稀恍惚之感.作者对数量词的锤炼功夫,不得不使我们惊叹.你看,“上下一白”之“一”字,是状其混茫难辨,使人惟觉其大;而“一痕”“一点”“一芥”之“一”字,则是状其依稀可辨,使人惟觉其小.此真可谓着“一”字而境界出矣.同时由“长堤一痕”到“湖心亭一点”,到“余舟一芥”,到“舟中人两三粒”,其镜头则是从小而更小,直至微乎其微.这“痕”“点”“芥”“粒”等量词,一个小似一个,写出视线的移动,景物的变化,使人觉得天造地设,生定在那儿,丝毫也撼动它不得.这一段是写景,却又不止于写景;我们从这个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中,不难感受到作者那种人生天地间茫茫如“太仓米”的深沉感慨。

作者抓住了夜色中雪景的特点,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在描写手法上使用白描手法,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就包含了诸多变化,长与短,点与线,方与圆,多与少,大与小,动与静,简洁概括,正是茫茫雪境中的亮点,作者以他准确的感受体会到简单背后的震撼力,宇宙的空阔与人的渺小构成了强烈的对比,景物因此有了内容。

作者不仅描绘了雪的景色,更是借景抒情。《湖心亭看雪》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代表作,选自《陶庵梦忆》卷三。文章以精炼的笔墨,记叙了作者自己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突出了作者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表达了作者遇到知己的喜悦与分别时的惋惜,体现出作者的故国之思,同时也反映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以及远离世俗,孤芳自赏的情怀,同时也寄托人生渺茫的慨叹。

《湖心亭看雪》译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这一天凌晨后,我划着一叶扁舟,穿着毛皮衣服、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长堤(像)痕迹,湖心亭(像)一个墨点,我的小舟(像)一片芥叶,舟中的人影(像)两三个颗粒罢了。

到了亭子上,(看见)有两个人已铺好了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哪能还会有这样的人?”拉着我一同喝酒。我勉强地喝下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这里客居。

到回来时下了船,船夫自言自语说道:“不要说你痴迷,还有痴于你的人呢!”

《湖心亭看雪》原文: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①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②,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作者何尝不是想这么说。)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③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注释:①通“拿”,持 ②雾凇:水气凝成的冰花。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③杯

知识扩展:《湖心亭看雪》作者张岱名言

1、月光倒囊入水,江涛吞吐,露气吸之,噀天为白。

2、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劳碌半生,皆成梦幻。年至五十,国破家亡,避迹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布衣蔬食,常至断炊。回首二十年前,真如隔世。

3、草木百余本,错杂莳之,浓淡疏密,俱有情致。春以罂*、虞美人为主,而山兰、素馨、决明佐之。春老,以芍药为主,而西番莲、紫兰佐之。夏以洛阳花、建兰为主,而蜀葵、乌斯菊、望江南、茉莉、珍珠兰佐之。秋以菊为主,而剪秋纱、秋葵、僧鞋菊、万寿芙蓉、秋海棠、雁来红、矮鸡冠佐之。冬以水仙为主,而长春佐之。

4、一梦耳,惟恐其非梦,又惟恐其是梦,其为痴人则一也。余今大梦将寤,犹事雕虫,又是一番梦呓。

5、天下之看灯者,看灯灯外;看烟火者,看烟火烟火外。未有身入灯中、光中、影中、烟中、火中,闪烁变幻,不知其为王宫内之烟火,亦不知其为烟火内之王宫也。

6、蹴醒骊龙,如寐斯揭;不避逆鳞,扶其鲠噎。潴蓄澄泓,煦湿濡沫。夜静水寒,颔珠如月。风雷逼之,扬鬐鼓鬣。

7、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痴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

8、亭前后,太仆公手植树皆合抱,清樾轻岚,滃滃翳翳,如在秋水。亭前石台,躐取亭中之景物而先得之。升高眺远,眼界光明。敬亭诸山,箕踞麓下;溪壑萦回,水出松叶之上。台下右旋,曲磴三折,老松偻背而立。顶垂一干,倒下如小幢;小枝盘郁,曲出辅之,旋盖如曲柄葆羽。癸丑以前,不垣不台,松意尤畅。

1、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____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 / 迈陂塘》

2、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____卢梅坡《雪梅·其一》

3、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____范云《别诗》

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____崔涂《除夜 / 巴山道中除夜书怀 / 除夜有怀》

6、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____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7、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____柳宗元《江雪》

8、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____卢梅坡《雪梅·其二》

9、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____舒亶《虞美人·寄公度》

10、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____毛泽东《沁园春·雪》

11、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____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12、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____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13、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____李白《行路难·其一》

14、雪纷纷,掩重门,不由人不断魂,瘦损江梅韵。____关汉卿《大德歌·冬》

15、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____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

16、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____杜甫《绝句》

17、今我来思,雨雪霏霏。____佚名《采薇》

18、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____高适《别董大二首》

19、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____黄景仁《别老母》

20、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____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21、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____陈毅《青松》

22、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____韩愈《春雪》

23、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____张谓《早梅》

24、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____祖咏《终南望余雪》

25、水晶帘外娟娟月,梨花枝上层层雪。____杨基《菩萨蛮·水晶帘外娟娟月》

26、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____马致远《寿阳曲·江天暮雪》

27、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____卢梅坡《雪梅·其一》

28、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____王维《观猎》

29、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____柳中庸《征人怨 / 征怨》

30、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____李白《北风行》

31、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2、遥知独听灯前雨,转忆同看雪后山。____纳兰性德《于中好·送梁汾南还为题小影》

33、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____赵嘏《喜张沨及第》

34、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____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35、溪深古雪在,石断寒泉流。____李白《寻高凤石门山中元丹丘》

36、夜雪初霁,荠麦弥望。____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

37、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____白居易《夜雪》

38、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____洪升《雪望》

39、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____齐己《早梅》

40、江涵雁影梅花瘦,四无尘、雪飞云起,夜窗如昼。____卢祖皋《贺新郎·挽住风前柳》

41、梅花大庾岭头发,柳絮章台街里飞。____李商隐《对雪二首》

42、烟霏霏。雪霏霏。雪向梅花枝上堆。____吴淑姬《长相思令·烟霏霏》

43、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____李清照《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44、雪月最相宜,梅雪都清绝。____张孝祥《卜算子·雪月最相宜》

45、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____郑燮《山中雪后》

46、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____袁枚《十二月十五夜》

47、林下春晴风渐和,高崖残雪已无多。____王守仁《春晴》

48、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____杜甫《阁夜》

49、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____杜甫《野望》

50、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____王令《暑旱苦热》

51、飞雪带春风,裴回乱绕空。____刘方平《春雪》

52、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____崔道融《梅花》

53、燕支长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____李白《王昭君二首》

54、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____苏轼《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55、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____欧阳修《戏答元珍》

56、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____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57、将军玉帐貂鼠衣,手持酒杯看雪飞。____刘基《北风行》

58、千尺阴崖尘不到,惟有层冰积雪。____辛弃疾《贺新郎·用前韵送杜叔高》

59、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0、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____李益《从军北征》

61、一声画角谯门,丰庭新月黄昏,雪里山前水滨。____白朴《天净沙·冬》

62、罗襟湿未干,又是凄凉雪。____张淑芳《满路花·冬》

63、城里夕阳城外雪,相将十里异阴晴。____王守仁《次韵陆佥宪元日春晴》

64、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____李世民《饮马长城窟行》

65、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____李清照《清平乐·年年雪里》

66、冬宜密雪,有碎玉声。____王禹偁《黄冈竹楼记》

67、看雪飞、苹底芦梢,未如鬓白。____吴文英《瑞鹤仙·秋感》

68、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____周朴《春日秦国怀古》

69、今年春浅腊侵年。冰雪破春妍。____苏轼《一丛花·今年春浅侵年》

70、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71、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____杜甫《腊日》

72、昨夜醉眠西浦月。今宵独钓南溪雪。____洪适《渔家傲引·子月水寒风又烈》

73、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____张岱《湖心亭看雪》

74、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____白居易《卖炭翁》

75、轻淘起,香生玉尘,雪溅紫瓯圆。____米芾《满庭芳·咏茶》

76、春还草阁梅先动,月满虚庭雪未消。____王守仁《元夕二首》

77、何处飞来林间鹊,蹙踏松梢微雪。____辛弃疾《贺新郎·把酒长亭说》

78、增冰峨峨,飞雪千里些。____屈原《招魂》

79、辔摇衔铁。蹴踏平原雪。____张炎《清平乐·平原放马》

80、朔方正月雪澌澌,单于策马至京西。____沈约《昭君辞》

81、雨雪自飞千嶂外,榆林只隔数峰西。____朱彝尊《出居庸关》

82、雪雰雰而薄木兮,云霏霏而陨集。____刘向《九叹》

83、今我来思,雨雪载途。____佚名《出车》

84、垂钓板桥东,雪压蓑衣冷。____释敬安《题寒江钓雪图》

85、迎醉面,暮雪飞花,几点黛愁山暝。____吴文英《十二郎·垂虹桥》

86、叩枻长歌,嫦娥欲下,万里挥冰雪。____赵秉文《大江东去·用东坡先生韵》

87、三日柴门拥不开,阶平庭满白皑皑。____韩愈《酬王二十舍人雪中见寄》

88、白雪关山远,黄云海戍迷。____李白《紫骝马》

89、行人日暮少,风雪乱山深。____孔平仲《寄内·试说途中景》

90、天仙碧玉琼瑶,点点扬花,片片鹅毛。____薛昂夫《蟾宫曲·雪》

91、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____纳兰性德《菩萨蛮·朔风吹散三更雪》

92、雪照山城玉指寒,一声羌管怨楼间。____刘著《鹧鸪天·雪照山城玉指寒》

93、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____陈羽《从军行》

94、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____宋之问《苑中遇雪应制》

95、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____杜甫《对雪》

96、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____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97、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____高骈《对雪》

98、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____李颀《古从军行》

99、去年相送,馀杭门外,飞雪似杨花。____苏轼《少年游·润州作》

100、江带峨眉雪,川横三峡流。____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