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泰山文化精神的名言 正文

泰山文化精神的名言

时间:2025-05-22 20:39:39

1、云行信长风,飒若羽翼生。--唐·李白《游泰山》其四

2、正气苍茫在,敢为山水观--明末清初·张岱《泰山》

3、三峰突兀与天齐,天门未到劳攀跻。--元·李简《登岳》

4、岱宗天下秀,霖雨遍人间。--元·张志纯《泰山喜雨》

5、嵩山归路绕天坛,雪影松声满谷寒。君见九龙潭上月,莫辞清夜访袁安。《送友人游嵩山》陈羽

6、千峰争攒聚,万壑绝凌历。--唐·李白《游泰山》其五

7、洞天府地三千里,神府仙闾第一家。--元·徐世隆《送天倪子还泰山》

8、七十二峰秀芙蓉,烟云飘渺罩祝融。方广寺深翠竹密,回雁峰前飞雁鸣。

9、泰山一何高,迢迢造天庭。--晋·陆机《泰山吟》

10、手摩红日登三观,袖佛黄埃看九州。--元·王奕《和元遗山呈泰山天倪布山张真人》

11、谁将倚天剑,削出倚天峰。众水背流急,他山相向重。树黏青霭合,崖夹白云浓。一夜盆倾雨,前湫起毒龙。《华山》张乔

12、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晋·谢道韫《泰山吟》

13、四月上泰山,石屏御道开。--唐·李白《游泰山》其一

14、洪垆作高山,元气鼓其橐。俄然神功就,峻拔在寥廓。灵迹露指爪,杀气见棱角。凡木不敢生,神仙聿来托。天资帝王宅,以我为关钥。能令下国人,一见换神骨。高山固无限,如此方为岳。丈夫无特达,虽贵犹碌碌。《华山歌》刘禹锡

15、我梦天倪子,同登日观峰。--元·徐世隆《纪梦》

16、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荣光休气纷五彩,千年一清圣人在。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箭射东海。三峰却立如欲摧,翠崖丹谷高掌开。白帝金精运元气,石作莲花云作台。云台阁道连窈冥,中有不死丹丘生。明星玉女备洒扫,麻姑搔背指爪轻。我皇手把天地户,丹丘谈天与天语。九重出入生光辉,东来蓬莱复西归。玉浆倘惠故人饮,骑二茅龙上天飞。《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李白

17、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唐·李白《游泰山》其一

18、攀崖上日观,伏槛窥东溟。--唐·李白《游泰山》其四

19、岱宗何崔嵬,群山无与比。--元·贾鲁《登泰山》

20、草堂者,盖因自然之溪阜,前当墉洫;资人力之缔构,后加茅茨。将以避燥湿,成栋宇之用;昭简易,叶乾坤之德,道可容膝休闲。谷神同道,此其所贵也。及靡者居之,则妄为剪饰,失天理矣。词曰:山为宅兮草为堂,芝兰兮药房。罗蘼芜兮拍薜荔,荃壁兮兰砌。蘼芜薜荔兮成草堂,阴阴邃兮馥馥香,中有人兮信宜常。读金书兮饮玉浆,童颜幽操兮不易长。《嵩山十志十首·草堂》卢鸿

21、凭崖览八极,目尽长空闲。--唐·李白《游泰山》其三

22、峻极位何崇,方知造化功。降灵逢圣主,望幸表维嵩。隐映连青壁,嵯峨向碧空。象车因叶瑞,龙驾愿升中。万岁声长在,千岩气转雄。东都歌盛事,西笑伫皇风。《嵩山望幸》王邕

23、层层石磴出林杪,萦回百折青云梯。--元·李简《登岳》

24、独上上方上,立高聊称心。气冲云易黑,影落县多阴。有云草不死,无风松自吟。会当求大药,他日复追寻。《华山上方》裴说

25、泰宗秀维岳,崔崒刺云天。--南朝·谢灵运《泰山吟》

26、独背焦桐访洞天,暂攀灵迹弃尘缘。深逢野草皆疑药,静见樵人恐是仙。翠木入云空自老,古碑横水莫知年。可怜幽景堪长往,一任人间岁月迁。《游嵩山》熊皎

27、玉女洗头盆,孤高不可言。瀑流莲岳顶,河注华山根。绝雀林藏鹘,无人境有猿。秋蟾才过雨,石上古松门。《马戴居华山因寄》贾岛

28、群峰郁初霁,泼黛若鬟沐。失风鼓唅呀,摇撼千灌木。木叶微堕黄,石泉净停绿。危磴萝薜牵,迥步入幽谷。我心寄青霞,世事惭苍鹿。遂令巢许辈,于焉谢尘俗。想是悠悠云,可契去留躅。《华山西冈游赠隐玄叟》顾况

29、山际逢羽人,方瞳好容颜。--唐·李白《游泰山》

30、二室峰峰昔愿游,从云从鹤思悠悠。丹梯石路君先去,为上青冥最上头。《送闻上人游嵩山》欧阳詹

31、平明登日观,举手开云关。精神四飞扬,如出天地间。黄河从西来,窈窕入远山。凭崖揽八极,目尽长空闲。偶然值青童,绿发双云鬟。笑我晚学仙,蹉跎凋朱颜。踌躇忽不见,浩荡难追攀。《游泰山》其三李白

32、华岳独灵异,草木恒新鲜。山尽五色石,水无一色泉。仙酒不醉人,仙芝皆延年。夜闻明星馆,时韵女萝弦。敬兹不能寐,焚柏吟道篇。《游华山云台观》孟郊

33、六峰危似冠,晴楼百尺独登看。高凌鸟外青冥窄,翠落人间白昼寒。不觉衡阳遮雁过,如何钟阜斗龙盘。始知万岁声长在,只待东巡动玉鸾。《望嵩山》吴融

34、四月上泰山,石屏御道开。六龙过万壑,涧谷随萦回。马迹绕碧峰,于今满青苔。飞流洒绝巘,水急松声哀。北眺崿嶂奇,倾崖向东摧。洞门闭石扇,地底兴云雷。登高望蓬瀛,想象金银台。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玉女四五人,飘摇下九垓。含笑引素手,遗我流霞杯。稽首再拜之,自愧非仙才。旷然小宇宙,弃世何悠哉。《游泰山》其一李白

35、正气苍茫在,敢为山水观阳明无洞壑,深厚去峰峦。牛喘四十里,蟹行十八盘。危襟坐舆笋,知怖不知欢。《泰山》张岱

36、钟山英秀草堂灵,林下相逢话愈清。--元·王珩《巡按谒灵岩名刹·礼佛焚香漫继严韵》

37、明晨坐相失,但见五云飞。--唐·李白《游泰山》其六

38、日观东北倾,两崖夹双石;海水落眼前,天光遥空碧;千峰争攒聚,万壑绝凌历;缅彼鹤上仙,去无云中迹;长松入云汉,远望不盈尺;山花异人间,五月雪中白;终当遇安期,于此炼玉液。《游泰山》其五李白

39、清晓骑白鹿,直上天门山。山际逢羽人,方瞳好容颜。扪萝欲就语,却掩青云关。遗我鸟迹书,飘然落岩间。其字乃上古,读之了不闲。感此三叹息,从师方未还。《游泰山》其二李白

40、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荒城监古渡,落日满秋山。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归嵩山作》王维

41、君吟十二载,辛苦必能官。造化犹难隐,生灵岂易谩。猿跳高岳静,鱼摆大江宽。与我为同道,相留夜话阑。《赠衡山令》裴说

42、日观东北倾,两崖夹双石。--唐·李白《游泰山》其五

43、朝饮王母池,暝投天门关。独抱绿绮琴,夜行青山间。山明月露白,夜静松风歇。仙人游碧峰,处处笙歌发。寂静娱清晖,玉真连翠微。想像鸾凤舞,飘飖龙虎衣。扪天摘匏瓜,恍惚不忆归。举手弄清浅,误攀织女机。明晨坐相失,但见五云飞。《游泰山》其六李白

44、石径俯云壑,竹林开幽境。--元·王旭《游竹林寺》

45、东南倚盖卑,维岳资柱石。前当祝融居,上拂朱鸟翮。青冥结精气,磅礴宣地脉。还闻肤寸阴,能致弥天泽。《望衡山》刘禹锡

46、松风振岩谷,石泉溜疱厨。--元·张士明《呈灵岩方丈》

47、山明月露白,夜静松风歇。--唐·李白《游泰山》其六

48、盘石暂憩舒清眺,洞壑风来号万窍。--元·李简《登岳》

49、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唐·杜甫《望岳》

50、平明登日观,举手开云关。--唐·李白《游泰山》其三

51、双峰对峙水中流,绿树松涛古寺幽。更有峭壁悬空寺,千古一绝传九州。

52、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杜甫

53、旄头彗紫微,无复俎豆事。金甲相排荡,青衿一憔悴。呜呼已十年,儒服弊于地。征夫不遑息,学者沦素志。我行洞庭野,欻得文翁肆。侁侁胄子行,若舞风雩至。周室宜中兴,孔门未应弃。是以资雅才,涣然立新意。衡山虽小邑,首唱恢大义。因见县尹心,根源旧宫閟。讲堂非曩构,大屋加涂墍。下可容百人,墙隅亦深邃。何必三千徒,始压戎马气。林木在庭户,密干叠苍翠。有井朱夏时,辘轳冻阶戺。耳闻读书声,杀伐灾仿佛。故国延归望,衰颜减愁思。南纪改波澜,西河共风味。采倦跋涉,载笔尚可记。高歌激宇宙,凡百慎失坠。《题衡山县文宣王庙新学堂,呈陆宰》杜甫

54、五峰并雄入云端,五花并蒂帝都畔。奇山奇石奇苍松,险峰险路险登攀。

55、扪萝欲就语,却掩青云关。--唐·李白《游泰山》其二

56、最喜健步十八盘,玉皇顶上众山揽。自然文化双遗产,五岳独尊雄泰山。

57、衡山苍苍入紫冥,下看南极老人星。回飚吹散五峰雪,往往飞花落洞庭。《衡山》李白

58、清晓骑白鹿,直上天门山。--唐·李白《游泰山》其二

59、深秋访农事,东驰岱宗途。--元·张士明《呈灵岩方丈》

60、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

1、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2、 中国的长斯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

3、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4、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5、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6、 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7、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8、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9、 人之有德与我也,不可忘也;吾之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

10、 任何一个文化的轮廓,在不同的人的眼里看来都可能是一幅不同的图景。

11、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2、 才以用而日生,思以引而不竭。

13、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4、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15、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16、 不伴随力量的'文化,到明天将成为灭绝的文化。

17、 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

18、 人生来本是一个蛮物,惟有文化才使他高出于禽兽。

19、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0、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21、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22、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3、 人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宗旨。

24、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25、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26、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7、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28、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29、 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

30、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31、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32、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3、 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34、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寸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35、 所谓文化,比起文明开化往往不过是掩蔽蒙昧无知的最后一层裱糊板。

36、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37、 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38、 有如语言之于批评家,望远镜之于天文学家,文化就是指一切给精神以力量的东西。

39、 在这富有历史背景、富有高度私人秘密性的社会,人类的文化应是多彩多姿的。

40、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1、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42、 人必先自爱也,然后人爱诸;人必先自敬也,然后人敬诸。

43、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44、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45、 智慧是知识凝结的宝石,文化是智慧放出的异彩。

46、 文化不能从上向下压,因为它应该是从下面高涨起来的。

47、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

48、 圣人择可言而后言,择可行而后行。

49、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50、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51、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52、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53、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54、 文化是,或者说应该是,对完美的研究和追求;而文化所追求的完美以美与智为主要品质。

55、 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

56、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

1、泰山真美啊!勤劳的人民又给泰山增添了不少景观。泰山,我们民族的骄傲,在人民的智慧与创造中会变得更加雄伟壮观!

2、泰山是五岳之首。它不但历史悠久、风景优雅、碑刻众多而引人入胜,同时还因它日出的景 色奇美、形态各异、变化多端而闻名于世。

3、我游览过四川的峨眉山,我游览西安的华山,我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可是,我最爱峰峦雄伟的泰山!

4、泰山风景以壮丽着称。累叠的山势,厚重的形体,苍松巨石的烘托,云烟岚光的变化,使它在雄浑中兼有明丽,静穆中透着神奇,成为我国山水名胜的集大成者。

5、泰山以其古老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而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成为了世界的一座大宝库。

6、泰山真高呀!高得快插破天了,好像一根立足天地之间的石柱;泰山真险呀!山势陡峭,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泰山真奇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把它雕刻成神态各异的面孔。

7、泰山不只一座,大大小小的山峰个个相连,有高的、低的、宽的、窄的,不计其数。山峰上是无数块奇形怪状的石头,有的石头缝里还长出了几棵小树,远远望去,满山苍翠。

8、泰山具有极其美丽壮观的自然风景,其主要特点为雄、奇、险、秀、幽、奥等。泰山巍峨,雄奇,沉浑,峻秀的自然景观常令世人慨叹,更有数不清的名胜古迹,摩崖碑碣,使泰山成了世界少有的历史文化游览胜地。

9、这奇、美、险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美丽绝伦的'图画。()泰山显得更加壮丽,更加富有魅力,使我流连忘返。

10、泰山的美丽风光令人向往、赞美、真不愧为五岳之首。我多么希望将来在游一次者如有人间仙境的泰山啊!我不禁深深赞叹:“俗话说的好,庐山秀,黄山之风光,泰山之雄伟!”

11、泰山还有许许多多的美景和动人的传说,说也说不完,看也看不尽,希望你能有机会去细细欣赏。

12、泰山脚下勤劳朴实的人民正在充分挖掘泰山的潜力,以山为题,借题发挥。每年一度的国际登山节,吸引着国内外朋友前来观光旅游。山美、水美、人更美,泰山家乡的人民为此感到骄傲,伸开友谊的双手,欢迎国内外朋友去泰山做客。

13、因为盘古开天辟地,造就了世界,后人尊其为人类的祖先,而他的头部变成了泰山,所以,泰山就被称为至高无上的“天下第一山”,成了五岳之首。

14、泰山用树木青草作衣裙,用朵朵白云作头巾,用清澈的山泉洗脸用缕缕红霞作胭脂打扮的雄伟壮丽。我爱你泰山!

15、泰山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几千年来,无数文人雅士纷至沓来,给泰山留下了无数名胜古迹。泰山自然景观雄伟高大,有数千年精神文化的渗透与渲染以及人文景观的烘托而被称为“五岳之首”,泰山已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登泰山,犹如登长城一样成为了许多中国人民的梦想。

16、泰山以“拔地通天之势,擎天捧日之姿”,巍然屹立在齐鲁大地上,海拔1545米,被称为五岳之首。古人盛赞泰山“万古此山先得日,诸峰无雨亦生云”,生动描写了泰山的壮丽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