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古今名人养生名言书法 正文

古今名人养生名言书法

时间:2025-05-12 10:18:15

养生之道虽无一定模式,但有规律可循。古今许多名人的养生诗歌,对自己的长寿经验都有总结,值得我们今天学习借鉴。

魏武帝曹操热心于研究炼气养性之理,以求健康长寿。在他的养生诗中,最精彩的一篇当推《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诗中写道:“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诗中以长寿动物神龟为例,说明生老病死的规律。同时也是一曲养生之道的千古绝唱,是曹操给后世养生长寿的渡人金针!今人常用诗中“烈士暮年,壮志不已”来抒发老当益壮的胸襟。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负冬日》诗中写道:“呆呆冬日出,照我屋南隅。负喧闭目坐,和气生肌肤。初似饮醇醪,又如蜇者苏。外触百骸畅,中适一念无。旷然志所在,心与虚空俱。”从诗中可以看出,白居易不但爱好气功,而且已修炼到很高的层次。他练功时的“外融百骸畅,中适一念无”,不是一般练气功的人所能达到的'。

宋代文学家苏东坡在一首养生健身诗中写道:“羽虫见月争翩翻,我亦散发虚明轩。千梳冷快肌骨醒,见露气人霜逢根。”说的就是他在皎洁的月光下,站立在空旷的轩阁之中,梳发健身的情景。

明代名医龚廷贤活到92岁,他写的《摄养诗》,是根据多年从医治病、保健养生的实践,归纳出的一套有关“吃喝玩乐”的科学规律:“惜气存精更养神,少思寡欲勿劳心。食惟半饱无兼味,酒止三分莫过频。每把戏言多取笑,常含乐意莫生嗔。炎凉变诈都休问,任我逍遥过百春。”这首诗告诉人们,“吃喝玩乐”是每个人终其一生都在做的“大文章”,只不过岁月给每个人判的分数不同罢了。“吃喝玩乐”不是人生目的,而是保证身心健康的手段。

当代古文学家商承祚教授,在七十诞辰写了一首幽默的明志诗:“九个可算老?八十不稀奇。七十难得计,六个小弟弟。四十五十满地爬,二三十在摇篮里。”由此诗可知,人至老年保持一颗童心,可延年益寿。

著名红学先驱、诗人、小说家俞平伯,一生坎坷,却不悲不戚,吃着粗粮淡菜,直到九旬开外时,生活仍能自理,从不给家人增添麻烦和负担。晚年,仍以周恩来的“活到老,学到老,干到老”为座右铭,每天从事研究和写作不息。在自我保健上,他曾经写过一首《养生歌谣》:“愉快劳动精神好,足够休息保护脑。长期锻炼强身体,适当娱乐不烦恼。节制饮食慎起居,讲究卫生身体好。风烛残年成过去,精神百倍腾云霄。”

91岁的诗人臧克家先生积60年经验,写了4句健身的歌诀:“思想大门洞开,情绪轻松愉快。锻炼、营养、药物,健康恢复快哉。”诗中告诉人们,只要思想的主心骨牢固了,愉快的情绪饱满了,加上有节奏的脑体运动调剂,营养供应充足,患病后及时以药制之,何愁无健康之体,如此又岂不“快哉”?

1、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一不可以为书。——刘熙栽《艺概》

2、人貌有好丑,而君子小人之态,不可掩也,言有辩讷,而君子小人之气,不可欺也。书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乱也。——苏轼《书论》

3、喜即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即气郁而字敛,乐则字平而字丽。情有重轻,则字之敛舒险丽,亦有深浅,变化无穷。——陈绎曾《翰林要诀》

4、故书也者,心学也;写字者,写志也。——刘熙载《艺概》

5、字要骨格,肉须裹筋,筋须藏肉,帖乃秀润生。——米芾

6、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王妤

7、笔下龙蛇似有神。——张怀谨

8、或寄以骋纵横之志,或托以散郁结之怀。虽至贵不能抑其高,虽妙算不能量其力。——张怀谨

9、字不可重笔,话不可乱传。

10、学书则知识学可以致远。——张彦远

11、且其浩浩落落之怀,一皆寓于笔墨之际,所谓品高,韵自胜焉。——张沅《石涛画

12、凡人各殊气血,异筋骨。心有疏密,手有巧拙,书之好丑,在于心手。——张彦远《法书要录》

13、书尚清而厚,清厚要必本于心行。不然,书虽幸免薄浊,亦但为他人写照而已。——刘熙载《艺概》

14、夫人灵于万物,心主于百骸。故心之所发,蕴之为道德,显之为经纶,树之为勋猷,立之为节操,宣之为文章,运之为字迹。——项穆《书法雅言》

15、无声之音,无形之相。——张怀谨

16、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李嗣真

17、夫书禀乎人性,疾者不可使之令徐:徐者不可使之令疾。——蔡邕《石室神授笔势》

18、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声画者,君子小人之所以动情乎。——扬雄《法言》

19、古人论书云:一须人品高,二须师法古,是书之法,学者习之,故当熟之于手,必先修诸德以熟之于身。德而熟之于身,书之于手,如是而为书焉。——《书法三味》

20、学术经论,皆由心起,其心不正,所动悉邪。柳公权曰:心正则笔正。——项穆《书法雅言》

21、云鹤游天,群鸿戏海。

22、字无百日功。

23、笔秃千管,墨磨万锭。——苏轼

24、欲书之时,当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则契于妙。心神不正,书则欹斜;志气不和,字则颠仆。——虞世南《笔髓论》

25、手与神运,艺从心得。其志一于书,轩冕不能移,贫贱不能屈,浩然自得,以终其身。——朱文长《续书断》

26、正书法,所以正人心也,所以闲圣道也。——项穆《书法雅言》

27、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是则理性情者,书之首务也。——刘熙载《艺概》

28、龙跳天门,虎卧凤阁。

29、览天地之心,推圣人之情,折疑论之中,理俗儒之诤。——赵壹《非草书》

30、夫书者,英杰之馀事,文章之急务也。虽其为道,贤不肖皆可学,然贤能之常多,不肖者能之常少也,岂以不肖者能之而贤者遽弃之不事哉!——朱文长《续书断》

31、得时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孙过庭《书谱》

32、书画清高,首重人品,品节既优,不但人人重其笔墨,更钦仰其人。——松年《颐园画论》

33、拳要打,字要练。

34、挥毫落笔如云烟。——杜甫

35、字怕练,马怕骑。

36、书法不过一技耳,然立品是第一关头。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品下者,虽激昂顿挫,俨然可观,而纵横刚暴,未免流露楮外。——朱和羹《临池心解》

37、玄妙之意,出于物类之表;幽深之理,伏于杳冥之间;岂常情之所能言,世智之所能测。——张怀谨

38、学书者有两观:曰观物,曰观我。观物以类情,观我以通德。——刘熙载《艺概》

39、凡善书画者,未有不品学兼长,居官更讲政绩声名,所以后世贵重。——松年《颐园论画》

40、龙威虎振,剑拔弩张。——袁昂

41、书肇于自然。——蔡邕

42、写字如画狗,越描越丑。

43、引笔奋力,若鸿鹄高飞,邈邈翩翩。

44、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45、时时只见龙蛇走。——李白

46、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韩渥

47、故以道德、事功、文章、风节着者,代不乏人。论世者,慕其人,益重其书,书人遂并不朽于千古。——朱和羹《临池心解》

48、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孙过庭

49、人品既殊,性情各异,笔势所运,邪正自形。——项穆《书法雅言》

50、婉若银钩,源若惊鸾。——索靖()

51、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矣。——柳公权

52、体象卓然,殊今异古。落落珠玉,飘飘缨组。——张怀声

53、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健康是对于自己的义务,也是对于社会的义务。

——富兰克林

●身体对创造力至少有极大的影响。过去有过一个时期,在德国人们常把天才想象为一个矮小瘦弱的驼子。但是我宁愿看到一个身体健壮的天才。

——歌德

●身体虚弱,它将永远不会培养有活力的灵魂和智慧。

——卢棱

●愉快可以使你对生命的每一跳动,对于生活的每一印象易于感受,不管躯体或精神上的愉快都是如此,可以使身体发展,身体强健。

——巴甫洛夫

●如果确有神圣的东西存在,那就是人的躯体。

——惠特曼

●体者,载知识之车寓道德之所以也。

——毛泽东

●忽略健康的人,就是等于在与自己的生命开玩笑。

——陶行知

●没有什么比健康更快乐的了,虽然他们在生病之前并不曾觉得那是最大的快乐。

——柏拉图

●健康的身体是灵魂的客厅,病弱的身体是灵魂的监狱。

——弗·培根

●有规律的生活原是健康与长寿的秘诀。

——巴尔扎克

●人类所能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拿健康来换取其他身外之物!

——叔本华

●健康是智慧的条件,是愉快的标志。

——爱默生

●保持健康的唯一办法是:吃你所不愿吃的东西,喝你所不爱喝的饮料,做你所不想做的事情。

——马克·吐温

●健康的人未察觉自己的健康,只有病人才懂得健康。

——卡莱尔

●良好的健康状况和由之来的愉快的情绪,是幸福的最好资金。

——斯宾塞

●人类的幸福只有在身体健康和精神安宁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起来。

——欧文

●健康的开始在于知道自己的疾病,在于愿意服医生开给他的处方。

——塞万提斯

●最穷苦的人也不会为了金钱而放弃健康,但是最富有的人为了健康甘心情愿放弃所有的金钱。

——柯尔顿

●第一财富是健康,第二财富是美丽,第三财富是财产。

——柏拉图

●健康的身体乃是灵魂的客厅,有病的身体则是灵魂的禁闭室。

——培根

●身体的美,若不与聪明才智相结合,是某种动物性的东西。

——德谟克利特

●身体的健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精神的健康。

——约翰·格雷

●长期的身体毛病使最光明的前途蒙上阴暗,而强健的活力就使不幸的境遇也能放金光。

——斯宾塞

●身体既是心智的基础,发展心智就不能使身体吃亏。

——斯宾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