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兰修女传》
一口气读完了《徳兰修女传-在爱中行走》中间感动的数次落泪。之前也知道德兰修女很伟大对她的事迹从媒体报道上也略知一二,但是这本传记让我详细了解了她完全无我而平等爱人的一生,她用自己的一生在爱穷人、孤儿、被遗弃的人、麻*病人、艾滋病人……,这些人都是修女认为的"穷人"
首先在加尔各达为代表的印度因为战争、饥荒和社会等级制度所以有大量的贫困人口,他们食不果腹,缺衣无药,生命时刻受到威胁,这些人在物质上无疑是绝对的穷人,但是即使是穷人他们也一样有尊严渴望得到尊重,他们也一样有爱。有一次,德兰修女为一个有八个孩子的家庭送了一袋大米,听说已经断炊很多天了。但是令修女惊奇的是,那个家庭饿女主人刚刚拿到米,就将米分成了两份,拎着其中一份匆匆忙忙地出去了。后,德兰姆姆问她去了哪里,她说:"他们也在挨饿。"原,她将自己刚得到的一些米的一半分给了她那些挨饿的穆斯林邻居。所以德兰修女以博爱的精神,默默的服务于贫困的人们,使他们感受到尊重、关怀和爱。
其次德兰修女认为贫穷的另一种面貌是这样的:很多人向远方的人表达爱心很积极,比如热情的参加各种慈善,募捐,志愿者活动等,却对身边的人,甚至自己的父母很冷漠,还有很多人,因为渴求更多的个人成功或者更大的个人发展一直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怀父母照顾子女结果导致家庭的遗憾,很多人实际上是生活在一种精神和心灵的深度贫困里。心灵被焦虑、疑惑和巨大的虚无感所困扰,找不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现实社会人人都渴望成为一个富足的人,而不希望成为一个穷人,但是在一味追求物质财富上富足的时候我们又不自觉的制造出很多精神方面的穷人,所以想要成为一个富足的人物质方面靠自己去努力奋斗,精神和情感上我们需要被关爱也需要去关爱别人,特别是从自己的家庭开始,从身边人开始,如修女所说:我们如何爱穷人,如果我们不能首先爱自己的孩子,爱如果不是从家庭开始,我们如何保证他结出的果子一定是美善的。
《德兰修女传》读后感范文2
阅读的过程中,我多次落泪。
记录三次印象最深的:
一、"真正的爱,是能忍受别人的一切缺点,对别人的软弱毫不见怪,对别人的小德小行,却要感奋取法。尤其我明白,爱不应埋藏在心底,因为"没有人将灯点在斗里,都把它放在灯台上,使进的人得见光亮"这灯光便代表着爱。爱不能仅仅施与我们所爱的人,它必须光照满堂,让人人都感到愉快。"
落泪的原因,是因为看见了自己内心的柔弱,承认了柔弱,拥抱了柔弱,也理解了苍生的柔弱。这柔弱,也是内心的呼唤,是黑暗中的一点亮光。因之,我们向往光明,只见光明。而任何的小德小行,就是心灵透发的光,自自然然的,我们珍惜,呵护,发扬。
二、德兰修女邀请老年记者哈普答应她做最后一事,给重病的老人喂饭。哈普突破心里的障碍,做到了,尽管很笨拙。当得知老人在不停地祝福他时,哈普吃惊,而我在那个瞬间,(fsir)为老人心中纯粹的光明而感动落泪。尽管老人忍受着难以忍受的身体煎熬,他依然在爱的阳光中微笑,风儿是他的祝福,世界随之芬芳盈满。
三、末的最后一个故事,关于天堂和地狱的故事。虽然这个故事我很久以前读过,也听过多次,然而这次因德兰修女生命纯粹的爱的光芒,照亮我心中黑暗的角落。
我依然记得,大学里有相当一段时间,我喜欢感受花草树木,和小动物们说话,却对人产生了隔离和封闭,那种封闭,令我对自己的心灵的感受处于迟钝状态。后,经历了一番心路曲折后,我欣喜自己,心儿渐渐敞开,关照自身的直感。我是多么开心,因为这意味着我可以感受他人的'感受!"我疼知人疼",我的感受,不仅是我自己的,也是苍生的。以前,我大量的时间,都沉浸在小我的世界里头,未能关照更多生命。而《德兰修女传——在爱中行走》,又令我见到生命就是爱,这爱本身,就是令生命奔流不息的头。德兰修女,也和古圣先贤一样,他们心里,是一个个具体的生命。圣贤在我们心里,而我们是圣贤心里的圣贤。在我心中,国学是由一个个具体的圣贤的生命去演绎的,他们是光明,他们是头活水,而我们就是这活水中的鱼儿,鱼不可脱于渊啊。当我发现这头活水时,我无比喜悦。而在读圣贤的事迹时,坚定我心中纯粹信仰的同时,又令我找到行为的参照,让我看到,我的心,可以更广大,更博厚,更悠远。
我愿我身,成为爱的道具,化,就是身体的呼吸。在化这条路上,我非常感激明师的指引,令我的向往,有了踏实的脚步。昨日听闻霍韬晦教授的离世,感知身边人的轻轻叹息和遗憾,我明白,人对身体长寿,同样期待。在我,也同样期待,但不管我能活多长,我都要多花时间读书,多思考,多聆听,少说话,多做实事,减少欲望,实修实证。知书达理,明经致用,纯净自然。
1. 饥饿的人所渴求的,不单是食物;赤身的人所要求的,不单是衣服;露宿者所渴望的,不单是牢固的房子。即使是那些物质丰裕的人,也都在追求爱、关心、接纳及认同。今天,正是因为缺乏关爱、仁慈和体恤之心,所以人们的内心才极度痛苦。
2. 我永远也不会忘记曾经访问过的一家养老院。这家养老院里的老人都是儿女将他们送来的。尽管这里的生活用品一应俱全,甚至还有点奢华,但是这些老年人却都坐在院子里,眼睛盯着大门,脸上没有一丝笑容。
3. 我转向一位老姐姐,问她: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这些衣食不愁的人总是望着大门?为什么他们脸上没有笑容?我已经太习惯看到人们脸上的笑容,甚至那些挂在垂死的人脸上的笑容。但是在这里,我看到的却是一种对爱心的企盼。那位老姐姐对我说:他们每天都在乞盼着儿女来看望他们。他们的心受到了极大的刺伤,因为他们是被遗忘的人。
4. 爱,不为伟大,只为细小。从细微的小事件中体现博大的爱。
5. 瞧,这就是世上存在的.另一种贫乏,被爱心遗忘的贫乏。也许这样的贫乏已经悄悄来到我们身边和我们的家庭中。
6. 我们所做的一切只不过是汪洋中的一滴水。(名人名言 mingyan.chazidain.com)但若欠缺了那一滴水,这汪洋总是少了一滴水。
7. 我不赞同一心只想做大事,自我看来,个人才是重要的。要爱一个人,我们就必须与他紧密接触。假如我们要凑足一定的人数,才开始工作,我们就会在数目中迷失,无法全面照顾和尊重个人。我只相信个别的接触,我面对的都是基督,他是那时那刻世上的唯一一个人,因为基督只有一位。
8. 帮助穷人的方法其实有许多种。只要我们有一颗慷慨的心,那么我们总能找到帮助穷人的方式。
9. 当吾用心去爱,以致于不得不受苦受难时,所有的伤痛都荡然无存,惟余至纯至真之爱。
10. 其实受苦可以成就更深厚的爱和更宽广的恩慈。
11. 人生最大的幸福之一:拥有真正的朋友知道有人与你同在,即使他们不一定能帮你解决问题。
12. 有些人的生活比较富足,个中必有原因,他们肯定曾为生活奔波过。而我只会在看见他们浪费时,才会感到愤怒,因为他们在抛弃对这个世界的另一些人非常有用的东西。
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善意的微笑,一组友好的动作,都能够细微地表达出我们对他人的尊敬。
上课专心听讲,是对老师的尊重;与同学团结友爱,不欺负弱小,不取笑戏弄,是对同学的尊重;回到家时与父母打招呼,是对长辈的尊重;在食堂就餐后,把椅子、餐具摆放整齐,是对食堂工作人员的尊重……有句
德兰修女终生都在捍卫人的尊严,尤其是弱者的尊严,因此她当之无愧被誉为“穷人圣母”。后来,德兰修女多次在演讲中提及:“穷人没有钱,没有地位,但不缺少互相帮助和体谅的爱心。这正是穷人伟大之所在。只要愿意的话,我们每个人,即使是一个卑微的乞丐,也可以对他献出爱心,对他人有所帮助。”她的.话令我顿时从自己狭小的世界里走了出来,想尽快涌进所有需要被给予关爱的人群。低叹一句:这真是一位史无前例的让我思想瞬间布满悲悯情愫的女士!
话剧《乌鸦太郎》,也同样说明对人尊敬的品质。从山里来的乌鸦太郎,因为害羞,上课时,他坐在教室的最角落。下课时,他也总是走在同学的后面。大家同时也因为不了解他,常常以取笑他为乐。但新来的老师却发现了他独特的才能——丰富的自然知识,谁都望尘莫及。毕业班会上,乌鸦太郎表演了乌鸦的各种叫声,引领大家想象他每天必经的悠远山径,终于让全体同窗深深感染了它的艰辛和不易。
学会尊重别人,约等于让别人学会渐渐的尊重你自己。尊重他人,与人友好相处,其实是一件简单而又幸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