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国考申论名言大全 正文

国考申论名言大全

时间:2025-05-02 03:48:01

申论写作题分值最高,书写内容最多,也是同学们最头疼的一道题。对于无从下笔的考生来说文章写作最关键的是要有条理的写出东西,这里就给广大考生们梳理一下文章写作的基本框架:

一、拟标题

1.标题的命题形式

由于拟写标题的不同,可以将议论文分为命题

命题作文:给定标题,不需要考生自拟,如以“岁月失语,惟石能言”为题,写一篇文章,便不需要考生自己另起标题,直接作为标题。

半命题作文:给定部分标题,需要考生根据给定的部分标题,结合文章和题目内容,拟定剩余部分,如请以“让……大放异彩”为题,写一篇内容充实的文章,即是需要考生拟定部分内容来构成完整标题。

自命题作文:不给具体标题,需要考生根据文章内容自行拟定标题,如加拿大女作家门罗曾经说过:“幸福始终充满着缺陷。”请结合你对给定资料的思考和对这句话的领悟,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2014年国考地市级申论真题),需要考生提炼材料观点,结合自身知识储备,自拟标题。

2.拟标题方法:

概括文章大意,提炼核心要点。

体现主旨,体现主要写作角度。

二、审题立论

审题选取中心主旨:根据题目和材料要求来选取。

立论体现中心主旨:1.话题铺垫:通过相关话题引出文章内容。2.直指中心:直接阐释论点内容。

三、论证必要性

必要性是达到论证目标所必要的条件和要素,论证文章论点的必要性是实现文章观点达到论证目的的必要手段,是加强论证,证明论点的重要方式。论证论点的必要性一般是从论点所涉及的影响入手来证明论点的切实可行。影响又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论述。

方法:具体影响 + 正面阐释 / 反面设问 + 论据

论据是用来论证中心主旨或者论点的依据包括理论观点性和事实事例性两种。

理论观点性论据:就是引用名人

事实事例性论据:是指为了佐证一个论点的合理性或者必要性而引用的.一些发生在社会生活中客观存在的事实或者事例作为论点的依据。

四、论证对策

议论文的行文一般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逻辑顺序进行论述,在此过程中涉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论证,而论证对策实际就是解决问题的部分,即论证对策是否能切实可行,是否具有现实意义,从而起到加强论点的作用。

方法:具体对策 + 问题产生的原因 / 对策的影响 + 论据

五、形成结论

结论是对于文章核心内容、中心论点的总结归纳,是通过论据论证过程之后得出的结论,与开篇立论相呼应。

方法:回归主旨 + 总结角度 + 畅想未来

孔子曾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可见文采对于一篇文章的重要性。一般说来,

主题一:民生

1.为国者以富民为本,以正学为基 ——汉·王符《潜夫论·务本》

2.民者,国之根也,诚宜重其食,爱其命——《三国志·吴书·骆统传》

3.夫民,别而听之则愚,合而听之则圣——《管子·君臣上》

4.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天下兴行在民趋于正——明·王廷相《慎言·御民篇》

5.民安土重迁,不可卒变,易以顺行,难以逆动——《三国志·魏书·袁涣传》

6.可怀以德,难屈以力——《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

7.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宋·苏辙《新论下》

8.达人无不可,忘己爱苍生——唐·王维《赠房卢氏琯》

9.积力之所举,即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即无不成也——《文子·下德》

主题二:治国

1.居之以强力,发之以果敢,而成之以无私——宋·苏辙《新论中》

2.政纲虽举,必求益其所未至;德泽虽布,必思及其所未周——《宋史·薛极传》

3.上安下顺,弊绝风清——宋·周敦颐《拙赋》

4.千夫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宋·苏轼《讲田友直字序》

5.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知经误者在诸子——汉·王充《论衡·书解篇》

6.构大厦者先择匠而后简材,治国家者先择佐而后定民——《意林》引《物理论》

7.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唐·吴兢《贞观政要·公平》房玄龄语

8.治身莫先于孝,治国莫先于公——宋·苏轼《司马温公行状》

9.正其本者万事理,劳于永者逸于使——唐·张九龄《对嗣鲁王道坚所举道

10.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

11.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管子·正世》

12.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唐·吴兢《贞观政要·君道》魏徽上疏

主题三:发展

1.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万民。——《周礼》

2.并官省事,静事意役,上下用心,惟农是务。——房玄龄 《晋书·傅咸传》

3.不清不见坐,不高不见危,不广不见削,不盈不见亏。——王充 《论衡·自纪篇》

4.积于不涸之仓者,务五谷也;藏于不竭之府者,养桑麻育六畜也。——管仲 《管子·牧民》

5.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礼记·乐记》

6.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止矣。——《荀子·儒效》

在申论写作陈述观点时,首先提炼出论点本质内容,再从名言警句中甄选出画龙点睛的一句,以“城市发展”主题为例,论点为:“对于一个城市来说,规划是最重要的。”我们在其中加入能够强调规划重要性的名言警句,可以修饰为:古人云:“凡谋之道,周密为宝”,对于城市建设来说亦是如此,必须规划先行。是不是瞬间变得“高大上”了呢?

中公教育专家认为,“策马前途须努力,莫学龙钟虚叹息。”在备战申论的路上,各位考生还需奋力拼搏,不断积累名言警句,并加以灵活运用,相信一定可以让文章脱颖而出!

一、常见常考申论词汇与热点

(一)经济建设领域

1、政府层面:宏观调控,优化、调整产业布局,产业结构调整,加大经济扶持力度,经济政策配套措施,区域经济均衡化发展;

2、企业层面:企业规模小,粗放型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企业,管理手段提升,企业社会责任,产业升级,产业结构调整,技术革新,技术创新,研发能力,核心竞争技术,国际竞争力,自主创新,专业人才,外部经济因素影响,农业产业布局,农业产业现代化;

3、民众层面:教育观念,职业教育,专业技术,技术型人才;

(二)社会建设领域

1、教育资源合理配置、素质教育、中小学减负、学区房、学区划分;

2、食品医药卫生安全、就业保障、就业观念、择业观、社会保障、新农合;3、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障、低保、优抚问题、新型城镇化建设、新农村建设、户籍制度改革、计划生育制度改革、智慧城市建设、便民举措、城镇基础硬件设施、路网建设、出行条件改善、物流快递;

(三)生态建设领域

1、人为因素,经济社会发展:温室效应、水体污染、淡水资源紧缺、土地沙漠化、土地盐碱化、大气污染、雾霾、土壤污染、垃圾围城、河流污染、生物入侵、超标排污、节能减排、监管缺位、立法缺失、权责不清、多头管理、违法成本低、技术成本高、生产成本、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

2、非人为因素:自然环境变化;

(四)文化建设领域

文化背景、意识形态、文化建设、文化意识、凝聚力、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荣辱观、文化价值、文化实力、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民间民俗传统手工艺、民俗文化、乡风民俗、民族文化形态、宗教信仰、民族特色、民族习俗

文化产业、文化业态、创新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化、文化竞争力、文化交流、中西方政府间民间文化交流。

二、常用框架性语言

以下这些词汇往往没有实际含义,但对于含义的表达规范性的培养,至关重要。

(一)表示时间词汇:近年来、改革开放以来

(二)表达称谓词汇:百姓、群众、人民群众、公众、进城务工人员、公职人员、各级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相关地区部门

(三)常用副词:大力、逐步、坚决、严厉、高度、切实、扎实、着力、强化、突出、加快、着重、严格、继续、积极、进一步、深入等;

(四)常用动词:提高、推进、增强、加大、制止、坚持、杜绝、提倡、推动、开展、夯实、执行、建设、健全、完善、促进、建立、加强、强化、落实、重视、抓好等;

(五)常用消极词汇:危害、损害、破坏、形势严峻等;

(六)常用积极词汇:重大突破、重大进展、取得显著效果、显著改善、成效显著、显著成就、积极开展、取得突破进展等;

(七)表达意义或必要性的.词汇:重要举措、必然要求、对于...有着重要意义、重要地位、事关...大局、关系...,基本要求、强大动力、有效途径、有效举措、有力举措、重大任务、迫切需要、是...根本、关键、前提、动力、保障、重点、核心、基础等;

(八)常用框架语句:

1、对...问题,冷静对待,正确认识,全面安排,妥善处理;

2、强化各级政府...职责,开展...行动。各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并要密切关注,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3、强化领导责任制,狠抓落实;

4、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

5、把...问题放在重要位置,常抓不懈;

6、尽快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参与的合作交流机制;

7、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和部署工作上来;

8、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利益;

9、切实把...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10、分工负责、落实责任、落实目标责任制;

如果针对以上词语,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后,不妨继续看看下面的一些相对具有一定实际含义的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