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游园不值名言名句 正文

游园不值名言名句

时间:2025-05-02 03:46:27

游园不值

【南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注释]

游园不值:想游园没能进门儿。值,遇到;不值,没得到机会、没有遇见。指没有见到园子的主人,没能进入园中。

应怜:大概是感到心疼吧。应,表示猜测;怜,怜惜、爱惜。

屐齿印苍苔:屐是木鞋,鞋底前后都有高跟儿,叫屐齿。印苍苔(tái):在苍苔上印下屐齿印。苍苔,青苔。

小叩:轻轻敲门。

柴扉:用木柴、树枝编成的门。

[翻译]

应当爱惜青苔不让屐齿把它踩坏,

我轻轻地敲着那扇柴门可是许久也不开。

然而满园的春色柴门是关不住的,

一枝粉红色的杏花已从墙头探伸出来。

趁春日天气晴好,外出会友。也许是园主人爱惜苍台怕我们踏上鞋印吧,我轻轻地敲打柴门久久不开。但这也没有关系,花园里的春色是关不住的。那露出墙外的一枝枝红杏已经泄露了盎然的春色。

赏析:

(一)

门前长有青苔,足见这座花园的幽僻,而主人又不在家,敲门很久,无人答应,更是冷清,可是红杏出墙,仍然把满园春色透露了出来。从冷寂中写出繁华,这就使人感到一种意外的喜悦。

陆游《马上作》云:“平明小陌雨初收,淡日穿云翠霭浮。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与此诗后半辞意颇同。陆游在南宋诗名极大,江湖后辈叶绍翁多半读过《马上作》而有所沿袭。在创作中,后人往往有类似和全同前人的语句。这有两仲情况:一是无心偶合,一是有意借用。前者如蔡宽夫诗话云:“元之(王禹偁)本学白乐天诗,在商州尝赋《春日杂兴》云:‘两株桃杏映篱斜,装点商州副使家。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其子嘉祐云:‘老杜尝有“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之句,语颇相近。’因请易之。元之忻然曰:‘吾诗精诣,遂能暗合子美邪。’更为诗曰:‘本与乐天为后进,敢期杜甫是前身。’卒不复易。”后者如文天祥《集杜诗·自序》云:“凡吾意所欲言者,子美先为言之。日玩之不置,但觉为吾诗,忘其为子美诗也。乃知子美非能自为诗,诗句自是人情性中语,烦子美道耳。子美于吾隔数百年,而其言语为吾用,非情性同哉!”文天祥全集杜句以抒怀抱,这种文学现象当然是个别的,但沿袭前人创造的某些境界、手法与语言,则是较普遍的。如果在沿袭中还能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也许还是应该受赞赏的。正因为如此,读者便从来有意忽略晏几道《临江仙》中“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是这位词人攘夺五代翁宏的诗句以为已有;也不追究和苛责叶绍翁这首诗和陆游那首诗的后半何以如此相近。广大文学爱好者这种宽容,值得专业工作者深思。

(二)

正是江南二月,云淡风轻,阳光明媚。诗人乘兴来到一座小小花园的门前,想看看园里的花木。他轻轻敲了几下柴门,没有反响;又敲了几下,还是没人应声。这样敲呀,敲呀,半天也不见有人来开门迎客。怎么回事儿?主人真的不在吗?大概是怕园里的满地表苔被人嗝践踏,所以闭门谢客的。果真如此的话,那就未免太小气了!

诗人在花园外面寻思着,徘徊着,很是扫兴。在他无可奈何、正准备离去的当儿,抬头之间,忽见墙上一枝盛开的红杏花探出头来冲着人打招呼呢。诗人快意地想道:啊!满园的春色已经溢出墙外,任你主人把园门闭得再紧,也关它不住!“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诗人从一枝盛开的`红杏花,领略到满园热闹的春色,感受到满天绚丽的春光,总算是不虚此行了。但是,后来读者并不以这点儿为满足,而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赋予这两句诗以生活的哲理:新生事物一定会冲破重重阴难,脱颖而出,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这两名诗 也便获得了新的生命,流传不绝。

至于这种发挥是否符合诗人的愿意,那并不重要。因为诗歌欣赏也是一种艺术创造,读者不妨凭着自己的生活经历和艺术趣味,扩展诗的意境,丰富诗的含意,或者给诗句涂上比喻象征的色彩。对于这种现象,诗论家说是:“作者未必然,读者何必不然?“读者的理解,有时是比作者还要高明的。

(三)

唐宋的许多官僚地主和名人雅士都是园林,其中修建池台,栽种花木。但和后世的公园不同,这是私园,只供私人享乐,不是主人的亲朋好友是不能入内的。园林有大有小。这首诗中所写的,看来是一个小小的花园。从“柴扉”两字推测,它的主人大概不是什么显贵。这时节,主人不在家,园门紧闭,诗人来游园,就不得入内。结果,给人们留下了这首富有逸趣的小诗。

园林所在的地方,自然比较幽静,树木浓密,空气湿润。门前的土地上,经春雨一洒,就长满了青苔,像铺了绿色的绒毯似的。诗人前来游园,但是“不值”,就是没有遇上主人,敲门不开,却又舍不得离去,于是在门前徘徊,脚步来回地在苍苔上践踏。屐,是鞋的一种,底面有齿,古人常穿着它去登山玩水。游客既在门前徘徊,足迹印在苍苔上面,使这平整的绿色绒毯有些破损了。作为这种寻幽探胜的游客,不仅对园里的花木,就是对门外的苍苔也格外怜惜。诗人在第一句中说:应该爱惜苍苔呀,不让屐齿在上面留下践踏的印痕!

既是小园,园门也自然简朴,是用树枝儿编成的“柴扉”。扉,就是门扇。“小扣”是轻轻地敲门。寻幽探胜的人,行动自然不会鲁莽。而“久不开”,正照应到题目中的“不值”。这个游客的来,为了和主人畅谈,欣赏园中春景。现在既然在门外怅然而返,那么,临去的时候,那种恋恋不舍的感情必然产生,于是多次回顾。但是一堵围墙挡住了,对园内什么也看不到。

诗人真善于摄取镜头,最后,他在低低的墙垣上面,看到一枝鲜红浓艳的杏花。于是得到了极大的安慰。啊,春色到底是关不住的,纵使园门紧闭,居然还有红杏冲破樊篱,伸过墙来。园中的花木高过墙垣的很多,为什么只说红杏?因为红色的杏花,就是春天的标志,引起人们的注目,给人们以鲜明的印象。从这一枝红杏,可以推测园内一定繁花似锦、蝶舞莺啼,所以是“满园春色”。“一枝”和“满园”相对比,到底关住了的“春色”还有许多,所以不免还是露出惋惜的心情。

古典诗词中有些名句,往往给人们以无穷的联想,引出题外的暗示,譬如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就是。也许是作者的寄托,也许是读者的感触,可以理解到:一切有生命的事物,是不能禁锢的。即使想关住满园春色,门也关了,墙也围了,不过徒费心机:一枝红杏还是冲破封锁,给人们报告春天的消息,透出勃勃的生机。

春天是一个鸟语花香、桃红柳绿、阳光明媚、充满希望的'季节。这是人们能歌颂的季节。我们为大家整理了关于春天的诗句名言名句,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关于春天的诗句篇一

1、《江南春绝句》【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江,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2、《春思》【唐】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3、《春望》【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4、《春宿左省》【唐】杜甫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5、《春夜喜雨》【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6、《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

7、《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8、《相思》【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9、《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0、《春词》【唐】刘禹锡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11、《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2、《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3、《春思》【唐】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14、《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5、《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6、《春日》【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7、《绝句》【宋】僧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18、《游园不值》【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9、《玉楼春》【宋】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20、《早春南征寄洛中诸友》【宋】欧阳修

楚色穷千里,行人何苦赊。

芳林逢旅雁,候馆噪山鸦。

春入河边草,花开水上槎。

东风一樽酒,新岁独思家。

21、《玉楼春》【宋】辛弃疾

风前欲劝春光住,春在城南芳草路。

未随流落水边花,且作飘零泥上絮。

镜中已觉星星误,人不负春春自负。

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

关于春天的诗句篇二

1、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杜甫《春宿左省》

2、风前欲劝春光住,春在城南芳草路。未随流落水边花,且作飘零泥上絮。镜中已觉星星误,人不负春春自负。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辛弃疾《玉楼春》

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4、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

5、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6、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王维《相思》

7、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8、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9、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10、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僧志南《绝句》

11、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12、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13、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14、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

15、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16、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绝句》

17、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18、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19、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20、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21、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刘禹锡《春词》

22、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高鼎《村居》

23、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李白《春思》

2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

25、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皇甫冉《春思》

26、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宋祁《玉楼春》

27、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武元衡《春兴》

28、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9、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30、楚色穷千里,行人何苦赊。芳林逢旅雁,候馆噪山鸦。春入河边草,花开水上槎。东风一樽酒,新岁独思家。——欧阳修《早春南征寄洛中诸友》

浩瀚的古诗文海洋,蕴含着无数脍炙人口的名言名句,这些名句有的'语言精美,有的意义深刻,被现代人大量引用,更是中学生丰富语文底蕴、提高文学素养的好内容。

1. 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大禹谟》

2.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3.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4.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东晋?陶渊明《杂诗》

5. 有志者事竟成。       南朝?范晔《后汉书?耿龠传》

6.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南朝?王籍《入若耶溪》

7.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唐?刘希夷《代悲白头吟》

8.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贺知章《咏柳》

9.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10.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唐?王维《山居秋暝》

11.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2.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13.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4.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5.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唐?李白《赠汪伦》

16.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望庐山瀑布》

17.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早发白帝城》

18.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望天门山》

19.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20.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唐?高适《别董大》

21.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唐?杜甫《望岳》

22.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23.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杜甫《春夜喜雨》

24.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25.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唐?杜牧《山行》

26.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清明》

27.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唐?李商隐《乐游原》

28.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唐?罗隐《蜂》

29.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唐?孟郊《游子吟》

30.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  唐?刘禹锡《竹枝词》

31.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唐?李绅《悯农》

32.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同上

33.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宋?王安石《元日》

34.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

35.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

36.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宋?李清照《夏日绝句》

37.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宋?杨万里《小池》

38.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宋?释志南《绝句》

39.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题西林壁》

40.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41.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宋?陆游《游山西村》

42.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

43.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44.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45.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宋?朱熹《春日》

46.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47.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唐?刘禹锡《竹枝词》

48.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49.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苏轼《水调歌头》

50.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宋祁《玉楼春》

51.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宋?俞文豹《清夜录》

52.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宋?岳飞《满江红》

53.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宋?林升《题临安邸》

54.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元?无名氏《争报恩》

55.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元?王冕《墨梅》

56.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于谦《石灰吟》

57.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明?文嘉《明日歌》

58.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清?郑燮《竹石》

59.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60.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周南?关雎》

61.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

62.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诗经?王风?硕人》

63.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64.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65. 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   《周易?系辞上》

66.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周易?系辞下》

67. 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大禹谟》

68.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69.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楚辞?卜居》

70. 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隐公元年》

71. 欲加之罪,其无辞乎。      《左传?僖公十年》

72. 皮之不存,毛将安附?      《左传? 僖公十四年》

73.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左传?庄公十年》

74.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国语?周语上》

75.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已者容。    《战国策?赵策》

76.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战国策?赵策》

77.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战国策?燕策》

78.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谋攻》

79.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老子》

80.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81. 工欲善其事,必先得其器。     《论语?卫灵公》

82. 小不忍,则乱大谋。      《论语?卫灵公》

83.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学而》

84.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论语?学而》

85.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学而》

86.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卫灵公》

87.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

88.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89.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90.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

91.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