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训家风作文1】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一部完善的宪法可以让一个国家的社会和谐,社会和谐了国家才会稳定富强。同样一个家庭优良的家风可以让一个家庭和谐,家庭和谐了,每个人的身心才会和谐,生活才会幸福。
我们家在孩子还上小学时就制定了严格的家规:1、作业必须按时独立完成。2、每天必须弹两个小时的琴。3、绝不能无理取闹。4、全家共同学习弟子规。因为孩子还小,你规定的太多她也记不住,反而会引起好的反感,所以只要她做到这四点就可以了。我们把家规贴在客厅最醒目的位置。每当孩子犯错或是不遵守家规时,就让她自己反思,或是我们给她解说,她也自然的被里面的内容和图片深深吸引。我们觉得这种遵守天地大道和人类天性的至善的教育,尽早的启发更多迷失的心灵,尤其是要大人、孩子来一起学习才见效果,大人是孩子的榜样,孩子错误的根源在大人没有教好,没有教好的原因,根本在自己没有做到,学好《弟子规》就是我们全家家规中的重中之重。
一人家庭制定了严格的家规做为基石还不够,还必须有警示的家训做为支柱。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好读书,读好书。这些家训也是我们全家必须共同遵守的。
记得孩子小时候老是喜欢摘公园里的花朵,我就告诉她,你应该让她呆在自己的家里,让它在它的家里开放,要是让你离开自己的父母,你也肯定会很伤心的。这样跟她说过几次后她就再也没有采摘过花朵了。我们还教导她,在路上碰到了乞讨的人,就把你的零钱和食物送给他。虽然你只出了绵薄之力,但却可以带给他温暖。孩子的本性纯朴善良,大人教她做次数多人她就会形成一种习惯,好习惯就形成了好品格。
孝顺父母,尊敬长辈。这条家训也是我们全家共同遵守的。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闻不问的话,你就可以想象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他在社会上也不会被人尊重。我们全家都对电视里报道的那些把年迈的父母抛弃、置之不理的人深恶痛绝,这些人从小肯定是没有一个好的家教,他们没有严格的.家规、家训价值观全混乱了,他们没有了标准,所以就丧失了人格。
孩子从小必须培养她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圣贤经典的教导和自然规律,是一不是二,所以才会千古不朽,才被世世代代奉为生存下去的标准。你希望自己的孩子过幸福美满的人生,必须回到圣贤教导这一条路上来,别无他路可走。只有学习经典,才能真实受益。三条家训陪伴着我们全家共同成长。
一个家庭继承了优秀的家规和家训,就树立了这个家庭端正的家风,家风中就会传递着正能量。优良的家风使家庭中的每个人身心合谐,身心合谐家庭就合谐,家庭合谐社会就合谐,社会合谐世界就合谐。
【家训家风作文2】
岳母为儿刺字“精忠报国”,“忠”为岳家之家风;林则徐勤俭持家,生活简朴,他认为“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增其过。”崇尚“俭”为林家之家风;曾国藩以为“勤”为人生第一要义,崇尚“勤”为曾家之家风也······古代大家族里几乎都有自己的家风家规,而到当代我们的家庭中很少有什么家风家规了,这次学校组织大家进行“晒家风”征文比赛可难坏了我,我们家的家风是什么呢?
“多读书才会有知识,有了知识才会有眼界!”这是姥爷常常用来教育妈妈她们姐妹几个的话。姥爷是一位小学教师,所以他十分重视学习。妈妈她们小时候住在一个很偏远的小山沟里,当地的人根本不重视读书,和妈妈同级的孩子里小学毕业时就只剩下三个人,因为读中学要住宿的原因最后上中学就只有妈妈一个人了。每个星期一姥爷要起大早走一个多小时的山路把妈妈送到汽车站,周六的时候还要到汽车站去接妈妈回家。妈妈常说她之所以能够坚持读书都是因为姥爷的支持,不然的话她也一定和儿时的伙伴们一样在山沟里种地呢!
知识改变命运,在妈妈的身上得到了体现。在姥爷的正确引导下,妈妈意识到了知识的重要性并且养成了勤学好读的好习惯。在我的记忆里,妈妈总是不停地学习参加各种
在我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爸爸妈妈就给我买了很多的故事书,每晚睡觉之前,他们就开始给我讲故事,讲的次数多了,我几乎可以把一本故事书从头背到尾。家里一来客人我就会自己拿着故事书给他们讲故事,其实我的书拿的都是倒着的,闹了很多的笑话。
慢慢的我长大了,开始自己认字了。于是我就学着妈妈的样子有事没事的总是拿着一本书在看。刚开始的时候我读得都是有拼音的小故事,随着我识字量的增加,我可以自己读很多书了,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经常吸引我的是故事中各种人物的命运遭遇,他们的悲欢离合常常让我牵肠挂肚,夜不能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名句。读书对我的帮助也很大,虽然我没有下笔如有神,但是每次作文课,平时从书里积累的词句就会像酵母一样为我的作文增光添彩。为此我没少得到老师的夸奖。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是来自《论语》中的
同学们,你知道我们家的家风是什么吗?
1、成家之道,日俭与勤。——(宋)《林逋省心录》
2、帝宅王家大道边,神马龙龟涌圣泉。——蔡孚《郊庙歌辞·享龙池乐章·第二章》
3、东家西舍同时发,北去南来不逾月。——李白《江夏行》
4、家庭是第一个源泉,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信念的巨流是从这里开始奔流的。——(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5、家庭是大自然创造的杰作之一。——桑塔亚那
6、国家用人,当以德为本,才艺为末。——康熙
7、黄裳元吉,邦家以宁。——卢照邻《中和乐九章·歌储宫第六》
8、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李白《相和歌辞·子夜四时歌四首·夏歌》
9、家,在中国,是礼教的堡垒。——〔现〕老舍《四世同堂》
10、家和贫也足,不义富多扰。——〔清〕申延《耐俗轩新乐府》
11、家教宽中有严,家人一世安然。——明·吕得胜《小儿语》
12、家怕先富后贫,政怕先宽后紧。——清·申居郧《西岩赘语》
13、管理一个家庭的麻烦,并不少于治理一个国家。——蒙泰格尼
14、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15、父亲们最根本的缺点在于想要自己的孩子为自己争光。——罗素
16、家庭是政治社会的`原始模型:首领是父亲的影子,人民就是孩子的影子。——〔法〕卢梭
17、家庭是一项社会发明,其任务是将生物人转化为社会人。——(美)古德《家庭》
18、芙蓉秦地沼,卢橘汉家园。——宋之问《春日芙蓉园侍宴应制》
19、对于亚当而言,天堂是他的家;然而对于亚当的后裔而言,家是他们的天堂。——伏尔泰
20、家庭应该是爱、欢乐和笑的殿堂。——日。木村久一《早期教育和天才》
21、家有不义之财,则伤本。——《战国策·秦策》
22、浦口多渔家,相与邀我船。——储光羲《采菱词》
23、鸟自爱巢人爱家。——英国
24、你将拥有的家庭比你出身的那个家庭重要。——劳伦斯
25、明智者四海为家--地球是他的壁炉,蓝天是他的客厅。——爱默生
26、每个人的家对他自己都像是城堡和要塞。——科克
27、林塘花月下,别似一家春。——王勃《山扉夜坐》
28、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尚书·大禹漠》
29、家有万贯,不如出个硬汉。——(清)钱大昕《恒言录》
30、家园,世界的乐园。——德国
31、钱塘江畔是谁家,江上女儿全胜花。——王昌龄《浣纱女》
32、任何一只害鸟不会弄脏自己的窝巢。——英国
33、山川只询物,宫观岂为家。——张九龄《奉和圣制初出洛城》
34、田家无四邻,独坐一园春。——卢照邻《春晚山庄率题二首》
35、田家已耕作,井屋起晨烟。——韦应物《园林晏起,寄昭应韩明府、卢主簿》
36、万里依孤剑,千峰寄一家。——刘长卿《赠元容州》
37、温和的语言,是善良人家庭中决不可缺少的。——印《摩奴法典》
38、我的房屋对于我如同一座城堡,法律也无法将我从那里赶出去。——威·斯汤福德
39、我家吴会青山远,他乡关塞白云深。——陈子良《于塞北春日思归》
40、一朝辞此地,四海遂为家。——李世民《过旧宅二首》
41、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俄〕列夫托尔斯泰
42、幸福的家庭,父母靠慈爱当家,孩子也是出于对父母的爱而顺从大人。——培根
43、无论是国王还是农夫,家庭和睦是最幸福的。——歌德
44、我相信家庭与外界是决然不同的,它可以充满爱,关怀及了解,成为一个人养精蓄锐的场所。——(美)萨提尔
45、我家柱石衰,忧来学丘祷。——李昂《题程修己竹障》
46、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47、霅溪湾里钓渔翁,舴艋为家西复东。——张志和《杂歌谣辞·渔父歌》
48、战回各自收弓箭,正西回面家乡远。——王建《杂曲歌辞·辽东行》
49、治家严,家乃和;居乡恕,乡乃睦——(清)王豫《蕉窗
承家风,记家训 家庭社会的细胞,家庭文明状况不仅是社会文明的缩影,而且可以影响和改变社会风气,营造社会新风尚。所以,良好家风的构建与传承不是小事私事,好的家风利家利民利国,相反则害己害人害社会。 每个好的家庭都要有好的家风…在每个美好幸福的大家庭中,都会因为爸爸妈妈的陪伴而温暖,同时也伴随着家风的和谐气息。 家风是什么?家风,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现代传承,我们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灿烂文化孕育了许多优良的传统;家风是我们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家风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在我家里的大厅里,端端正正的挂了一幅字: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每每看到这十个大字,心里总是有所感悟。爷爷说要把这句话铭记于心,它会使我受益匪浅。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长期以来形成的能影响家庭成员精神、品德及行为的一种传统风尚和德行传承。 一个家庭或家族的家风要正,首先是要注重以德立家、以德治家。以德立家,第一重要的是一家之长在道德方面的表率作用和开创作用。爱德华家族为什么能英才辈出?那是因为第一代爱德华德高行洁,为他的后代树立起了一座崇高的道德灯塔。他的道德光芒,长久地指引着后代们踏上成人成才的正道。我国清代著名的民族英雄林则徐,他挺身捍卫国家民族利益的壮烈行为和“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情怀,为后辈树立起一座伟大的道德丰碑,受其德恩泽被,其子孙至今已传至九代,代代都有卓有建树的政治家和科学家。
所以,一家之长一定要端庄自己的言行,因为那是榜样的力量。家庭其他成员也要规范自己的行为,因为正面的,那会在家庭内交相辉映,而负面的呢,那就会发生交叉感染。鉴于此,司马光在《温公家范》中谆谆告诫,长辈们一定要“以德业遗子孙”。家教是指家庭内部家长对子女的言传身教,家长通过自己实际行动来教育子女的礼节。同时,家教和受教育程度不挂钩。家教的重点在于道德、礼节方面。好的家教对于子女的一生是至关重要的。家教传统意义上讲是指家庭内道德、礼节的教育,如:这个孩子没家教;某人家的家教很严格等。家教的本来意义是帮助孩子健康成长,教会孩子做人的道理,家教是个体社会法非常重要的途径。 家教的`意义是历史的必然。 一是社会高速发展,对劳动者的要求高了。刚改革开放时期,有门打硬的手艺就行了,现在素质要求增高。包括思想、合作精神都有较高要求。这就必须学习。 二是当下社会思想多元化、价值观多元化需要核心的东西,必须有正确的强化,不能被错误的东西误导,因为影响孩子成长、成才、成功的因素太多。 三是经济发展了,人们有条件进行子女的优化教育,需要对子女教育投资,也有了经济基础。 四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历史上对个人的修身、齐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国家更加富强的必不可少的一点。 远古时代,人类社会经历了氏族、家族、家庭的变迁,然而,这些都是形成一个国家基石。在国家不安定和国法不明确之际,家训即可发挥稳定社会秩序的力量。因为,家族为了维持必要的法制制度,就拟定一定的行为规范来约束家族中人,这便是家法家训的最早起源。 自汉初起,家训著作随着朝代演变渐丰富多彩。家谱中记录了许多治家教子的
我们的国家是由千千万万个幸福家庭组成的,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风家训。只有我们每个人认真遵守好自己的家风和家训我们的祖国才能更加稳定、和谐、繁荣、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