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余光中吐槽开会的名人名言 正文

余光中吐槽开会的名人名言

时间:2025-05-03 19:56:26

余光中先生才华横溢,不仅写诗、评诗,而且译诗,样样精绝。就连其平时的'“恶搞”也颇见才思。

据古远清教授说,他有一次参加香港中文大学主办的一个学术活动,结识了余光中。在主办方的欢迎宴会上,余光中和他坐在一起喝酒、聊天,十分投缘,大有相见恨晚之感。席间,不知是谁吟起了“酒逢知己千杯少”这句诗,随后大家聊天的话题转移到了台湾的社会现实问题上。这时,余光中慨叹台湾世风日下知音难觅而政坛乌烟瘴气,投机分子层出不穷,于是顺口将耳熟能详的名句“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颠倒过来表达不满:

酒逢千杯知己少,话不半句投机多!

还是这14个字,只是语序这么一变,精妙深刻的讽刺效果顿显,立刻赢得满座叫好。

接着,话题又转回文坛。余光中认为当今台湾文学理念偏颇,利益至上,商业气息太浓。作家想要作品获得认可,需要评论家来推介,而评论家却要作家先拿来红包,然后才愿意写吹捧文章。这正是: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钱”!

一字之改,便将某些评论家斯文扫地的丑态刻画得入木三分,痛快淋漓,不愧大师手笔。

1.月色与雪色之间,你是第三种绝色。——《绝色》

2.今生今世

今生今世,我最忘情的哭声有两次

一次在我生命的开始,一次在你生命的告终

第一次我不会记得 是听你说的,

第二次你不会晓得 我说也没用,

但两次哭声的中间啊! 有无穷无尽的笑声,

一遍一遍又一遍,回荡了整整三十年,你都晓得我都记得。

——《今生今世》

3.酒入豪肠 七分酿成了月光 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寻李白》

4.旅行之意义并不是告诉别人“这里我来过”。是一种改变。旅行会改变人的气质,让人的目光变得更加长远。在旅途中,你会看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习惯,你才能了解到,并不是每个人都按照你的方式在生活。这样,人的心胸才会变得更宽广;这样,我们才会以更好的心态去面对自己的生活。

5.月光还是少年的月光,九州一色还是李白的霜——《独白》

6.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浪子回头》

7.雨天的屋瓦,浮漾湿湿的流光,昏而温柔,迎光则微明,背光则幽黯,对于视觉,是一种低沉的安慰。

8.当你的情人已改名玛丽,你怎能送她一首菩萨蛮?——《逍遥游》

9.世界上高级的人很多,有趣的人也很多,又高级又有趣的人却少之又少。高级的人使人尊敬,有趣的人使人喜欢,又高级又有趣的人,使人敬而不畏,亲而不狎,交接愈久,芬芳愈醇。——《余光中散文》

10.前尘隔海。古屋不再。——《听听那冷雨》

11.一打少年听雨,红烛昏沉。再打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三打白头听雨的僧庐下,这便是亡宋之痛,一颗敏感心灵的一生:楼上,江上,庙里,用冷冷的雨珠子串成。他曾在一场摧心折骨的鬼雨中迷失了自己。雨,该是一滴湿漓漓的灵魂,在窗外喊谁。——《听听那冷雨》

12.而就凭一把伞,躲过一阵潇潇的冷雨,也躲不过整个雨季。连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听听那冷雨》

13.期待是一种半清醒半疯狂的燃烧,使焦灼的灵魂幻觉自己生活在未来。

14.与海为邻

住在无尽蓝的隔壁

却无壁可隔

一无所有

却拥有一切。——《与海为邻》

15.女孩因物质而选择男人是可惜和浪费,她们失去了追寻自己是谁的机会,吃苦趁年轻才能发掘出身体里的宝藏,老了面临险境后悔晚矣!不要选“容易的路”,那其实是最艰难的。未经世故的女人习于顺境,易苛以待人;而饱经世故的深谙逆境,反而宽以处世。

16.你是个独立的人,无人能抹杀你的独立性,除非你向世俗妥协。——《写给未来的孩子》

17.《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18.我心里有猛虎在细嗅蔷薇。”人生原是战场,有猛虎才能在逆流里立定脚跟, 在逆风里把握方向,做暴风雨中的海燕,做不改颜色的孤星。有猛虎,才能创造慷 慨悲歌的英雄事业;涵蕴耿介拔俗的'志士胸怀,体贴入微;有蔷薇才能看到苍蝇搓 脚,蜘蛛吐丝,才能听到暮色潜动,春草萌芽,才能做到“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 国”。在人性的国度里,一只真正的猛虎应该能充分地欣赏蔷薇,而一朵真正的蔷 薇也应该能充分地尊敬猛虎;微蔷薇,猛虎变成了菲力斯旦(Philistine);微猛 虎,蔷薇变成了懦夫。韩黎诗:“受尽了命运那巨棒的痛打,我的头在流血,但不 曾垂下!”华兹华斯诗:“最微小的花朵对于我,能激起非泪水所能表现的深思。”——《左手的掌纹》

19.二十五年,四分之一的世纪,即使有雨,也隔着千山万山,千伞万伞。——《听听那冷雨》

20.说是人生无常,却也是人生之常。——《记忆像铁轨一样长》

21.在节奏舒缓的年代,一切都那么天长地久,耿耿不灭,爱情如此,一纸痴昧的情书,贴身三年,也是如此。在高速紧张的年代,一切都即生即灭,随荣随枯,爱情和友情,一切的区区耿耿,都被机器吞进又吐出,成了车载斗量的消耗品了。——《催魂铃》

22.你是挣不脱的夸父, 飞不起来的伊卡瑞斯 。每天一次的轮回,从曙到暮。扭曲不屈之颈,昂不垂之头。去追一个高悬的号召!——《向日葵》

23.一位英雄,经得起多少次雨季?他的心底究竟有多厚的苔藓?——《听听那冷雨》

24.如果有两个女孩,同样的漂亮,他会选择脸上有小小雀斑的那一个。因为,这一点小小雀斑会让这个女孩多一份温柔,少一份骄傲。

25.旅行会改变人的气质,让人的目光变得更加长远。在旅途中,你会看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习惯,你才能了解到,并不是每个人都按照你的方式在生活。这样,人的心胸才会变得更宽广。——《未知》

26.天空蓝得很虚幻,不久便可以写上星座的神话了。——《石城之行》

27.“那无穷无尽的故国,四海漂泊的龙族叫她做大陆,壮士登高叫她做九州,英雄落难叫她做江湖。”——《左手的掌纹》

28.溪头的山,树密雾浓,蓊郁的水气从谷底冉冉升起,时稠时稀,蒸腾多姿,幻化无定,只能从雾破云开的空处,窥见乍现即隐的一峰半壑,要纵览全貌,几乎是不可能的。——《听听那冷雨》

29.“大陆是母亲,台湾是妻子,香港是情人,欧洲是外遇。”我对朋友这么说过。——《记忆像铁轨一样长》

30.那就折一张阔些的荷叶,包一片月光回去,回去夹在唐诗里,扁扁的,象压过的相思。——《满月下》

31.人生有许多事情,正如船后的波纹,总要过后才觉得美的。——《余光中精选集》

32.一打少年听雨,红烛昏沉。再打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三打白头听雨的僧庐下,这便是亡宋之痛,一颗敏感心灵的一生:楼上,江上,庙里,用冷冷的雨珠子串成。——《听听那冷雨》

33.“人的一生有一个半童年。一个童年在自己小时候,而半个童年在自己孩子的小时候。”——《左手的掌纹》

34.只是到了夜里,人籁寂寂,天籁齐歇,像躺在一支坏了的表里,横听竖听,都没有声音。——《记忆像铁轨一样长》

35.一切太空片都那么美丽、恐怖而又寂寞,令人“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而尤其是寂寞,唉,太寂寞了。人类即使能征服星空,也不过是君临沙漠而已。——《左手的掌纹》

世界上最无趣的莫过于开会了。

大好的日子,一大堆人被迫放下手头的急事、要事、趣事,济济一堂,只为听三五个人逞其舌锋,争辨一件议而不决、关而不行、行而不通的事情,真是集体浪费时间的最佳方式。仅仅消磨时间倒也罢了,更可惜的是平白扫兴,糟蹋了美好的心情。会场虽非战场,却有肃静之气,进得会场来,无论是上智或下愚,君子或是小人,都会一改常态,人人脸上戴着面具,肚里怀着鬼胎,对着冗赘的草案、苛细的条文,莫不咬文嚼字,反复推敲,务求措词严密而周详,滴水不漏,一劳永逸,把一切可钻之隙、可趁之机统统堵绝。

开会的心情所以好不了,正因为会场的气氛只能够印证性恶的哲学。济济多士埋首研讨三小时,只为了防范冥冥中一个假想敌,免得他日后利用漏洞,占了大家的,包括你的,便宜。开会,正是民主时代的必要之恶。名义上它标榜尊重他人,其实是在怀疑他人,并且强调服从多数,其实往往受少数左右,至少是搅局。

除非是终于付诸表决,否则争议之声总不绝于耳。你要闭目养神,或游心物外,或思索比较有趣的问题,并不可能。因为万籁之中人声最令人分心,如果那人声竟是在辩论,甚或指责,那就更令人不安了。

意志薄弱的你,听谁的说词都觉得不无道理,尤其是正在侃侃的这位总似乎胜过了上面的一位。于是像一只小甲虫落入了雄辩的蛛网,你放弃了挣扎,一路听了下去。若是舌锋相当,效果火爆而高潮迭起,效果必然提神。可惜讨论往往陷于胶着,或失之琐碎,为了“三分之二以上”或“讲师以上”要不要加一个“含”字,或是垃圾的问题要不要另组一个委员会来讨论,而新的委员该如何产生才具有“充分的代表性”等等,节外生枝,又可以争议半小时。

如此反复斟酌,分发细究,一个草案终于通过,简直等于在集体修改作文。可惜成就的只是一篇面无表情更无文采的平庸之作,觉无漏洞,也觉无看头。所以没有人会欣然去看第二遍。也所以这样的会开完之后,你若是幽默家,必然笑不出来,若是英雄,必然气短,若是诗人,必然兴尽。

开会的前几天,一片阴影就已压上我的心头,成了生命中不可承受之烦。开会的当天,我赴会的步伐总带一点从容就义。总之,前后那几天我绝对激不起诗的灵感。其实我的诗兴颇旺,并不是那样经不起诗的灵感。我曾经在监考的讲台上得句,也曾在越洋的七四七经济客舱里成诗,周围的人群挤得更紧密,靠得也更逼近。不过在陌生的人群里“心远地自偏”,尽多美感的距离,而排排坐在会议席上,磨肩接肘,咳唾相闻,尽是多年的同事、同仁,论关系则错综复杂,论语音则闭目可辨,一举一动都令人分心,怎么容得你悠然觅句?叶慈说得好:“与他人争辩,乃有修辞;与自我争辩,乃有诗。”修辞是客套的对话,而诗,是灵魂的独白。会场上流行的既然是修辞,当然就容不得诗。

而我,出于潜意识的'抗拒,常会忘记开会的日期,惹来电话铃一迭连声催逼,有时去了,却忘记带厚重几近电话簿的会议案资料。但是开会的烦恼还不止这些。

其一是抽烟了。不是我自己抽,而是邻座的同事在抽,我只是就近受其熏陶,所以准确一点,该说闻烟,甚至呛烟。一个人对于邻居,往往既感觉亲切又苦于纠缠,十分矛盾。同事也是一种邻居,也由不得你挑选,偏偏开会时就贴在你隔壁,却无避可隔,而有烟共吞。你一面呛咳,一面痛感“远亲不如近邻”之谬,应该倒过来说“近邻不如远亲”。万一几个近邻同时吸起烟来,你就深陷硝烟火网,呛咳成一个伤兵了。好在近几年来,社会虽然日益沉沦,交通、治安每况愈下,公共场所禁烟却大有进步,总算除了一害。

另一件事是喝茶。当然是各喝各的,不受邻居波及。不过会场奉茶,照例不是上品,同时在冷气房中迅速趋温吞,更谈不上什么品茗,只成灌茶而已。经不起工友一遍遍来壶添,就更沦为牛饮了。

其实场内的枯坐久撑,也不是全然不可排遣的。万物静观,皆成妙趣,观人若能入妙,更饶奇趣。我终于发现,那位主席对自己的袖子有一种,应该是不自觉的,紧张心结,总觉得那袖口妨碍了他,所以每隔十分钟左右,会忍不住突兀地把双臂朝前猛一伸直,使手腕暂解长袖之束。那动作突发空收,敢说同事们都视而不见。我把这独得之秘传授给一位近邻,俩人便兴奋地等待,看究竟几分钟之后主席再发作一次。那近邻观出了瘾来,精神陡增,以后竟然迫不及待,只待下一次开会快来。

不久我又发现坐在主席左边的第三位主管也有个怪招。他一定是对自己的领子有什么不满,想必是妨碍了他的自由,所以每隔一阵子,最短时似乎不到十分钟,总情不自禁要突出抽颈筋、迅速下巴,来一个“推畸”(twitch)或“推死它”(twist),把衣领调整一下。这独家奇观我就舍不得再与人分享了,也因为那近邻对主席的“推手式”已经兴奋慕名,只怕加上这“推畸”之扭他负担不了,万一神经质地爆笑起来,就不堪设想了。

当然,遣烦解闷的秘方,不止这两样。例如耳朵跟鼻子人人都有,天天可见,习以为常竟然视而不见了。但在众人微坐开会之际,你若留神一张脸接一张脸巡视过去,就会见其千奇百怪,愈毕愈可观,正如对着同一个字凝神注视,竟会有不识韵幻觉一样。

会议开到末项的“临时会议”了。这时最为危险,只怕有妄人意犹未尽,会无中生有,竟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提出什么新案来。

幸好没有。于是会议到了最好的部分:散会。于是又可以偏安半个月了,直到下一次开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