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赫鲁晓夫曾有一句名言 正文

赫鲁晓夫曾有一句名言

时间:2025-05-11 02:43:07

1959年7月23日,美国副总统尼克松在莫斯科索科尔尼基公园为美国国家展览会揭幕,以此作为对苏联官员访问纽约的“回拜”。

随后发生的事情很难说是对缓和东西方紧张状态的贡献,但却被看成是两大阵营的一次大辩论。当时,展览会上最使人感兴趣的陈列是一套有六间房的典型美国住宅,在中央有一条参观走廊,能让观众看到里面的全部陈设。苏联领|导|人对这个样板住宅不禁大为光火,它触到了他的痛楚:俄国制造人造卫星是以牺牲消费品生产和对消费者的服务为代价的。展览会的开幕实况在苏联通过电视向公众播放了,赫鲁晓夫感到他有些失策。他摩拳擦掌,而尼克松正是向他应战的人。开幕式也要在美国电视中播放,尼克松一心想当来年共和一党一总统候选人,当然不愿在电视上使自己受气势汹汹的共|产|一党一人的欺负。结局就是新闻界所谓的“厨房辩论”或者“索科尔尼基最高级会议”。

辩论开始是他们停步在样板住宅的光洁漂亮、设备新颖的厨房的时候。尼克松说这是一所典型的美国住宅,几乎任何美国工人都能住得起这样的或类似的房屋。苏联总理昂起头来表示蔑视。

赫鲁晓夫:你以为俄国人会被这个展览惊得目瞪口呆?可是事实是所有新建的俄国住宅都将有这种设备。在美国要得到这所住宅要有钱才行,而在我们这里,你只要生为苏联的公民就行了。如果美国公民没有钱,那就只有权在人行道睡觉。而你们却说我们是共产主义的奴隶!

尼克松:我们并不认为这个展览会使俄国人民惊讶,但是它会使他们感兴趣,就像你们的展览会使我们感兴趣一样。对我们来说,多样化,选择权,我们有上千个不同的'营造商的事实,这些就是生活的情趣。我们不愿有一个zheng府官员在最上头做出决定说,我们只要一种式样的房屋。这就是差别——

赫鲁晓夫(插一进来说):就政治差别而言,我们永远不会一致。如果我同意你说的,我就会受到米高扬的引一诱。他喜欢辣味汤,而我不喜欢。但是这并不表明我们意见分歧。

尼克松:谈谈我们洗衣机各有什么优点,岂不比谈论我们的火箭各有什么威力更好?你想要的,不也是这种竞赛吗?

赫鲁晓夫(把他的大拇指顶在尼克松的前胸上):对!我们所要的就是那种竞赛,但是你们的将军说他们强大的很,能把我们摧毁掉。我们也能拿出点东西给你们看看,让你知道俄国人的精神。我们是强大的,我们能打败你们。在这方面,我们也能让你看点东西。

在放着加利福尼亚名酒的桌子旁停留时,他们做了最后的较量。

赫鲁晓夫:为和平和废除在国外的一切军事基地干杯。

尼克松(没有举杯):咱们只为和平干杯。

一位站在一旁的俄国人:祝赫鲁晓夫总理长命百岁!

尼克松:我要为这个干杯。我们尽管不同意你的政策,但是我们愿你健康。祝你长命百岁。

赫鲁晓夫(干杯后):到九十九岁的时候我们再来讨论这些问题。我们着什么急?

尼克松:你是说到你九十九岁的时候你还会当权?还没有自一由选举吗?

关于尊重的论点

1.尊重需要理解和宽容。

2.尊重也应该坚持原则。

3.尊重知识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4.尊重别人就要尊重别人的劳动。

5.尊重人才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6.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尊重。

7.只有尊重别人才会受到别人的尊重。

8.尊重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

9.我们应该养成尊重他人的习惯。

10.对人尊重,常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善果。

关于尊重的

1.仁者必敬人。——《荀子》

2.忍辱偷生的人决不会受人尊重。——高乃依

3.尊重别人的人不应该谈自己。——高尔基

4.尊重别人,才能让人尊敬。——笛卡尔

5.谁自尊,谁就会得到尊重。——巴尔扎克

6.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礼记》

7.卑己而尊人是不好的,尊己而卑人也是不好的。——徐特立

8.对人不尊敬,首先就是对自己的不尊敬。——惠特曼

9.为人粗鲁意味着忘记了自己的尊严。——车尔尼雪夫斯基

10.对人不尊敬的人,首先就是对自己不尊重。——陀思妥耶夫斯基

11.对于应尊重的事物,我们应当或是缄默不语,或是大加称颂。——尼采

12.尊重老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应该忘记。

13.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十六大报告》

14.对别人的意见要表示尊重。千万别说:“你错了。”——卡耐基

15.尊重人才,培养人才,是通用电器长久不败的法宝。——杰克·韦尔奇

16.君子之于人也,当于有过中求无过,不当于无过中求有过。——程颐

17.施与人,但不要使对方有受施的感觉。帮助人,但给予对方最高的尊重。这是助人的艺术,也是仁爱的情操。——刘墉

18.要尊重每一个人,不论他是何等的卑微与可笑。要记住活在每个人身上的是和你我相同的性灵。——叔本华

19.要喜欢我们所不尊重的人是很难的;但要喜欢我们对之尊重得超过我们自己的人也是同样难的。——佚名

典型论据

——学生最需要礼貌

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回厦门大学参加 60 周年校庆,向欢迎的人们说的第一句话是:“我非常高兴回到母校,我常常怀念老师。”被人誉为“懂得人的价值” 的著名经济学家、厦门大学老校长王亚南,曾经给予陈景润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帮助。陈景润重返母校,首先拜访这位老校长。校庆的第三天,陈景润又出现在向“哥德巴赫猜想”进军的启蒙老师李文清教授家中,陈景润非常尊重和感激他。他还把最新发表的数学论文敬送李教授审阅,并在论文扉页上工工整整写了以下的字:“非常感谢老师的长期指导和培养——您的学生陈景润。”陈景润还拜访了方德植教授,方教授望着成就斐然而有礼貌的学生,心里暖暖的。

停奏抗议的反思

——没有礼仪就没有尊重

孔祥东是著名的钢琴演奏家。 1998 年 6 月 6 日晚,他在汕头举办个人钢琴独奏音乐会。演出之前,节目主持人再三强调,场内观众不要随意走动,关掉 BP 机、手提电话。然而,演出的过程中,这种令人遗憾的场面却屡屡发生:场内观众随意走动, BP 机、手提电话响声不绝,致使孔祥东情绪大受干扰。这种情况,在演奏舒曼作品时更甚。孔祥东只好停止演奏,静等剧场安静。然而,观众还误以为孔祥东是在渴望掌声,便报以雷鸣般的掌声。这件事,令孔祥东啼笑皆非。演出结束后,孔祥东说:有个 BP 机至少响了 8 次,观众在第一排来回走动,所以他只得以停奏抗议。

“礼遇”的动力

——尊重可以让人奋发

日本的东芝公司是一家著名的大型企业,创业已经有 90 多年的历史,拥有员工 8 万多人。不过,东芝公司也曾一度陷入困境,土光敏夫就是在这个时候出任董事长的。他决心振兴企业,而秘密武器之一就是“礼遇”部属。身为偌大一个公司的董事长,他毫无架子,经常不带秘书,一个人步行到工厂车间与工人聊天,听取他们的意见。更妙的是,他常常提着酒瓶去慰劳职工,与他们共饮。对此,员工们开始都感到很吃惊,不知所措。渐渐地,员工们都愿意和他亲近,他赢得了公司上下的好评。他们认为,土光董事长和蔼可亲,有人情味,我们更应该努力,竭力效忠。因此,土光上任不久,公司的效益就大力提高,两年内就把亏损严重、日暮途穷的公司重新支撑起来,使东芝成为日本最优秀的公司之一。可见,礼,不仅是调节领导层之间关系的纽带,也是调节上下级之间关系,甚至和一线工人之间关系的纽带。

世界知识产权日

——尊重知识

在 2000 年 10 月召开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第 35 届成员国大会上,我国提议将 4 月 26 日定为“世界知识产权日”。这个提案经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成员国大会得到了确定。 2001 年 4 月 26 日成为第一个“世界知识产权日”。这是我国尊重知识的具体表现。

屠格涅夫与乞丐

——尊重比金钱更重要

俄罗斯文豪屠格涅夫一日在镇上散步,路边有一个乞丐伸手向他讨钱。他很想有所施与,从口袋掏钱时才知道没有带钱袋。见乞丐的手伸得高高地等着,屠格涅夫面有愧色,只好握着乞丐的手说:“对不起,我忘了带钱出来。”乞丐笑了,含泪说:“不,我宁愿接受您的握手。”

——尊重不分社会地位

有一天,孙中山先生病了,住院治疗。当时,孙中山已是大总统、大元帅了。但是,他对医务人员很尊重,对他们讲话很谦逊。平时,无论是早晨或是晚间,每当接到护士送来的药品,他总是微笑着说声“谢谢您”,敬诚之意溢于言辞。

1925 年孙中山患肝癌,弥留之际,当一位护理人员为他搬掉炕桌时,孙中山先生安详地望着她,慈祥地说:“谢谢您,您的工作太辛苦了,过后您应该好好休息休息,这阵子您太辛苦了 ! ”听了这话,在场的人都泣不成声。

——国家之间需要尊重

要别人听取你的意见,你先要了解同情别人。同样的,你得遂心愿后,也该为别人着想。如果你不顾别人颜面,就可能会毁去你努力争取到的成绩。

美国总统肯尼迪深明此理, 1962 年 10 月经过两周的紧张谈判后,前苏联领袖赫鲁晓夫同意,如果肯尼迪答应不进攻古巴,他就从古巴撤走所有的导弹,因而得以化解古巴导弹危机。据肯尼迪的顾问修多尔·索仑森说,肯尼迪接着便向大家指示,要不自夸,不自满,甚至不说取得胜利。我们能够赢是因为我们保全了赫鲁晓夫的面子——我们现在也不该羞辱他。

鲁哀公以服饰定儒士

——真才实学才值得尊重

有一天,庄子拜见鲁哀公。鲁哀公颇有感慨地告诉庄子说,鲁国的儒士很多,但都没有什么杰出的才能。庄子却认为鲁国的儒士很少,鲁哀公不解其意,同他争辩,认为鲁国那么多人都穿儒服,怎能说没有儒士呢 ? 庄子告诉哀公鲁国人穿儒服是为了适应天时地形。有才学的君子未必穿,穿儒服的人未必有才学。就让鲁哀公下一道命令:没有才学的人不得穿儒服。哀公按庄子意思下了一道命令, 5 天后,果然鲁国人再不敢穿儒服了。

哲理材料

女王敲门

一次,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与丈夫吵了架,丈夫独自回到卧室,闭门不出。女王回卧室时,只好敲门。

丈夫在里边问:“谁?”

维多利亚傲然回答:“女王。”

没想到里边既不开门,又无声息。她只好再次敲门。

里边又问:“谁?”

“维多利亚。”女王回答。

里边还是没有动静。女王只得再次敲门。

里边再问:“谁?”

女王学乖了,柔声回答:“你的妻子。”

这一次,门开了。

纪晓岚的幽默

纪晓岚有一天去游五台山,走进庙里,方丈把他上下一打量,见他衣履还整洁,仪态也一般,便招呼一声:“坐。”又叫一声:“茶。”意思是端一杯一般的茶来。寒暄几句,知他是京城来的客人,赶忙站起来,面带笑容,把他领进内厅,忙着招呼说:“请坐。”又吩咐道:“泡茶。”意思是单独沏一杯茶来。经过细谈,当得知来者是有名的学者、诗文大家、礼部尚书纪晓岚时,立即恭恭敬敬地站起来,满脸赔笑,请进禅房,连声招呼:“请上坐。”又大声吆喝:“泡好茶。”他又很快地拿出纸和笔,一定要请纪晓岚留下墨宝,以光禅院。纪晓岚提笔,一挥而就,是一副

尊重的魅力

有个业务员曾说过这样一个例子。他的工作是为强生公司拉主顾 , 主顾中有一家是药品杂货店。每次他到这家店里去的时候,总要先跟柜台的营业员寒暄几句,然后才去见店主。有一天 , 他到这家商店去,店主突然告诉他今后不用再来了 , 他不想再买强生公司的产品,因为强生公司的许多活动都是针对食品市场和廉价商店而设计的,对小药品杂货店没有好处。这个业务员只好离开商店。他开着车子在镇上转了很久 , 最后决定再回到店里,把情况说清楚。

走进店里的时候,他照常和柜台上的营业员打过招呼,然后到里面去见店主。店主见到他很高兴,笑着欢迎他回来,并且比平常多订了一倍的货。这个业务员对此十分惊讶,不明白自己离开店后发生了什么事。店主指着柜台上一个卖饮料的男孩说:“在你离开店铺以后,卖饮料的男孩走过来告诉我,你是到店里来的推销员惟一会同他打招呼的人。他告诉我,如果有什么人值得同其做生意的话,就应该是你。”从此店主成了这个推销员最好的主顾。这个推销员说:“我永远不会忘记,关心、尊重每一个人是我们必须具备的特质。”

关心别人、尊重别人必须具备高尚的情操和磊落的胸怀。当你用诚挚的心灵使对方在情感上感到温暖、愉悦,在精神上得到充实和满足,你就会体验到一种美好、和谐的人际关系,你就会拥有许多的朋友,并获得最终的成功。

人体解剖课

这是一堂人体解剖课,一群刚入学的大学生在教授的引领下,来到一具新鲜的标本前。标本是一位刚去世的'老人。他临终前自愿把遗体捐给医学院,虽然他的子女中有人持反对意见,但老人的态度很坚决。最后他们只好顺从了老人的意愿。

玻璃盖被轻轻掀开,手术刀拿在手里,老教授忽然停住了,他对学生们说:“让我们一起向这位陌生的逝者默哀 3 分钟吧 ! ”学生们愣了一下,随后不约而同地摘下头上的帽子和围巾。

3 分钟后,老教授说:“虽然这具标本是其本人自愿捐献的,但我们毕竟损伤了他的躯体,所以我们要向他表示歉意 ! ”

学生们静静地听着,这一堂解剖课让他们得到了两次人生的洗礼:一次是那具纯洁的标本让他们产生的敬意,一次是老教授因为尊重一具遗体而让他们产生的尊重。

乞丐的尊严

我的朋友吉姆曾向我讲述过一个发生在他身边的故事。

每一个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都有尊严,这是他们生活下去的精神支柱,即使是乞丐也不例外。

吉姆曾经在流浪汉聚集的地下通道里遇到一个乞丐。那是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他衣衫破旧,抱着一把褪了色的旧吉他,唱着悲伤的歌曲。这样的情景,在这个城市每一天都可以见到。

“可以自食其力的人,却在这里乞求别人的施舍,他们为什么不觉得脸红 ? ”想到这里,吉姆加快了脚步,向前走去。吉姆可不想为这样的人付出什么。忧伤的歌曲依然在吉姆的耳边萦绕,但是吉姆没有心情停住。

“先生,请等一等。”当吉姆走上台阶的时候,一个声音叫住了吉姆,吉姆知道是那个乞讨的人。

“别人不给钱就算了,还要追上来要钱 ! 这样的人我是绝对不会给他钱的。”想到这里吉姆生气地对他说: “对不起,我没有钱给你,我现在很忙,请不要打搅我。”

“您误会了,我想问这是您的东西吗 ? ”当吉姆看到他手里的钱包的时候,这才发现,那正是自己的钱包,里面有整整一万美金,这些钱要是丢了,吉姆的工作就完了。

刹那间,吉姆感到了羞愧,是自己误会了这个乞丐。他并不是向吉姆讨要什么,而是归还吉姆丢失的钱包。

吉姆非常激动地接过了钱包,为了表示谢意,他从钱包里拿了一张 10 美元的纸币,然后对乞丐说: “为了表示感谢,请接受我的一份心意 ! ”

“先生,我是需要钱,但是我有自己的原则。”那个年轻的乞丐说道, “希望您今天有一个好心情,下次可要注意了。再见了,先生。”说完,又回到了原先的地方,继续弹那把旧吉他。

原本觉得并不怎样的吉他声突然变得如此的人性化,吉姆站在那里,感觉四周静悄悄的,只有悦耳的吉他声在耳边萦绕。

这就是乞丐的尊严。

报酬

一个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在北京一家大公司找到了工作。但进去后,他发现周围的 8 个同事中有 6 名硕士、两名博士,作为新来的,他一点优势也没有,整天被呼来唤去,忙于事务性工作,渐渐感到委屈、乏味。更重要的是,他所得的报酬没有达到预期水平。于是,这个硕士心一狠,辞了职,又回大学里攻读博士。

取得学位后,博士来到沿海经济区求职,很多用人单位抢着要他。对比之下,一家私营企业老板心最诚,开价最高,博士挺满意,就去了。这个私营企业老板文化程度虽低,但十分尊重人才,对博士总是笑脸相迎,博士很感动,决心要为企业贡献自己的才学。

久而久之,博士发现:老板虽尊敬他,却从来不要他做实实在在的工作,倒是常常带他去赴商界朋友们的宴席、打高尔夫球、洗芬兰浴什么的。博士渐渐感觉到,老板其实将他当作了一件“活首饰”,因为每逢以上场合,老板总不忘给朋友们介绍:这是我聘请的某某名牌大学的经济学博士……

为了扭转局面,博士决定主动出击。他花费数月时间,将所在企业全面考察、分析,呕心沥血搞出一份厚厚的《企业未来发展规划》。本以为老板会大喜过望,但事实上老板对此并无兴趣,依然经常拉着博士会见自己的商界朋友,逢人就要介绍:这是我聘请的某某名牌大学的经济学博士……

终于有一天,博士忍无可忍,向老板递交了辞呈。老板很惊讶:我给你的报酬还不够高吗 ?

博士摇摇头,给老板讲了个小故事——英国有位大科学家法拉第,要进皇家科学院。知情人告诉他,在那里,工作是十分劳累的,而报酬却相当少。法拉第毫不在乎地说:“工作本身就是一种报酬。”

尊重是金钱买不到的

有位富翁十分有钱,但却得不到旁人的尊重,他为此苦恼不已,每日寻思如何才能得到众人的敬仰。

某天在街上散步时,他看到街边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心想机会来了,便在乞丐的破碗中丢下一枚亮晶晶的金币。

谁知乞丐头也不抬地仍是忙着捉虱子,富翁不由生气:“你眼睛瞎了 ? 没看到我给你的是金币吗 ? ”

乞丐仍是不看他一眼,答道:“给不给是你的事,不高兴可以要回去。”

富翁大怒,意气用事起来,又丢了十个金币在乞丐的碗中,心想他这次一定会趴着向自己道谢。却不料乞丐仍是不理不睬。

富翁几乎要跳了起来:“我给你十个金币,你看清楚,我是有钱人,好歹你也尊重我一下,道个谢你都不会。”

乞丐懒洋洋地回答:“有钱是你的事,尊不尊重你则是我的事,这是强求不来的。”

富翁急了:“那么,我将我的财产的一半送给你,能不能请你尊重我呢 ? ”

乞丐翻着一双白眼看他:“给我一半财产,那我不是和你一样有钱了吗 ? 为什么要我尊重你。”

富翁更急起来道:“好,我将所有的财产都给你,这下你可愿意尊重我了。”

乞丐大笑:“你将财产都给我,那你就成了乞丐,而我成了富翁,我凭什么来尊重你。”

尊重的力量

曾经听说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商人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铅笔推销员,顿生一股怜悯之情。他不假思索地将 10 元钱塞到卖铅笔人的手中,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开了。走了没几步,他忽然觉得这样做不妥,于是连忙返回来,并抱歉地解释说自己忘了取笔,希望不要介意。最后,他郑重其事地说:“您和我一样,都是商人。”

一年之后,在一个商贾云集、热烈隆重的社交场合,一位西装革履、风度翩翩的推销商迎上这位商人,不无感激地自我介绍道:“您可能早已忘记我了,而我也不知道您的名字,但我永远不会忘记您。您就是那位重新给了我自尊和自信的人。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推销铅笔的乞丐,直到您亲口对我说,我和您一样都是商人为止。”

没想到商人这么一句简简单单的话,竟使一个不无自卑的人顿然树立起了自尊,使一个处境窘迫的人重新找回了自信。正是有了这种自尊与自信,才使他看到了自己的价值和优势,终于通过努力获得了成功。不难想像,倘若当初没有那么一句尊重鼓励的话,纵然给他几千元也无济于事,断不会出现从自认乞丐到自信自强的巨变。这就是尊重,这就是尊重的力量 !

金·凯瑞的成功

好莱坞喜剧明星金·凯瑞在十几岁的时候,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当一个喜剧明星。所以他每天都看着镜子做那些奇怪的鬼脸。

假如你看过金·凯瑞的电影,你一定会很好奇地说,他的嘴巴怎么可以张那么大?他的脸怎么可以歪成那个样子?事实上那是他连续练习15年的结果。记得我们亚洲喜剧巨星周星驰也是非常欣赏金·凯瑞,时常在模仿金·凯瑞。每一个成功的人士,都有一个成功的榜样。

克里姆林宫的清洁工

克里姆林宫内曾有位尽职尽责的老清洁工。她说:“我的工作和叶利钦的工作差不多,叶利钦是在收拾俄罗斯,我是在收拾克里姆林宫。每个人都在做好自己的事。”她说得多么轻松、怡然,使人感动,也令人深思。

克里姆林宫的老清洁工在达官显贵面前是地位低下的平民百姓,可她并不自卑,而且还幽默地把自己的工作和总统的工作相提并论,足见其心胸的豁达与坦荡。从她的身上,我们可以认识到,所谓成功只不过是一种心态。心态,决定你的一生。一个人怎样对待成功,那么,成功也会怎样对待你。而把握你一生命运的,仍然是你自己。只要自己认为自己取得了成功,那么,成功就会陪伴着你。

安徒生的动力

安徒生是享誉世界的丹麦童话作家,他出生于一个鞋匠家庭,童年丧父,生活贫困,当过学徒,干过剧院杂务。然而他酷爱文学,他在平凡的劳动中体验、观察生活,写出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童话。

不过,安徒生事业、爱情的.旅途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的处女作刚问世,有人知道他是一个鞋匠的儿子,就攻击他的作品“别字连篇”、“不懂文法”、“不懂修辞”。在爱情上,安徒生也颇受波折,他一生谈过好几次恋爱,但是最终都因为种种原因而没有结果,他一直孑然一身。安徒生在事业、爱情的道路上屡遭挫折,生活对他是残酷的,然而,他却没有气馁,他从挫折中奋起,为童话而奋斗,潜心写作,从不停笔。他一生写的一百六十多篇童话中,其中《皇帝的新装》、《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等经久不衰。

达尔文的理想

达尔文的父亲是一位著名的医生,他希望自己的儿子能继承自己的事业,也当一名医生,可是达尔文无心学医,进入医科大学后,他成天去收集动植物标本,父亲对他无可奈何,又把他送进神学院,希望他将来当一名牧师。然而,达尔文的兴趣也不在牧师上,达尔文有他自己的理想,他9岁的时候就对父亲说:“我想世界上肯定还有许多未被人们发现的奥秘,我将来要周游世界,进行实地考察。”为此,达尔文一直在积极准备。

为了有利于自己观察和收集动植物标本,达尔文放弃了事务清闲、报酬丰厚的牧师职务,告别了阔绰的家庭生活,毅然踏上了“贝格尔号”军舰,自费环球旅行。达尔文在动植物和地质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回国后又做了近二十年的试验,终于在1859年出版了震惊当时学术界的《物种起源》一书,书中提出了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进化学说,不仅说明了物种是可变的,对生物的适应性也做了正确的解说,从而摧毁了神造论、目的论和物种不变论。这一理论,是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

达尔文曾经说过:“就我可能回忆的我在学校时期的性格来说,其间对我后来发生好影响的,就是我有多样的强烈的兴趣,非常热爱使我感兴趣的东西。”从达尔文的事例中,我们可以发现,对某项事情有了强烈的兴趣,就更容易取得成功。

海因斯的启示

1968年,在墨西哥奥运会的百米赛道上,美国选手吉·海因斯撞线后,转过身子看运动场上的记分牌。当指示灯打出9.95的字样后,海因斯摊开双手自言自语地说了一句话。这一情景后来通过电视,至少有好几亿人看到,可是由于当时他身边没有话筒,他到底说了什么,谁都不知道。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前夕,一位叫戴维·帕尔的记者在办公室回放奥运会的资料片,突然对这个地方发生了兴趣。他想,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在百米赛道上突破10秒大关。海因斯在看到纪录的一瞬,一定替上帝给人类传达了一句不同凡响的话。这一新闻点竟被那么多记者漏掉了,实在太遗憾了。

他找到了海因斯,海因斯一头雾水,甚至否认当时说过话。戴维说,你确实说话了,有录像带为证。海因斯看完戴维带去的录像带,笑了,说,难道你没听见吗?我说,上帝啊!那扇门原来是虚掩着的。

海因斯接着解释说,自欧文斯创造了10.3秒的成绩后(1936年柏林奥运会),以詹姆斯·格拉森医生为代表的医学界断言,人类的肌肉纤维所承载的运动极限不会超过每秒10米。30年来,这一说法在田径赛场上非常流行,我也以为这是真的,但是,我想我应该跑出10.01秒的成绩。于是每天我以自己最快的速度跑50千米。因为我知道,百米冠军不是在百米赛道上练出来的。当我在墨西哥奥运会上看到自己9.95秒的纪录之后,我惊呆了,原来,10秒这个门不是紧锁着的,它虚掩着,就像终点那根横着的绳子。

第一位黑人纽约州州长

罗杰·罗尔斯是纽约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州长,他出生在纽约声名狼藉的大沙头贫民窟。在这儿出生的孩子,长大后很少有人获得较体面的职业。而罗杰·罗尔斯是个例外。在他就职的记者招待会上,他对自己的奋斗史只字不提,仅说了一个名字——皮尔·保罗。后来,人们才知道,皮尔·保罗是他小学的一位校长。

1961年,皮尔·保罗担任诺必塔小学的董事兼校长。当时,正值美国嬉皮士流行的时代。他走进大沙头诺必塔小学的时候,发现这儿的穷孩子比“迷惘的一代”还要无所事事,他们旷课、斗殴,甚至砸烂教室的黑板。当罗尔斯从窗台上跳下,伸着小手走向讲台时,皮尔·保罗说,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是纽约州的州长。当时,罗尔斯大吃一惊,因为长这么大,只有他奶奶让他振奋过一次,说他可以成为5吨重的小船的船长。这一次皮尔·保罗先生竟说他可以成为纽约州州长,着实出乎他的意料,他记下了这句话,并且相信了它。从那天起,纽约州州长就像一面旗帜。他的衣服不再沾满泥土,他说话时也不再夹杂污言秽语,他开始挺直腰杆走路,他成了班主席。在以后的40多年间,他没有一天不按州长的身份要求自己。51岁那年,他真的成了州长。

在他的就职演说中,有这么一段话,他说:“在这个世界上,信念这种东西任何人都可以免费获得,所有成功者最初都是从一个小小的信念开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