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书是人精神生活,实践是人物质生活。
2、读书之处,不可久坐闲谈。——申居郧《西岩赘语》
3、记诵之法,学问之舟。——(清)章学诚
4、尹家在皋桥,喧阗井市区。何以掩市声,充楼古今书。左陈四五册,右倾三两壶。明文徵明《饮子畏小楼》
5、知识创造价值,知识就是价值;知识创造财 富,知识就是财富。
6、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宽为限,紧用功,功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礼记,就人问,求确义。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一《弟子规》
7、读书可以建立信心。信心是成功的催化剂。在当今时代,信心的力量更不可忽视。读书,你可以知道,要存鹰之志于高远,取鹰之志于凌云。你可以知道"石在,火种是不会绝的。"你更可以知道"星星之火,就足以燎原。"所以你不会绝望,不会放弃。面对困难,你永远是一颗蒸不烂、捶不扁、炒不爆的铜豌豆!
8、书是美景,读书是饱览美景。足不出户,你可以遍游于千山万水,徜详于长江黄河之间,看"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春江胜景,感"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雪景,更有那鱼水之乐"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9、阅读是一种心灵的享受。
10、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巴金
11、读书的习惯是人类获得知识的最重要方法之一。
12、书籍备而不读,等于废纸。——谚语
13、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朗诵读,决不能记,记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朱熹
14、读书对于我来说是驱散生活中的不愉快的最好手段。没有一种苦恼是读书所不能驱散的。 ——[法]孟德斯鸠
15、立品直须同白玉;读书何止到青云。 作者:《对联集锦》
16、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作者:朱熹
17、我们的箴言终是:元日不动笔。如果我有时让艺术之神瞌睡,也只为要使它醒后更兴奋。
18、书籍是通往心灵的窗口。
19、为政,不在于用一己之长,而贵于有以来天下之善。
20、我们要真正学到一点东西,就要虚心。譬如一个碗,如果已经装得满满的,哪怕再有好吃的东西,象海参,鱼翅之类,也装不进去,如果碗是空的,就能装很多东西。
21、书,获之为胜,弃之为殇。——佚名
22、读书而不思考,等于吃饭而不消化。——英波尔克
23、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只有我们不断的看书才能懂得知识,那些大学生们只是一直在读书,才能找到很好的工作,只有你不断地去读书,那么大千世界你就无所不知。
24、得之坦然,失之淡然,争其必然,顺其自然,一发超然。
25、读书贵有用;树德莫如滋。
26、磋砣莫遗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
27、不唯"潮"。要将读书和生活结合在一起,不能沉迷于流行的东西。所有炒作的背后都有利益,或者为了推出某人,或者为了派系的利益。不要迷信他们,要相信自己的眼睛。除了读书,还要读生活这本"大书"。生活会教给年轻人很多东西。潮流和时髦从来都是一种肤浅。——柯岩
28、静坐自无妄为,读书即是立德。——王晫《今世说》
29、读书对于智慧,就像体操对于身体一样。作者:爱迪生
30、拿份报纸上厕所,俺是读书人。出处:毕加猪
31、今天不走,明天要跑。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品格不会坏到哪里去;一个品格好的人,一生的运气不会差到哪里去。
32、如果你只读每个人都在读的书,你也就只能想到每个人都想到的事。
33、登书山,思大于行;渡学海,行重于思。
34、读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个好朋友。
35、有书的地方就有快乐。
36、一个智慧人所缔造的时机比他所发明的时机更多。——培根
37、大哥受尊敬是呈此刻人类社会里的第一种特权。——拉法格
38、明灯常作伴;益书常为朋。——《春联集锦》
39、成功的科学家往往是乐趣遍及的人,他们的'独创精力来自他们的博学。一本新书像一艘船,教育我们从狭隘的处所,驰向无限辽阔的糊口的海洋。——凯勒
40、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郭沫若全集·开辟新诗歌的路》
41、我阅读关于我所不懂的题目之书籍时,所用的要领,是先求得该题目标肤表的看法,先欣赏很多页和许多几何章,然后才从新从头读起,以求得到紧密的智识。我对该书的终末,就分明它的起音。这是我所能先容给你独一正解的要领。——狄慈根
42、读书要四到:一是眼到,二是口到,三是心到,四是手到。—— 胡适
43、买书没有读书难,读书没有消化难。——[法]奥斯勒
44、万般皆下品,唯有念书高!
45、天天读上五小时的书,人很快就会变得渊博起来。——塞缪尔·约翰逊
46、相信自我,磨砺自我,充分自我,展示自我,放飞自我。
1、孟子曰:”亲亲,仁也;敬长,义也。“——《孟子·尽心上》
2、占着茅坑不拉屎的人是世界上最可恶的人——塞·佩皮斯
3、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爱默生
4、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
5、事业无须惊天地,有成就行;金钱无须取不尽,够花就行;朋友无须形不离,想着就行;儿女无须多与少,孝顺就行;寿命无须过百岁,健康就行!
6、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子
7、仁爱先从自己开始,公正先从别人开始。——狄更斯
8、曾子曰:幸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9、家贫出孝子,国乱识忠臣。——《名贤集》
10、就是在我们母亲的膝上,我们就获得了我们的最高尚、最真诚和最远大的理想,但是里面很少有任何金钱。——马克·吐温
11、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吕氏春秋》
12、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13、凡为父母的,莫不爱其子。——陈宏谋
14、侍于亲长,声容易肃,勿因琐事,大声呼叱。——周秉清
15、母亲是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的。——巴金
16、孝敬父母经常可以代替最高贵的感情。——孟轲
17、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意思是:父母呼唤,要赶快答应;父母有命令,应赶快去做。——李毓秀《弟子规》
18、我们要多设想一些美好的事物,比如健康、强壮、富裕和幸福,将那些贫困、疾病、恐惧和焦虑驱赶出我们的精神世界,就像把垃圾倒在离家很远的地方一样!
19、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雨果
20、时间是世界上的一切成就的土壤。时间给空想者痛苦,给创造者幸福。——麦金西
21、慈善行及至亲,但不应仅此为止。——富勒
22、老人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特权。——司汤达
23、共产主义不仅表现在田地里和汗水横流的工厂,它也表现在家庭里、饭桌旁,在亲戚之间,在相互的'关系上。——马雅可夫斯基
24、亲有过,谏使更。恬吾色,柔吾声。——李毓秀《弟子规》
25、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马迁
26、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来一次的机会。——费孝通
27、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里仁第四》
28、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29、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30、失掉信用的人,在这个世界上已经死了。——哈伯特
31、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孟子
32、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劝报亲恩篇》
33、开始吧,孩子,开始用微笑去认识你的母亲吧!——维吉尔
34、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庄子
35、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36、一个天生自然的人爱他的孩子,一个有教养的人定爱他的父母。——林语堂
37、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人。——苏霍姆林斯基
38、母爱胜于万爱。——莎士比亚
39、天地之性,人为贵。——刘秀
40、孝顺要及时,行善也要及时。
41、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李毓秀《弟子规》
42、孟子曰:”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孟子·离娄上》
43、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荀子
44、世上有两件事不能等:一、孝顺。二、行善。
45、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朱柏庐
46、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儿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个既孝敬又贤惠的名声。——《劝报亲恩篇》
47、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论语·学而第一》
48、父子不信,则家道不睦。——武则天
49、事亲以敬,美过三牲。——挚虞
50、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孝经》
《弟子规》的优秀读书笔记1
所谓德,即:道德。道是自然规律,德是力行。所以只有在生活中实践,真干,处处力行弟子规,才是真正的学习,因为学而不习,等于无学。“不力行但学问,长浮华成何人”。
力行也一定要以身作则,从自己做起。身教胜于言教。所以末学要感恩我们的孩子们,他们的每一个问题都是在帮助老师们成长,这就是“教学相长”的最好体现。末学更要知难而进,好好学习和领悟教育的真谛。让自己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老师,能为每位孩子传道,授业,解惑,这是末学现在最大的目标和志向。
《弟子规》的优秀读书笔记2
在这绿色的春天里,我们学校开展了“我读书,我快乐”的活动,在这期间,我认真的读了《弟子规》。
这本书是古代大臣至圣先师孔子所写,里面主要是教人怎么孝顺父母、友爱兄弟、讲信用……但在这360句中,最令我感悟最深的还要数这句:读书法,有三道。心眼口,信皆要。这句话的基本意思是:读书时,有三个到:心到,口到,眼到。即心要记,眼要看,口要读;这三者缺一不可。
但我的实际行动跟着一比,简直是天然之别,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我每次读书或做作业,我都做不到心到,口到,眼到,这点让我的内心非常的惭愧!每次我做作业,都不专心。不是玩笔,就是看窗外的风景。
深深印在我脑海里的还要数那一次:二年级时,数学老师中午给我们布置了15题基本计算题让我们回家做。我一到家,准备开始做时,一开始下定了决心,开始还不到五秒就忘得一干二净,就像《哆啦A梦》里的野比大雄一样!
我才做了4题就已经开始不耐烦了,于是我就在题目上稀里哗啦地随便写了几下,就盖上本子了。谁知下午批改出来后就前面认真做的4道题是对的,其他全是错的,就因为这事,被老师批评了好久。
我想,只有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这样才会专心把一件事做得完美无缺!
《弟子规》的优秀读书笔记3
今天我朗读并背诵了《弟子规》,从“弟子规,圣人训”一直到“事诸兄,如是兄”。
通过学习,我懂得了要孝顺长辈,冬天的时候要用自己的身体焐热床铺,夏天的时候要把床扇凉。长辈说话的时候不能插嘴。要主动给长辈让座。
《弟子规》的优秀读书笔记4
今年中心开展“阅读经典,提升素养,厚德敦行”全员读书活动,在阅读《弟子规》这本书时,给我记忆最深的是当中的“亲仁”
《弟子规》接下来又要求孩子,从小要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或者说与人交往的习惯,即“善要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大家应该相互提醒对方,跟朋友交往的时候,要劝人向善,这样的话对两个人道德的建立都有好处。如果你看见对方有过失,你不去规劝,那么朋友之间,两个人都于道有亏,不是好事。
《弟子规》的优秀读书笔记5
我每天详细阅读《弟子规》却发现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有许多缺点。
《弟子规》中说:“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可是我偏偏和书作对,我的书桌上放着练习本,练习册,漫画书……所有和学习有关,无关的书全都放在书桌上,东一本,西一本,我的书桌成了“旧书摊”,要想找一本急用的书,有时比登天还难。现在我得好好收拾收拾,保持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
《弟子规》中还说:“出必告,反必面。”但是我出去玩却常常忘记和家人打招呼。有一次我出去玩,没有告诉妈妈,我回到家里妈妈狠狠地说了我一顿,我读过《弟子规》以后,我知道自己做的不对,我出门时要和妈妈打招呼,回家时也要跟妈妈说一声。这样妈妈就不用担心了。
我读完了《弟子规》,了解了自己的缺点,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我一定要改掉缺点,做一个完美的好孩子。
《弟子规》的优秀读书笔记6
教育无小事,他不光只是在课堂上,更多的是将其落实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一心为孩子着想,用一双敏锐智慧的双眼观察孩子,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先知其心,然后才能救其失也。用真诚的心唤醒孩子本善的心,让他们顺着天性幸福成长。
但,苟不教,性乃迁,顺“天性”而非“个性”,这两个词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其根本区别在于:一个无私利他,一个自私自利。所以,要从小给孩子灌输正知正念,培养浩然正气,为自己培福积福,再造福,那么,他的晚年必定是幸福圆满的。人生最难得的莫过于此。
让末学跟孩子一起努力,从当下做起,一步一步向幸福出发!
《弟子规》的优秀读书笔记7
读了《弟子规》使我受益匪浅。其中有些道理很简单,但是我就是没有用在现实生活中。因为在学习《弟子规》之后才真正的懂得。《弟子规》增长了我的智慧,震撼了我的心灵。通过对《弟子规》的学习我有三点体会:
第一:做人要学会感恩。对一个人而言,应该报答的最大恩情是对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弟子规》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感恩之心体现在一个“孝”字上。“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想一想这些都是我们做儿女的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却有很多没有做到。
第二:待人接物要怀着恭敬之心,为人要谦虚。随然我从小就读这样的名言警句,但我却没有意识到谦虚是一种品质,而每次被老师或家长夸奖一句就骄傲,得意的不得了。
第三:要有自己的人生目标。想我都没有人生目标,所以我才不会努力去办好每一件事。
所以,以后我要按《弟子规》里的规矩认真学习,认真去感悟,认真去实践。
《弟子规》的优秀读书笔记8
启蒙经典之一《弟子规》,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吧,有的甚至都读上百遍,可以倒背如流了。记得第一次深刻了解《弟子规》时是在父母大学
《弟子规》这本书是少儿诵读经典之一,是古代圣贤的智慧结晶,它以无尽的
《弟子规》的优秀读书笔记9
按照郁老师的要求,我们暑假期间要从《快乐暑假》上面自选5本以上的书来阅读。我选的分别是《我爱你,
我感觉《弟子规》对我们生活很
有一次,有人按家里门铃,我正在玩IPAD,妈妈让我去开门,我坐着不动,妈妈就说“父母命,行勿懒”,我赶紧跑去开门了。我平时吃饭,不太爱吃冬瓜和木耳,家人又会从《弟子规》里找到教育我的句子“对饮食,勿拣择”。“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当我有时读书不用心时候,我耳边就有人会这么说。
《弟子规》对于我们日常生活真的很
《弟子规》的优秀读书笔记10
所谓“弟子”,狭义指父母的孩子,老师的学生。广义上说,所有人都可成为弟子。首先,我们是孔夫子的弟子,因为即便你不学《弟子规》,我们也应该知道我们是有教育传承性的,孔子是万世师表,他第一次建立了教育机制,因材施教,故有弟子三千,七十二贤才的教育雏形。所以,我们不能绕开孔圣人的时空作用和影响,也不该觉得做孔夫子的弟子是尴尬的事情,因为我们继承了中国的`文字和思想,就潜移默化的继承了我们中国古代先贤圣人的遗脉,比如今天用到的成语,百姓日用而不知的俗语、俚语等,都能从《易经》等文化元典中找到答案,而我们知道,为《易经》建立图符,著辞、立传的三位圣人是“伏羲、文王、孔子”,所以说我们是古人的弟子,一点不为过。我们应该对自己本民族的文化有一种敬畏感。“规”就是行为规范,所以不管小孩大人,我们都该学习聆听圣人的教化,圣人的训指。圣人也好,古人也罢,首先都应该是老人,有句老话说的好,叫“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老人是传承经验的人,所以,从老人处学得智慧,能够让我们少走弯路,少走错路。
弟子规总共从七个方面阐述问题,这个提纲让我们对所学的内容一目了然。
“首”,首先的意思“孝”,“孝”字与我们息息相关,我们最能直接去体会到它的含义,自古就有“百善孝为先”,“忠臣出孝门”的说法,一个人能否懂得孝顺老人,是会影响一个人做人做事层次的,所以说,“孝”能影响一个人的命运。中国的汉字其实很有意思,我们如果去思考这个问题,能悟到很多东西。“孝”和“老”字比较看,“老字头”下有“子”为孝,也就是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膝下有“子”方能孝,“子女”理应该顶戴“老”人,才能承孝道;而“老字头”下怀揣“匕首”,就是一把刀,而这把刀像在雕琢我们的皱纹,它像摧残容貌的一把利器,人就在这把风霜逼迫的刻刀下衰老了。所以,我们把老字下面的“匕”扭转乾坤,换一个角度看,就是“孝”字,所以,老祖宗留下的文字很微妙。
“悌”字也很有意思,“悌”代表恭敬身边的人,“弟”字旁一个“心”字旁,引申来看,就是用心关爱兄弟姐妹,兄弟姐妹和睦相处,就是为孝之道,若是兄弟姐妹之间矛盾重重,对家人总归是一种伤害。“弟子规”把首要学习的内容,放在了“孝、悌”上,因为古圣先贤早就认识到,“孝悌”是一种体用关系,孝字为本,悌字为用,两者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和影响,所以说,一个好的社会,要想健康良性的发展,本身离不开家庭氛围的教育和熏陶。
“谨”指的就是小心翼翼,谨小慎微的做事,认真对待每一件事,不放逸怠惰,不任意妄为,敷衍塞责。“谨”字涵盖的是一个人态度,我们做人做事的方式,都应该有一个正确的姿态,做人的姿态就是做事的姿态,有了这个姿态,我们才可以把握尺度,不超越人伦这个大的范围。“谨”作为一个章节,有必要让我们从中悟到文字背后的东西。
“信”就是诚实,守信用,做什么事,说什么话,乃至起心动念,都应该保持高度自警,不能虚与委蛇,善伪巧诈,应该学会老老实实做事。现在人看到孩子聪明,都说孩子很尖(奸),似乎是在夸奖孩子,但是我认为一个人用到了“奸”字,终归不是什么好词。这也恰是需要我们警惕的小聪明,善信力量的培养,实在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所以“信”字独立成章,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现如今经济社会物质文明高度发达,但是若没有良好的信誉作为根基,一切都是浮萍,一切所求,都会变得虚妄。在后面,我会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和现实社会的现状,深入并展开谈这些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