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长沙过贾谊宅名言警句 正文

长沙过贾谊宅名言警句

时间:2025-04-27 20:58:57

1、诗仙――李白

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想象丰富奇特,恣意挥洒,感情奔放,豪迈不羁,构成独特的意境,风格豪放飘逸,色彩绚丽多姿,语言清新自然。贺知章曾称他为“谪仙人”,后世称其为“诗仙”。

2、诗圣――杜甫

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人称为“诗圣”。他的诗深刻地反映了唐朝由兴盛走向衰亡时期的社会面貌,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明清文人叶燮有“诗圣推杜甫(《原诗》)”之说。其诗广泛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现实,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被人们誉为“诗史”。杜甫

3、诗神――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其诗挥洒自如,清新刚健,一帜独树,人称“诗神”。

4、诗魔――白居易

他写诗非常刻苦,正如他自己所说:“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过份的诵读和书写,竟到了口舌生疮、手指成胝的地步。苦学使他的文学才华崭露较早。其诗通俗易懂,声调优美,形象生动,所以人称“诗魔”。

5、诗鬼――李贺

晚唐诗人。一生体弱多病,27岁逝世。今存诗242首。他的诗作有讽刺黑暗政治和不良社会现象。其诗的艺术特色是想象力非常丰富奇特,句锻字炼,色彩瑰丽。如“羲和敲日玻璃声”、“酒酣喝月使倒行”、“银浦流云学水声”等匪夷所思的奇语,比比皆是。据统计,他的作品中出现“死”字20多个,“老”字50多个。尤其是写神仙鬼魅的'作品,常常让人感到幽灵出没,阴森可怖。其诗善于熔铸词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璀璨多彩的鲜明形象,宋代魏庆之指出:“李白仙才,长吉鬼才。”故后人称之为“诗鬼”。因手指奇而长,被时人称为“长爪郎”。

6、诗豪――刘禹锡

其诗沉稳凝重,格调自然格律粗切,豪爽刚劲,清新自然,白居易赠他“诗豪”的美誉。刘禹锡的诗以律诗、绝句为工,乐府短章尤为著名;多用比兴手法,借咏史咏物,讽刺、鞭挞社会丑恶,抒发胸中郁愤;诗风沉着稳练,词浅意深,格律精巧。

7、诗杰——王勃

他才华横溢,其诗流利婉畅,宏放浑厚,独具一格,被尊为“初唐四杰”之冠,人称“诗杰”。

8、赵倚楼——赵嘏(gǔ)

因作《长安秋望》,诗中有“残星万点倚横塞,长笛一声入倚楼”两句,因写得凄婉动人,博得杜牧的吟叹,称之为“赵倚楼”。

9、郑鹧鸪——郑谷

以《鹧鸪诗》而闻名,故有“郑鹧鸪”之称。

10、诗佛――王维

他晚年隐居山林,远离世俗,多写以佛教禅理为主要内容的山水田园诗,被清代诗人王世祯称为“诗佛”。这种称谓除了有王维诗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维的宗教倾向之外,也表达了后人对王维在唐代诗坛崇高地位的肯定。

11、诗隐――孟浩然

孟浩然的诗与王维齐名,并称“王孟”。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又称之为“孟山人”。因他未曾入仕,以隐士终身,故称“诗隐”。清代文人陆风藻在其《小知录》里说:“诗星,孟浩然也”,因此孟浩然又有“诗星”之雅号。

12、诗狂——贺知章

他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作品大多散失,现仅存二十余首。写景之作,较清新通俗,秉性放达,自号“四明狂客”。“遨游里巷,醉后属词,动成卷轴,文不加点,咸有可观”。因其诗豪放旷放,人称“诗狂”。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

13、诗奴――贾岛

贾岛(779~843年),字浪(阆)仙,唐代诗人。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一生以作诗为命,好刻意苦吟,人称其为“诗奴”。

14、诗囚――孟郊

唐代著名诗人。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因长年生活在穷苦潦倒之中,他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虽然他们都曾得到过当时韩愈的奖掖与资助,但这并没使他们摆脱现实生活的困顿。所以在他的诗中象"泪"、"恨"、"死"、"愁"、"苦"这样的字眼随处可见,作诗苦心孤诣,惨淡经营,无好问,所以有“诗囚”之称。孟郊一生坎坷,际遇凄凉,被称为“寒酸夫子”。

15、诗虎――罗邺

罗邺才智杰出,笔端超绝,气概非凡。以七言诗见长,尤长七律,咸通、乾符年间,时宗人罗隐、罗虬俱以声格著称,遂与之齐名,号“江东三罗”。明代有人将罗邺置于“三罗”之首,辑有《罗邺诗集》一卷,《全唐诗》卷六五四收其诗。被世人称为“诗虎”。

16、诗侠——刘过

其诗有豪侠之气。元代杨维桢《宋龙洲先生刘公墓表》:“南渡后,以诗侠名湖海间。”因此,他被称为“诗侠”。

17、诗瓢——唐求,一作唐球

唐求,一作唐球,生卒年已不可考,唐末蜀州味江山(今崇州市街子镇)人。在唐僖宗乾符年间,曾为青城县令。在《全唐诗》中,也只收其诗1卷,计35首。《唐才子传》称唐求的诗“气韵清新,每动奇趣,工而不僻,皆达者之词”。

唐昭宗时,王建帅蜀,欲聘唐求为参谋,他拒不受聘,弃官返乡,隐居于味江山中,人称为“唐山人”或“唐隐居”。他写诗,或片语,或成联,不拘长短,随手记下,数日后即成一首好诗。每诗成,捻诗稿为丸,投入一大葫芦瓢中。晚年卧病,他把诗瓢投入味江,无限感慨道:“兹瓢尚不沦没,得之者始知吾苦心耳!”诗瓢漂入新渠,有识者见之曰:“此乃唐山人诗瓢也!”乘小舟将诗瓢捞起,可惜诗稿多以浸润损坏,仅得诗为其诗稿的十之二三,人称之35篇半。后人因此称其为“一瓢诗人”、“诗瓢”。

18、诗僧——张志和

张志和(743~774),字子同,道号玄贞子,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博学能文,曾经进士及第。其自幼受到其父道教文化熏陶,精通道教。唐肃宗年间,张志和到京城“游太学”,取得国子学士资格。不久,一举明经擢第,此年仅16岁。一个弱冠少年就能向肃宗皇帝献策,可谓少年得志,因张志和才华出众,受肃宗李亨赏识,特加奖掖,任命为待诏翰林,授予左金吾录事参军,肃宗同时还赐名“志和”与他,自此“志和”即为其名。

19、诗癖——萧纲

萧纲(503~551),字世缵,梁简文帝,梁武帝萧衍第三子,昭明太子萧统同母弟。初封晋安王,昭明太子卒,立为皇太子,后嗣位。谥曰简文帝,庙号太宗。萧纲六岁能属文,七岁有“诗癖”,是一早慧文学少年。三国魏曹植封东阿王,梁武帝惊叹六岁的萧纲的文才,以曹植比之。

20、诗肠——张籍

张籍(约767~约830),唐代人。字文昌,祖籍吴郡(今苏州),幼迁居和州(今安徽和县)乌江。世称“张水部”、“张司业”。他的诗文为韩、白二人所推重。韩愈称道他“龙文百斛鼎,笔力可独扛”(《病中赠张十八》),白居易更赞誉他“尤工乐府诗,举代少其伦”(《读张籍古乐府》)。其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他成绩卓著,然而遭遇却很不幸,可谓贫病交迫,坎坷一世。

21、诗囊——齐己

齐己(861~937),俗姓胡,名得生,湖南益阳人,是晚唐与贯休齐名的诗僧。家贫,少孤,好作小诗,出语惊人。七岁捐俗于湖南宁乡大伪山寺。勤于著述,《全唐诗》录其诗作800余首,此外,还有《诗论专著众风骚旨格》传世。齐己的诗作不仅篇什繁富,而且艺术价值也令人瞩目。齐己善用物,遣意抒情,形成独特的清美诗风。

22、诗窖——王仁裕

王仁裕(880~956),字德辇,史传均称他是天水人,今据墓志以为应作唐秦州长道县人。五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王仁裕在文学上先以诗名,时人号为“诗窖(jiào)”,在五代已负盛名,至今转述引用甚多,但考察史料,最早记载“诗窖”之称,则见于两宋之际曾慥编撰《类说》卷二十六。清吴任臣《十国春秋·王仁裕传》:“生平作诗满万首,蜀人呼曰诗窖子。”亦省称“诗窖”。清陆凤藻《小知录·文学·诗世界》:“诗窖,王仁裕也。”

23、诗魂——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宣州区人。荫庇河南主簿,历任县主簿、知县,国事监直冲,累官尚书都官员外郎。善诗,诗意深远古淡,间出奇巧,有“宋诗开山祖”之称。欧阳修自称不如,并尊之为“诗圣”。司马光说:“我得圣俞诗,胜有千金珠。”时有“宋文欧公第一,诗梅公第一”之评论,著有《唐载记》、《毛诗小传》、《宛陵集》等,皆刊行问世。

24、梅河豚——梅尧臣

梅尧臣曾在范仲淹宴席上赋《河豚鱼》诗:“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扬花。河豚当是时,贵不数鱼虾。”满座交口称赞,以为绝唱,遂称梅尧臣为“梅河豚”。

25、五言长城——刘长卿

以五言律诗擅长,他的五言诗作是全部诗作的十分之七八,人称其为“五言长城”。他生平坎坷,有一部分感伤身世之作,但也反映了安史乱后中原一带荒凉凋敝的景象。如《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疲兵篇》、《新息道中作》等,笔调苍凉沉郁。刘长卿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尤工五言。五律简练浑括,于深密中见清秀。如《新年作》、《岳阳馆中望洞庭湖》、《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海盐官舍早春》等。七律也多秀句,如“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别严士元》)、“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长沙过贾谊宅》)。五绝如《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江中对月》、《送灵澈上人》,以白描取胜,饶有韵致。但他的大部分诗内容单薄,境界狭窄,缺少变化,有字句雷同之感。

26、诗家天子七绝圣手――王昌龄

他擅长绝句,尤以七绝著称于世,诗风奔放雄壮,格调高昂。其七绝写得“深情幽怨,音旨微茫”,因而举为“诗家天子”。他的七言绝句具有清刚之美,格调多样化,情景交融。

27、茶仙——陆羽

唐朝文人陆羽,著有《茶经》,外号也称“茶圣”。

28、海棠颠——陆游

他对海棠情有独钟,写有名篇《花时遍游诸家园》。诗云:“看花南陌复东阡,晓露初干日正妍。走马碧鸡坊里去,市人唤作海棠颠。”故称其为“海棠颠”。

29、红杏尚书——宋祁

他善于填词,官至工部尚书。其词《玉楼春》把早春景色写活了,尤以“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最为传神,后人称之为“红杏尚书”。

30、梅花主人——周恭

他爱梅成癖,自号“梅花主人”,写有《梅花主人歌》。

31、梅妻鹤子——林逋

宋代词人林逋终身未娶,他酷爱梅花,并以养鹤自娱,因此有“梅妻鹤子”雅称。

32、秦妇秀才——韦庄

唐诗人韦庄经历黄巢起义,写出了著名长诗《秦妇吟》,诗中“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遍公卿骨”一联因形象描绘了战时实景,为当时人所赏识,于是称韦庄为“秦妇秀才”。

33、穷瞎子——张籍

唐朝诗人张籍,因家境贫困、眼疾严重,又任过太常寺太祝,故人称“穷瞎子”。

34、三红秀才——应子和

他曾写过“蜡烛烧短红”、“风雨落花红”、“两岸夕阳红”三句而声名远播,被世人称为“三红秀才”。

35、三绿词人——王士稹

他因“春水平帆绿”、“梦里江南绿”、“新妇矶头烟水绿”三个佳句,被人称为“三绿词人”。

36、山抹微云君——秦观

北宋词人秦观因《满庭芳》词中有“山抹微云,天粘衰草”而闻名!苏轼戏呼秦观为“山抹微云君”。

37、算博士——骆宾王

他喜欢以数字为诗,故有“算博士”之称。如“秦地重关一百二,汉家离宫三十六”。

38、咏絮才——谢道韫

东晋女诗人谢道韫以“未若柳絮因风起”比拟雪花而得名!

39、鲍孤雁——鲍当

因写《孤雁诗》而得名,也就唤作“鲍孤雁”。

40、程君山——程贺

唐朝诗人程贺咏《君山》,以“云是昆仑山顶石,海风飘落洞庭湖”,写出湖中君山缈缈,富有传奇色彩,时人称之“程君山”。

41、崔黄叶——崔不雕

清代王渔洋(王世祯)的门生,善诗画,渔洋最爱他“丹枫江冷人初去,黄叶声多酒不辞”一联,称之为“崔黄叶”。

42、崔鸳鸯——崔珏

他赋《鸳鸯诗》,别具一格,人称“崔鸳鸯”。

43、曹七步——曹植

曹植七步成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而得名!

44、杜紫薇——杜牧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晚唐诗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矫之。七绝尤有逸韵远神,晚唐诸家让渠独步。因曾写过《紫薇花》咏物抒情,借花自誉,人称其为“杜紫薇”。

45、范履霜——范仲淹

范仲淹喜欢弹琴,平时只爱谈《履霜》一曲,于是便有“范履霜”之雅号。

46、高梅花——高启

高启,字季迪,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他的咏梅诗不仅数量多,而且耐人寻味,人们称之为“高梅花”。他有《梅花》诗九首流传于世。

47、管杏花——管水初

他在所作《春日即事》中有“两三点雨逢寒食,廿四番风到杏花。”的诗句。故称其为“管杏花”。

48、贺梅子——贺铸

他的名篇《青玉案》中云:“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雨时。”人皆服其工,故称其为“贺梅子”。他体长七尺,面铁色,眉目耸拔,人家叫他“贺鬼头”。

49、李三瘦——李清照

她曾以“瘦”字入词形容花容美貌,留下了三句流传不衰的名句:“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故她有“李三瘦”之雅号!

50、祁鱼虾——祁珊洲

清代王渔洋(王世祯)的门生,因他诗曰:“一夜东风吹雨过,满江新水长鱼虾。”渔洋深爱之,戏称他为“祁鱼虾”。

51、王黄叶——王苹

王苹以“乱泉声里才通屐,黄叶林间自著书”、“黄叶下时牛背晚,青山缺处酒人行”两联而得名“王黄叶”。

52、王桐华——王世祯

王士禛(祯),字子真,号阮亭,别号渔洋山人。王渔洋好戏谑他人,但自己也未免受谑。他的词《蝶恋花·和漱玉词》中有“郎似桐花,妾似桐花凤”之句,柔媚异常,最终得了个漂亮的雅号——“王桐花”。

注:生于明崇祯七年(1634年),卒于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享年78岁,身后因避雍正(胤禛)讳追改为士正,到乾隆时,乾隆认为“正”“禛”相差太远,恐流传日久,后人不知为何人,诏改士祯。

53、温八叉——温庭筠

温庭筠,本名岐,字飞卿,唐代诗人、词人。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年轻时苦心学文,才思敏捷。晚唐

54、谢蝴蝶——谢逸

谢逸喜咏蝴蝶,其蝴蝶诗有三百多首,其中最为人称道的诗句是:“狂随柳絮有时间,舞入梨花何处寻”、“江天春暖风细,相逐卖花人过桥”,因其爱蝶如狂,绘蝶如神,世人称之为“谢蝴蝶”。

55、徐洞庭——徐棠

唐朝诗人徐裳的《洞庭》诗,多角度铺陈渲染,烘托出十里洞庭的磅礴气势:“四顾疑无地,中流忽有山。鸟飞应畏堕,帆远却如闲。”人们极力激赏之,献给他以“徐洞庭”的雅号。

56、许子规——许秋史

宋人许秋史有“人在子规声里瘦,落花几点春寒骤”的诗句,为诗友陆来庄、沈梦塘所叹赏,称他为“许子规”。

57、杨春草——杨基

他的《春草》一诗是写景咏物诗中的珍品,因此被称为“杨春草”。

58、应梅魂——应文虎

他以咏梅著称于世,游京师时曾作《梅花魂》一诗,颇受时人赞许,故有“应梅魂”之雅称。

69、袁白燕——袁凯

明朝袁凯未仕时谒杨维桢,见几上有咏白燕诗,觉体物不工,杨不以为然。第二天袁凯呈上自作,有“月明汉水初天影,雪满梁园尚未归”之句。杨阅后大加赞赏,连书数纸,一时袁凯被人誉称为“袁白燕”。

60、张碧天——张绵麟

清代诗人张绵麟,因诗中有“碧天如水雁初飞”名句,人称“张碧天”。这首诗为“一点黛峰玉液杯,雾挽海烟泛云微。晓风吹邹波乍起,碧天如水雁初飞。”

61、张春水——张炎

他擅长咏物,以《南浦·春水》一词得名。

62、张三影——张先

张先,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人。词中有“云破月来花弄影”(《天仙子》)、“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旧朝欢》)、“柳径无人,堕风絮无影”(《剪牡丹》)的妙句,人称“张三影”。

63、张孤雁——张炎

宋代诗人张炎以《解连环·孤雁》词扬名,人称:“张孤雁”。

描写风景优美的诗词名句

1、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司马光《客中初夏》

2、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祖咏《终南望馀雪》

3、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

4、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5、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李贺《致酒行》

6、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7、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8、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杨万里《舟过安仁》

9、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10、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竹石》

11、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12、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张籍《秋思》

13、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程颢《春日偶成·云淡风轻近午天》

14、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曹丕《燕歌行》

15、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杜甫《赠花卿》

16、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17、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璟《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

18、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19、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0、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1、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22、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23、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24、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25、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王令《送春》

26、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27、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28、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

29、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罗隐《蜂》

30、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31、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2、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3、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白居易《村夜》

34、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白朴《天净沙·秋》

35、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36、明月楼高休独倚。——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37、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

38、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李煜《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

39、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高骈《山亭夏日》

40、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郑谷《淮上与友人别》

41、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四首·其二》

42、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叶绍翁《夜书所见》

43、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44、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45、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二》

46、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李白《关山月》

47、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48、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白居易《望月有感》

49、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50、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51、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52、"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3、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张九龄《感遇·兰叶春葳蕤》

54、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欧阳修《浣溪沙·堤上游人逐画船》

55、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二》

刘长卿的名句

1、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刘长卿《别严士元》

2、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东道若逢相识问,青袍今日误儒生。——刘长卿《别严士元》

3、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刘长卿《弹琴》

4、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7、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刘长卿《苕溪酬梁耿别见寄》

8、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9、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

10、江南海北长相忆,浅水深山独掩扉。重见太平身已老,桃源久住不能归。——刘长卿《会赦后酬主簿所问》

11、庭种南中树,年华几度新。已依初地长,独发旧园春。映日成华盖,摇风散锦茵。色空荣落处,香醉往来人。菡萏千灯遍,芳菲一雨均。高柯倘为楫,渡海有良因。——刘长卿《题灵佑上人法华院木兰花》

12、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刘长卿《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13、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14、平芜万里无人去,落日千山空鸟飞——刘长卿

15、送灵澈上人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16、清川永路何极,落日孤舟解携。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惆怅长沙谪去,江潭芳草萋萋。——刘长卿《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别名谪仙怨》

17、年光不可待,空羡向南枝——刘长卿《廨中见桃花南枝已开,北枝未发,因寄杜副端》

刘长卿的诗

全唐诗卷147_1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全唐诗卷147_2 送张起、崔载华之闽中刘长卿

朝无寒士达,家在旧山贫。相送天涯里,怜君更远人。

全唐诗卷147_3 赠秦系征君刘长卿

群公谁让位,五柳独知贫。惆怅青山路,烟霞老此人。

全唐诗卷147_4 秦系顷以家事获谤因出旧山每荷观察崔公见知…诗以赠之刘长卿

初迷武陵路,复出孟尝门。回首江南岸,青山与旧恩。

全唐诗卷147_5 夜中对雪赠秦系,时秦初与谢氏离婚,谢氏在越刘长卿

月明花满地,君自忆山阴。谁遣因风起,纷纷乱此心。

全唐诗卷147_6 湘妃刘长卿

帝子不可见,秋风来暮思。婵娟湘江月,千载空蛾眉。

全唐诗卷147_7 斑竹刘长卿

苍梧千载后,斑竹对湘沅。欲识湘妃怨,枝枝满泪痕。

全唐诗卷147_8 春草宫怀古刘长卿

君王不可见,芳草旧宫春。犹带罗裙色,青青向楚人。

全唐诗卷147_9 正朝览镜作刘长卿

憔悴逢新岁,茅扉见旧春。朝来明镜里,不忍白头人。

全唐诗卷147_10 瓜洲道中送李端公南渡后,归扬州道中寄刘长卿

片帆何处去,匹马独归迟。惆怅江南北,青山欲暮时。

全唐诗卷147_11 送张十八归桐庐刘长卿

归人乘野艇,带月过江村。正落寒潮水,相随夜到门。

全唐诗卷147_12 过白鹤观寻岑秀才不遇刘长卿

不知方外客,何事锁空房。应向桃源里,教他唤阮郎。

全唐诗卷147_13 听弹琴刘长卿

泠泠七丝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全唐诗卷147_14 游南园,偶见在阴墙下葵,因以成咏刘长卿

此地常无日,青青独在阴。太阳偏不及,非是未倾心。

全唐诗卷147_15 入百丈涧见桃花晚开刘长卿

百丈深涧里,过时花欲妍。应缘地势下,遂使春风偏。

全唐诗卷147_16 送子婿崔真甫、李穆往扬州四首刘长卿

渡口发梅花,山中动泉脉。芜城春草生,君作扬州客。

半逻莺满树,新年人独远。落花逐流水,共到茱萸湾。

雁还空渚在,人去落潮翻。临水独挥手,残阳归掩门。

狎鸟携稚子,钓鱼终老身。殷勤嘱归客,莫话桃源人。

全唐诗卷147_17 寄龙山道士许法棱刘长卿

悠悠白云里,独住青山客。林下昼焚香,桂花同寂寂。

全唐诗卷147_18 送方外上人刘长卿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全唐诗卷147_19 送灵澈上人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全唐诗卷147_20 茱萸湾北答崔载华问刘长卿

荒凉野店绝,迢递人烟远。苍苍古木中,多是隋家苑。

全唐诗卷147_21 赴楚州次自田途中阻浅,问张南史刘长卿

楚城今近远,积霭寒塘暮。水浅舟且迟,淮潮至何处。

全唐诗卷147_22 江中对月刘长卿

空洲夕烟敛,望月秋江里。历历沙上人,月中孤渡水。

全唐诗卷147_23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刘长卿

荒村带返照,落叶乱纷纷。古路无行客,寒山独见君。

野桥经雨断,涧水向田分。不为怜同病,何人到白云。

全唐诗卷147_24 初到碧涧招明契上人刘长卿

渐老知身累,初寒曝背眠。白云留永日,黄叶减馀年。

猿护窗前树,泉浇谷后田。沃洲能共隐,不用道林钱。

全唐诗卷147_25 送少微上人游天台刘长卿

石桥人不到,独往更迢迢。乞食山家少,寻钟野路遥。

松门风自扫,瀑布雪难消。秋夜闻清梵,馀音逐海潮。

全唐诗卷147_26 却归睦州至七里滩下作刘长卿

南归犹谪宦,独上子陵滩。江树临洲晚,沙禽对水寒。

山开斜照在,石浅乱流难。惆怅梅花发,年年此地看。

全唐诗卷147_27 对酒寄严维刘长卿

陋巷喜阳和,衰颜对酒歌。懒从华发乱,闲任白云多。

郡简容垂钓,家贫学弄梭。门前七里濑,早晚子陵过。

全唐诗卷147_28 新年作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全唐诗卷147_29 朱放自杭州与故里相使君立碑回因以奉简吏部杨侍郎制文刘长卿

片石羊公后,凄凉江水滨。好辞千古事,堕泪万家人。

鵩集占书久,鸾回刻篆新。不堪相顾恨,文字日生尘。

全唐诗卷147_30 送宣尊师醮毕归越刘长卿

吹箫江上晚,惆怅别茅君。踏火能飞雪,登刀入白云。

晨香长日在,夜磬满山闻。挥手桐溪路,无情水亦分。

全唐诗卷147_31 送裴使君赴荆南充行军司马刘长卿

盛府南门寄,前程积水中。月明临夏口,山晚望巴东。

故节辞江郡,寒笳发渚宫。汉川风景好,遥羡逐羊公。

全唐诗卷147_32 送裴郎中贬吉州刘长卿

乱军交白刃,一骑出黄尘。汉节同归阙,江帆共逐臣。

猿愁歧路晚,梅作异方春。知己酂侯在,应怜脱粟人。

全唐诗卷147_33 酬皇甫侍御见寄,时前相国姑臧公初临郡刘长卿

离别江南北,汀洲叶再黄。路遥云共水,砧迥月如霜。

岁俭依仁政,年衰忆故乡。伫看宣室召,汉法倚张纲。

全唐诗卷147_34 月下呈章秀才(八元)刘长卿

自古悲摇落,谁人奈此何。夜蛩偏傍枕,寒鸟数移柯。

向老三年谪,当秋百感多。家贫惟好月,空愧子猷过。

全唐诗卷147_35 酬张夏刘长卿

几岁依穷海,颓年惜故阴。剑寒空有气,松老欲无心。

玩雪劳相访,看山正独吟。孤舟且莫去,前路水云深。

全唐诗卷147_36 送李使君贬连州刘长卿

独过长沙去,谁堪此路愁。秋风散千骑,寒雨泊孤舟。

贾谊辞明主,萧何识故侯。汉廷当自召,湘水但空流。

全唐诗卷147_37 秋夜北山精舍观体如师梵刘长卿

焚香奏仙呗,向夕遍空山。清切兼秋远,威仪对月闲。

静分岩响答,散逐海潮还。幸得风吹去,随人到世间。

全唐诗卷147_38 酬张夏雪夜赴州访别途中苦寒作刘长卿

扁舟乘兴客,不惮苦寒行。晚暮相依分,江潮欲别情。

水声冰下咽,砂路雪中平。旧剑锋芒尽,应嫌赠脱轻。

全唐诗卷147_39 寻洪尊师不遇刘长卿

古木无人地,来寻羽客家。道书堆玉案,仙帔叠青霞。

鹤老难知岁,梅寒未作花。山中不相见,何处化丹砂。

全唐诗卷147_40 喜鲍禅师自龙山至刘长卿

故居何日下,春草欲芊芊。犹对山中月,谁听石上泉。

猿声知后夜,花发见流年。杖锡闲来往,无心到处禅。

全唐诗卷147_41 送方外上人之常州依萧使君刘长卿

宰臣思得度,鸥鸟恋为群。远客回飞锡,空山卧白云。

夕阳孤艇去,秋水两溪分。归共临川史,同翻贝叶文。

全唐诗卷147_42 宿北山禅寺兰若刘长卿

上方鸣夕磬,林下一僧还。密行传人少,禅心对虎闲。

青松临古路,白月满寒山。旧识窗前桂,经霜更待攀。

全唐诗卷147_43 赴新安别梁侍郎刘长卿

新安君莫问,此路水云深。江海无行迹,孤舟何处寻。

青山空向泪,白月岂知心。纵有馀生在,终伤老病侵。

全唐诗卷147_44 江州留别薛六、柳八二员外刘长卿

江海相逢少,东南别处长。独行风袅袅,相去水茫茫。

白首辞同舍,青山背故乡。离心与潮信,每日到浔阳。

全唐诗卷147_45 和州留别穆郎中刘长卿

播迁悲远道,摇落感衰容。今日犹多难,何年更此逢。

世交黄叶散,乡路白云重。明发看烟树,唯闻江北钟。

全唐诗卷147_46 和州送人归复郢刘长卿

因家汉水曲,相送掩柴扉。故郢生秋草,寒江澹落晖。

绿林行客少,赤壁住人稀。独过浔阳去,潮归人不归。

全唐诗卷147_47 送金昌宗归钱塘刘长卿

新家浙江上,独泛落潮归。秋水照华发,凉风生褐衣。

柴门嘶马少,藜杖拜人稀。惟有陶潜柳,萧条对掩扉。

全唐诗卷147_48 酬张夏别后道中见寄刘长卿

离群方岁晏,谪宦在天涯。暮雪同行少,寒潮欲上迟。

海鸥知吏傲,砂鹤见人衰。只畏生秋草,西归亦未期。

全唐诗卷147_49 新安奉送穆谕德归朝,赋得行字刘长卿

九重宣室召,万里建溪行。事直皇天在,归迟白发生。

用材身复起,睹圣眼犹明。离别寒江上,潺湲若有情。

全唐诗卷147_50 偶然作刘长卿

野寺长依止,田家或往还。老农开古地,夕鸟入寒山。

书剑身同废,烟霞吏共闲。岂能将白发,扶杖出人间。

全唐诗卷147_51 送州人孙沅自本州却归句章新营所居刘长卿

故里归成客,新家去未安。诗书满蜗舍,征税及渔竿。

火种山田薄,星居海岛寒。怜君不得已,步步别离难。

全唐诗卷147_52 送李员外使还苏州,兼呈前袁州李使君,赋得长字…从兄刘长卿

别离共成怨,衰老更难忘。夜月留同舍,秋风在远乡。

朱弦徐向烛,白发强临觞。归献西陵作,谁知此路长。

全唐诗卷147_53 酬李员外从崔录事载华宿三河戍先见寄刘长卿

寒江鸣石濑,归客夜初分。人语空山答,猿声独戍闻。

迟来朝及暮,愁去水连云。岁晚心谁在,青山见此君。

全唐诗卷147_54 见秦系离婚后出山居作刘长卿

岂知偕老重,垂老绝良姻。郗氏诚难负,朱家自愧贫。

绽衣留欲故,织锦罢经春。何况蘼芜绿,空山不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