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殖民主义之王名言 正文

殖民主义之王名言

时间:2025-05-04 19:43:00

1、中国是一只睡狮,一旦它醒来,整个世界都会为之颤抖。它在沉睡着,谢谢上帝,让它睡下去吧。

2、一个人应养成信赖自己的习惯,即使在最危机的时候,也要相信自己的勇敢与毅力。

3、一切都是可以改变的,“不可能”只有庸人的词典里才有。

4、人生之光荣,不在永不失败,而在能屡败屡战。

5、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6、"Adversity is the midwife of genius."逆境造就天才。

7、"Men take only their needs into consideration, never their abilities."人们常只想到自己的需要,而没考虑自己的能力。

8、在爱情的战场上,唯一获胜的秘诀是逃跑。”

9、如果你笑我长的比你矮,那我就会把出腰刀,将你的头砍下,已削出这个差别!

10、Men of genius are meteors, intended to burn to light their century.(天才们是流星,燃烧以照亮所在的世纪。)

11、My motto has always been: A career open to all talents, without distinctions of birth.

(我的箴言一贯如此:英雄不问来路。)

12、I have come to realise that men are not born to be free.

(我逐渐认识到:人并非生而自由。)

13、I like honest men of all colors.

(只要是诚实的人,不管什么肤色我都喜欢。)

14、I have made all the calculations; fate will do the rest.

(我谋事,天成事。)

15、If I had not been born Napoleon, I would have liked to have been born Alexander.

(如果我不是生为拿破仑,那我就想生为亚历山大。)

16、在向埃及的远征中,拿破仑下达过这样的一个命令:“让驴子和学者走在队伍中间。”这句话就成了拿破仑爱护学者的一句名言。

17、一个人应养成信赖自己的习惯,即使在最危急的时候,也要相信自己的勇敢与毅力。

18、业绩造就伟人。

19、一切都是可以改变的,不可能只有庸人的词典里才有。

20、人生之光荣,不在永不失败,而在能屡仆屡起。

21、人多不足以依赖,要生存只有靠自己。

22、统治世界的是想象力!

23、孩子未来是好是坏,完全在于母亲

24、我只一个忠告给你——做你自己的主人。

25、衡量一支军队的好坏,就看能否打胜仗。

26、想得好是聪明,计划得好更聪明,做得好是最聪明又是最好。

27、战士们,在那金字塔的绝顶上,40个世纪在俯视着你们!

28、不能分享胜利的军队是无法作战的。

29、幸福是个人价值的最大发挥。

30、爱国是文明人的首要美德。

31、要清楚明白而不含糊,其余的一切会随之俱来。

32、统一指挥是战争的第一要事。

33、总司令最重要的品质就是冷静的头脑。

34、删节本!可鄙的办法!青年人有时间阅读长篇巨著,也有想象力去掌握一切伟大的事物。

35、历史描绘出人心。

36、伟大的统帅应该每日自问数次,如果面前或左右出现敌人该怎么办?他若不知所措,就是不称职的。

37、我性嗜奠基,不嗜产业。我的产业就是荣耀和盛名。

38、为政之道就是勇往直前,有进无退。

39、我的基本要素是工作。我有此生就是为了工作。我两腿能及之处有界限,我双眼能看到的也有界限,我从不知道我的工作有何界限。

40、工作是我的一切,我生来就是为了工作。即使我身后什么也没有留下,即使我所有的业绩全部毁灭,我的勤奋和我的荣誉,在我死后仍将足以鼓舞千秋万代的青年。

41、最困难之时就是离成功不远之日。

42、盛名无非是盛大的喧嚣而已,喧嚣越大,传得越远,什么都会消失,只有喧嚣声继续存在,并在后辈儿孙中传扬。

43、我们应该努力奋斗,有所作为,这样,我们就可以说,我们没有虚度年华,并有可能在时间的沙滩上留下我们的足迹。

44、真正之才智乃刚毅之志向。

冯友兰,字芝生,河南南阳唐河人,著名哲学家,1924年(甲子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历任中州大学(现在的河南大学)、广东大学、燕京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哲学系主任,西南联大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清华大学校务会议主席,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其哲学作品为中国哲学史的学科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现代新儒家” 。

1. 中国共产党解放了全中国,这不仅是对于中国劳动人民的解放,也是对于全中国人的解放。——《冯友兰自述》

2. 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我到欧洲休假,看了些欧洲的封建时代遗迹,大开眼界。……在这个时候,我开始接触了一些马克思主义。当时我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的一个显著的观点,是不从纵的方面看历史,而从横的方面看历史。所谓从纵的方面看历史,是着重看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生成和发展,衰老和死亡。从横的方面看历史,是把社会分为许多类型,着重的是看各种类型的内容或特点。我这当然是一个很肤浅的理解。——《冯友兰自述》

3. 中国革命胜利了,革命带来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绝大多数中国人,包括知识分子,支持了革命,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人们深信,正是这场革命制止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推翻了军阀和地主的剥削和压迫,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地位拯救出了中国,重新获得了中国的独立和自由。人们相信马克思主义是真理。——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接受名誉文学博士学位时的答词(1982年9月10日),《冯友兰自述》

4. 共产党员有与实践相结合的理论,及与理论相结合的实践、这一点就是前一点的表现。共产党的理论是与他的革命斗争分不开的。他们学习理论为的是指导革命实践,革命实践又反过来丰富革命理论。……我佩服共产党的各级领导人员。他们谈起来,不拘关于什么问题,都是“头头是道”。你听他们讲,起初也不觉得怎样“轰轰烈烈”,只觉得有个道理。他不提马克思列宁主义,可是到处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后来你才觉得这才是真正的“轰轰烈烈”。理论与实践,融化为一个整体,在这个整体中,分不清究竟是理论指导实践,或者是实践充实理论。这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最高成就。——《我对于共产党员的'认识》

5. 共产党员有坚定的立场,所以他们在斗争中必然是坚强的。同时他们的理论学习,使他们把握了社会发展的规律。从这些规律里共产党员确切知道在现在的社会,什么是要发展,什么是要没落,什么是方生的,什么是将死的。共产党员自己知道他们自己是正在发展的势力的先锋,也就是正在发展的势力的化身。因此他们相信,他们的事业必然是胜利的,这不是一个盲目的信仰,而是有科学根据的信念。——《我对于共产党员的认识》

6. 在傅作义军队撤走以后,……过了几天,解放军才开到海淀,他们没有进清华,只在校门口设置了一个岗哨,有一个解放军同志在那里站岗。清华的师生也都跑到海淀欢迎解放军,同他们谈话,很是亲热。叔明(指冯友兰的夫人任载坤——编者注)也到海淀去了一趟,回来说,她看见在校门口站岗的那位解放军同志,是赤着脚穿鞋,她打算送他一双袜子。我说:“你去送试试,恐怕他们不要。”她拿了一双袜子,去了不久,回来说:“他果然不要。”解放军的这类行动,使各阶层人民都对于共产党有了无限的敬佩之心。常看见书上说,某某军所到之处“秋毫无犯”,以为这是溢美之词,未必真有那样的军队。可能过去是没有的,解放军可真是“秋毫无犯”。我还想到,不记得什么书上说的一句话:“王者之师,有征无战。”这次解放清华,不就是“有征无战”吗?——《冯友兰自迷》

7. 共产党员,由于他的阶级立场,及他在斗争中所得的教育与锻炼,必然有高贵的品质。……热诚,坚决与信心,就是共产党员的高贵的品质的一部分。——《我对于共产党员的认识》

8. 中国的大一统和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是现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非常可贵的遗产,我们子孙万代都要继承这个遗产保持这个遗产。——《冯友兰自述》

9. 印度代表团中,有一个德里大学的哲学教授,他对我说,不知道什么缘故,印度所缺少的就是像中国这样的朝气蓬勃的气象,奋发有为的精神。他走的时候,我送他到火车站,他又对我说,在中国住了一段时间,我明白那个缘故了,这就是经过革命和没有经过革命的区别,印度所缺少的就是一场革命。我当时觉得,他的这个话说得对。在五十年代,在中国人民中,无论男女老少,无论哪个阶级、哪个阶层,都有他所说的这种精神。只要共产党一声令下,全国的人都是同心同德,全力以赴。——《冯友兰自述》第115页

10. 从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必须经过思想改造,才能为新社会服务。这是因为我们所经过的革命,是从一种社会制度变到另外一种社会制度,这和以前中国历史中的改朝换代的变革是根本不同的。

11. 在共产党成立三十周年纪念的日子,我说:我现在真正了解我们所常听见的一句歌词:“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三松堂全集》

12. 冯友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使人民创造自己的现实的乐园”;我现在真正了解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13. 我觉得在共产党领导的新社会中,一切都是向上发展的。我自己觉得我也是在向上发展中。在这一年之中,我虽不能确知我究竟进步了多少。但是已经开始知道以前的不进步,这当然也可以算是一个进步。——《一年学习的总结》

14. 共产党在过去三十年已经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正确的革命道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革命成功了。我们的祖国,不但恢复了历史上的光荣与伟大,而且还有一个更光荣更伟大的将来,等待着我们。这些成就与共产党员的高贵品质是分不开的。——《我对于共产党员的认识》

15. 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国共产党的威信是很高的,这不仅在政治方面,更为重要的是也在道德方面。知识分子们为革命的胜利所鼓舞,一齐努力,帮助建设新的社会主义社会。——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接受名誉文学博士学位时的答词(1982年9月 10日),《冯友兰自述》

16. 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仍用“中华”这个光辉的名称。这标志着中华民族的事业更加扩大,中华民族的基础日益巩固。由此中国境内的各民族达到真正的团结。——《三松堂全集》

17. 在爱国公约上,我们写“拥护毛主席,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共同纲领,拥护人民政府,拥护人民解放军”。这都完全是必要而且应该的。

18. 在解放以后,我时常想:在世界上中国是文明古国之一。其他古国,现在大部分都衰微了,中国还继续存在,不但继续存在,而且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中国是古而又新的国家。《诗经》上有句诗说:“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旧邦新命,是现代中国的特点。——《三松堂全集》

19. 宗教与科学,在根本上是不同的。……我们可以看出来,宗教的效用是麻醉人民,使他安于忍受现实的痛苦,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则使人民创造自己的现实的东园。——《我对于共产党员的认识》

《全球化和大同理想》

美国的理想是建立民主世界。伊朗的理想是建立地上天国。苏联的理想是建立没有阶级剥削的社会主义。中国的理想是“世界大同、天下为公”。大同是理想;小康是现实。我们的当前任务是:建设小康,志在大同。

《全球化时代的华夏文化》

现代文化的主要内容是: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学术科学化,生活电气化,信息网络化。现代文化是全球化时代的文化主流。

《如何弘扬华夏文化》

文化如水,从高而下不能逆流。

评美洲英葡殖民地发展迥异

天下乌鸦一样黑,可是有的乌鸦只顾“抢巢”,有的乌鸦还能“筑巢”。抢巢乌鸦也筑巢,筑巢乌鸦也抢巢。但是,重点不同,方向各异。

评美国脱离英国王朝独立

抛弃皇冠,人人平等,会不会变成一盘散沙倒退到原始社会?人人平等的社会需要用法律来作为粘合剂,使自由成为有规律的活动,自由决不是胡作非为的别名。

评自由和发明的关系

“自由就是动力”。这一点没有疑问。发明创造是不能用政府命令来催生的。政府所能做的是保护专利,保护知识产权。使美国成为超级大国的不是军事力量,而是发明创造。

周有光评美国政党的

美国不是没有左翼和右翼的政党,有时还有极左和极右的政党。可是他们在选举中只能得到少数或极少数的选票,而且左派和右派相互对垒,相互抵消,往往不久就自行解散了。抓住中间多数,跟着主流走,不理会左派和右派,这是选举的“趋中”策略。

评苏联的政党专制和意识形态

对苏联的专制制度来说,透明性和民主化不是福寿膏,而是催命羹。1986年11月5日,国家安全委员会向中央报告(密):《当前大学生思想行为》(要点):选读课程,出路第一;社科废话,马列无用;党委落后,高干愚蠢;心中英雄,美国牛仔。领导批示:加强意识形态教育。

谈苏联的专制

赫鲁晓夫的儿子过了60岁之后,申请移民美国,在入籍考试的20个题目中,答对了19个,可是1个答错了:他不知道美国是“三权分立”,闹了笑话。这不能怪赫鲁晓夫的儿子,要怪苏联的政治教科书上不许谈“三权分立”。

评苏联解体

西欧记者问叶利钦:你搞垮了苏联后悔不后悔?叶利钦说:苏联的解体是俄罗斯前进的必要条件。

评全球化下世界观的重组

全球化时代的世界观跟过去不同,主要是:过去从国家看世界现在从世界看国家。在全球化时化由于看到了整个世界,一切事物都要重新估价。

评太平天国历史剧

民国政府歌颂太平天国,因为他反对满清;共产党歌颂太平天国,因为他是农民革命。

评苏军烈士纪念碑从市中心迁移

希特勒是侵略者;苏联究竟是解放者还是侵略者呢?

评美国的阶级斗争和矛盾统一

资本主义社会包含不同的阶级。阶级之间,既有矛盾又有合作。有矛盾就有斗争;斗争方式主要是和平罢工,不是你死我活。工会认为工资不合理的时候,就举行罢工。罢工达到目的,立即复工。资本家改进技术,又获得超出原来的利润。如果赢利提高而工资不提高,可能再次罢工。罢工和复工,斗争和合作,周期往复,资本主义蒸蒸日上。如果美国的工会采取你死我活的斗争,美国早就完蛋了。

评马克思的《资本论》

马克思(1818-1883)去世太早,只看到资本主义初级阶段(一战前)的前半,没有看到后半,更没有看到中级阶段(两战间)和高级阶段(二战后);他没有看到资本主义的全貌,因此《资本论》只可能是哲学推理,不可能是科学论证。

评民主和阶级性

陈独秀早期认为民主没有阶级性;后来服从第三国际,主张民主有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分别;晚年冷静思考纠正错误,重新肯定民主没有阶级性。李慎之指出,民主不仅没有阶级性,也没有新旧之分。“新民主主义”是民主吗?“万岁、万岁、万万岁”是什么社会主义?他提倡“回归五四,学习民主”。

论社会主义

搞了一辈子社会主义革命的老革命家也说不清什么是社会主义。既然说不清什么是社会主义,为什么革命家还要自称社会主义呢?因为社会主义是一种崇高的“理想”,革命家不肯放弃这个“理想”。

论民主

民主不是某些国家的新发明或专利品,它是三千年间人类的经验积累。民主不是有利无弊的制度,但是历史证明,它是不断减少弊端的较好制度。先进国家无不尊奉民主制度。从神权到君权到民权是一条政权演进的路线,全世界的国家都在这条路线上竞赛。

评苏联民众对苏联解体的反应

全世界都在震惊,惟独苏联人民人人保持冷静!

评人类文化的运动

文化的发展道路只有一条,就是人类“共创、共有、共享”的科学道路。科学是一元性的,没有西方科学和东方科学的分别。

评全盘西化论

五四邀请“德先生”和“赛先生”,不能只要“赛先生”,不要“德先生”。清朝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实际是“封建为体、枪炮为用”。解放后实行“向苏联一边倒”,马列主义是西化不是东化,“一边倒”是“全盘苏化”。

评“主义”

福利是资本腹内的社会主义。资本养护福利,经济就兴。福利销蚀资本,经济就衰。百分比的多少决定天平的倾斜方向。

评西化

西方在哪里?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西方”。对中国来说,主要有三个“西方”:第一个是汉代的“西域”,第二个是唐代的“西天”,第三个是近代的“西洋”。从这些“西方”取得知识、技术和经世济民的丹方,就是“西化”。

谈文化图腾和文化禁忌现象

反对信佛而香火大盛。禁听邓丽君而邓丽君之风流行。简化汉字而繁体字复活。停止发行的小说一抢而空。传得最广的消息是小道消息。塞之而流,禁之而行,这也是文化运动的一种规律。

《漫谈“西化”》

地球缩小了。东西方文化正在汇流成世界文化。今天“洋为中用”,明天“中为洋用”,后天“中洋共用”。问题不在“中”或“洋”,问题在“用”。

科学和民主的关系

五四运动不断深化,提出了邀请“德先生”和“赛先生”两位客座教授前来中国的建议。这个建议是五四运动的精髓。遗憾的是,德先生没有拿到“签证”,无法成行。赛先生一个人来了。他们二人原来是一对老搭档,长于合作演唱“二人转”。现在赛先生一个人前来,只能“一人转”了。一个人前来也好,比一个都不来好。可是,发生一个问题:怎样“接待”赛先生呢?接待问题是关键问题,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前途。赛先生到苏联,受到“苏维埃式”的接待。先改造赛先生的思想,然后叫他创造无产阶级的“真科学”,废除资产阶级的“伪科学”。最有名的创造是:马克思主义的“米丘林生物学”和马克思主义的“马尔语言学”。

评苏联的自然科学政治化

米丘林生物学是“哲学”!

《纪念五四运动七十周年》

“改革”就是打破“框框”。要使改革成功,还要打破更多的“框框”,从自己建筑起来的“圈套”中走出来。重新考虑如何“接待”赛先生,这是对“五四运动”最好的纪念。

《华夏文化的光环和阴影》

为封建制度服务了2500年的华夏文化,要想转化成为现代文化,那是一场脱胎换骨的大手术。如果对华夏文化的阴影,在理论上不敢彻底批判,在制度上无法严格防止,那么,我们将背着阴影遗产进入第三个千年纪。

《文化冲突与文化和谐》

冷战像是一场知识竞赛,苏联以米丘林遗传学对抗摩尔根遗传学,以实物交换对抗货币贸易,以专制制度对抗民主制度,实际都是知识差距的文化冲突。

问:专制和民主也是知识差距吗?

答:专制属于神学和玄学文化,民主属于科学文化,差距极大。

问:反右运动是文化冲突吗?

答:清除知识阶层,提倡外行领导内行,从知识无用论到知识越多越反动论,是对抗现代知识的文化冲突。

评中国和印度的外包经济

沉睡的古国需要服一贴清醒剂才能苏醒过来。这贴清醒剂就是外包经济。中国和印度同样依靠外包经济作为起动力量,实现经济的起飞。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印度成为“世界办公室”。

周有光讽刺语文也分层

“大人物的寡妇叫遗孀,小人物的遗孀叫寡妇。”

《跟林汉达一同看守高粱地》

教育,不只是把现成的知识传授给青年一代,更重要的是启发青年,独立思考,立志把社会推向更进步的时代!

评马克思主义的不同发展路径

马克思主义在西欧成为温和的民主社会主义,到俄罗斯成为残暴的斯大林主义,这显然是不同的历史背景产生不同的历史后果。

周有光评社会发展阶段

社会主义理想还没成为事实。斯大林建成的社会主义是虚假的。苏联瓦解后,俄罗斯上接帝俄的民主传统,从头建设资本主义,这是历史的自然趋势。

《闲谈俄罗斯》

死后平反的精神胜利是东方特有的历史传统。

谈如何与时俱进

“与时”,不墨守历史成规:“俱进”,改革开放,进入先进国家行列、实行先进的经济和政治制度。经济从工业化进步到信息化;政治从专制制度进步到民主制度;文化从知识禁锢进步到知识解放。这是全球化时代的脉搏。

评信息化的作用

如果不是亲自在美国和日本看到“没有农民的农场”和“没有工人的工厂”,我将继续高呼“耕者有其田”和“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

谈信息和自由

追求先进生产力要从学习模仿进而能发明创造,前提条件是开辟自由创造的环境。追求先进文化要摆脱思想的束缚,先进文化是自由土壤中萌发出来鲜花。广播、电视、电脑等信息工具,要充分运用,不要限制运用。信息化时代而限制信息,何以自解?

谈文化冲突

十八只螃蟹放在一个竹篓里,哪能不我挟你、你挟我?文化冲突实际是文化差距的摩擦。

谈信息和真相

21世纪不会再出现勃列日涅夫的“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因为那是宣传,不是真实。

《学写八股文》

真理不怕批评,批评是真理的营养品。怕批评的不是真理,而是未能适应时代的宗教和教条。迷信时代要过去了,盲从时代要过去了,现在是独立思考、择善而从、不拘一格、奋力求进的“与时俱进”的时代。

《东洋变西方》

“东洋”怎么变成了“西方”?“这要感谢日本打了败仗!”“败仗,打掉了军阀,打掉了财阀,打掉了出身和身分,逼迫人民作知识和技能的竞争。这样,东洋就变成了西方。

谈民主之难

社会科学为什么不容易得到公认就是因为许多国家,他的统治阶级是特权阶级,如要服从社会科学原理,他就得放弃他的特权,这是特权和真理的矛盾。

谈民主大势

可是到了民主制度,政治家是为人民服务的,本是三纲,君为臣纲嘛,现在变为官为民仆,做官的成了人民的仆人,这不是倒过来了嘛?所以时代发展对特权者越来越不利。

谈制度决定认识

在美国,你若是一个大学教授,很被看重:你要是一个做官的就不被看重。专制国家则完全相反,做官的最重要。

谈社会科学的作用

为什么在200年间美国就能建成一个世界最先进的国家?这不是偶然的。他们是用先进的社会科学建立起来的,而不是先进的自然科学。用先进社会科学建立了一个社会,这个社会就能发展自然科学。为什么欧洲反而不行呢?历史的包袱。

谈话语禁忌和全球世界观

中国的问题,历来从中国看中国那永远说不清楚,得从世界看中国。包袱越重的国家,越难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