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孟子关于修为的名言 正文

孟子关于修为的名言

时间:2025-05-05 10:28:40

佛家的经典名言大全

1、修行是点滴的工夫。

2、多少人要离开这个世间时,都会说出同一句话,这世界真是无奈与凄凉啊!

3、心中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

4、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5、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

6、当你知道迷惑时,并不可怜,当你不知道迷惑时,才是最可怜的。

7、学佛第一个观念,永远不去看众生的过错。你看众生的过错,你永远污染你自己,你根本不可能修行。

8、多用心去倾听别人怎么说,不要急着表达你自己的看法。

9、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别人。

10、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11、学佛是对自己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12、创造机会的人是勇者。等待机会的人是愚者。

13、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14、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心理,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

15、多一分心力去注意别人,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己,你懂吗?

16、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17、每一个人都拥有生命,但并非每个人都懂得生命,乃至于珍惜生命。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对他来说,是一种惩罚。

18、业障深重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真正修行的人,从不会去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

19、你要包容那些意见跟你不同的人,这样子日子比较好过。你要是一直想改变他,那样子你会很痛苦。要学学怎样忍受他才是。你要学学怎样包容他才是。

20、毁灭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

21、恋爱不是慈善事业,不能随便施舍的。感情是没有公式,没有原则,没有道理可循的。可是人们至死都还在执着与追求。

22、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

23、别说别人可怜,自己更可怜,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24、今日的执着,会造成明日的后悔。

25、修行就是修正自己错误的观念。

26、当你烦恼的时候,你就要告诉你自己,这一切都是假的,你烦恼什么?

27、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

28、在顺境中修行,永远不能成佛。

29、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吗

30、福报不够的人,就会常常听到是非;福报够的人,从来就没听到过是非。

31、忌妒别人,不会给自己增加任何的好处。忌妒别人,也不可能减少别人的成就。

32、永远不要浪费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欢的人。

33、当你劝告别人时,若不顾及别人的自尊心,那么再好的言语都没有用的。

34、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

35、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着,因为分离是必然的。

36、一切恶法,本是虚妄的,你不要太自卑你自己。一切善法,也是虚妄的,你也不要太狂妄你自己。

37、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夹杂着傲慢。不要使你的谦虚心缺乏智慧。

38、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39、当你未学佛的时候,你看什么都不顺。当你学佛以后,你要看什么都很顺。

40、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

41、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不要光埋怨自己多病,灾祸横生,多看看横死在你刀下的众生又有多少?

42、修行要有耐性,要能甘于淡泊,乐于寂寞。

43、这个世间只有圆滑,没有圆满的。

44、你随时要认命,因为你是人。

45、眼睛不要老是睁得那么大,我且问你,百年以后,那一样是你的。

46、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47、一个人如果不能从内心去原谅别人,那他就永远不会心安理得。

48、请你用慈悲心和温和的态度,把你的不满与委屈说出来,别人就容易接受。

49、医生难医命终之人,佛陀难渡无缘的众生。

50、内心没有分别心,就是真正的苦行。

51、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52、自以为拥有财富的人,其实是被财富所拥有。

53、你每天若看见众生的过失和是非,你就要赶快去忏悔,这就是修行

54、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

55、得不到的东西,我们会一直以为他是美好的,那是因为你对他了解太少,没有时间与他相处在一起。当有一天,你深入了解后,你会发现原不是你想像中的那么美好。

56、这个世界本来就是痛苦的,没有例外的。

57、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

58、憎恨别人对自己是一种很大的损失。

59、活着一天,就是有福气,就该珍惜。当我哭泣我没有鞋子穿的时候,我发现有人却没有脚。

60、承认自己的伟大,就是认同自己的愚疑。

孟子,战国时期邹国人,是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和散文家,下面的是关于孟子寓言故事,希望能帮助到你!

关于孟子寓言故事

某一天,孟子看到他的妻子一个坐在屋里,坐姿很是不雅,伸开两腿那么坐着。孟子看到之后很不高兴,就去告诉他的妈妈,说:我的妻子也不懂礼仪了,我要休了她。孟子的母亲说:为什么?孟子说:我看到她伸开腿坐着。他母亲又问:你怎么知道?孟子说:我亲眼所见,岂能有假?孟子的母亲就说:原来是这样啊,那是你没礼貌,而不是你妻子没礼仪。没看到《礼记》上是怎么说的吗?你要进屋的时候,要先问问,屋里有谁在。要进厅堂的时候,你要故意弄出一点声音让里面的人知道你来了。讲要进屋的时候,你的眼睛要往下看,不能到处张望。这样才能让里面的人为你的到来有所准备。现在你到你妻子的`房间里去,不敲门,不弄出声音,她根本不知道你来了,所以她才没有准备,才会让你看到她伸开腿坐着的样子。所以说,是因为你的失礼,才会让你碰见她没礼仪的形象。孟子听了,感觉她说得很有道理,从此以后,就再也不敢休妻了。

孟子养气章的故事

人们常说,君子善养浩然之气。这句话就是孟子说的,被记录在孟子与他最得意最看重的学生公孙丑的对话之中。

在这段对话中,孟子用揠苗助长的寓言故事来教育自己的学生不要想着不劳而获,不要动歪门邪道的心思,要有浩然正气,一个人的思维格局要非常广阔,才能提高自己的修养,提升自己的境界。君子要把时间用在提升内在的修养上,因为表面的仁义之举是没有用的,因为如果一个人仅仅是想着如何做好事,如何与人为善是不行的,这样就是作秀,但是自己的内心得不到满足,不能真心实意,心悦诚服的做这些事,那也算的上是真正的君子,而且自己也会厌倦的。

同时孟子指出,养浩然之气并不是普通的养精气神,因为一个人的身体状况和精神面貌固然重要,但是最重要的是养阳刚之气、养壮阔之气,一个人的格局眼界不高,不能断了自己的非分之想,那么即便他是一个五大三粗的人,能够活很大年纪也是没有用的。但是这个浩然之气也不是人天生就有的,还要有后天的培养,所以孟子才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劳其筋骨、饿其皮肤、空乏其身”,一个人只有经历了很多磨难,才能体会到人生的真谛,才会有很大的使命感,才能承担上天给予他的责任。

虽然孟子所说的浩然正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带有唯心主义的色彩,但是这对于提高人的修为,对个人的修心养性还是很有帮助的。

孟子谏邹穆公的故事

穆公是邹国的国君,因孟子是邹国人,所以邹穆公才找到他,开始了一下这段谈话内容。

这段对话发生下邹国和鲁国交战的背景下,邹穆公说:“寡人的官吏死了三十三个人,而那些老百姓,却没有一个愿意为了战事而死的。我真想杀了他们,可是百姓又有那么多人,杀也杀不完;不杀他们,我实在恨不过,他们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的长官战死却不去救他们。我该怎么办才好?

孟子说:“这年头,兵荒马乱的,你的那些百姓,年老体弱的人死了,尸体都被丢弃在山沟里;身强力壮的,到处逃亡,这样的人好歹都有几千人吧。大王你的仓库里藏满了粮食,堆满了金银财宝,但是你的官员却没有一个人告诉你这样的情况,这都是那些官吏残害老百姓的结果啊。孔子的弟子曾子曾经说过:小心啊,你如何对待别人,同样别人也会如何对待你。现在你的人民眼睁睁地看着他们的长官被杀而不去营救,这都是你的人民在报复他们。你还是不要再怪罪他们了。只要你从今以后开始施行仁政,你的人民自然会尊敬他们的官吏,再遇到这样的事情,他们肯定会心甘情愿为了官吏去牺牲了。”

这一段对话,和孟子见梁惠王一样,他向邹穆公阐述了推行仁政的必要性。强调了王道的重要性,主张德治,要求君王以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所谓君子,并非大贤大圣。

做人有底线,做事有禁区。

能做到这些,便堪称君子了。

《孟子》卷八离娄章句下八有云:“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有所为,有所不为,是一个人的原则。有所不为,而后有所为,是一个人的修行。

君子审时度势,决定取舍,知其可为,知其不可为,更是出世与入世间的谋略。

1、君子不妄动,动必有道

君子从个人而言,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所以要老成。从组织而言,自己的举动会影响整个团体,更要瞻前顾后较量得失。

如果负责城建的是一位君子,他就不会今天修好路,明天挖开埋水管,后天再刨开走电缆,因为每一个举动都有经济和时间成本,不能光凭自己的喜好。

每一个动作都要遵循“道”,这个道可能是法律、道德、经济考量和其他普世标准,凡事有所依凭,是君子行事要坚守的底线。

2、君子不徒语,语必有理

“徒语”意同以讹传讹,君子不会不加分辨的转述言论,正所谓谣言止于智者。

君子谨慎自己的言论,非礼勿言。同时对他人的言论也会进行分析,去伪存真。

只说知道的,只讲确定的,不会明哲保身而说模凌两可的话,不会曲意奉承而说不实在的话。

“语必有理”不仅是说话有道理,而且讲原则。

该说的时候必定要说,比如谏言和建议,该说而不说,有失于人。不说而发声,比如自己不确定的事,则是失言。

3、君子不苟求,求必有义

君子不会贪求无度,追求必定符合“义”。

这个义不是哥们义气,而是大义,法律、道德、个人准则等等。

如君子爱财,他也会取之有道。能对欲望有所节制,不会贪取妄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会以苟且心态妄想获利,更不会落井下石,谋求私人利益,豪取强夺。

一个君子假如有所求,一定是为了国家,为了社会,为了正义,必定是为民求利,代众生而求。

4、君子不虚行,行必有正

如果是一个君子,他的一言一行,都不会随便,凡事他都会经过再三的考虑。

这个行为会伤害到他人吗?这件事情会对别人不利吗?想清楚了,他才会有所行动,所以君子的`行为必定合乎正道。

同理,佛教说一个修行人,其言行必须合乎“八正道”。

所谓八正道,就是要讲真实的语言,要起正直的念头,要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修正直的行……引人向善的信仰,核心都是互通的。

如果能以八正道为修身原则,离君子的修为也越来越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