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宪法,就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列宁
2. 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内心受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康德
3. 法律之内,应有天理人情在。——安提戈捏
4. 法不禁止即自由。——法谚
5. 法无授权不得为,法无禁止不得罚。
6. 举证责任之所在,即败诉之所在。——法谚
7. 在民法慈母般的眼神中,每个人就是整个国家。——孟德斯鸠
8. 法律研究的目的是一种预测,即对公共权力通过法院的工具性的活动产生影响的预测。——【美】霍姆斯《普通法》
9. 法律的真谛,就是没有绝对的自由,更没有绝对的平等。——我国著名法学家郭道晖
10. 法律就像旅行一样,必须为明天做准备。它必须具备成长的原则。——著名大法官卡多左
11. 法律所传达的是一种超越暴力,超越权利的'声音,它所划定的权利边界虽然无形,却深深地刻画在人们的心灵之中。——著名的法律学者
12. 在民主的国家里,法律就是国王;在专制的国家里,国王就是法律。——马克思
13. 在世界各主要文明中,中国是距离法治最为遥远的一种,甚至与欧洲形成了两极相对的反差。——滋贺秀兰
14. 无论何人,如为他人制定法律,应将同一法律应用于自己身上。——阿奎那
15. 真想解除一国的内忧应该依靠良好的立法,不能依靠偶然的机会。——亚里士多德
16. 宪法是一个无穷尽的、一个国家的世代人都参与对话的流动的话语。——劳伦·却伯
17. 解释法律系法律学之开端,并为其基础,系一项科学性工作,但又为一种艺术。 ——萨维尼
18. 法律是人类为了共同利益,由人类智慧遵循人类
19. 法治意味着,政府除非实施众所周知的规则,否则不得对个人实施强制。 ——哈耶克
20. 在一个法治的政府之下,善良公民的座右铭是什么?那就是“严格地服从,自由地批判”。——边沁
21. 一项法律越是在它的接受者那里以恶行为前提,那么它本身就越好。——拉德布鲁赫
22. 自由就是做法律许可范围内的事情的权利。——西塞罗、
23. 由于有法律才能保障良好的举止,所以也要有良好的举止才能维护法律。——马基雅弗利
24. 法律解释者都希望在法律中寻获其时代问题的答案。 ——拉伦茨
25. 立法者三句修改的话,全部藏书就会变成废纸。 ——基希曼
26. 法律的真理知识,来自于立法者的教养。 ——黑格尔
27. 法律规定得愈明确,其条文就愈容易切实地施行。――黑格尔(德)《法哲学原理》
28. 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司马迁(汉)《史记·循吏列传》
29. 法令者,所以抑暴扶弱,欲其难犯而易避也。――班固(汉)《汉书·刑法志》
30. 立善防恶谓之礼,禁非立是谓之法。――傅玄(晋)《傅子·法刑》
31. 法,国之权衡也,时之准绳也。――吴兢(唐)《贞观政要·公平》
32. 法律是一种强制性秩序。――凯尔森(美)《法律和国家概论》
33. 法者,天下之仪也。所以决疑而明是非也,百姓所县命也。――管子(战国)《管子·禁藏》
34. 律者,所以定分止争也。――管子(战国)《管子·七臣七主》
35. 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的状态中,哪里没有法律,那里就没有自由。――洛克(英)《政府论》
36. 法律总是要遇到立法者的感情和成见的。――孟德斯鸠(法)《论法的精神》
37. 法者,所以禁民为非而使其迁善远罪也。――欧阳修(宋)《剑州司理参军董寿可大理寺丞制》
38. 法律职业的社会地位是一个民族文明的标志。——费尔德
39. 尽量大可能把关于他们的意志的知识散布在人民中间,这就是立法机关的义务。 ——边沁
40. 没有信仰的法律将退化成为僵死的教条,而没有法律的信仰将蜕变成为狂信。 ——伯尔曼
41. 法治概念的最高层次是一种信念,相信一切法律的基础,应该是对于人的价值的尊重。——陈弘毅
42. 法律的基本原则是:为人诚实,不损害他人,给予每个人他应得的部分。——查士丁尼
43. 法律是一种不断完善的实践,虽然可能因其缺陷而失效,甚至根本失效,但它绝不是一种荒唐的玩笑。——德沃金
44. 法发展的重心不在立法、不在法学,也不在司法判决,而在社会本身。——埃利希
45. 自由是一种必须有其自己的权威、纪律以及制约性的生活方式。——李普曼
46. 全部历史就是利益的斗争,而法是那些占了上风的利益的权威性的表现。――拉布里奥拉(意)《关于历史唯物主义》
47. 法律,在它支配着地球上所有人民的场合,就是人类的理性。――孟德斯鸠(法)《论法的精神》
48. 法律只不过是我们意志的记录。――卢梭(法)《社会契约论》
49. 法律是人民意志的自由而庄严的表现。――罗伯斯庇尔(法)《革命法制和审判》
50. 所谓人的法律,我是指生活的一种方策,使生命与国家皆得安全。――斯宾诺莎(荷)《神学政治论》
有关写孟子的经典名言
1、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4、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6、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7、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8、君子可欺之以方,难罔以非其道。
9、人皆可以为尧舜。
10、同情他人的心,是仁的开端;羞恶的心,是义的开端;恭敬的心,是礼的开端;辨别是非的心,是智的开端。
11、父子有亲,君臣有交,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12、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13、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14、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15、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16、人无廉耻,王法难治。
17、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18、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9、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20、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
21、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
22、且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2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4、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
25、尽心知性,尽性知天。
26、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则舍鱼而取熊掌者也。义与利不可兼得,则舍生取义者也!
27、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28、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9、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
30、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31、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32、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33、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34、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35、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在其元。
36、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7、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38、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39、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40、吾善养浩然之气。
41、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
42、虽千万人,吾往矣。
4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44、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45、人若无志,与禽兽同类。
46、顺天者存,逆天者亡。
47、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48、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49、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50、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51、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52、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53、责难于君谓之恭,陈善闭邪谓之敬,吾君不能谓之贼。
54、君子量不极,胸吞百川流。
55、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
孟子的学说
孟子先生的教育思想,也是孔子“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的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挥。他们都把全民教育当作实行仁政的手段和目的。一方面,主张“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滕文公章句上)加强学校教育;另一方面,要求当政者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离娄章句上)以榜样的力量,教化百姓。教化的目的,就是要百姓“明人伦”,以建立一个“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滕文公章句上)的和谐融洽的有人伦秩序的理想社会。
孟子先生一贯以孔子的正统的继承者自居,他的教育贡献也是无与伦比的。他不仅授徒讲学,培养出了乐正子、公孙丑、万章等优秀的学生,还与弟子一起著书立说,著《孟子先生》七篇,留给后世。犹如绵绵春雨,普降于漫漫的历史文化中。
对教育方法的改进,孟子先生很推崇“易子而教”的传统教育方法。当他的得意门生公孙丑询问有的君子为何不亲自教育自己的儿子时,孟子先生回答道:“势不行也。教者必以正;以正不行,继之以怒。继之以怒,则反夷矣。……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离娄章句上)父子之间由于感情深厚,父亲对儿子的教育往往不严,对于儿子的一些错误和毛病也因为溺爱和骄惯而放任,从而使正确的教育难以为继。所以,“父子之间不责善”,易子让别人来教育,既能从严要求,也能保持父子之间的亲密关系,不伤害感情。
孟子先生把道德规范概括为四种,即仁、义、礼、智。他认为“仁、义、礼、智”是人们与生俱来的东西,不是从客观存在着的.外部世界所取得的。同时把人伦关系概括为五种,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先生认为,仁、义、礼、智四者之中,仁、义最为重要。仁、义的基础是孝、悌,而孝、悌是处理父子和兄弟血缘关系的基本的道德规范。他认为如果每个社会成员都用仁义来处理各种人与人的关系,封建秩序的稳定和天下的统一就有了可靠保证。
“仁义”是孟子先生的道德论的核心思想。孟子先生所说的“仁义”,是有阶级性的,是建筑在封建等级社会的基础之上的。但是,他反对统治者对庶民的剥削,反对国与国和家与家的战争。
仁是一个古老的政治思想范畴。《说文》解释仁字:“仁亲也。从人二。”随着社会的发展,它的含义也不断有所衍变。孔子论仁,则给予了更多的充实和发挥。仁是孔子最高的道德理想:孔子在多种意义上运用仁的概念,反映了孔子学说的理论上还不够完整而严谨。
孟子先生也最重仁。孟子先生对于孔子仁的思想的发展,特别表现在孟子先生以性善论为基础,提出由此而生仁义礼智四德,其中心点是为仁。还进一步论述仁义礼智四者的关系,第二,在关于仁的伦理思想的基础上,孟子先生提出了仁政的学说。孟子先生以仁作为施政的出发点,要求统治者“施仁政于民(《梁惠王》上),还具体地提出了在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具体的仁政措施。
孟子先生提出了性善论的思想。他认为,尽管各个社会成员之间有分工的不同和阶级的差别,但是他们的人性却是同一的。他说:“故凡同类者,举相似也,何独至于人而疑之?圣人与我同类者。”这里,孟子先生把统治者和被统治者摆在平等的地位,探讨他们所具有的普遍的人性。这种探讨适应于当时奴隶解放和社会变革的历史潮流,标志着人类认识的深化,对伦理思想的发展是一个巨大的推进。
1、爱国主义的力量多麽伟大呀!在它面前,人的爱生之念,畏苦之情,算得是什麽呢!在它面前,人本身也算得是甚麽呢!——车尔尼雪夫斯基
2、人民是祖国的集中体现。——赞格威尔
3、老虎吃人不吐骨,奸臣害国计诡必。——蒙古
4、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列宁
5、男儿自以身许国。——陆游
6、名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詹天佑
7、天鹅留恋清净的湖水,人民热爱祖国。
8、刀
9、中国惟有国魂是最可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人才真有进步。——鲁迅
10、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有国界。——巴甫洛夫
11、为祖国而死,那是最美的命运啊!——大仲马
12、不要过分的醉心放任自由,一点也不加以限制的自由,它的害处与危险实在不少。——克雷洛夫
13、当一个人受到公众信任时,他就应该把自己看作为公众的财产。——杰弗逊
14、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詹天佑
15、爱国是文明人的首要美德。——拿破仑
16、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列宁
17、祖国是我们心心向往的地方。——伏尔泰
18、要统治一个别的国家,不但是被统治者苦恼,统治者尤感严重。——蒙森
19、我们称祖国为父亲的土地,我们称语言为母亲的舌头。——洛弗
20、个人如果但靠自己,如果置身于集体的关系之外,置身于任何团结民众的伟大思想的范围之外,就会变成怠惰的、保守的、与生活发展相敌对的人。——高尔基
21、人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个义务,是一种光荣。——徐特立
22、爱国应该和爱自己的家一样。为了国家,不仅在牺牲财产,就是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这就是报国的大义。——福泽谕吉
23、爱国英雄给民族带来光荣,专制暴君给民族带来灾难。——拜伦
24、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25、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26、爱国心再和对敌人的仇恨用乘法乘起来——只有这样的爱国心才能导向胜利。——奥斯特洛夫斯基
27、工人阶级的团结就是工人胜利的首要前提。——马克思
28、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29、凡是不给别人自由的人,他们自己就不应该得到自由,而且在公正的上帝统治下,他们也是不能够长远地保持住自由的。——林肯
30、英雄非无泪,不洒敌人前。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陈辉
31、爱祖国高于一切。——肖邦
32、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司马迁
33、个人之于社会等于身体的细胞,要一个人身体健全,不用说必须每个细胞都健全。——闻一多
34、英雄者,国之干,庶民者,国之本三略
35、祖国是人民的共同父母。——西塞罗
36、热爱祖国,这是一种最纯洁、最敏锐、最高尚、最强烈、最温柔、最无情、最温存、最严酷的感情。一个真正热爱祖国的人,在各个方面都是一个真正的人……——苏霍姆林斯基
37、国家将兴,必有
38、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39、谁不属于自己的祖国,那么他也就不属于人类。——别林斯基
40、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司马过
41、不辞艰险出
42、纵使世界给我珍宝和荣誉,我也不愿离开我的祖国。因为纵使我的祖国在耻辱之中,我还是喜欢、热爱、祝福我的祖国。——裴多菲
43、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44、人类最高的道德是什么?那就是爱国之心。——拿破仑
45、必须经过祖国这一层楼,然后更上一层楼,达到人类的高度。——罗曼·罗兰
46、热爱祖国的人绝不会憎恨人类。——查·丘吉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