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无二之性。即是实性。实性者。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其内外。不生不灭。性相如如。常住不迁。名之曰道。
2、无上菩提,须得言下,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不生不灭,于一切时中,念念自见,万法无滞,一真一切真,万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实。
3、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
4、外于相离相。内于空离空。若全着相。即长邪见。若全执空。即长无明。
5、于一切处而不住相。于彼相中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利益成坏等事。安闲恬静。虚融澹泊。此名一相三昧。若于一切处。行住坐卧。纯一直心。不动道场。真成净土。此名一行三昧。
6、下下人有上上智。
7、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8、若修不动者。但见一切人时。不见人之是非善恶过患。即是自性不动。
9、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八大人觉经》
10、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
11、何名禅定。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
12、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13、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
14、如是一切,靡不由心造善不善身业语业意业所致。而心无色,不可见取,但是虚妄。《佛说十善业道经》
15、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念念无滞。常见本性。真实妙用。名为功德。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
16、无生无灭。是如来清净禅。诸法空寂。是如来清净坐。
17、诸法寂灭。有何次第。
18、说一切法。莫离自性。
19、慈庄严故,于诸众生不起恼害;悲庄严故,悯诸众生,常不厌舍;喜庄严故,见修善者,心无嫌嫉;舍庄严故,於顺违境,无爱恚心。《佛说十善业道经》
20、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痴自性慧,心地无乱自性定。
21、一行三昧者。于一切处行住坐卧。常行一直心是也。
22、诸法集起,毕竟无主、无我我所。虽各随业,所现不同,而实于中,无有作者。故一切法皆不思议,自性如幻。《佛说十善业道经》
23、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24、一切万法。皆从自性起用。是真戒定慧法。
25、于诸佛法,心无所碍,住去来今诸佛之道,随众生住,恒不舍离。如诸法相,悉能通达,断一切恶,具足众善。《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
26、一切处所。一切时中。念念不愚。常行智慧。即是般若行。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27、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28、戒庄严故,能生一切佛法义利,满足大愿。《佛说十善业道经》
29、于诸法中。不生二解。一切佛法。疾得现前。 《大方广佛华严经梵行品》
30、诸佛妙理。非关文字。
31、于身无所取。于修无所著。于法无所住。过去已灭。未来未至。现在空寂。无作业者。无受报者。此世不移动。彼世不改变。此中何法。名为梵行。《大方广佛华严经梵行品》
32、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33、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佛。
34、知一切法。即心自性。成就慧身。不由他悟。 《大方广佛华严经梵行品》
35、见闻转诵是小乘。悟法解义是中乘。依法修行是大乘。万法尽通。万法俱备。一切不染。离诸法相。一无所得。名最上乘。
36、菩萨布施,等念怨亲,不念旧恶,不憎恶人。 《八大人觉经》
37、梵行法不可得故。三世法皆空寂故。意无取着故。心无障碍故。所行无二故。方便自在故。受无相法故。观无相法故。知佛法平等故。具一切佛法故。如是名为清净梵行。《大方广佛华严经梵行品》
38、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39、一念平直。即是众生成佛。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自若无佛心。何处求真佛。
40、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八大人觉经》
41、若识众生。即是佛性。若不识众生。万劫觅佛难逢。
42、三世诸佛。十二部经。在人性中本自具有。不能自悟。须求善知识。指示方见。若自悟者。不假外求。
43、闻已应起大慈悲心。观察众生。而不舍离。思惟诸法。无有休息。行无上业。不求果报。了知境界。如幻如梦。如影如响。亦如变化。《大方广佛华严经梵行品》
44、清净法身。汝之性也。圆满报身。汝之智也。千百亿化身。汝之行也。
45、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何等为一?谓于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间杂。是即能令诸恶永断,善法圆满。《佛说十善业道经》
46、兀兀不修善,腾腾不造恶,寂寂断见闻,荡荡心无著。
47、佛法是不二之法。
48、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49、道由心悟。岂在坐也。
50、一切万法不离自性。
51、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
52、自性若悟。众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众生。自性平等。众生是佛。自性邪险。佛是众生。
53、欲学无上菩提,不得轻于初学。
54、若见一切法。心不染着。是为无念。
55、若诸菩萨善用其心,则获一切胜妙功德。《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
1、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2、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猎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
3、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
4、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5、无上菩提,须得言下,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不生不灭,于一切时中,念念自见,万法无滞,一真一切真,万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实。
6、欲学无上菩提,不得轻于初学。
7、下下人有上上智。
8、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9、一切万法不离自性。
10、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11、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12、佛法是不二之法。
13、一切处所。一切时中。念念不愚。常行智慧。即是般若行。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14、三世诸佛。十二部经。在人性中本自具有。不能自悟。须求善知识。指示方见。若自悟者。不假外求。
15、若见一切法。心不染着。是为无念。
16、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17、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18、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念念无滞。常见本性。真实妙用。名为功德。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
19、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
20、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
21、一行三昧者。于一切处行住坐卧。常行一直心是也。
22、若修不动者。但见一切人时。不见人之是非善恶过患。即是自性不动。
23、何名禅定。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
24、诸佛妙理。非关文字。
25、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佛。
26、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
27、清净法身。汝之性也。圆满报身。汝之智也。千百亿化身。汝之行也。
28、见闻转诵是小乘。悟法解义是中乘。依法修行是大乘。万法尽通。万法俱备。一切不染。离诸法相。一无所得。名最上乘。
29、一切万法。皆从自性起用。是真戒定慧法。
30、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痴自性慧,心地无乱自性定。
31、诸法寂灭。有何次第。
32、学道之人。一切善念恶念。应当尽除。无名可名。名于自性。无二之性。是名实性。于实性上建立一切教门。
33、道由心悟。岂在坐也。
34、无生无灭。是如来清净禅。诸法空寂。是如来清净坐。
35、无二之性。即是实性。实性者。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其内外。不生不灭。性相如如。常住不迁。名之曰道。
36、说一切法。莫离自性。
37、外于相离相。内于空离空。若全着相。即长邪见。若全执空。即长无明。
38、于一切处而不住相。于彼相中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利益成坏等事。安闲恬静。虚融澹泊。此名一相三昧。若于一切处。行住坐卧。纯一直心。不动道场。真成净土。此名一行三昧。
39、若识众生。即是佛性。若不识众生。万劫觅佛难逢。
40、自性若悟。众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众生。自性平等。众生是佛。自性邪险。佛是众生。
41、一念平直。即是众生成佛。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自若无佛心。何处求真佛。
42、兀兀不修善,腾腾不造恶,寂寂断见闻,荡荡心无着。
43、慈悲心是拔出一切众生的痛苦,给予一切众生安乐。
44、菩提心是为度化一切众生而修持成佛。
45、无论做什么事,不要忘了正知正念,一切功夫下到心地上。形式上、表面上的'东西都不是修行,除了修心,别的哪有什么可修的?
46、慈悲心、菩提心发出来了,无论做什么都有功德,都是为众生,说话和念咒没有区别,说什么都是咒语,都是智慧。你自己就是佛。一切都是你,你就是一切。
47、发自内心的去为众生着想,为众生服务,所求的自然就有,否则,你什么也得不到。
48、缘分不同,所以看法不同,有的人喜欢你,有的人不喜欢你,这都是正常的。你能左右别人吗?把自己的心管好,不要执着这些。
49、只有自己的心障碍自己,别的没有什么障碍。不相信不可思议的东西,就见不到宇宙人生的真相。
50、有分别心念佛是杂修杂念,无分别心念佛是专修专念。
佛法就是我们生活的方法,轻松、自在、完美的活法叫佛法。以下是“佛经典名句68句”,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1) 欲望越高,失望越大。不要怕失去,真正地放下了就什么都有了,一切如梦如幻,有什么可执着的。
2) 佛典里说,慈,既是予乐。悲,既是拔苦。拔除众生的痛苦,给众生以快乐,就是慈悲!
3) 万物皆无常,有生必有灭;不执著于生灭,心便能寂静不起念,而得到永恒的喜乐人因企求永远的美好、不死而生出了诸多痛苦。
4) 所有的一切都是佛字的含义,弄明白了佛字,一切都是那么清净、平等。
5) 寂静处不在山上,也不在庙里,只要有一颗清静的心,到处都有寂静处,到处都是净土。
6) 只有自己的心障碍自己,别的没有什么障碍。不相信不可思议的东西,就见不到宇宙人生的真相。
7) 菩提心是一切大乘佛法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根本就没有进入大乘法门。
8) 缘分不同,所以看法不同,有的人喜欢你,有的人不喜欢你,这都是正常的。你能左右别人吗?把自己的心管好,不要执着这些。
9) 如理如法的好好修行,这才是真正地供养上师三宝,布施父母众生。
10) 如果你真正明白了人身难得,寿命无常,因果不虚,轮回痛苦,真正清楚了解脱的利益,你就会认识到修行的重要。
11) 吾法念无念念。行无行行。言无言言。修无修修。会者近尔。迷者远乎。言语道断。非物所拘。差之毫厘。失之须臾。
12) 如果你有智慧,就不会有烦恼,如果你还有烦恼,那你还是愚者。
13) 真正的修行是修心,是修正自己,而不是修正别人,放下我执我爱,慈悲一切众生,才是佛法的真谛。
14) 不要因为众生的愚疑,而带来了自己的烦恼。不要因为众生的无知,而痛苦了你自己。
15) 要放下,但不是放弃,不舍弃一个众生,这叫慈悲,放下一切众生,这叫智慧。
16) 是非天天有,不听自然无,是非天天有,不听还是有,是非天天有,看你怎么办?
17) 你什么时候随缘,什么时候就顺利。当你无所求时,才会无所不有。
18) 福报不是求来的,是修来的。痛苦烦恼不是别人给你的,是你自己找来的。
19) 我们现在还没有认识到自己就是佛,不相信自己是佛。认识不到,就是迷,就是凡夫。当你相信了自己是佛,承认了自己是佛,没有丝毫的怀疑,你就成佛了。
20) 佛陀说的八万四千法门本来是一脉相承,互相圆融的,各种教法也本属一味一体的。
21) 实实在在,老老实实,这就是真相,是自性,是真理,这就是佛。
22) 佛法越修越简单,越修离你越近,你真正的修进去了,学进去了,佛心自现,自然光明。
23) 不要总是牵挂,放不下,各有各的因缘,各有各的福报,尽到你的责任和义务就行了。
24) 慈悲心、菩提心发出来了,无论做什么都有功德,都是为众生,说话和念咒没有区别,说什么都是咒语,都是智慧。你自己就是佛。一切都是你,你就是一切。
25) 学佛就是学做人,真正学佛的慈悲、学佛的智慧。
26) 你的身体是坛城,你要爱护你的坛城、庄严你的坛城,让众生能生起欢喜心。
27) 所有的`苦都源于寻求现世的快乐。而这种快乐是找不到的,即使找到了,也不会长久,很快又会消失的。
28) 净心守志。可会至道。譬如磨镜。垢去明存。断欲无求。当得宿命。
29) 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30) 只有得到暇满的人身才能解脱,千万不要错过这个机会,千万不要虚度此生。
31) 别说别人可怜,自己更可怜,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32) 慈悲心是菩提心的基础,如果凡事只想自己,不替别人考虑,慈悲心就发不出来,更谈不上发菩提心了。
33) 看人是好人,看事是好事,看境是好境,一切都是自己的心。
34) 认认真真学佛,老老实实修行,这就是最殊胜,最圆满的供养和布施。
35) 修习大乘佛法,不能脱离社会,脱离现实,要在生活,工作、家庭中修,对境练性,对人练心。
36) 正确地认识自己,这叫觉,很多人还没有认识自己,没有认识宇宙人生的真相,认识不到,就是凡夫。
37) 希望你常对自己说,闻到了佛法,我是最幸福的人。除了这幸福外,再没有别的了。
38) 世上最多人信奉的宗教不是基督教,不是佛教,也不是伊斯兰教,而是「名利教」。但许多人信了,并不快乐。
39) 观照自己的心,就是要知道自己在想什么,做什么,要随时将恶的念头转换为善的念头。
40) 有时候我们要冷静问问自已,我们在追求什么?我们活着为了什么?
41) 因为没有修行,我们来到了今天,如果我们还不修行,还将无边际地走下去,等待我们的是无尽的黑暗。
42) 要把修行放在第一位,没有什么事比修行更重要的事了,除非你不想解脱。
43) 你所需要的都在你自己的心中,追求不来!越追跑得越快,越求越不理你。
44) 当你找到了殊胜圆满的法,还必须经过善知识的指点,有程序,有次第的去修。
45) 了解永恒真理的人,就不会为任何的生离死别而哀伤悲泣,因为生离死别是必然的。
46) 除了你自己的心,哪里有净土呀!心净土净,不要向外找,什么也找不到,心就是土,土就是心。
47) 要去掉自私自利的念头,时时增长好的念头。使之成为一种习惯,成为我们的生活,这就是成就,就是净土,就是佛。
48) 不要因为小小的争执,远离了你至亲的好友。也不要因为小小的怨恨,忘记了别人的大恩。
49) 请求上师三宝的加持很重要,可以消除业障,增加福慧,没有恭敬心,没有信心,你就得不到任何加持。
50) 不能只顾自己,谁也不管,那不是放下,是放弃,那样会失去众生,伤害众生。
51) 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52) 修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定要坚持,尤其是在面临诸多障碍和干扰时,更要坚持。
53) 仇恨永远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这是永恒的至理。
54) 把一切众生都放在自己的头顶上,实际上你是在最高处,大家都喜欢你,拥护你,信任你。
55) 你的身体不属于你自己,是属于上师三宝的,属于众生的,是普渡众生的工具,是用来成办众生利益的,所以要珍惜。
56) 算什么命,能算出来吗?除了自己,谁也改变不了你的命运,上师告诉你的是改变命运的方法,你要按照他的要求去做,才能解脱。
57) 当我们发心为一切众生、一切有情而修持成佛的时候,自然消除了所有的业障;圆满了无量的福德。
58) 别人讲我们不好,不用生气、难过。说我们好也不用高兴,这不好中有好,好中有坏,就看你会不会用?
59) 人生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60) 珍惜上师,珍惜传承,珍惜法宝,珍惜人身,珍惜缘分,珍惜光阴。
61) 解脱是彻底明白,是大智慧,是会解决、处理家庭、工作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62) 自性就是一个完全自然的状态,完全放松。没有任何所求,来也自然,去也自然,顺其自然,不取不舍,无求无欲,保持一种安祥的状态。
63) 一切痛苦的根源是自私自利,我执我爱,饶益一切众生,承办众生的利益才是快乐的源泉。
64) 忘记并不等于从未存在,一切自在来源于选择,而不是刻意。不如放手,放下的越多,越觉得拥有的更多。
65) 对上师三宝的功德生起欢喜心,你自己的相续中也能产生这些功德。你喜欢,你相信,你想得到,这就是信心。
66) 伤害别人,就是伤害自己,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这就是因果。
67) 佛力加持不可思议,找到了解脱的方向。继续坚持修,认真修,老老实实地修,不能退转,时时刻刻祈祷上师三宝的加持,就不会有违缘和障碍。
68) 佛法是成佛的方法,有了真正的佛法。就有了办法。只要认真修,坚持修,就一定会解脱,一定能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