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苏武牧羊故事名言 正文

苏武牧羊故事名言

时间:2025-05-04 03:21:17

一、单项选择题

1、博大精深、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是人类历史文化中的奇葩,以下内容不属与中华文化范畴的是()

A京剧、吕剧等艺术B国画、扑灰年画等艺术

C拉丁文、英文等文字D甲骨文、金文等汉字

2、2006年6月10日是“中国文化遗产日”,某校举行了隆重的宣传教育活动,其中一项是就“中华文化绵延不绝,并不断创新与发展”展开讨论,你认为以下观点正确的是()

A中华文化没有经历自然灾害B.中华文化没有经历异族入侵

C中华文化具有生生不息的力量D.中华文化没有经历内部动乱

3、中华文化之所以生生不息,历久弥新,是因为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下列说法中能够体现中华文化精神的是()

①宁为玉碎,不为瓦全②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③不降其志,不辱其身④礼之用,和为贵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

4、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下列活动属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有()

①2006年3月31日,拜谒“人文始祖”黄帝的拜祖大典仪式在河南省新郑市黄帝故里隆重举行

②全面整顿和清理厂矿企业等单位或部门的不安全隐患

③全国各地中小学举行学习雷峰活动

④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

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5、高举民族精神的火炬,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让其在我们身上不断发扬光大,是祖国人民在我们的深情期盼。为此我们要()

①在学习和阅读中理解和感悟民族精神

②大力崇拜国外文化

③对于传统文化一概继承和发扬

④从日常的学习生活做起,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A②③B①④C③④D①②

6、下列传统美德中哪些是体现爱国思想的()

①临患不忘国,忠也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③与朋友交,言而有信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7、某班准备召开关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主题班会,下面是同学们搜集的

①小国寡民,老死不相往来②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③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④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8、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的伟大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A.为人民服务B.集体主义C.爱国主义D.国际主义

9、代表中国博大精深文化的有()

①长城②京剧③金字塔④故宫⑤儒家思想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⑦中国丝绸

A.①②④⑤⑥⑦B.①②④⑥⑦C.①②④⑤⑦D.①②④⑤⑥

10、民族魂主要指()

A.民族文化B.民族精神C.传统美德D.传统习俗

11、汉唐气象,时代华章。与中华民族迈向现代化的雄健步伐相伴,一种昂扬向上、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正在神州大地激越弘扬。这里的时代精神指的是()

A.中华五千年文明B.中华民族精神C.抗洪精神D.抗击“非典”精神

12、关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我们必须做到()

①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②反对一切外来文化

③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④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的影响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13、图是2008奥运奖牌式样,正面是插上翅膀站立的胜利女神和希腊潘纳辛纳科竞技场,背面镶嵌着取自中国古代龙纹玉璧造型的玉璧,奖牌诠释了中华民族以“玉”比“德”的价值观,是中华文化和奥林匹克精神一次完美的“中西合璧”。由此可见()

①世界文化丰富多彩②任何民族文化精华都是人类共同财富③中华传统文化具有恒久魅力④各种文化之间没有丝毫差别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与文化陶冶着人们的情趣。下面,传统文化与传统节日搭配不当的是

A、春节---贴春联B、元宵节---舞龙灯C、端午节---吃月饼D、中秋节---赏月

15、下列提法中,不能体现出宽容的是

A.宰相肚里能撑船B.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C.海纳百川,有容乃大D.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二、简答题

16、“中华文化,悠悠5000年;璀璨、淳韵、绵延于海内外。走近中华文化,便走近了神韵……….”。

你对中华文化有哪些认识?(围绕中华文化的特点、作用回答)

17、“苏武牧羊”“徒木为信”“负荆请罪”三个美德故事对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三、情景在线

18、材料: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在中华传统美德的大花园里,中华民族创造许许多多能体现传统美德的历史故事和名言警句。请你列举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历史故事和名言警句?(各四个)

四、材料分析题

19、乘着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的东风,2008年的中国好事不断,喜事连连,第29届奥运会将在北京举行,到时中国将敞开好客的胸怀欢迎来自五湖四海的宾朋,向世界展示魅力无穷的中华文化;2008年也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30周年;在2008年神舟七号将再次将中华民族的自信带到太空;奥运圣火将在希腊雅典采集,到时,中华文化将随着奥运圣火传递到世界的每个角落,中华文化将穿越时空,辉映未来……

中华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

请你谈谈对上述材料的认识。

五、实践探究题

20、材料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国的文化典籍、文学艺术、传统哲学、道德伦理等共同组成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材料二:今年来,有些人对一些西方节日兴致勃勃,争相效仿。例如圣诞节、愚人节、情人节等,都有不少人热衷跟着过,并以此作为一种时尚。

材料三: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近日,韩国人要向联合国申报“端午祭”作为他们的文化遗产。

(1)有人说文化也是一种财富,你赞同吗?为什么?

(2)“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请你设计一条宣传标语,向外国游客介绍你所居住的城市的特色景观和特色文化。

(3)作为中学生,你将以怎样的实际行动来弘扬我们的优秀文化?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2、C3、D4、A5、B6、D7、C8、C9、A10、B11、B12、B13、A14、C15、B

二、简答题

16、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生生不息。中华文化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获得发展,不但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社会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而且还推动着世界文化的发展与进步;中华文化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是维系和滋养我们民族情感的纽带和源泉,也是培育和弘扬我们民族精神的沃土。

17、(1)“苏武牧羊”的故事鼓舞了一代代中国人心怀祖国,视国家利益为最高利益,即便是身处困境,也信念坚定,意志坚强,矢志不移。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真正放在首位,用自己的一切,甚至生命来维护祖国和民族的利益与尊严。

(2)“徒木为信”激励我们信守诺言,言而有信,做诚实守信的人。

(3)“负荆请罪”告诉我们在知道自身过错后,要敢于承认错误,做坦荡之人。

三、评析题

18、(1)历史故事:①苏武牧羊;②负荆请罪;③徙木为信;④凿壁偷光;⑤卧薪尝胆;愚公移山;铁杵磨成针等等。

(2)名言警句:

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③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④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⑤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等。

四、材料分析题

19、(1)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弘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我们走向伟大复兴的动力。

(2)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培养民族情感的沃土。民族文化影响个人情感,个人情感深深扎根在民族文化之中。

(3)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发展社会主义文化,要海纳百川,博采众长。

五、实践探究题

20、(1)赞同。因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生生不息。中华文化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获得发展,不但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社会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而且还推动着世界文化的发展与进步;中华文化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是维系和滋养我们民族情感的纽带和源泉,也是培育和弘扬我们民族精神的沃土。因此,文化也是一种宝贵的财富。

(2)答案略,提示:如,长春市:我国著名的汽车城,电影城,冰雪城等等。

(3)保护和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宣传、弘扬我们的优秀的民族文化,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道德素质,为中华文化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1、人固有一死,有的轻如鸿毛,有的重如泰山。

2、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3、舍身取义,杀身成仁。

4、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夏完淳《别云间》

5、视死如归。——司马迁

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7、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也。——孟子

8、一个人决意赴义时,那么他的头卖给刽子手就要卖得值得。——法国作家巴尔扎克

9、懦夫一生死多次;勇者一生死一回。

10、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

1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孟子《孟子·告子上》

12、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莎士比亚

13、与其生而无义,固不如烹。——司马迁《史记·田单列传》

1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15、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

16、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舒弃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巴金

17、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夏明翰

18、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匈牙利·裴多菲

19、浪迹江湖忆旧游,故人生死各千秋,已摈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恽代英《狱中诗》

20、剜心也不变,砍首也不变!只愿锦绣的山河,还我锦绣的面!——柔石

2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22、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陈毅《梅岭三章》

23、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轲

舍身取义的事例七则

舍身取义的事例一:解放前,由于国民政党腐败无能,经济趋于崩溃,洋货充斥市场。著名作家朱自清宁肯饿死也不买美国救济粉,被称为“表现我们民族英雄气概的爱国知识分子”。

舍身取义的事例二:黄花冈起义时,大批革命志士抛头颅、洒热血。林觉民率敢死队冲进两广总督衙门,与清兵浴血奋战,中弹被俘,从容就义。喻培伦胸前挂满一筐炸弹,冲锋在前,弹尽力竭,后被俘,英勇牺牲。

舍身取义的事例三:苏武牧羊的`故事妇孺皆知。苏武被扣于匈奴后,匈奴贵族先以名利引诱,后以严刑威胁。但苏武始终大义凛然,宁死不屈。匈奴贵族无计可施,便“徙武北海上无人处”。苏武则“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他仍拄着汉朝的旄节,不屈节辱命。他出使时正值壮年,待其归汉之时,已是须发皆白。他成为我国历史上坚持民族气节的著名人物。

舍身取义的事例四: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被视为国贼。一位洛阳名医名唤吉平,忠汉室,与汉国舅董承等人共谋诛曹。他打算在为曹操送药时下毒,却不慎泄露了天机。曹操命人痛打吉平,逼他招出何人指使。吉平血流满阶仍只是痛骂曹贼,后撞阶而死。在罗贯中笔下,他是有名的忠义之臣。

舍身取义的事例五:清末,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逃往日本。谭嗣同是“有心杀贼,无力回天”。他坚信“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泰然赴死,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名句。

导语:古往今来,有许许多多的名人

十位历史名人故事及话题分析

1.辛弃疾忧国忧民

辛弃疾曾写《美芹十论》献给宋孝宗。论文前三篇详细分析了北方人民对女真统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统治集团内部的尖锐矛盾。后七篇就南宋方面应如何充实国力,积极准备,及时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规划。但是当时宋金议和刚确定,朝廷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分析:“位卑未敢忘忧国”,为国分忧,是每一个华夏儿女义不容辞的义务。

话题:“责任”“爱国”

2.曹雪芹戏谑权贵

清末著名文学家曹雪芹晚年生活很清苦,但他却从不趋炎附势,巴结权贵。据说有个都统老爷过生日,下帖子摊派送礼。曹雪芹请人挑上两坛清水,自己拿着一副

分析:在清贫的生活中,能做到不趋炎附势,不人云亦云,保持自己节操的人,是值得人们尊重的。

话题:“人的品格”“自尊与他尊”

3.不为五斗米折腰

东晋诗人陶渊明任彭泽县令时,有一次,郡里的督邮到彭泽检查公务。郡里派人送信给陶渊明,要求他做好迎接准备,也就是备好礼品,备好美食佳肴,穿戴整齐,恭恭敬敬地来迎接。

陶渊明气得将信撕得粉碎。他大声说:“我决不为小小县令五斗米的薪俸,就低声下气地向那些家伙献殷勤!”说完,脱下官服,摘下官帽,交出官印,就辞官回家了。

分析:没有高尚的品德和气节就无法做出这样的举动。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世代相传,这正是人们对高尚品德和气节的追求与向往。

话题:“品德与气节”“人生的追求”

4.岳飞“精忠报国”

岳飞应募参军,因战功累累不断升职,宋高宗亲手写了“精忠岳飞”四个字,制成旗后赐给他。又召他到寝阁,对他说:“中兴的大事,全部委托给你了。”金人攻打拱州、亳州,刘锜向朝廷告急,宋高宗命令岳飞火速增援,并在赐给岳飞的亲笔信中说:“设施之事,一以委卿,朕不遥度。”岳飞于是调兵遣将,分路出战,自己率领轻装骑兵驻扎在郾城,兵锋锐气十足。

但是,后来高宗和秦桧决定与金议和,向金称臣纳贡。就在岳飞积极准备渡过黄河收复失地的时候,高宗和秦桧却连发12道金字牌班师诏,命令岳飞退兵。后岳飞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毒死于临安风波亭,时年仅39岁。

分析:“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岳飞的忠勇故事千百年来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每当外侮当前,人们总是以岳飞为榜样,坚决抵抗。

话题:“国难见忠心”“国家与个人”“忠君与爱国”

5.朱自清不吃嗟来之食

我国著名散文家朱自清教授,晚年身患严重的胃病,他每月的薪水仅够买3袋面粉,全家12口人吃都不够,更无钱治病。当时,国民党勾结美国,发动内战,美国又执行扶助日本的政策。一天,吴晗请朱自清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美援面粉”的宣言书上签字,他毅然签了名并说:“宁可贫病而死,也不接受这种侮辱性的施舍。”这年(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贫困交加,在北京逝世。临终前,他嘱咐夫人:“我是在拒绝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我们家以后不买国民党配给的美国面粉。”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中国人的骨气。

分析:贪贱不能移的骨气在朱自清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不吃美国“救济粮”不仅是高贵人格的表现,更是国格的表现。

话题:“骨气”“人格和国格”

6.陆游气吞残虏

陆游一生以诗文为武器,抒写抗敌御侮、恢复中原的激越情怀和有志难伸的忧愤,气势雄浑,感情奔放。他始终坚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中年入蜀抗金,军事生活丰富了他的文学内容,作品吐露出万丈光芒,成为杰出的爱国诗人。

分析:陆游的爱国诗篇没有矫情,没有妥协,从中可窥见到诗人强烈的民族气节。

话题:“文学的力量”

7.王国维之死

王国维的文化生命中,最深奥的一笔是他的死。

关于他的死,赵万里《王静安先生年谱》有如下记载:“五月初二日夜,阅试卷毕,草遗书怀之。是夜熟眠如常。翌晨(即1927年6月2日)盥洗饮食,赴研究院视事亦如常。忽于友人处假银饼五枚,独行出校门,雇车至颐和园。步行至排云轩西鱼藻轩前,临流独立,尽纸烟一支,园丁曾见之,忽闻有落水声,争往援起,不及二分钟已气绝矣,时正巳正也。”

由此大体可以推测,王国维的死,不仅是一种主动的选择,而且平静得很,如同去赴一位老朋友的`约会,没有丝毫激昂的成分。正是这种视死如归的平静,为王国维在文化史的坐标系上圈定了一个独特的位置。他并非死于具体的时事,而极可能是死于对他身处其中的文化精神的失望,对于中国文化中某些无法补救的缺失的绝望。从大的历史观来看,他的死,不仅不拘泥于一些具体时务,更超越了个体生命;他以死来将自己同沦落的文化分割开来——他看到,倘肉体不死,精神必定走向泯灭,所以,只有以肉体的死,换取精神的永生。这正是他的大清醒、大智慧处。当时恐怕只有少数有同感者看穿了这一点。

分析:宁静无悔的选择,似乎在追求着什么,也许是中国知识分子那内心深处的一种恬然吧!

话题:“选择和追求”“死亡与永生”

8.绝不气馁的贾平凹

贾平凹在大学中文系读书时,开始进行文学创作,他连连在校报上发表诗作,并逐步将作品投向社会上的大小报刊,尽管那时他收到的退稿单比稿费单要多得多,但他毫不气馁,一如既往地看书、写作、投稿,终于获得成功。20年来,他以一枝灵秀之笔,写下了七八百万字的作品,出版了六七十部着作,数十次获得国内外各种文学奖。

分析:毅力是一种闪烁着勇敢者光芒的品质。失败了,不可怕,做一个有毅力的勇敢者,成功定是你的。

话题:“写作之路”“坚持就是胜利”

9.鲁迅为国弃医从文

在中国被称为“东亚病夫”的黑暗年代,鲁迅抱着医学救国的热情东渡日本留学。当他从电影中看到中国人被日寇砍头示众、周围却挤满了看到同胞被害而麻木不仁的人群的情景后,内心受到极大的震动,他觉得“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也不必以为不幸的”。他毅然弃医从文,立志用手中的笔来唤醒沉睡的中国民众的灵魂。

分析:个人的理想重要还是民族的振兴重要?鲁迅选择了后者。在那“风雨如磐暗故园”的时代,这样的选择又是何等伟大。

话题:“理想和现实”“选择”

10.苏武牧羊

公元前100年,汉武帝派苏武出使匈奴。由于“虞常事件”,苏武受牵连被扣押。匈奴单于采用各种手段,软硬兼施威逼苏武投降。然而苏武在刀剑下昂首不动,在甜言蜜语中侧耳不应。他对前来劝降的匈奴官吏说:“以死报国,是我早就下定了的决心,只要能对国家有所贡献,即使是受刀剑,下油锅,肝脑涂地,我也心甘情愿。”不管匈奴人如何折磨他,

他都没有低下那颗高贵的头。匈奴首领单于最后无计可施,只好把他赶到荒无人烟的“北海”,与羊群为伴。19年后苏武归国时已是须发皆白的老人了。

分析:敢于以死报国,是苏武忠贞的集中体现。正是如此,他才成为几千年来爱国尽忠的典型代表,世人效仿的楷模。

话题:“爱国”“忠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