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唐)岑参《关人赴安西》
译:从小就想着报效祖国,而不是想着要封侯当官。
2.见侮而不斗,辱也。——《公孙龙子》
译:当正义遭到侮辱、欺凌却不挺身而出,是一种耻辱的表现。
3.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龋——《后汉书》
译:人们都认为只有获取别人的东西才是收获,却不知道给予别人也是一种收获。
4.差之毫厘,缪以千里。——(宋)陆九渊
译:做任何事情,开始一定要认真地做好,如果做差了一丝一毫,结果会发现相差很远。
5.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警世通言》
译:尽管你是一个强者,可是一定还有比你更强的人,所以不要在别人面前骄傲自满,自己夸耀自己。
6.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
译:只要肯努力去做,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大圣人。
7.知耻近乎勇。——《中庸》
译:知道什么是可耻的行为,那就是勇敢的好表现。
8.当仁,不让于师。——《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10.不怨天,不尤人。——《论语》
译:遇到挫折与失败,绝不从客观上去找借口,绝不把责任推向别人,后来发展为成语“怨天尤人”。
1、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唐)岑参《关人赴安西》
译:从小就想着报效祖国,而不是想着要封侯当官。
2、见侮而不斗,辱也。——《公孙龙子》
译:当正义遭到侮辱、欺凌却不挺身而出,是一种耻辱的表现。
3、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后汉书》
译:人们都认为只有获取别人的东西才是收获,却不知道给予别人也是一种收获。
4、差之毫厘,缪以千里。——(宋)陆九渊
译:做任何事情,开始一定要认真地做好,如果做差了一丝一毫,结果会发现相差很远。
5、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警世通言》
译:尽管你是一个强者,可是一定还有比你更强的人,所以不要在别人面前骄傲自满,自己夸耀自己。
6、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
译:只要肯努力去做,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大圣人。
7、知耻近乎勇。——《中庸》
译:知道什么是可耻的行为,那就是勇敢的好表现。
8、当仁,不让于师。——《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10、不怨天,不尤人。——《论语》
译:遇到挫折与失败,绝不从客观上去找借口,绝不把责任推向别人,后来发展为成语“怨天尤人”。
11、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唐)岑参《关人赴安西》
译:从小就想着报效祖国,而不是想着要封侯当官。
12、见侮而不斗,辱也。——《公孙龙子》
译:当正义遭到侮辱、欺凌却不挺身而出,是一种耻辱的表现。
13、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后汉书》
译:人们都认为只有获取别人的东西才是收获,却不知道给予别人也是一种收获。
14、差之毫厘,缪以千里。——(宋)陆九渊
译:做任何事情,开始一定要认真地做好,如果做差了一丝一毫,结果会发现相差很远。
15、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警世通言》
译:尽管你是一个强者,可是一定还有比你更强的人,所以不要在别人面前骄傲自满,自己夸耀自己。
16、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
译:只要肯努力去做,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大圣人。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8.当仁,不让于师。—《论语》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周易》
12.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14.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1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
1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19.不怨天,不尤人。—《论语》
20.不迁怒,不贰过。—《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