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后稷的故事的名人名言 正文

后稷的故事的名人名言

时间:2025-05-04 01:10:42

陆贾名言名句

1、然功不能自存,而威不能自守,非贫弱也,乃道德不存乎身,仁义不加於下也。

2、夫酒池可以运舟,糟丘可以远望,岂贫於财哉?

3、夫进取者不可不顾难,谋事者不可不尽忠;故刑立则德散,佞用则忠亡。

4、是以君子握道而治,据德而行,席仁而坐,杖义而强,虚无寂寞,通动无量。

5、夫人者,宽博浩大,恢廓密微,附远宁近,怀来万邦。

6、川谷交错,风化未通,九州绝隔,未有舟车之用,以济深致远;于是奚仲乃桡曲为轮,因直为辕,驾马服牛,浮舟杖楫,以代人力。

7、民知畏法,而无礼义;于是中圣乃设辟雍庠序之教,以正上下之仪,明父子之礼,君臣之义,使强不凌弱,众不暴寡,弃贪鄙之心,兴清洁之行。

8、故世衰道失,非天之所为也,乃君国者有以取之也。

9、圣人王世,贤者建功,汤举伊尹,周任吕望,行合天地,德配阴阳。

10、圣人不贵寡,而世人贱众,五谷养性,而弃之于地,珠玉无用,而宝之于身。

11、目以精明,耳以主听,口以别味,鼻以闻芳,手以之持,足以之行,各受一性,不得两兼,两兼则心惑,二路者行穷,正心一坚,久而不忘,在上不逸,为下不伤,执一统物,虽寡必众,心佚情散,虽高必崩,气泄生疾,寿命不长,颠倒无端,失道不行。

12、设刑者不厌轻,为德者不厌重,行罚者不患薄,布赏者不患厚,所以亲近而致远也。

13、故物之所可,非道之所宜;道之所宜,非物之所可。

14、圣人不空出,贤者不虚生。

15、夫谋事不并仁义者后必败,殖不固本而立高基者后必崩。

16、君明於德,可以及於远;臣笃於义,可以至於大。

17、民不罚而畏,不赏而劝,渐渍于道德,而被服于中和之所致也。

18、世殊而地绝,法合而度同。

19、民人食肉饮血,衣皮毛;至于神农,以为行虫走兽,难以养民,乃求可食之物,尝百草之实,察酸苦之味,教人食五谷。

20、质美者以通为贵,才良者以显为能。

21、智者之所短,不如愚者之所长。

22、故性藏于人,则气达于天,纤微浩大,下学上达,事以类相从,声以音相应,道唱而德和,仁立而义兴,王者行之于朝廷,疋夫行之于田,治末者调其本,端其影者正其形,养其根者则枝叶茂,志气调者即道冲。

23、圣人成之。所以能统物通变,治情性,显仁义也。

24、故圣人怀仁仗义,分明纤微,忖度天地,危而不倾,佚而不乱者,仁义之所治也。

25、夫形重者则心烦,事众者则身劳;心烦者则刑罚纵横而无所立,身劳者则百端回邪而无所就。

26、口诵圣人之言,身学贤者之行,久而不弊,劳而不废。

27、忠良方直之人,则得容于世而施于政。

28、民畏其威而从其化,怀其德而归其境,美其治而不敢违其政。

29、人之短生,犹如石火,炯然以过。

30、圣人承天之明,正日月之行,录星辰之度,因天地之利,等高下之宜,设山川之便,平四海,分九州,同好恶,一风俗。

31、故地封五岳,画四渎,规洿泽,通水泉,树物养类,苞植万根,暴形养精,以立群生,不违天时,不夺物性,不藏其情,不匿其诈。

32、夫释农桑之事,入山海,采珠玑,捕豹翠,散布泉,以极耳目之好,快淫侈之心,岂不谬哉?

33、持百姓之命,苞山泽之饶,主士众之力,而功不存乎身,名不显于世者,乃统理之非也。

34、视之不察,以白为黑。

35、纲维天下,劳神八极者,则忧不存於家。

36、圣人乘天威,合天气,承天功,象天容,而不与为功,岂不难哉?

37、君子笃于义而薄于利,敏于事而慎于言。

38、凡人莫不知善之为善,恶之为恶;莫不知学问之有益于己,怠戏之无益于事也。

39、君子不以其难为之也,故不知以为善也,绝气力,尚德也。

40、尧舜不易日月而兴,桀纣不易星辰而亡。

41、为之者情欲放溢,而人不能胜其志也。

42、居高者自处不可以不安,履危者任杖不可以不固。

43、谗夫似贤,美言似信,听之者惑,观之者冥。

44、天生万物,以地养之,圣人成之。

45、仁者道之纪,义者圣之学。

46、道莫大于无为,行莫大于谨敬。

47、高山出云,丘阜生气,四渎东流,百川无西行者,小象大而少从多也。

48、故在天者可见,在地者可量,在物者可纪,在人者可相。

49、礼义不行,纲纪不立。

50、故知天者仰观天文,知地者俯察地理。

51、怀异虑者不可以立计,持两端者不可以定威。

52、故怀道者须世,抱朴者待工,道为智者设,马为御者良,贤为圣者用,辩为智者通,书为晓者传,事为见者明。

53、国不兴无事之功,家不藏无用之器。

54、凡人则不然,目放於富贵之荣,耳乱於不死之道,故多弃其所长而求其所短,不得其所无而失其所有。

55、智者之所短,不如愚者之所长。文公种米,曾子驾羊。相士不熟,信邪失方。察察者有所不见,恢恢者何所不容。

56、书不必起于仲尼之门,药不必出于扁鹊之方。

57、夫长於变者,不可穷以诈。通於道者,不可惊以怪。审於辞者,不可惑以言。达於义者,不可动以利。

58、积德之家,必无灾殃。

59、良马非独骐骥,利剑非惟干将,美女非独西施,忠臣非独吕望。

60、养气治性,思通精神,延寿命者,则志不流於外。养气治性,思通精神,延寿命者,则志不流于外。

61、学之者明,失之者昏,背之者亡。

62、夫怀璧玉,要环佩,服名宝,藏珍怪,玉斗酌酒,金罍刻镂,所以夸小人之目者也;高台百仞,金城文画,所以疲百姓之力者也。

63、当斯之时,四渎未通,洪水为害;禹乃决江疏河,通之四渎,致之于海,大小相引,高下相受,百川顺流,各归其所,然后人民得去高险,处平土。

64、先圣乃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图画乾坤,以定人道,民始开悟,知有父子之亲,君臣之义,夫妇之别,长幼之序。于是百官立,王道乃生。

65、建大功于天下者必先修于闺门之内,垂大名于万世者必先行之于纤微之事。

66、察察者有所不见,恢恢者有所不容。

67、陈力就列,以义建功,师旅行阵,德仁为固,仗义而强,调气养性,仁者寿长,美才次德,义者行方。

68、设道者易见晓,所以通凡人之心,而达不能之行。

69、天地之性,万物之类,怀德者众归之,恃刑者民畏之,归之则充其侧,畏之则去其域。

70、天下人民,野居穴处,未有室屋,则与禽兽同域。于是黄帝乃伐木构材,筑作宫室,上栋下宇,以避风雨。

71、后世淫邪,增之以郑、卫之音,民弃本趋末,技巧横出,用意各殊,则加雕文刻镂,傅致胶漆丹青、玄黄琦玮之色,以穷耳目之好,极工匠之巧。

72、夫言道因权而立,德因势而行,不在其位者,则无以齐其政,不操其柄者,则无以制其刚。

73、求远者不可失于近,治影者不可忘其容,上明而下清,君圣而臣忠。

74、夫持天地之政,操四海之纲,屈申不可以失法,动作不可以离度,谬误出口,则乱及万里之外,何况刑无罪於狱,而诛无辜於市乎?

75、尊于位而无德者黜,富于财而无义者刑。贱而好德者尊,贫而有义者荣。

76、怀刚者久而缺,持柔者久而长,躁疾者为厥速,迟重者为常存,尚勇者为悔近,温厚者行宽舒,怀急促者必有所亏,柔懦者制刚强。

77、夫善道存乎心,无远而不至也;恶行著乎己,无近而不去也。

78、万世不乱,仁义之所治也。

79、故尊于位而无德者绌,富于财而无义者刑,贱而好德者尊,贫而有义者荣。

80、君子以义相褒,小人以利相欺,愚者以力相乱,贤者以义相治。

81、世俗以为自古而传之者为重,以今之作者为轻,淡于所见,甘于所闻,惑于外貌,失于中情。

82、故事或见一利而丧万机,取一福而致百祸。

83、政道隔于三家,仁义闭于公门,故作公陵之歌,伤无权力于世,大化绝而不通,道德施而不用

84、治以道德为上,行以仁义为本。

85、众口之毁誉,津石沉术;并亦所抑,以直为曲。

86、行之于亲近而疏远悦,修之于闺门之内而名誉驰于外。

87、有马而无王良之御,有剑而无砥砺之功,有女而无芳泽之饰,有士而不遭文王,道术蓄积而不舒。

88、故制事因短,而动益长,以圆制规,以矩立方。

89、建大功于天下者,必先修于闺门之内。垂大名于万世者,必先行于纤微之事。

90、夫人之好色,非脂粉所能饰;大怒之威,非气力所能行也。

91、故察於利而惛於道者,众之所谋也;果於力而寡於义者,兵之所图也。

92、德盛者威广,力盛者骄众。齐桓公尚德以霸,秦二世尚刑而亡。

93、故治外者必调内,平远者必正近。

94、目不能别黑白,耳不能别清浊,口不能言善恶,则所谓不能也。

95、道近不必出于久远,取其致要而有成。

96、众口毁誉,浮石沈木。群邪相抑,以直为曲。

97、夫欲富国强威,辟地服远者,必得之于民;欲建功兴誉,垂名烈,流荣华者,必取之于身。

98、德可以配日月,行可以合神灵,登高及远,达幽洞冥,听之无声,视之无形。

99、民知室居食谷,而未知功力。于是后稷乃列封疆,画畔界,以分土地之所宜;辟土殖谷,以用养民;种桑麻,致丝枲,以蔽形体。

100、善言古者合之于今,能述远者考之于近。

1、竭我百家产,崇尔一室居。四海竞如此,金碧照万里。

2、子孙何事为炮烙,不念嘻吁祝网时。

3、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

4、莫道官清无岁计,满山芝术长灵苗。

5、不向摇落地,何忧岁峥嵘。勗哉肯构人,处之千万荣。

6、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7、春山雨后青无限,借与淮南洗眼看。

8、憔悴泽边人,独醒良可惜。

9、清风何处来,先此高高台。兰丛国香起,桂枝天籁回。

10、家贫志不移,贪读如饥渴。

11、瓢思颜子心还乐,琴遇钟君恨即销。

1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3、何当换金骨,五云朝玉京。有客淳且狂,少小爱功名。

14、英雄惜此地,百万曾相距。近代无战争,常人自来去。

15、春尽桃花无处觅,空余流水到人间。

16、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17、谁言吾子青春者,意在生民先发讴。

18、明年桃李开,禹浪如霞高,之子可变化,咫尺登金鳌。

19、教易为善,善而人正,国之所以治

20、昔多松柏心,今皆桃李色。愿言造物者,回此天地力。

21、西都尚有名园处,我欲抽身希白傅。一日天恩放尔归,相逐栽花洛阳去。

22、万古功名有天命,浩然携手上春台。

23、有声若江河,有心若金璧。雅为君子材,对之每前席。

24、渺渺云霞开绛节,雝雝鸾凤答空歌。几时身退琼坛畔,荣利匆匆奈老何。

25、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6、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7、两两凫雁侣,依依江海濒。晚光倒晚影,一川无一尘。悠悠乘画舸,坦坦解朝绅。绿阴承作盖,芳草就为茵。

28、千灵无结愠,万卉不摧荣。庶几宋玉赋,聊广楚王情。

29、安得嘉宾来,当之共披襟。陶景若在仙,千载一相寻。

30、君子不独乐,我朋来远方。言兰一相接,岂特十步香。

31、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32、此乐不寻常,何苦事浮荣。愿师先觉者,远远濯吾缨。

33、尝闻自天意,天意岂如此。何为治乱间,多言历数尔。

34、归来笑春风,白日登青天。

35、朱楼逼清江,下睨百丈鳞。羡此南鱼乐,不忍持钩轮。

36、行行道不孤,明月相随去。

37、世间荣辱何须道,塞上衰翁也自知。

38、昔多松柏心,今皆桃李色。

39、一子贵千金,一路重千里。精思入于神,变化胡能拟。

40、万里江海源,千秋松桂阴。

41、后人收得休欢喜,还有收人在后头。

42、月有万古光,人有万古心。此心良可歌,凭月为知音。

43、好乐当年开口笑,此心无事愧重霄。

44、花前人自乐,桃李岂须言。

45、红霞绿竹忘机地,未免天家下诏求。

46、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47、纷纷堕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花如练,长是人千里。

48、天人两相忘,逍遥何有乡。吾当饮且歌,不知羲与黄。

49、密密天上语,忽忽人间有。与君置青山,解冠松桂间。

50、未必真龙媒,悠悠在平地。

51、逐尔群鸥乐,群鸥尔勿飞。此心未忘者,天机非杀机。

52、送君直上青霄去,行看归乘驷马车。

53、太平不自存,凶荒亦何及。神农与后稷,有灵应为泣。

54、少壮由来须努力,篆铭钟鼎古何人。

55、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56、清夜泛月华,宛是江湖游。他日上云去,兹为黄鹤楼。

57、无为落梅调,留寄陇头人。

58、独上西楼为君久,满城明月会云销。

59、圣明何以报,殁齿愿无邪。

60、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61、自然天下文,不复迷宗师。

62、好山深会诗人意,留得夕阳无限时。

63、教易为善,善而人正,国之所以治。

64、买臣起白社,贾谊富青春。宝此金辘轳,去去延平津。

65、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66、安得如白云,无心两相忘。

67、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68、更约中秋夕,长津无寸烟。

69、惟抱夷齐心,饮之可无愧。

70、窈窕玉女窗,想像玉女妆。皎皎月为鉴,飘飘霓作裳。

71、到日必诗战,重登李杜坛。

72、江山藏拙好,何敢望天阍。

73、功名早晚就,裴度亦书生。

74、孔子作旅人,孟轲号迂儒。吾辈不饮酒,笑杀高阳徒。

75、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76、一品与千金,问白发、如何回避。

77、万物已齐无一事,独醒惟笑众醺醺。

78、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冰微开。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

79、国家之患,莫大于乏人。

80、莫将富贵移平昔,彼此清心发半凋。

81、诗人不悔衣霑露,为惜清光岂易亲。

82、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83、试问捣衣仙,何如补天女。

84、半生游此道,观海特茫茫。

85、游子未归春又老,夜来风雨落花多。

86、幽兰在深处,终日自清芬。

87、好风从天来,吹落桂树花。

88、吾将退而隐,尚得荣其视。

89、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90、上有尧舜主,下有周召臣。琴瑟愿更张,使我歌良辰。

关龙逢

夏桀时,建造的酒池中可以运船;堆起的酒糟足有十里长,池中之酒可供牛饮者三千人。关龙逢向夏桀进谏说:古代的君王,讲究仁义,爱民节财,因此国家久安长治。如今国王您如此挥霍财物,杀人无度,您若不改变,上天会降下灾祸,那时定会有不测的结果。他恳请国王改变这种情况。说毕,立于朝廷不肯离去。夏桀大怒,命人把他囚而杀之。关龙逢因忠谏被杀,在夏王朝内外引起很大不满,很多人都不敢直言进谏,只想远远离去。

分明一派西湖景

明代,有一个穷秀才。一天,家徒四壁,饥肠辘辘的他正想做饭,当他揭开米缸时,只有数粒米躺在缸底。秀才只好小心翼翼地将那几粒米放到瓦瓯里煮。

当他捧起那清如西湖水的一瓯粥想喝时,鼻子呼出的气将瓦瓯里漂浮着的几粒米粥吹得上下翻腾,此时,秀才诗性大发,便顺口吟了两句:

数粒熬成粥一瓯,鼻风吹起浪悠悠。

可是吟来吟去,怎么也接不下去了。正当他捧着那瓯粥在破屋里踱来踱去想下句的时候,在他家已潜伏多时的小偷实在忍不住,于是脱口而出,给秀才续上了后两句:

分明一派西湖景,只欠渔翁一钓钩。

秀才一听连说:“好句,好句。”

后稷

其母姜原,原为帝喾元妃。姜原出野,见巨人足迹,踏之,践之而动如孕。生一子,以为不祥,弃之隘巷,马牛从他旁边过都不踩它;徙置之林中,适会山林多人,迁之;而弃渠中冰上,飞鸟以其翼覆荐之。姜原以为神,遂收养长之。初欲弃之,因名曰弃。弃为儿童时,好种树麻﹑菽,麻﹑菽。成人后,好耕农,相地之宜,善种谷物稼穑,民皆效法。尧听说,举为农师,天下得其利,有功。舜曰:“弃,黎民始饥,尔后稷播时百谷。”封弃于邰,号曰后稷,别姓姬氏。后稷是个大农业家。

泰伯

相传,泰伯、仲雍二人是亲兄弟,生父即周朝太王古公父。本来,泰伯兄弟在古公父去世后应该依次继承王位。但是他们看到父亲特别喜欢第三子季历的儿子姬昌(即后来的周文王),况且姬昌的确有超人的才能,因此决定主动把继承权让给季历。然后由季历传给姬昌。后来,古公父等人接二连三地要他们继承王位,他们都坚辞不受。为了断绝别人拥立他们的念头,泰伯、仲雍便出逃至远荒之裔的东吴荆蛮地区,断发纹身,遵行当地落后民族的习惯。周部族的人们见他俩意志坚决,就只好拥立季历和姬昌。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泰伯让王"的.故事,泰伯到了荆蛮后,荆蛮人为他把家业传给幼弟的义举而感动,纷纷前来投靠、跟随。在他和仲雍的带动下,由开始的一千多家,逐渐发展壮大,进而建立了吴国,建都于吴(今江苏苏州)。

曾国藩遭小偷奚落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人物之一的曾国藩,小时候的天赋却并不高。

有一天晚上,夜深人静之时,少年曾国藩在家读书,一篇文章重复朗读多遍,还没有背下来。他只好一直诵读此文。

这时候,家里来了一个小偷,潜伏在屋檐下,希望等读书人睡觉之后捞点好处。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见曾国藩去睡觉,还是翻来覆去地读那篇文章。

小偷大怒,跳出来大声说:“这种水平读什么书?”那小偷将那文章很流畅地背诵了一遍,然后轻蔑地看了曾国藩一眼,扬长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