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泰龙刻苦
伏尔泰说得好:“要在这个世界上获得成功,就必须坚持到底——剑至死都不能离手。”下面这个美国人的故事,正是成功从“必要性”走向“必然性”的真实写照——
史泰龙他的父亲是一个赌徒,而母亲是一个酒鬼。父亲赌输了,又打老婆又打他;母亲喝醉了也拿他出气发泄。史泰龙他在拳脚交加的家庭暴力中长大,常常是鼻青脸肿,皮开肉绽。
因此,史泰龙他面相很不美,学习也不好。高中辍学,便在街头当阿混。
直到他20岁的时候,一件偶然的事刺激了他,使他醒悟反思:“不能,不能这样做。如果这样下去,和自己的父母岂不是一样吗?成为社会垃圾,人类的渣滓,带给别人、留给自己的都是痛苦——不行,我一定要成功!”
他下定决心,要走一条与父母迥然不同的路,活出个人样来。
但是做什么呢?他长时间思索着。从政,可能性几乎为零;进大企业去发展,学历和文凭是目前不可逾越的高山;经商,又没有本钱……他想到了当演员——当演员不需要过去的清名,不需要文凭,更不需要本钱,而一但成功,却可以名利双收。但是他显然不具备做演员的条件,长相就很难使人有信心,又没有接受过任何专业训练,没有经验,也无“天赋”的迹象。
然而,“一定要成功”的驱动力,促使他认为,这是他今生今世唯一出头的机会,最后的成功可能。决不放弃,一定要成功!
于是,他来到好莱坞,找明星、找导演、找制片人……找一切可能使他成为演员的人,四处哀求:“给我一次机会吧,我要当演员,我一定能成功!”
很显然,他一次又一次被拒绝了。
但他并不气馁,他知道,失败定有原因。
每被拒绝一次,就认真反省、检讨、学习一次。
一定要成功,痴心不改,又去找人……
不幸得很,两年一晃过去了,钱花光了,便在好莱坞打工,做些粗重的零活;
两年来他遭受到1000多次拒绝。
他暗自垂泪,痛哭失声。难道真的没有希望了吗?
难道赌徒、酒鬼的儿子就只能做赌徒、酒鬼吗?
不行,我一定要成功!
他想,既然不能直接成功,能否换一个方法。
他想出了一个“迂回前进”的思路:先写剧本,待剧本被导演看中后,再要求当演员。幸好现在的他,已经不是刚来时的门外汉了。
两年多耳濡目染,每一次拒绝都是一次口传心授,一次学习,一次进步。
因此,他已经具备了写电影剧本的基础知识。
一年后,剧本写出来了,他又拿去遍访各位导演,“这个剧本怎么样,让我当男主角吧!”
普遍的反映都是,剧本还可以,但让他当男主角,简直是天大的玩笑。
他再一次被拒绝了。他不断对自己说:“我一定要成功,也许下一次就行,再下一次、再下一次……”在他一共遭到1300多次拒绝后的一天,一个曾拒绝过他20多次的导演对他说:“我不知道你能否演好,但我被你的精神所感动。我可以给你一次机会,但我要把你的剧本改成电视连续剧,同时,先只拍一集,就让你当男主角,看看效果再说。如果效果不好,你便从此断绝这个念头吧!”
为了这一刻,他已经作了三年多的准备,终于可以一试身手。
机会来之不易,他不敢有丝毫懈怠,全身心投入。
第一集电视剧创下当时全美最高收视纪录——他成功了!
现在,这个人是世界顶尖的电影巨星。
他就是大家熟悉的史泰龙。
史泰龙的健身教练哥伦布医生这样评价他:“史泰龙每做一件事都百分之百投入。他的意志、恒心与持久力都是令人惊叹的。他是一个行动家。他从来不呆坐着让事情发生——他主动地令事情发生。”
如果史泰龙当初只是“想”成功,在茶余饭后做做明星梦,消遣一下,他就绝不会有今天。因为那样的话,他就不会付出,不会拼命。
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世上没有做不成的事,只有做不成事的人。
史泰龙刻苦励志故事二
1946年7月,他出生在纽约曼哈顿一所慈善医院里。不幸的是他被药用镊子伤到了面部神经,导致左脸颊部分肌肉瘫痪,左眼睑与左边嘴唇下垂,语言能力也受到极大的影响。
幼年时期,他一直和保姆生活在一起,只有周末才能见父母一面。因为长相的原因,大家都不喜欢他,也不愿意和他玩。他十分渴望得到友谊和别人的关爱,得到别人的赞赏和尊重,可人们总是将他拒之门外。
11岁那年,父母在不断争吵中分道扬镳,唯一让他感到温暖的母亲也离开了他。和父亲在一起的日子,并不如想象中那样温馨美好。父亲对他十分严厉,几乎到了苛刻的地步,稍有不慎,就会招来一顿斥责和辱骂。父亲经常朝他嘶吼:“你为什么不能变聪明一点儿?你为什么不能强壮一些?”那段时间,他觉得自己简直一无是处。
15岁那年,他来到费城,与母亲和继父生活在一起。他的学习成绩一塌糊涂,被人认为是一个带坏其他同学的典范。他一共换了12所不同的学校,常常待不了多久就被学校找个理由开除了。
走过苦难的童年和少年,他渐渐长大成人,并且在体育方面表现出过人的天赋。他想成为一名足球运动员或足球明星,可是没有一所体育院校愿意录取他;他想参加海军,可是又不够年龄。无奈之下,他只好来到瑞士,一边给女学生上体育课,一边学习戏剧课程。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排演阿瑟·米勒的名剧《推销员之死》时,他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做一名演员。
不久,他满怀信心地回到了美国,进入迈阿密大学,正式学习表演艺术。然而他的导师很不喜欢他,认为他不是演戏的料,永远也不会有前途,还劝他尽快退学。尽管他不相信命运,也不愿意服输,但还是以三个学分之差,被迈阿密大学拒之门外。
随后,他来到了纽约。迷恋于星相占卜的母亲断言,他会成为一个明星,但不是演员,而是以作家的身份。于是他听从了母亲的建议,暂时放弃了做演员的梦想,潜心研习剧本的写作。他想,人们总是在试镜时拒绝我——因为我的眼睑下垂,因为我的声音太过低沉。既然我无法改变自己的外部形象,我总有能力去修改润色自己创作的剧本吧!
1974年,他突发灵感,创作了一个叫《洛奇》的剧本。当时不少制片人都很看好这个剧本,但因为他坚持要求出演其中的男主角,而被所有的制片人拒绝。他不甘心,又带着剧本分别拜访了美国的500多家电影公司,终于,在被拒绝了1850次后,有一家电影公司被他的诚心所感动,答应了他的要求。片子以很低的成本在一个月内就拍完了,可谁也没想到,这部电影会成为好莱坞电影史上的一匹黑马。
1976年,这部电影的票房突破了2。25亿美元,夺得了奥斯卡最佳影片与最佳导演奖,并获得最佳男主角与最佳编剧的提名。著名导演兼制片人弗兰克·科波拉由衷地赞叹道:“我真希望这部电影是我拍的。”
一夜之间,他成了全球炙手可热的人物。他就是观众心目中的超级偶像、单片酬金超过2000万美元、好莱坞武打动作巨星史泰龙。
回眸往事,史泰龙感慨万千。如果不是经历了那么多的挫折,也许他根本不会有今天的成就。是别人的拒绝激发了他的斗志,磨砺了他的意志,洗礼了他的灵魂,从而改变了他的人生。用史泰龙自己的话来说:“我必须干出点儿什么名堂,来为自己赢得一点儿自尊与自信。”
好久没看电影,多亏了春节
《洛奇》一部相当知名的体育题材励志电影,最近得空儿又看了一遍,偶然发现最后的拳台大战原来也是在新年之际,没想到这么应景儿,姑且拿来祝大家牛年快乐吧!
《洛奇》到现在拍了整整五部,不得不引起我的注意,从1976年一直打到了2006年。我很纳闷到底这片子有什么可一拍再拍的。虽没有看过,不过用“脚后跟儿”想都知道系列的第一部不说是最好的也是非常有看头儿的一部。记得“外貌协会会长”说过这个片子就是男版的灰姑娘。此话不假,确实,不管怎么说《洛奇》基本就是一部“赤裸裸”的励志影片。当我拿来看过一遍后,出乎意料,自己还是对自己说“嗯,有点意思”。
作为一部励志电影,他确是有好莱坞制式的情节和结构。影片用了近一半的片长来表现洛奇潦倒的境况。片子开始就是一场让人提不起劲的比赛,虽说洛奇赢了,但台上不见获胜者的兴奋,台下也没有排山的欢呼,反倒都是叫骂比赛的无聊。休息室里,我们了解到这场胜利为洛奇赢得了65块的奖金,抛去各种费用最后他拿到了40块。这让观众明白主人公的拳坛生涯不但不精彩而且几乎到了只能糊口的地步。这还没完,既然拳台养活不了洛奇,兼职是个理所应当的选择,看看主人公的兼职——为黑社会追债。想想也算是发挥自己的长处。可洛奇天生又不是心狠的人,手再辣也要听脑袋管,追债任务没有按“上面”的要求行事,最后落得一顿奚落。接着,洛奇回到拳击馆,发现自己的储物柜不再属于自己,“老麦克”不客气地告诉洛奇柜子现在是明日之星的,而洛奇不管是不是赢了比赛,都是个蹩脚货。够潦倒吗?还不够。接着连街头的混混都懒得听洛奇的说教,最后回敬了他一个帅气的手势。
一个无知孩子的手势,又一次刺痛了洛奇。
有够逊,有够背,有够糗之后,幸运女神终于站在了咸鱼身边,手把手教他翻身。重量级冠军阿波罗希望给一个无名小卒挑战战神的机会,彰显狗屁美国精神。(
史泰龙:都知道他吧,可咱就从没冲着他的名气看过什么片子。压根儿就觉得他是个肌肉男,会说话的人肉盆景。什么第一滴血,就是流一盆我都不带拿眼皮夹你一下。可是看了本片,哦!?好像也不全是这样。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史泰龙那浑厚中带着强烈鼻腔共鸣还夹杂着懒散气质的嗓音。说起话来音色稳健,配上他那副提不起精神的脸,耷拉着眼皮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不管是有意为之还是史泰龙本色演绎(多半是后者)。效果很好,让本片没有丝毫苦痛挣扎中的软弱,只看到主人公坚硬的挨过每一天。“坚硬”没错,就是“坚硬”,不是坚强,坚强可能更多的是指
见缝插针的细腻:影片整个的气质就很硬,没有什么纠结灵魂,撕心裂肺的苦痛。而硬朗的整体中还是有一些点睛的细腻之处,让片子时不时温柔的捅你一下。
看到小时候的自己,总让人想起过往的年代,过往的青春,还有一个个幻灭的理想。看着现在的自己,洛奇也是由衷的无奈,自己到底在干些什么?
愤怒,没了这口让人奋进的中气,就算女神揪着咸鱼也未必能翻身。洛奇在酒馆里的谈话显然他还是有一口气在胸中憋闷。“你努力过些什么?”问老板也拷问着自己。
“老麦克”也希望能借着咸鱼翻身之际,给自己最后一个机会,前面对洛奇尽挖苦讽刺之能事。而现在又主动找上门示好。不免让人觉得这死老头势力的很,不过谈话间也感受到“老麦克”厚着脸皮自荐的心酸,毕竟已是一把年纪,如此低三下四只为了最后的机会。同样史泰龙也在这里献上了本片中最好的表演,洛奇终于爆发,歇斯底里的吼叫着,吐露了压抑多年的怒火和不满。
说到结局真是让我惊出一身汗,还好导演没让洛奇战胜阿波罗,总算为影片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使得洛奇的拼搏升华到了和胜负无关,只为自己的理想,为了证明自己,为了爱。结尾的处理也很干脆,就那样一个视外人如无物的拥抱,嘴里面“我爱你”“我爱你”的说着,定格,黑屏,滚字幕。留在脑子里的只有洛奇苦战之后伤痕累累的脸。
音乐:这个大家应该都有体会吧,如此硬朗的影片,又加之是励志题材,激昂奋进的配乐那是必不可少的。但没想到影片的配乐这么的优秀,如此贴合电影,都记得洛奇一袭灰衣在城市中奔跑那段吧,经典励志影片的必备桥段,一首激昂到亢奋的配乐加上主人公片段式的奋斗场景,随着音乐的结束,主人公往往已蜕变成了极品凤凰男(女)。说起这个我就忍不住,蒙太奇可以,但是被这种桥段忽悠出那三分钟的热气儿,的确幼稚。生活就是生活,面对困苦,只有鏖战,哪来的那么多酣战淋漓。放到时间上去烤,扔进苦海里去煮,烤焦了,熬化了,才正真脱胎换骨。励志就是励志,看看可以,别全信。除了这首经典的配乐还有一首钢琴配乐也很出彩,第一次出现在洛奇因为没有按黑道老大的要求行事,最后落得一身不是,无奈转身离开之际,音乐响起,其中纯净的琴声只那么几滴,却打动了我,让我感受到洛奇虽是一身横肉,但也不过是个打手,寄人篱下,也是悲从中来,个中滋味也只有他自己知道。
励志电影是励志的,可谁也不知道你从他那得到了什么,他或点燃你,或哄骗你,亦或麻醉了你。而我得到了什么?看看就知道,就是鹿皮我的头像,我的女神,是的。我想说,可能大家都有不愉快的,甚至是过不去的心事。那么既然幸运女神没有站在我们这一边,那就请你拿出勇气,努力站在女神那一边吧。
励志小故事:永不言败的史泰龙
西尔维斯特·史泰龙1946年生于美国纽约,1970年进入演艺圈。1976年自编自演《洛奇》系列电影首部。1977年凭借电影《洛奇》获得第49届奥斯卡和第34届美国金球奖最佳男主角和最佳编剧奖提名 。1982年自编自演《第一滴血》系列第一部,凭《洛奇》和《第一滴血》两个动作电影系列成为80年代好莱坞动作明星的代表。1984年留名好莱坞星光大道。1992年获得第17届荣誉凯撒奖 。2002年被授以“千年动作明星奖” 。2003年以《第一滴血》“兰博”当选美国国家广播公司评出的“影视作品中的十大铁血猛男形象” 。2009年,威尼斯电影节授予“电影人荣誉最高奖”。2010年获得好莱坞事业成就奖 。
美国电影巨星史泰龙十几年前异常落魄,身上只剩下了100美元,连房子也租不起,只能睡在金龟车里,但他立志要当演员,并非常自信地到纽约的电影公司应聘。
当时纽约有500家电影公司,都因外貌平平及咬字不清而拒绝了他。
随后,他又写了“洛基”的剧本,并拿着剧本四处推销,继续接受别人对他的嘲笑和奚落,他一共被拒绝了1855次。
终于有一天,他遇到一个肯拍“洛基”剧本的电影公司老板,但又遭到对方不准他在电影中演出的要求,最后,在史泰龙的一再坚持下才得到了答应。
你能面对1855次的'拒绝仍不放弃吗?史泰龙能,他做了别人做不到的事,所以他能成功。
感悟:你是还没有成功,还是已经失败,当自己想放弃梦想的时候,问问自己,被拒绝1855次了吗?
史泰龙的故事,感谢挫折
著名演员史泰龙的健身教练哥伦布医生这样评价他:“史泰龙每做一件事都百分之百投入。他的意志、恒心与持久力都是令人惊叹的。他是一个行动家。他从来不呆坐着让事情发生,而是主动地令事情发生。”
史泰龙的父亲是一个赌徒,母亲是一个酒鬼。父亲赌输了,又打老婆又打他;母亲喝醉了也拿他出气发泄。史泰龙在拳脚交加的家庭暴力中长大,常常是鼻青脸肿,皮开肉绽。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他的学业一无所成,不久就离开了学校,成了街头混混。
直到他20岁的时候,一件偶然的事刺激了他,使他醒悟反思:“不能,不能这样做。如果这样下去,和自己的父亲岂不是一样吗?成为社会垃圾,人类的渣滓,带给众人,留给自己的都是痛苦。不行,我一定要成功!”
史泰龙下定决心,要走一条与父母迥然不同的路,活出个人样来。但是做什么呢?他长时间思索着。找份白领工作,几乎是不可能的。经商,又没有本钱。他想到 了当演员——当演员不需要过去的清名,不需要文凭,更不需要本钱,而一旦成功,却可以名利双收。但是他显然不具备演员的条件,长相就很难使人有信心,又没 有接受过任何专业训练,没有
于是,他来到好莱坞,找明星,找导演,找制片,找一切可能使他成为演员的人,四处哀求:“给我一次机会吧,我要当演员,我一定能成功!”
很显然,他一次又一次被拒绝了。但他并不气馁,他知道,失败定有原因。每次被拒绝之后,他就把它当作是一次学习。一定要成功,痴心不改,又去找人。
不幸得很,两年一晃过去了,钱花光了,他便在好莱坞打工,做些粗重的零活。两年来遭受到1000多次被拒绝。
他暗自垂泪,痛哭失声。难道真的没有希望了吗?难道赌徒、酒鬼的儿子就只能做赌徒、酒鬼吗?当然不行,我一定要坚持下去,我要成功!他想到了换个方法试 试。他想出了一个“迂回前进”的思路:先写剧本,待剧本被导演看中后,再要求当演员。幸好现在的他,已经不是刚来时的门外汉。两年多耳濡目染,每一次拒绝 都是一次口传心授,一次学习,一次进步。因此,他已经具备了写电影剧本的基础知识。
一年后,剧本写出来了,他又拿去遍访各种导演,“这个剧本怎么样,让我当男主角吧!”但人们认为他的剧本挺好,但要让他当男主角是不可能的。他再一次被拒绝了。
他不断对自己说:“我一定要成功,也许下一次就行,再下一次,再下一次……”
在他一共遭到1300多次拒绝后的一天,一个曾拒绝过他20多次的导演对他说:“我不知道你是否能演好,但至少你的精神令我感动。我可以给你一次机会,但我要把你的剧本改成电视连续剧,同时,先只拍一集,就让你当男主角,看看效果再说。如果效果不好,你便从此断绝这个念头吧!”
为了这一刻,他已经作了三年多的准备,终于可以一试身手。机会来之不易,他自然拼尽全力,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第一集电视剧创下了当时全美最高收视纪录——他成功了!
【史泰龙的故事感悟】在人生的道路上,谁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就看你能不能战胜它,战胜了,你就是英雄,就是生活的强者。某种意义上说,挫折是锻炼意志、增强能力的好机会,不要一经挫折就放弃努力,只要你不断尝试,就随时可能成功。
如果你在挫折之后对自己的能力或“命运”发生了怀疑,产生了失败情绪,就想放弃努力,那么你就已经彻底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