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不解释,名言
27、新野牧,刘皇叔;自到此,民丰足流传新野民众的歌谣
28、恤军士,已经三年。粮草丰足,军器完备,人马雄壮,可以伐魏。今番若不扫清奸党,恢复中原,誓不见陛下也!——诸葛亮对刘禅语
29、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后世对赵子龙的评价
30、燕人张飞在此,谁敢与我决一死战!——张飞桥头大喝
31、一凤并一龙,相将到蜀中。才到半路里,凤死落坡东。风送雨,雨随风,隆汉兴时蜀道通,蜀道通时只有龙某童谣语
32、吾视曹操百万之众,如群蚁耳!但我一举手,则皆为
33、吾虽有功于社稷,必损寿矣!——火烧兀突骨的蛮兵,诸葛亮语
34、
35、瑜以凡才,荷蒙殊遇,委任腹心,统御兵马,敢不竭股肱之力,以图报效。奈死生不测,修短有命;愚志未展,微躯已殒,遗恨何极!方今曹操在北,疆场未静;刘备寄寓,有似养虎;天下之事,尚未可知。此正朝士旰食之秋,至尊垂虑之日也。鲁肃忠烈,临事不苟,可以代瑜之任。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倘蒙垂鉴,瑜死不朽矣——周瑜对孙权的遗言
36、羽少事皇叔,誓同生死;皇天后土,实闻斯言。前者下邳失守,所请三事,已蒙恩诺。今探知故主现在袁绍军中,回思昔日之盟,岂容违反?新恩虽厚,旧义难忘。兹特奉书告辞,伏惟照察。其有余恩未报,愿以俟之异日——关羽留书曹操,去寻刘备
37、豫州当日叹孤穷,何幸南阳有卧龙!欲识他年分鼎处,先生笑指画图中——刘备三访诸葛亮,后世的评价
38、吾乃常山赵子龙也!!——赵云常胜将军出场台词
39、吾今日围猎,欲射一‘马’,误中一‘獐’。汝各人安心而去,上覆仲达,早晚必为吾所擒矣!——诸葛亮对魏国士兵
40、司马昭问后主曰:“颇思蜀否?”后主曰:“此间乐,不思蜀也。”
41、肃笑曰:“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见机不早,悔之晚矣。”
42、肃曰:“贤弟有擎天驾海之才,四海孰不钦敬?功名富贵,如探囊取物,何言无奈而在人之下乎?”布曰:“恨不逢其主耳。”
43、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关于三国归于晋帝司马炎,为一统之基,后世的评价经典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44、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曹操煮酒论英雄
45、吾皇提剑清寰海,创业垂基四百载;桓灵季业火德衰,奸臣贼子调鼎
46、吾非不知。但受先帝托孤之重,惟恐他人不似我尽心也!——孔明肺腑之言
47、卧龙南阳睡未醒,又添列
48、我有头否?——死诸葛能走生仲达
49、我乃汉将,焉能降吴狗乎!——傅彤夷陵战死前语
50、为社稷之臣,不能匡君救主,空生天地间耳!——杨彪对朱
51、为将而不通天文,不识地利,不知奇门,不晓阴阳,不看阵图,不明兵势,是庸才也。——诸葛亮评论将帅之道
52、王朗负固守城,难可卒拔。会稽钱粮,大半屯于查渎;其地离此数十里,莫若以兵先据其内。所谓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也——孙静对孙策语
53、吾家屡世公侯,岂识村野匹夫!——马超骂张飞
54、谁敢杀我?——魏延最后一句
55、庶安敢比亮?庶如萤火之光,亮乃皓月之明也——徐庶对曹操语
56、生死无二志,丈夫何壮哉!不从金石论,空负栋梁材。辅主真堪敬,辞亲实可哀。白门身死日,谁肯似公台!——对陈宫的赞颂
57、生子当如孙仲谋!若刘景升儿子,豚犬耳!曹操语
58、失守街亭罪不轻,堪嗟马谡枉谈兵。辕门斩首严军法,拭泪犹思先帝明——关于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一事,后世的评价
59、十万貔貅十万心,一人号令众难禁。拔刀割发权为首,方见曹瞒诈术深——曹操误入麦田,割发代罚,以示惩戒一事
60、矢志全忠孝,东莱太史慈:姓名昭远塞,弓马震雄师;北海酬恩日,神亭酣战时。临终言壮志,千古共嗟咨!——后世对太史慈的评价
历史典故:《三国演义》之曹操煮酒论英雄
刘备归附曹操后,每日在许昌的府邸里种菜,以为韬晦。用张飞这个粗人的话讲,就是“行小人事”。刘备乃当时豪杰,虽手下将不过关张,兵不过三千(当时大都已被遣返),但一向“信义著于四海”。《三国志》里说刘备“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意思是他与刘邦类似,天生就有领袖气概。刘备和刘邦一样,都不是屈居人下的将兵之才,而是领袖群伦的将将之才。曹操何等人物,遍识天下英雄,当然对刘备有很透彻的了解。他自然也知道,一旦羽翼丰满,刘备将是一位非常可怕的对手。
这场酒局,远不是那种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的欢聚,分明是一场政治试探和政治表态的会面。一见面曹操就问刘备:“你在家做的好事!” 刘备当时已经暗受衣带诏,当即吓得面如土色。接着曹操拉着着刘备的手走到后院,说:“玄德学圃不易。”刘备才放下心来。曹操的耳目遍布朝野,刘备每天做些什么他当然清清楚楚。这两位,一个暗地里参加了反曹地下组织,另一个则派人每天监视对方行踪,都是权谋机变之辈。
二人以青梅下酒,酒正酣时,天边黑云压城,忽卷忽舒,有若龙隐龙现。曹操说:“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玄德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曹操实乃不世出的绝顶人物,这一番话,看似描述龙之变化,目的是说“人得志而纵横四海”。显然,这是他的.一番自我剖白,借物咏志。当然他也下了一个套,试探在刘备眼里,什么人能纵横四海,比得上我曹操。刘备接连指出袁术、袁绍、刘表、孙策和刘璋等地方豪强,都被曹操一一否决。刘备这个回答应该给满分,因为当时是个人都会如此回答。
这样曹操也就认为刘备见识一般,和常人无异。接着曹操给出了当世英雄的标准,他说,“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刘备继续装傻,问:“谁能当之?” 曹操指了指刘备,后指了下自己,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当时天雨将至,雷声大作。刘备装作受了惊吓的样子,筷子掉到了地上:“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曹操笑着说:“丈夫亦畏雷乎?”刘备说:“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将内心的惊惶,巧妙的掩饰过去了。
此次酒局堪称双龙聚会。从曹操的“说破英雄惊杀人”到刘备“随机应变信如神”,可谓步步玄机。曹操的睥睨群雄之态,雄霸天下之志表露无疑。而刘备随机应变,进退自如,也表现出了一世豪杰所应有的技巧和城府。这一场政治交心,双方都是赢家。
关于英雄的经典名言:
时危始识不世才。
见唐杜甫《寄秋明府博济》。不世才:有非凡才能者。本句大意是:时世艰危时才能显出有非凡才能的人才。白天不足以显出烛光的明亮,太平岁月不足以显出人的非凡才能,时世艰危,英雄才大有用武之地,才易于显示出自己的非凡才能并被人们所认识。
唐代诗人 杜甫 《寄秋明府博济》
英雄无用武之地。
英雄名言
见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本句大意是:虽是英雄,却没有使用武力的地方。赤壁大战之前,诸葛亮对孙权分析当时的军事形势说:“今操芟夷大难,略以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故豫州遁逃至此,愿将军量力而处之!”后来人们进一步引申其意,常用来比喻空有才智和本领却无处发挥。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 司马光 《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
自古英雄出少年。 书摘
英雄儿女各千秋。南宋爱国诗人 陆游
英雄是大众说出来的。美国作家 克拉尔德斯坦利李
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关于英雄的名言
唐房玄龄《晋书阮籍传》。竖子:对人的鄙称,犹言“小子”。这两句大意是:时代没有英雄,竞让(刘邦)这小子成了大名。阮籍从洛阳走到成皋,登上广武山,看到楚汉相争时刘邦和项羽打仗时的战场,发出~的感叹,表现出对刘邦的'蔑视,暗含自己生不逢时,壮志难酬的感慨。此二句常被引用讥剌那些没有真实本领,只因偶然的机遇而出了名的人。也可戏称为“山中无老虎,猴子成大王”。
唐朝开国宰相 房玄龄 《晋书阮籍传》
自信是英雄主义的本质。美国作家 爱默生
成败何足论?英雄自有真。
清万邦荣《偶感》。真:指真诚的理想和追求。这两句大意是:何必去计较成败呢?英雄自有真诚的追求。这两句可用以安慰和鼓励失败的英雄,其中的“真”可引申为一种革命的真理,为了追求这种真理,英雄自应有不怕失败、不怕牺牲的精神,就像革命烈士夏明翰说的“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一样。
清代学者 万邦荣 《偶感》
成败论古人,陋识殊未公。
清沈德潜《咏史》。陋识:狭隘的见识。殊:实在。这两句大意是:以一时的成败评论古人,见识实在狭隘浅薄,不能算为公允。世上没有常胜将军,也没有永无失误的政治家,所以人们常说不以成败论英雄。三国时期,吴主孙权(孙仲谋)坐断东南,统帅三军,赤壁之战曾战败过曹操,连曹操也感叹:“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刘表)儿(刘琮)若豚犬耳。”但在沈德潜看来,未可以一时的成败评论古人,从总体上看,孙权远不如曹操。称不上英雄。他在《咏史》中说:“~。鄙者孙仲谋,降曹拜下风。彼亦豚犬流,乌足称英雄?”
清代诗人 沈德潜 《咏史》
功略盘天地,名飞青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