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这里说的评语,其实是指对一个人或多个人的评价。由于中国古代文学深受以《左传》、《史记》为代表的史传文学的影响,对于人物刻画多以事件描写和当世之人的评语为主,其中大都是简洁而精辟的语言。因此对一个人的评价,评语有着重要的作用,也是大家欣赏古典小说时所要注意的一点。《三国演义》作为古典小说的代表,其人物众多,个性张扬,性情迥异,因此上它的评语都是极其精彩的,有的已融入现代生活中的口头语。
第一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这一句话,不仅给曹操的一生定了性,也道出了曹操的能力,在治世是治国安邦之臣,在乱世则是独霸一方的军事首领。而曹操听到这话面露喜色的原因还有一点,就是没有说他能成为皇帝,而他也不愿登基称帝,在史书上成为王莽、董卓一类的人。精辟指数:10
第二位:“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个人认为,在曹操说过的'所有的话里面,这句话是最精辟的。难怪刘备会吓掉勺子,连苍天也打了个冷战,以为泄露了天机。其实曹操也就是这么一说,试探一下而已,后来又被刘备一糊弄,否定了自己有生以来说过的最正确的一句话。精辟指数:9.5
第三位:“生子当如孙仲谋”
小时候看三国,很不明白这句话的含义,倒底是在夸孙权还是在骂孙权。稍大了一点后才知道,曹操其实和孙权他爹孙坚是一辈的,这么说没什么不可以。另外曹操的主要意思是夸孙权能守住父兄基业,跟袁绍和刘表的那几个败家子不同。怪不得辛弃疾很是欣赏孙权,并在自己的词里引用了这句话。精辟指数:9
第四位:“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
孙策当政时常常霸气有余而策略不足,想不到他倒还有些识人之能,前者信任太史慈回城招降众人,临死时还给孙权留下了这样的忠告,深刻看出了两人的处事风格。事实也验证了他的准确性,张昭主外事时主张投降曹操;周瑜主内事时把孙权的妹子糊里糊涂地嫁给了刘备。而二人各行其事时却做得近乎完美。精辟指数:8.5
第五位:“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一共八个字却称赞了两件事物,足可见微言大义的春秋笔法。而且朗朗上口,妇孺皆宜。后来关羽虽然也得到了赤兔,但也没听别人这么说过,估计作者肯定是吕温侯的FANS,否则也不会这么肉麻。精辟指数:8
第六位:“伏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
司马徽一向看好诸葛亮和庞统,曾经把诸葛亮比成姜尚,张良,所以这话从他嘴里说出来一点也不奇怪。二人倒也有些经天纬地的本事,因此这么说也不过份。奇怪的是刘备二人皆得,反倒不能安天下了,不能不引人思考。精辟指数:8
第七位:“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这是赵云迷们最津津乐道的评语,原因是在《演义》里赵云并不是作者重点描写的对象,但由于他每回出场都是英姿飒爽,攻无不克,能得到主子这么一句肯定,当然是高兴得找不到北了。不过也可以看出刘备没有知人之能:赵云跟了自己这么多年,到这时才知道他的胆识,平时只给他一些压粮运草,打扫战场,保护家属的杂活,真是埋没英雄。精辟指数:7.5
第八位:“既生瑜,何生亮”
在《演义》里,周瑜是心胸狭窄,永不服输的代名词,也只有当他病入膏肓,不久于人世时,才会由口及心地发出这样的感慨。只不过这句话过于自卑,长了诸葛志气,灭了自己威风。使得二人的形象在人们主中格式化了。精辟指数:7
第九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有人说《后出师表》不是诸葛亮写的,先不论是谁写的,这里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是诸葛亮真实的写照,也是最能表现诸葛亮后期六出祁山无力回天时的心情,也成为现代人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精辟指数:6.5
第十位:“马氏五常,白眉最良”
老马家五个儿子,为大家熟知的只有马良,马谡哥俩。马良的确才华出众,为刘备坐稳西川出了不少力,可惜死得较早。马谡虽说智商较高,也一度取得诸葛亮的赏识,只可惜后来一步棋走错,丢了街亭。因此当人读起这一句话时,一则叹马良死得过早,二则叹马谡聪明一世,糊涂一时。精辟指数:6
古代经典名言警句1
1、兢兢业业,廉洁行医,清清白白,热诚做人,争当德高医精之良医。
2、医可为而不可为,必天资敏悟,读万卷书,而后可以济世。不然,鲜有不杀人者,是以药饵为刀刃也。吾死,子孙慎勿轻言医!——[唐]孙思邈
3、一个医生,只要活着,就不能忘记伤病员。——柯棣华
4、我要象蚕一样,将最后一根丝都吐出来,贡献给国家,贡献给人民!——林巧稚
5、黄牛虽老,余力犹存,霜染鬓华,壮心愈迫。——张香桐
6、身如逆流船,心如铁石坚,望父成儿志,至死不怕难。——[明]李时珍
7、古人云,行医“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病人把最宝贵的生命交给了医院,医务人员在工作中稍一粗心大意,就有可能致人伤残,甚至危及生命。所以医疗工作不能有半点马虎和轻率。——张孝骞
8、顺境勿骄逆勿沉做堂堂正正人,平境勿庸浊勿乱行廉廉洁洁医。
9、一个医生必须有音乐家的耳朵,戏剧家的嘴巴。在病人痛楚时,能用精确的听觉去辨别病情,用明快的语言消除疑虑,安抚病人,减轻病人的痛苦。——罗生特
10、行医以德为先,服务以诚为本,做人以品为重,做官以廉为先。
11、贪人财害人命,无德无术任你焚香也无益;忠于责勤于职,清正廉洁见佛不拜又何妨。
12、合理地用好病人的每一分钱,尽早地帮助他恢复健康。
13、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收人红包,你的一切祷告统统无效。
14、科学上的许多重大突破,都是一点点细微的成绩积累起来的。我现在只是在生物遗传的基础理论研究上,为同代和后代人做一点铺路的工作,就象一捧沙土,一粒石子,让别的科学家踩在我的身上继续前走。就是失败了,让别人能吸取我的教训,绕开这条道,也有好处。——童第周
15、每一个白衣天使的背后,都会有一条医德医风铺就起来的道路。
16、临床临床,就要亲临病床,亲手掌握第一手资料,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周华康
17、自己的活着是为了别人更好的`活。——林巧稚
18、世无良医,枉死者半,此言非虚。——[唐]孙思邈
19、廉洁自律三个我:从我做起,对我监督,向我看齐。
20、动摇理想信念,必然迷失方向;追求骄奢浮华,终将身败名裂。
21、我时刻警告自己:第一想到,假如我是病人,自有病痛,希望医生如何做;第二想到,假如病人是我的父母、兄弟、姐妹、子女,他们身患病痛,我将怎么做。因此,凡是对抢救病人有利的,即使要冒极大的风险,也坚决去做;凡是对自己有利而对病人不利的,就坚决不做。——周礼荣
22、医道,古称仙道也,原为活人。今世之医,多不知此义,每于富者用心,贫者忽略,此固医者之恒情,殆非仁术也。以余论之,医乃生死所寄,责任非轻,岂可因其贫富而我为厚簿哉?——[明]龚廷贤
23、白衣天使最崇高的境界:医德·心中春意常在,医风·人间无处不开花。
24、不自重者取辱,不自律者招祸,不自满者受益,不自足者博闻。
25、做医生、护士,就应该有一颗母亲的心,医生、护士应该是爱的化身。——傅培彬
26、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唐]孙思邈
27、医生,先治好自己吧!——《圣经·路加福音》
28、名医之治病,较之常医难也。知其难,则医者固宜慎之又慎。——[清]徐大春
29、医生的无知会给病人带来灾难。一个医生,在疾病面前束手无策,那是失职和羞耻,也是医生最大的痛苦。——周礼荣
30、薪薄薪厚皆为百姓血汗,位卑位尊同是人间天使。
古代经典名言警句2
1、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4、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
5、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
6、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7、境遇休怨我不如人,不如我者尚众;学问休言我胜于人,胜于我者还多。
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9、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0、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11、道成于学而藏于书,学进于振而废于穷。
12、多见者博,多闻者智,拒谏者塞,专己者孤。
13、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14、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15、命为志存。
16、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崖苦作舟。
17、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8、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9、志不强者智不达。
20、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21、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2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24、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古代经典名言警句3
1、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2、英雄者,国之干,庶民者,国之本〈三略〉
3、生为百夫雄,死为壮士规(汉·王粲)
4、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
5、马中挑马看赤兔,人中挑人看吕布
6、三虎必有一彪,三鹰必有一鹞
7、谁高出众人一筹,谁在众人眼里就是英雄(斯威夫特)
8、居世逢乱离,始辨英雄士(清·陈恭尹)
9、面临危险,始见英雄(法国)
10、面临危机,才知英雄无几(法国)
11、艰难临头,英雄出头(英国)
12、英雄只在艰难的时候才被认识(欧洲)
13、忧愁愤怒出诗人,艰难困苦塑俊杰
14、一种过度的勇敢和豪情,尤其当它表现在形势险恶的时候,在很大程度上渲染了一个英雄的性格,并且使一个人成为后代的景仰的对象(休谟)
15、要想做一个真正的英雄是没有选择余地的,往往是要么成功要么成仁(希契科克)
16、英雄造时势,时势造英雄
17、虎啸而谷风至兮,龙举而景云往(楚辞)
18、遭风云之余,不建腾跃之功名,非人豪也〈北史〉
19、以龙虎之姿,遭风云之时〈后汉书〉
20、有事之世易为功,无为之时难为名〈晋书〉雷雨江山起卧龙----(唐·刘禹锡)
21、英雄一去豪华尽,唯有青山似洛中(唐·许浑)
22、英雄并不比一般人更勇敢,差别仅在于,他的勇气维持了五分钟而已。爱默生
23、英雄儿女各千秋。宋·陆游
24、英雄割据剖己矣,文采风流今尚存。唐·杜甫
25、英雄就是对任何事都全力以赴,自始至终,心无旁鹜的人。波特莱尔
26、英雄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在决定性关头做了为人类社会的利益所需要的事。伏契克
27、英雄就是对任何做他能做的事,而平常人就做不到这一点。罗曼·罗兰
28、英雄是大众说出来的。克拉尔德·斯坦利·李
三国演义中的名言佳句【经典篇】
1. 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2. 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诸葛亮
3.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4. 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诸葛亮
5. 恢弘 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诸葛亮
6.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7.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8. 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曹操
9. 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乐躬耕于陇亩兮,吾爱吾庐;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孔明
10. 大丈夫生于天地间,不识其主而事之,是无智也!今日受死,夫何足惜!——田丰
三国演义中的名言佳句【精选篇】
1. 为将之道:勿以胜为喜,勿以败为忧。——智勇武将
2. 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周瑜
3. 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忠勇武将
4. 大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必行,计必从,祸福共之。——周瑜
5. 独善其身尽日安,何须千古名不朽!——隐士
6. 为人者,有大度成大器矣!——仲达
7. 当绍之强,孤亦不能自保,况他人乎?——曹操
8. 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评袁绍
9. (袁绍刘表)皆外宽内忌,好谋无决,有才而不能用,闻善而不能纳,废嫡立庶,舍礼崇爱,——陈寿
10. 夫处世之道,亦即应变之术,岂可偏执一端?用兵之道,亦然如此,皆贵在随机应变。——仲达
11. ……主公之言,虽合天理,奈离乱之时,用兵争强,固非一道;若拘执常理,寸步不可行矣。——庞士元
12. 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仲达评孔明
13. 操平生为人多疑,虽能用兵,疑则多败。——孔明评曹操
14. 夫为治有体,上下不可相侵。譬之治家之道,………,其家主从容自在,高枕饮食而已。若皆身亲其事,将形疲神困,终无一成。——杨顒谏孔明
15. (孙坚孙策)皆轻佻果躁,陨身致败。——陈寿
16. 将军外托服从之名,内怀疑贰之见,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孔明说孙权
17. 袁绍虽强,事多怀疑不决,何足忧乎!——曹操
18. 斩将搴旗,威振疆场,亦偏将之任,非主公所宜也。愿抑贲育之勇,怀王霸之计。——张昭谏孙权
19. (孙策)轻而无备,性急少谋,乃匹夫之勇耳,他日必死于小人之手。——郭嘉
20. 仆虽一介书生,今蒙主上托以重任者,以吾有尺寸可取,能忍辱负重故也。——陆伯言
三国演义中的名言佳句【热门篇】
1. 几番不听忠臣兼,难免宫中受剑锋。---《三国演义》第三回
解释:听不进别人的良言苦劝,很可能会招来祸害。
2. 顺我者生,逆我者亡。---《三国演义》第三回
解释:皇帝被视为天子,他代替“天”管理民众,慢慢的人们学会了顺从皇帝,皇帝也就越发独裁。“顺我者生(昌),逆我者亡(死)”也就成为了独裁 者深存内心同时常常挂在嘴边的话了。
3. 好谋无断,不足为虑。---《三国演义》第四回
解释:这是在讨伐董卓之前,伍琼形容董卓的话,它告诉我们要想成就大事,不但要考虑周密,还要行事果决。
4.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三国演义》第四回
解释:这时曹操的名言,也是他的人生信条。曹操生性多疑,他误把别人的好心看成了歹意,明明自己杀错了人,却偏偏不承认错误,反而将错就错,斩草除根,为了自己一人的安全不惜杀害吕伯奢一家。“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句话让我们体会到了曹操那种极端自私,心狠手辣的人生信条。
5.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三国演义》第五回
解释:赤兔马和武艺超群的吕布相映生辉不禁让人感慨,后世用“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来形容一个领域内十分杰出的人才。
6. 天下动之至易,安之至难。---《三国演义》第六回
解释:各路诸侯联合讨伐董卓,董卓采纳了李儒的意见,决定将国都由洛阳迁往长安。杨彪对此持反对意见,并且发出了这样的感慨。由此可见封建独 裁者罪恶之一斑,他们做事完全从自己角度出发,根本不考虑普通百姓的死活。
7. 招贤纳士,屈己待人。---《三国演义》第八回
解释:孙策在埋葬了自己的父亲孙坚之后,“招贤纳士,屈己待人,四方豪杰,渐渐投之”。放下架子,礼貌待人,这样才能招来贤达有本事的人。
8. 司徒妙算托红裙,不用干戈不用兵。三战虎牢徒费力,凯歌却奏凤仪亭---《三国演义》第九回
解释:司徒王允巧施连环计,用女儿貂蝉的美色离间了吕布和董卓,后来,吕布果然为争夺貂蝉而将董卓刺死。
9. 小时聪明,大时未必聪明。---《三国演义》第十一回
解释:当陈炜用“小时聪明,大时未必聪明”这句话描述孔融的时候,孔融当即反驳“想君小时必当聪明”。陈炜不得不惊叹“次子长成,必当代之伟器也”。虽然陈炜被孔融反驳的五体投地,但是“小时聪明,大时未必聪明”作为一个常识,对今天的家长也是有提醒作用的。
10. 深根固本以制天下。---《三国演义》第十二回
解释:当陶谦死前将荆州让给了刘备,谋士荀彧变向曹操进言:“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要求曹操夺取徐州。要想治理天下,在创业初期必须经营好自己稳固的”根据地“,壮大自己的势力。
11. 得何足喜,失何足忧。---《三国演义》第十四回
解释:当刘备终于做成了徐州牧的时候,曹操用了”驱虎吞狼“之计,使刘备失去徐州。刘备为了稳定军心,就用了”得何足喜,失何足忧“这句话安慰大家,其实刘备还是很在意徐州的。这句话也只不过是刘备收买人心的一小计而已。
12. 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三国演义》第十五回
解释:刘备出战袁术之前,将徐州托付给张飞,可是张飞酒后误事,失去了徐州。张飞羞愧难当,与拔剑自刎。刘备抢下他的剑,说”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这时刘关张兄弟情谊的体现。同时,他的话带有明显的贬低女性的色彩。我们不禁反问:一个人对兄弟的仗义,是建立在轻视妻子孩子的基础上,连自己的妻子孩子都不在乎,这样的兄弟之情是不是很残忍?他还能有多少人性?
13. 无谋之辈,见利必喜。---《三国演义》第十四回
解释:这时曹操谋士荀彧评价吕布的话。没有谋略,看不到长远利益的人,见到眼前的蝇头小利就会高兴的`不得了。
14. 方今正用英雄时,不可杀一人而失天下心。---《三国演义》第十六回
解释:当刘备被吕布逼迫的无路可走,最终投靠曹操的时候,荀彧向曹操建议”刘备,英雄也。今不早图,必有后患“,可是郭嘉却提出”方今正用英雄时,不可杀一人而失天下心。“这样宝贵的意见,而曹操也采用了郭嘉的见地。由此可见曹操的深谋远虑,谋划的长远,不因大失小,有政治家和思想家的气度和风范。
15. 一日纵敌,万世之患。---《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
解释:曹操放走了刘备,是刘备成为了他日后的劲敌。
16. 见善若惊,嫉恶如仇。---《三国演义》第二十三回
解释:孔融向曹操推荐了祢衡,认为祢衡“见善若惊,嫉恶如仇。”而曹操和刘表一样都因为祢衡的高傲态度而反感他。但是曹操和刘表都不愿意杀祢衡,这并不表示曹操和刘表对有“叛逆精神”的“知识分子”多么宽容,只是两人都想借刀杀人,不想背上杀害名士的恶名。
17. 势弱只因多算胜,兵强却为寡谋亡。---《三国演义》第三十回
解释: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官渡之战的最好评述。
18. 生得其名,死得其所。---《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
解释:这是罗贯中评论徐庶母亲的话。曹操模仿徐庶母亲自己伪造一封家书给了徐庶,将徐庶骗至曹营。徐庶母亲批评徐庶“弃明投暗,自取恶名,真愚夫也”遂悬梁自尽。作者站在“尊刘贬曹”的立场上,高度评价了徐母的行为,认为他“气若丘山,义出肺腑”“生得其名,死得其所”。
19.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
解释:这是诸葛亮南阳草庐
20. 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
解释:这时诸葛亮“隆中对”时给刘备规划的事业蓝图。诸葛亮具有高度的战略眼光,对时局判断格外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