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唯物先师王充名言何有鬼也 正文

唯物先师王充名言何有鬼也

时间:2025-04-25 15:15:26

1、学士简练于学,成熟于师,身之有益,犹谷成饭,食之生肌腴。

2、一幢房子里最有用的是厕所。

3、人之不学,犹谷未成粟,米未为饭也。

4、精诚所加,金石为亏。

5、胸中不学,犹如手中无钱也。

6、处逸乐而欲不放,居贫苦而志不倦。

7、圣人之言,不能尽解,说道陈义,.不能辄行。不能辄行,宜问以发之。不能尽解,宜难以极之。

8、蓬生麻间,不扶自直,白纱入缁,不练自黑,彼蓬之性不直,纱之质不黑,麻扶缁染,使之直黑。夫人之性,犹蓬纱也,在所渐染而善恶变矣。

9、夫学者所以反情治性,尽材成德也。

10、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学之乃知,不问不识。

11、事莫明于有效,论莫定于有证。

12、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之行事未之有也。

13、所谓圣者,须学以圣。

14、寒不累时,则霜不降;温不兼日,则冰不释。

15、凡学问之法,不为[畏]无才,难于距师。

16、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世用,一章无补。

17、学士有文章,犹丝帛之有五色之巧也。

18、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

19、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故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20、发胸中之思,论世俗之事。

导语:东汉末年唯物主义哲学家王充的一篇论鬼的议

作者:

王充 (27——约97),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今属浙江),东汉唯物主义思想家和无神论者。 选自:论衡》。《论衡》全书八十五篇,内容涉及天文、物理、史地、文学艺术等诸多方面。订鬼:修正人们关于鬼的认识。

《订鬼》原文:

凡天地之间,有鬼,非人死精神为之也,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也。致之何由?由于疾病。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凡人不病则不畏惧。故得病寝衽,畏惧鬼至。畏惧则存想,存想则目虚见。

何以效之?传曰:“伯乐学相马,顾玩所见,无非马者。宋之庖丁学解牛,三年不见生牛,所见皆死牛也。”二者用精至矣!思念存想,自见异物也。人病见鬼,犹伯乐之见马,庖丁之见牛也。伯乐、庖丁所见非马与牛,则亦知夫病者所见非鬼也。

病者困剧,身体痛,则谓鬼持*杖殴击之,若见鬼把椎锁绳*,立守其旁。病痛恐惧,妄见之也。初疾畏惊,见鬼之来;疾困恐死,见鬼之怒;身自疾痛,见鬼之击;皆存想虚致,未必有其实也。

夫精念存想,或泄于目,或泄于口,或泄于耳。泄于目,目见其形;泄于耳,耳闻其声;泄于口,口言其事。昼日则鬼见,暮卧则梦闻。独卧空室之中,若有所畏惧,则梦见夫人据案其身哭矣。觉见卧闻,俱用精神;畏惧存想,同一实也。

译 文 :

大凡天地之间,出现鬼,并不是人死后的精神变成的,都是人们思念想象所造成的。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的呢?是由于疾病(的折磨)。人生了病就会忧愁害怕,忧愁害怕就好像看见鬼出现了。凡是人无病时就不会怕这怕那。所以得了病躺在床上,就害怕有鬼到来。一害怕就会老是想,想久了就会使得视觉错乱,恍恍惚惚地看见鬼了。

用什么来验证呢?古书上说:“伯乐学习鉴别马的时候,由于用心过度,看到的东西,没有不是马的。宋国庖丁练习解剖牛的本领,三年以后,在他的眼里,没有见过活牛,所看到的全是分解了的)死牛。”这两个人都是专心到了极点。由于老是想着某一个问题,自然而然产生了错觉,看见异乎原物的东西了。人病了看见鬼,如同伯乐看见马,庖丁看见牛一样。伯乐和庖丁看到的其实不是真正的马和牛,由此可见病人所看见的也不是什么鬼了。

病人身体困倦极了,身体疼痛,就说是鬼拿了棍捧鞭子殴打他,好像看见鬼拿着锤子、锁链、绳索,站着守在他的身旁。(这是因为)病人身体疼痛,心里害怕,才虚幻地看见这些的啊。刚得病时心里惊慌害怕,(就好像)看见鬼来了;病重一些就怕死,好像看见鬼在发怒;身上因病感到疼痛,(就好像)看见鬼在打:这都是由于想得过多,产生虚幻的感觉造成的,并不是真有那样的事实。

专心想念事物(的结果),有的表现在视觉上,有的表现在说话上,有的表现在听见的声音上。表现在视觉上的',(好像)看见鬼的形状;表现在听觉上,(好像)听到了鬼的声音;表现在嘴上,(就会)说出鬼的事情。(因此)白天会看到鬼的出现,夜里就会在梦中听到鬼的声音。独自睡在空房之中,如果感到有些害怕,就会梦见好像有人按住他的身体哭泣呢!睡醒见到鬼形,躺下听到鬼声,都是由于精神作用引起的;害怕和想象,都出于同样的情况。

评论:

王充是东汉伟大的无神论者。他生活的时代,各种鬼神迷信泛滥,危害社会,王充着重对“死人为鬼,有知,能害人”的有神论思想进行了有力地批判,针对相对的提出了“死人不为鬼,无知,不能害人”的无神论主张。在这篇文章里,王充从认识论的角度探讨了鬼神观念产生的根源。他从人的生理和心理的角度进行分析,认为鬼神都是人“思念存想之所致”,也就是说,鬼神观念完全是人在畏惧状态下主观想像的产物,而且这种情况以在病中最突出。

1、胸中不学,犹手中无钱也。

2、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世用,一章无补。

3、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4、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

5、谗言伤善,青蝇污白。

6、学士有文章,犹丝帛之有五色之巧也。

7、胸中不学,犹如手中无钱也。

8、学士简练于学,成熟于师,身之有益,犹谷成饭,食之生肌腴。

9、事莫明于有效,论莫定于有证。

10、处逸乐而欲不放,居贫苦而志不倦。

11、发胸中之思,论世俗之事。

12、夫学者所以反情治性,尽材成德也。

13、一幢房子里最有用的是厕所。

14、凡学问之法,不为[畏]无才,难于距师。

15、处颠者危,势丰者亏。

16、人之不学,犹谷未成粟,米未为饭也。

17、圣人之言,不能尽解,说道陈义,。不能辄行。不能辄行,宜问以发之。不能尽解,宜难以极之。

18、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19、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故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20、所谓圣者,须学以圣。

21、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之行事未之有也。

22、人有知学,则有力矣。

23、不览古今,论事不实。

24、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学之乃知,不问不识。

25、寒不累时,则霜不降;温不兼日,则冰不释。

26、蓬生麻间,不扶自直,白纱入缁,不练自黑,彼蓬之性不直,纱之质不黑,麻扶缁染,使之直黑。夫人之性,犹蓬纱也,在所渐染而善恶变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