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亡羊补牢类似名言 正文

亡羊补牢类似名言

时间:2025-04-29 18:01:55

一、阅读《岳阳楼记》选段,回答问题。

(1)庆历四年春,

(2)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3)若夫

(4)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

(5)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去”在古汉语中有多种意思,请你为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去”选择正确的义项,将所选字母添在句后的括号内。(2分)

去:A.距离 B.离开 C.除掉,去掉

(1)去国怀乡 ( ) (2)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 )

(3)委而去之 ( ) (4)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

2.用现代汉语说出下面语句的意思。(2分)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3.根据上文有关内容和下面的说明,按文中提到的所有地理名称所处的位置,用提供的图例,画出它们的分布示意图。(2分)

说明:①“潇湘”,指潇水和湘水,潇水是湘水的支流。②巴陵郡在洞庭湖的东北角。③巫峡在洞庭湖西北。

4.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诗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与选文第二段所描写的洞庭湖的景色、气势相近,都突出了洞庭湖 的特点。(2分)

5.选文第三段描绘的画面特点是 ,第四段描绘的画面特点是 ;如果请你朗读第三、四段文字,应注意分别读出 和 的`语气语调。(4分)

6.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这三段文字是为了借题发挥引出议论,阐明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与他同时代的欧阳修则在《醉翁亭记》中以“乐”字贯穿全篇,抒写情怀。请将下面两个句子补充完整,要求补写后的句子能分别体现这两篇文章的中心。(每句填7个字)(2分)

(1)范仲淹 。

(2)欧阳修 。

二、阅读《岳阳楼记》(见上文),完成1-5题。(12分)

1.解释下面句子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政通人和,百废具( )兴 ②去( )国怀乡

③把( )酒临风 ④不以( )物喜,不以己悲

2.把“微斯人,吾谁与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五段“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之为”,紧承三、四两段,请你说说“二者之为”所包含的具体内容。(2分)

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本文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3分)

5.读了本文,你可能会联想到我国古代许多“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人物,请举出一位,并写出他的类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的一句名言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魏武将见匈奴使》,完成1—4题(共8分)

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1)自以形陋( ) (2)不足雄远国( )

(3)魏王雅望非常( ) (4)魏武闻之 ( )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2分)

3.魏武为什么让崔季

4.匈奴使节看出“捉刀人”(曹操)是位“英雄”,按理应得到曹操的奖赏,为什么反遭杀身之祸呢?(2分)

四、阅读《世说新语》中有关曹操的两段文字,完成1—2题(共4分)

(一)魏武常言:“人欲危己,己辄(就)心动。”因语所亲小人(随从)曰:“汝怀刃密来我侧,我必说‘心动’,执汝使行刑,汝但勿言其使,无他,当厚相报。”执者信焉,不以为惧,遂斩之。此人至死不知也。左右以为实,谋逆者挫气矣。

(二)魏武常云:“我眠中不可妄近,近便

1.请用自己的话

2.结合《魏武将见匈奴使》和这两段文字的内容,请你就魏武(曹操)这个人物作点评价。(2分)

【参考答案】

一、

1.(1)B (2)C (3)B (4)A 。2.湖面上金光闪烁,月影犹如一块璧,静静地沉浸在水底。

3、(2分。画对3个给1分,给满2分为止。)

4.壮阔、浩

二、(12分)

1.①同“俱”,全,皆。(只作一种解释,亦不扣分) ②离开。 ③持、执(端、拿)。 ④因(因为)。(2分)

2.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3分) 11.遭遇阴暗凄凉的景象而心生悲凉 看到清明亮丽的景物而其喜洋洋。(意近即可)(2分)

3.作者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3分)

4.示例: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或“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2分,写出的名言与范氏名言不类似的不给分;写出的名言与范氏类似,但人物不匹配的,给1分;写出的名言与原作稍有出入,但仍符合原作大意的,不扣分)

三、

1.(1)认为 (2)称雄,这里指震服别人 (3)不同一般 (4)代匈奴使说的话(共2分。答对2个得1分。)

2.然而座位旁边拿刀侍立的人,这个人才是个英雄。(2分。意思对即可。)

3.因为他觉得自己外丑陋,其貌不扬,害怕不能震服匈奴来的使者。(2分。意思对即可。)

4.原因是曹操认为他眼光太锐利,放回对自己不利。或:因为匈奴使者只是说所谓魏王外貌不同寻常,却看出捉刀人曹操自己是个真正的英雄。曹操不能容忍这样睿智的人存在。(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亦可。)

四、

1.(一)曹操骗杀随从以证实自己“人欲危己,己辄心动”说法,使人不敢谋害自己。

(二)曹操“梦”中杀人,从而使人不敢在他睡觉时谋害他。(2分。每则1分,意思对即可。)

2.曹操具有过人的气质和才能,但又是极度的自私和猜疑心很强的人,充分显露了他“奸雄”的本色。(2分。意思对即可。)

1、自我批评之于我们,简直是和日光、空气、水一样重要。斯大林

2、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3、知错就改,永远是不嫌迟的。莎士比亚

4、在革命事业中,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就等于改正了一大半。列宁

5、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尚书.伊训》

6、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朱熹

7、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征 列传》

8、一个人不能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两次。

9、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10、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犯错,只要改正,一切都是好的。

11、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12、人间最大的智慧,在于洞悉本身的弱点。法国

13、人不怕犯错误,可怕的`是一辈子做错事。

14、人不能没有批评和自我批评,那样一个人就不能进步。

15、浪子回头金不换。

16、苦海无涯,回头是岸。

17、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周易.益.象》

18、过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李觏《易论第九》

19、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

20、改过不吝。《尚书.仲虺(huǐ)之诰》

21、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不要重复错误。周恩来

22、聪明人知错就改,糊涂人有错就瞒。

23、索福克勒斯说过:“一个人即使犯了错,只要能痛改前非,不再固执,这种人并不失为聪明之人。”

24、列宁曾说过:“聪明的人并不是不犯错误,只是他们不犯重大错误同时能迅速纠正错误。”一个人难免犯错误,关键在于犯错之后能够严肃地对待错误,改正错误。

25、初犯错误,由于留下的“痕迹”浅,最容易改正,这样才容易进步。如果不及时改,反复犯错误,犯得越多,留下的“痕迹”就越深,就越不容易改正。

26、人生的路是遥远的,它不只一步,迈错了一步没关系,只要你能校正梦想的方向你生命的最后也能有瑰丽的彩虹。

27、我们身上的错误、缺点也是这样,如果不及时改正,也会由小变大、由少变多,“小错不改,酿成大错”,像船沉没一样,还可能毁掉自己的一生。有错不改多么危险!所以我们改错越及时越好。

28、陶渊明为了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放弃了荣华富贵,追求清静高洁,而成为流芳百世的“隐士”。

29、一个人一生的路,不是走错一步就从此万劫不复的,人生不只一步,只要不因自己的一步失误而让心灵绝望,那么一切都可以再重新开始。

30、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索福克勒斯也说过:“一个人即使犯了错,只要能痛改前非,不再固执,这种人并不失为聪明之人。”承认错误并不是自卑,也不是自弃,而是一种诚实的态度,一种锐意的智慧。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小题1:解释加线的词语(4分)

①人皆吊之 ( )②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 )

③堕而折其髀 ( ) ④居一年,胡人大入塞 ( )

小题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此何遽不为福乎?

②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

小题3:选出加线字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 (2分)

A.马无故亡而入胡故又名“鬼市”云

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C.人不知而不愠马无故亡而入胡

D.此独以跛之故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

小题4: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小题5:这个故事后来演变出一个成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请另外再写出一个与这则寓言故事寓意相近的两个成语或格言警句。(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安慰 带领 大腿 经过

小题2:(1)这怎么就不能成为一件好事呢? 或: 这怎么就不是一件好事呢?(2)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边境,年轻力壮的人拿起弓箭参加战斗。

小题3: B

小题4:对待任何事物都要一分为二地看,好坏、祸福是共存的,同时好坏、祸福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小题5:乐极生悲;否极泰来;因祸得福;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亡羊补牢;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祸福相倚。(成语、俗语或名言警句均可)(答出两个即可)

小题1:

试题分析:注意古文中的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现象,如“将”是多义词,用法很多,可当介词“将要”、名词“将领”、动词“带领”用;“吊”是现在常作“悬挂”“吊唁”,此文中为“安慰”。

小题2:

试题分析:第一句的反问语气要翻译出来,第二句的“居”“胡”要注意理解准确。

小题3:

试题分析:A项中“故”一为“缘故”一为“所以”,C项中的“而”一表示转折“却”一表示顺承,不译,D项中“以”一表示“因为”一表示“把”,B项中“必”都是“必定”的意思,故B对。

小题4:

试题分析:“塞翁失马”的故事家喻户晓,可从“得失观”、“利益观”以及看问题一分为二的方法概括寓意。

小题5: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的要求,“寓意相近”,“两个成语或警句”。很多成语源于故事,从先思考类似的故事,再思考与此相关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