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清末名臣曾国藩的名言 正文

清末名臣曾国藩的名言

时间:2025-05-01 00:58:42

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晚清时期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书法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1、凡行公事,须深谋远虑。——曾国藩

2、听言当以理观。一闻在辄以为据,往往多失。——曾国藩

3、今日所说之话,明日勿因小利害而变。——曾国藩

4、放开手,使开胆,不复瞻前顾后。——曾国藩

5、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曾国藩

6、凡有盛必有衰,不可不预为之计。——曾国藩

7、决不可存苟且心,决不可做偷薄事,决不可学轻狂态,决不可做惫赖人。——曾国藩

8、劝人不可指其过,须先美其长。人喜则语言易入,怒则语言难入,怒胜私故也。——曾国藩

9、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则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气习,则难望有成。——曾国藩

10、法者,天讨也,以公守之,以仁行之。——曾国藩

11、倚富者贫,倚贵者贱,倚强者弱,倚巧者拙。倚仁义不贫不贱不弱不拙。——曾国藩

12、居官四败曰:昏惰任下者败,傲狠妄为者败,贪鄙无忌者败,反覆多诈者败。——曾国藩

13、凡人无不可为圣贤,绝不系乎读书之多寡。——曾国藩

14、既有定识,又有定力。——曾国藩

15、名节之于人,不金帛而富,不轩冕而贵。士无名节,犹女不贞,虽有他美,亦不足赎。故前辈谓爵禄易得,名节难保。——曾国藩

16、受挫受辱之时,务须咬牙励志,蓄其气而长其智。——曾国藩

17、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曾国藩

18、太柔则靡,太刚则折;刚自柔出,柔能克刚。——曾国藩

19、见异思迁,欲求长进难矣。——曾国藩

20、将事而能弭,遇事而能捄,既事而能挽,此之谓达权。此之谓才。未事而知其来,始事而要其终,定事而要其变,此之谓长虑,此之谓识。——曾国藩

21、为善者常受福,为利者常受祸,心安为福,心劳为祸。——曾国藩

22、今人计较摆布人,费心心思,却何曾害得人?只是自坏了心术,自损了元气。——曾国藩

23、事涉刻薄者,即所持甚正,亦不可自我开端。——曾国藩

24、人生一日或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行一善事,此日方不虚生。遇富贵人,宜劝他宽,见聪明人宜劝他厚。——曾国藩

25、善人固可亲,未能知,不可急合。恶人固可疏,未能远,不可急去。——曾国藩

26、遇棘手之际,须从耐烦二字痛下功夫。——曾国藩

27、端庄厚重是贵相,谦卑含容是贵相;事有归著是富相,心存济物是富相。——曾国藩

28、家和则福自生。——曾国藩

29、未有根本不正,而枝叶发生,能自畅茂者也。——曾国藩

30、凡将举事,必先平意清神,清神意平,物乃可正。——曾国藩

31、人见其近,吾见其远,曰高明;人见其粗,吾见其细,曰精明。——曾国藩

32、聪明外露者德薄,词华太盛者福浅。——曾国藩

33、家勤则兴,人勤则健。——曾国藩

34、荐贤不可示德,除奸不可威。——曾国藩

35、一念之善,吉神随之。一念之恶,厉鬼随之。知此可以役使鬼神。——曾国藩

36、作善岂非好事,然一有好名之心,即招谤招祸也。——曾国藩

37、观人之法,以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为主。——曾国藩

38、举世惟一真字难得。——曾国藩

39、国家之强,以得人为强。——曾国藩

40、有才干,定要表现之。——曾国藩

41、闻人善则疑之,闻人恶则信之,此满腔杀机也。——曾国藩

42、事事顺吾意而言者,此小人也,急宜远之。——曾国藩

43、君子但尽人事,不计天命,而天命即在人事之中。——曾国藩

44、带兵之道,用恩莫如用仁,用威莫如用礼。——曾国藩

45、素食则气不浊;独宿则神不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曾国藩

46、人于平旦不寐时,能不作一毫妄想,可谓智矣。——曾国藩

47、惟正己可以化人,惟尽己可以服人。——曾国藩

48、吾不知所谓善,但使人感者即善也。吾不知所谓恶,但使人恨者即恶也。——曾国藩

49、有理义以养其心,则虽老而神明不衰。苟为不然,则昏于豢养,败于戕贼,未老而志衰矣。励志之士,可不戒诸。——曾国藩

50、沽虚誉于小人,不若听之于天。遗货财于子孙,不若周人之急。——曾国藩

2、百种弊病,皆从懒生。

3、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4、守笃实,戒机巧,守强毅,戒刚愎。

5、劝人不可指其过,须先美其长。人喜则语言易入,怒则语言难入,怒胜私故也。

6、君子能扶人之危,周人之急,固是美事,能不自夸,则善矣。

7、好便宜不可与共财,狐疑者不可与共事。

8、国家之强,以得人为强。

9、人以气为主。

10、吾辈读书,只有两件事,一者进德之事,一者修业之事。

11、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何必借助于人?

12、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

13、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14、惟正己可以化人,惟尽己可以服人。

15、遇诡诈人变幻百端,不可测度,吾一以至诚待之,彼术自穷。

16、处事速不如思,便不如当,用意不如平心。

17、人之处于患难,只有一个处置。尽人谋之后,却须泰然处之。

18、盛世创业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

19、禁大言以务实。

20、省事是清心之法,读书是省事之法。

21、功不独居,过不推诿。

22、智慧愈苦而愈明。

23、常常提其朝气为要。

24、天下事未有不由艰苦中来,而可大可久者也。

25、不可轻率评讥古人。

26、放开手,使开胆,不复瞻前顾后。

27、自其外者学之而得于内者谓之明,自其内者得之而兼于外者谓之诚,诚与明一也。

28、凡天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谋之贵,众断之贵独。

29、无好小利。

30、今日所说之话,明日勿因小利害而变。

31、责己厚而责人薄耳。

32、困心横虑,正是磨练英雄之时。

33、凶德致败者约有二端:曰长傲,曰多言。

34、誉望一损,远近滋疑。

35、精神愈用而愈出,不可因身体素弱过于保惜。

36、无实而享大名者必有奇祸。

37、遇棘手之际,须从耐烦二字痛下功夫。

38、不随众从之喜惧为喜惧。

39、处事贵熟思缓处,熟思则得其情,缓处则得其当。

40、一身精神,具乎两目。

41、胸怀广大,须从平淡二字用功。

42、宁可数日不开仗,不可开仗而毫无安排算计。

43、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变化;办事无声无臭,既要精当,又要简捷。

44、神正其人正,神邪其人奸。

45、人必诚,然后业可大可久。

46、凡人无不可为圣贤,绝不系乎读书之多寡。

47、居有恶邻,坐有损友,借以检点自慎,亦是进德之资。

48、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49、责过太直,使人惭恨,在我便是一过。

50、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51、有才干,定要表现之。

52、受挫受辱之时,务须咬牙励志,蓄其气而长其智。

53、行事不可任心,说话不可任口。

54、前世所袭误者,可以自我更之;前世所未及者,可以自我创之。

55、兄弟和,虽穷氓小户必兴,兄弟不和,虽世家宦族必败。

56、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省,自然人皆敬重。

57、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

58、为人不可过于聪明。

59、端庄厚重是贵相,谦卑含容是贵相;事有归著是富相,心存济物是富相。

60、以爱妻子之心事亲,则无往而不孝。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汉族,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曾国藩出生于晚清一个地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道光十八年(1838)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

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曾国藩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1)聪明外露者德薄,词华太盛者福浅。

(2)人该省事,不该怕事。人该脱俗,不可矫俗。不该顺时,不可趋时。

(3)吾观乡里贫家儿女,愈看得贱愈易长大,富户儿女,愈看得娇愈难成器。

(4)受挫受辱之时,务须咬牙

(5)古者英雄立事,必有基业。

(6)坚其志,苦其心,劳其力,事无大小,必有所成。

(7)人必诚,然后业可大可久。

(8)薄福之人过享其福,必有忽然之祸。贯贫之人不安其贫,必有意外之忧。

(9)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10)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则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气习,则难望有成。

(11)胸怀广大,须从平淡二字用功。

(12)吾辈读书,只有两件事,一者进德之事,一者修业之事。

(13)太柔则靡,太刚则折;刚自柔出,柔能克刚。

(14)神正其人正,神邪其人奸。

(15)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变化;办事无声无臭,既要精当,又要简捷。

(16)脚踏实地,不敢一毫欺人。

(17)居有恶邻,坐有损友,借以检点自慎,亦是进德之资。

(18)一身能勤能敬,虽愚人亦有贤智风味。

(19)兵为民之卫,民无兵不固。

(20)好便宜不可与共财,狐疑者不可与共事。

(21)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复追。

(22)省事是清心之法,读书是省事之法。

(23)君子能扶人之危,周人之急,固是美事,能不自夸,则善矣。

(24)以爱妻子之心事亲,则无往而不孝。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

(25)精神愈用而愈出,不可因身体素弱过于保惜。

(26)天下事未有不由艰苦中来,而可大可久者也。

(27)学而废者,不若不学而废者。学而废者恃学而有骄,骄必辱。不学而废者愧己而自卑,卑则全勇多于人谓之暴,才多于人谓之妖。

(28)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省,自然人皆敬重。

(29)好胜人者,必无胜人处,能胜人,自不居胜。

(30)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