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
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3、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4、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7、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8、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9、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1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1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12、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
1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15、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16、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17、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18、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19、书籍——通过心灵观察世界的窗口。住宅里没有书,犹如房间没有窗户。——威尔逊
20、书籍是任何一种知识的基础,是任何一门学科的基础的基础——
21、书籍并不是没有生命的东西,它包藏着一种生命的潜力,与作者同样地活跃。不仅如此,它还像一个宝瓶,把作者生机勃勃的智慧中最纯净的精华保存起来。——弥尔顿
22、书籍是培植智慧的工具。——夸美纽斯
23、书籍是最好的朋友。当生活中遇到任何困难的时候,你都可以向它求助,它永远不会背弃你。——都德
24、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培根
25、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雨果
26、书籍是最有耐心、最能忍耐和最令人愉快的伙伴。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时刻,它都不会抛弃你。——赫尔岑
27、书——这是这一代对另一代精神上的遗训,这是行将就木的老人对刚刚开始生活的年轻人的忠告,这是行将去休息的站岗人对走来接替他的岗位的站岗人的命令。——赫尔岑
28、书籍是培育我们的良师,无需鞭答和根打,不用言语和训斥,不收学费,也不拘形式,对图书倾注的爱,就是对才智的爱。——德伯里
29、书是随时在近旁的顾问,随时都可以供给你所需要的知识,而且可以按照你的心愿,重复这个顾问的次数。——凯勒
30、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于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温情的安慰者。——巴罗
31、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雨果
32、书籍是前人的经验。——拉布雷
33、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和导师。——高尔基
34、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35、书籍是少年的食物,它使老年人快乐,也是
36、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夫·托尔斯泰
37、除了野蛮国家,整个世界都被书统治着。——福尔特尔
38、书籍乃世人积累智慧之长明灯。——寇第斯
39、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40、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4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
4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43、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44、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45、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46、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47、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48、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
49、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50、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寄以骋纵横之志,或托以散郁结之怀。虽至贵不能抑其高,虽妙算不能量其力。下面是书法
1、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南朝梁皇帝萧衍《古今书人优劣评》
2、时时只见龙蛇走。——唐代诗人李白
3、婉若银钩,漂若惊鸾。——西晋书法家索靖
4、古人论书云:一须人品高,二须师法古,是书之法,学者习之,故当熟之于手,必先修诸德以熟之于身。德而熟之于身,书之于手,如是而为书焉。——《书法三味》
5、无声之音,无形之相。——唐代书法家张怀瓘
6、龙跳天门,虎卧凤阁。
7、体象卓然,殊今异古。落落珠玉,飘飘缨组。——张怀声
8、夫书禀乎人性,疾者不可使之令徐:徐者不可使之令疾。——蔡邕《石室神授笔势》
9、怒猊抉五,渴骥奔泉。——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新唐书·徐浩传》
10、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唐代书法家孙过庭
11、老夫之书,本无法也。——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黄庭坚《山谷文集》
12、喜即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即气郁而字敛,乐则字平而字丽。情有重轻,则字之敛舒险丽,亦有深浅,变化无穷。——陈绎曾《翰林要诀》
13、书肇于自然。——蔡邕
14、书画清高,首重人品,品节既优,不但人人重其笔墨,更钦仰其人。——松年《颐园画论》
15、人品既殊,性情各异,笔势所运,邪正自形。——项穆《书法雅言》
16、夫人灵于万物,心主于百骸。故心之所发,蕴之为道德,显之为经纶,树之为勋猷,立之为节操,宣之为文章,运之为字迹。——项穆《书法雅言》
17、疾风吹劲草,烈火炼真金;不经寒霜苦,安能香袭人。锋自磨砺出,玉乃雕琢成;人而不苦练,焉能艺精深。——李铎
18、云鹤游天,群鸿戏海。——南朝梁皇帝萧衍
19、引笔奋力,若鸿鹄高飞,邈邈翩翩。
20、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王妤
21、行行若萦春蚓,字字如绾秋蛇。——唐朝开国宰相房玄龄《晋书·王羲之传》
22、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一不可以为书。——刘熙栽《艺概》
23、写字如画狗,越描越丑。
24、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唐代诗人杜甫《饮中八仙歌》
25、人貌有好丑,而君子小人之态,不可掩也,言有辩讷,而君子小人之气,不可欺也。书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乱也。——苏轼《书论》
26、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矣。——柳公权
27、笔秃千管,墨磨万锭。——苏轼
28、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黄庭坚《以右军书数种赠丘十四》
29、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30、一点失所,若美女之眇一目;一画失所,如壮士之折一肱。——元末明初文史学家陶宗仪《书史会要·书法》
31、词源倒流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军。——唐代诗人杜甫《醉歌行》
32、且其浩浩落落之怀,一皆寓于笔墨之际,所谓品高,韵自胜焉。——张沅《石涛画语录》
33、心正则笔正。——北宋文学家苏轼《书唐氏六家书后》
34、故书也者,心学也;写字者,写志也。——刘熙载《艺概》
35、怒蹄蹴踏苍山颓,岧嶤臃肿难为状。——清代文人严允肇《洗象行》
36、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声画者,君子小人之所以动情乎。——扬雄《法言》
37、挥毫落笔如云烟。——杜甫
38、字要骨格,肉须裹筋,筋须藏肉,帖乃秀润生。——米芾
39、行于简易闲澹之中,而有深远无穷之味。——范温
40、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韩渥
41、学术经论,皆由心起,其心不正,所动悉邪。柳公权曰:心正则笔正。——项穆《书法雅言》
42、翰墨之美,多以身后腾声。——唐代书法家张怀瓘
43、学书则知识学可以致远。——张彦远
44、得时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孙过庭《书谱》
45、凡人各殊气血,异筋骨。心有疏密,手有巧拙,书之好丑,在于心手。——张彦远《法书要录》
46、正书法,所以正人心也,所以闲圣道也。——项穆《书法雅言》
47、学书当自成一家之体。——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学书自成家说》
48、字不可重笔,话不可乱传。
49、书之要,统于“骨气”二字。——清代文学家刘熙载《艺概·书概》
50、书法不过一技耳,然立品是第一关头。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品下者,虽激昂顿挫,俨然可观,而纵横刚暴,未免流露楮外。——朱和羹《临池心解》
51、书中有画,画中亦有书。——清代学者方玉润《星烈
52、龙威虎振,剑拔弩张。——袁昂
53、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李嗣真
54、欲书之时,当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则契于妙。心神不正,书则欹斜;志气不和,字则颠仆。——虞世南《笔髓论》
55、故以道德、事功、文章、风节着者,代不乏人。论世者,慕其人,益重其书,书人遂并不朽于千古。——朱和羹《临池心解》
56、无声之音,无形之相。——张怀谨
57、拳要打,字要练。
58、学书者有两观:曰观物,曰观我。观物以类情,观我以通德。——刘熙载《艺概》
59、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唐代书法家孙过庭《书谱》
60、点曳之工,裁成之妙,烟霏露结,状若断面还连,凤翥龙蟠,势如斜而反正。——唐朝第二位皇帝李世民《王羲之传论》
61、书尚清而厚,清厚要必本于心行。不然,书虽幸免薄浊,亦但为他人写照而已。——刘熙载《艺概》
62、玄妙之意,出于物类之表;幽深之理,伏于杳冥之间;岂常情之所能言,世智之所能测。——唐代书法家张怀瓘《书议》
63、夫马,筋多肉少为上,肉多筋少为下;书亦如之,皆欲骨内相称,神貌洽然。——唐代书法家张怀瓘《六体书论》
64、字怕练,马怕骑。
65、体象卓然,殊今异古。落落珠玉,飘飘缨组。仓颉之嗣。小篆之祖。以名称书,遗迹石鼓。
附:如何学习书法
临摹结合
临摹是学习书法最基本方法,不但初学书法要临摹,就是有了一定基础之后还需要临摹。学楷书需要临摹,学篆、隶、行、草各体书仍需要临摹。书法家一生都是在临摹中渡过,在临摹中学习,在临摹中思考,在临摹中创造。
摹帖,就是用薄纸蒙在字帖上面,然后笔随影走,按照显露出来字迹写,又叫“仿影”或拓写。摹还有一种方法叫“描红”,即在印有双钩红线字上去填写。
摹帖方法:第一步先描红。即从一本帖中选出清楚、完整字,用透明而不透墨薄纸,如打字纸、有光纸、描图纸等蒙在帖上,依着字轮廓,用极细线条钩成空心字,这叫“双钩”。然后把钩好字作为描红本,用红墨水填写,再用蓝墨水填写,最后用墨汁填写,这样写不但能加深记忆,而且节约纸张。
摹帖应注意笔随帖走,切勿失形,要看准笔画来龙去脉,揣摩它笔法和结构形态。摹帖要带有“写”意,将笔画一笔写成,饱满而精到,切勿依葫芦画瓢地填描涂抹。
临帖,即在摹帖基础上,对帖字用笔、结字规律有了基本认识之后,对着帖写。临帖有对临、格临和背临三种方法。
对临,即把字帖放在对面帖架上照着写,这是最方便,最常用临帖方法。
格临,即用透明纸打好格子(田字格、米字格、九宫格等)照式临写。主要用以掌握帖字结构部位。
背临,即把帖收起,凭记忆默写帖中字,不但求其形,更要求其神。背临之后可以集字为联或集字成篇,然后进入创作阶段。
摹帖笔随影走,古人怎样写,我们就怎样写,大小、长短、宽窄、粗细、方圆、斜正等都必须按帖字要求去写,有一定规范和约束。摹帖特点在于易学到古人结构位置,但由于规范太死,反而失去了古人笔意,用笔死板而不灵活,让人感到放不开,受不了;临帖或对临,或背临,或意临,加入许多书者自己个性特点,所以易得古人笔意,而易失古人结构位置。写来自由随意,追求个性,却得之甚少。
所以在临摹中必须临摹结合,先摹后临,既得古人用笔方法,又得古人结构规律。练习时可以采用先摹后临,再反过来摹,摹完再临。或者采用“双钩”方法来研习结构规律。摹临穿插,取长补短,效果极好。临摹中要多看、多思、多琢磨,然后下笔。下笔要准,先形似,后神似,以求形神兼备。临摹后要反复对照检查,总结
文言名言警句摘抄篇一:
1、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陶渊明 《归去来辞》
2、 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庄子 《齐物论》
3、 取之以仁义,守之以仁义者,周也。取之以诈力,守之以诈力者,秦也。以秦之所以取取之,以周之所以守守之者,汉也。仁义诈力杂用以取天下者,此孔明之所以失也。 ——苏轼
4、 "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 ——苏轼 《范增论》"
5、 太上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 ——刘义庆 《世说新语》
6、 石如滇茶一朵,风雨落之,半入泥土,花瓣棱棱三四层摺,人走其中如蝶入花心,无须不缀也。 ——张岱 《陶庵梦忆》
7、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大学》
8、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诗经·国风·郑风·风雨》
9、 荷尔蒙决定一见钟情,多巴胺决定天长地久,肾上腺决定出不出手,自尊心决定谁先开口。最后,寿命和现实决定谁先离开谁先走
10、 草木百余本,错杂莳之,浓淡疏密,俱有情致。春以罂粟、虞美人为主,而山兰、素馨、决明佐之。春老,以芍药为主,而西番莲、土萱、紫兰、山矾佐之。夏以洛阳花、建兰为主,而蜀葵、乌斯菊、望江南、茉莉、杜若、珍珠兰佐之。秋以菊为主,而剪秋纱、秋葵、僧鞋菊、万寿芙蓉、老少年、秋海棠、雁来红、矮鸡冠佐之。冬以水仙为主,而长春佐之。其木本如紫白丁香、绿萼、玉碟、蜡梅、 西府、滇茶 、日丹、白梨花,种之墙头屋角,以遮烈日。 ——张岱 《陶庵梦忆·金乳生草花》
11、 月湖一泓汪洋,明瑟可爱,直抵南城。 ——张岱 《陶庵梦忆·日月湖》
12、 月光倒囊入水,江涛吞吐,露气吸之,噀(xùn)天为白。余大惊喜。移舟过金山寺,已二鼓矣。经龙王堂,入大殿,皆漆静。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残雪。 ——张岱 《陶庵梦忆·金山夜戏》
13、 亭前后,太仆公手植树皆合抱,清樾轻岚,滃滃翳翳,如在秋水。亭前石台,躐取亭中之景物而先得之。升高眺远,眼界光明。敬亭诸山,箕踞麓下;溪壑萦回,水出松叶之上。台下右旋,曲磴三折,老松偻背而立。顶垂一干,倒下如小幢;小枝盘郁,曲出辅之,旋盖如曲柄葆羽。癸丑以前,不垣不台,松意尤畅。 ——张岱 《陶庵梦忆·筠芝亭》
14、 其男女之杂,灿烂之景,不可名状,”大约露帏则千花竞笑,举袂则乱云出峡,挥扇则流星月映,闻歌则雷辊涛趋。 ——张岱 《陶庵梦忆·葑门荷宕》
15、 西施歌舞,对舞者五人,长袖缓带,绕身若环,曾挠摩地,扶旋猗那,弱如秋药。女官内侍,执扇葆璇盖、金莲宝炬、纨扇宫灯二十余人,光焰荧煌,锦绣纷叠,见者错愕。 ——张岱 《陶庵梦忆·朱云崃女戏》
文言名言警句摘抄篇二:
1)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唐。王维《使至塞上》)
2)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4) 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5)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别董大))
6)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7)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唐·岑参〈逢人京使〉)
8)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李频《渡汉江))
9)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唐·李白《早发白帝城〉)
10)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11)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唐·李白《论诗〉)
12)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唐·李白《将进酒〉)
13)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14)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15)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行路难))
16)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17)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唐·杜甫《曲江》)
18)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唐·杜甫《登高》)
19)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二十二韵》)
20)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唐·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文言名言警句摘抄篇三:
1、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八首》
2、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3、能胜强敌者,先自胜者也。——《商君书·画策》
4、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桓宽《盐铁论·孝养》
5、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郑燮《竹石》
6、善言古者必有节于今,善言天者必有证于人。——《荀子·性恶》
7、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8、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系辞下》
9、有公心必有公道,有公道必有公制。——傅玄《傅子·通志》
10、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左传·隐公六年》
11、知耻近乎勇。——《礼记·中庸》
12、终日乾乾,与时偕行。——《周易·乾·文言》
13、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朱熹《答巩仲至》
14、临难毋苟免。——《礼记·曲礼上》
15、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