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佛陀如来成佛名言 正文

佛陀如来成佛名言

时间:2025-05-08 18:09:39

1、刹那便是永恒。

2、世间种种法,一切皆如幻;若能如是知,其心无所动。

3、以深净心,入菩提舍。

4、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责;忏悔更不造,能拔根本业。

5、但为断一切烦恼故,而行精进。

6、未证言证,未得言得,是大妄语。

7、凡有所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8、净心水器,莫不影显,常现在前;但器浊心之人生,不见如来法身之影。

9、入佛种性,到于彼岸。

10、立志如大山,积德若深海。

11、佛言:人系于妻子舍宅,甚于牢狱。牢狱有散释之期,妻子无远离之念。情爱于色,岂惮驱驰。虽有虎口之患,心存甘伏。投泥自溺,故曰凡夫。透得此门,出尘罗汉。

12、为欲利世间,专意求菩提。

13、时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14、住一切世界,心无所著。

15、心如灵空,无所分别。

16、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

17、若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心心是佛。

18、如实观法,出生妙慧。

19、专念于佛法,未尝有散动;而以悲愿心,方便行于世。

20、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

21、菩萨离迷倒,心净常相续。

22、应自修行一切智道,应勤增长菩萨境界。

23、淫心不除,尘不可出。

24、行如来行,住如来道。

25、无我心调柔,能得如来道。

26、恒守正念,习行众善。

27、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

28、我不敢轻于汝等,汝等皆当做佛。

29、不住一切处心即是佛心。

30、开眼见明,闭眼见暗,所见不同,见性不变。

31、由心生故,种种法生;由法生故,种种心生。

32、正念观察,调伏己情。

33、使汝流转,心目为咎。

34、不取为实,不着为净。

35、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36、永离诸相,心无所住。

37、狂性顿歇,歇即菩提。

38、众生以十事为善,亦以十事为恶.何等为十?身三,口四,意三.身三者:杀、盗、淫.口四者:两舌、恶口、妄言、绮语.意三者:嫉、恚、痴.如是十事不顺圣道,名十恶行;是恶若止,名十善。

39、于诸众生,恒起大悲。

40、心常寂静,知足少事。

41、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当应看月。若复观指以为月体。此人岂唯亡失月轮。亦亡其指。何以故。以所标指为明月故。岂唯亡指。亦复不识明之与暗。何以故。即以指体。为月明性。明暗二性。无所了故。

42、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43、我当于一切众生犹如慈母,生长一切善根大愿。

44、求彼礼忏,贪其供养。是一颠迦。

45、于佛境界起信心,得佛灌顶心无着。

46、普为诸世间,修行菩萨行。

47、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法,断除疑网出爱流,开示涅槊无上道。

48、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49、若无我相,则无增减。

50、汝等当知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

七佛通诫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一起来看看佛家佛偈五十句经典

佛家佛偈五十句经典语录【1】

1. 佛说:万发缘生,皆系缘份!

2. 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3. 觉了一切法,犹如梦幻响。

4. 声名谤之媒也,欢乐悲之渐也。

5. 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沈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周邦彦《兰陵王》

6. 你要记得,那年那月,垂柳紫陌洛城东。

7. 一切行无常,生者必有尽,不生则不死,此灭最为乐。——源自:《增一阿含经》

8. 坐石看云闲意思,朝阳补衲静工夫;有人问我西来意,尽把家私说向渠。

9. 于诸法中。不生二解。一切佛法。疾得现前。——《大方广佛华严经梵行品》

10. 佛曰:刹那便是永恒。

11. 怅望江湖百年与谁说。

12. 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仗剑斩愚夫。虽然不见头落地,暗里摧君骨髓枯。

13. 一个常常看别人缺点的人,自己本身就不够好,因为他没有时间检讨他自己。

14. 所求的众生都渴求安乐。为了求得自己的安乐而以刑杖杀害众生的人,以后不得安宁。

15. 修行是点滴的工夫。

16. 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17. 不要因为小小的争执,远离了你至亲的好友,也不要因为小小的怨恨,忘记了别人的大恩。

18. 佛、世间何为最珍贵?弟子、已失去和未得到。佛不语。经数载,沧桑巨变。佛再问之,答曰、世间最珍贵的莫过于正拥有!

19. 如果抱怨成习惯,心灵就像上了枷锁,没有一刻解脱。唯有放下抱怨,才能体会到生命的.自在与幸福。

20. 生而为人,活着,活出风度,风采,风格。这些皆为外表,而气度则是内涵,是质地,是根本。

21. 生活磨砺了人生,这一路走来,学会了接受。

22. 君子能忍,必成大器。

23. 不要刻意去猜测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没有智慧与经验的正确判断,通常都会有错误的。

佛家佛偈五十句经典语录【2】

1. 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

2. 享受的若不是自己应得的福分,所得的收获又是无缘无故的,那么多是有人故意设下的陷阱,此时若眼光短浅就会落入圈套。

3. 若闻阿弥陀德号,欢喜赞仰心归依,下至一念得大利,则为具足功德宝。设满大千世界火,亦应直过闻佛名,闻阿弥陀不复返,是故至心稽首礼。——源自:《无量寿经》

4. 飘动的经幡,转动的经轮,祥和的颂经声,飞舞的风马,六字真言的祝福,佛菩萨的保佑。祝福您六时吉祥,身心安乐,法喜充满!

5. 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6. 别人撒盐伤不了你,除非你身上有溃烂之处。

7. 毗婆尸佛偈身从无相中受生,犹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无,罪福皆空无所住。

8. 旧恨春江流不尽,新恨云山千叠。料得明朝,尊前重见,镜里花难折。

9. 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

10. 过去心不可得 现在心不可得 未来心不可得。

11. 漫漫长路无声无息,或许我们一生也在追寻,那又怎样,打破的宁静换回一生的威名,哪怕赴汤蹈火,在所不惜。千山暮雪天涯远,万古流长的亘古情怀,学智者接纳红尘纷扰,却置身事外,博得一份淡然。尽避曲终影自单,冷月残照孤星夜,沧海连天堑,南辕北辙的沦陷,不自觉反省饼往。

12. 缘聚缘散缘如水,背负万丈尘寰,只为一句,等待下一次相逢。

13. 尘缘从来都如水,罕须泪,何尽一生情?莫多情,情伤己。

14. 把握好每一个念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便是最好的表现;希望你生命的每一刻都能自在吉祥!

15. 毗舍浮佛偈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16. 花开、花谢,生死、死生,人的真实生命在哪里?

17. 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18. 也许我们应该将远志封存起来,用闲逸的山水蓄养,于杯盏中自在把玩。看一场烟雨,从开始下到结束;看一只蝴蝶,从蚕蛹到破茧;看一树的蓓蕾,从绽放到落英缤纷。不为诗意,不为风雅,不为禅定,只为将日子,过成一杯白开水的平淡一碗清粥的简单。

佛家佛偈五十句经典语录【3】

1. 身做好事,言说好话,心存好念。

2. 月影松涛含道趣,花香鸟语透禅机。

3. 心中常存知足、善解、感恩、包容。敬重贵人,礼待小人。真正的妙法是由智慧流露出来,真正的慈悲是用智慧的力量去推动。

4. 凡遇事须安祥和缓以处之,若一慌忙,便恐有错。盖天下何事不从忙中错了。故从容安祥,为处事第一法。

5. “一切有条件的事物都是无常的。”常常是一个人用智慧来观察这真理时,他便开始厌离种种的苦恼,这是达到清净的路子。

6. 一个人如果不能从内心去原谅别人,那他就永远不会心安理得。

7. 勇於接受别人的批评,正好可以调整自己的缺点。

8. 澹澹轻烟,溶溶院落,月在梨花。——顾春《早春怨》

9. 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冯延巳《鹊踏枝》

10. 有一种伤叫悲伤,是睫毛再也承受不住泪球的重,轻轻碰到就会滴落。

11. 人世间有百媚千红,唯独你是我情之所钟。

12. 一切惜身命,人畜等无殊。若欲食众生,先试割身肉。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所种善根,或布施供养,或修补塔寺,或装理经典,乃至一毛一尘、一沙一渧。如是善事,但能回向法界,是人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乐。如但回向自家眷属,或自身利益,如是之果,即三生受乐,舍一得万报。是故地藏,布施因缘,其事如是。

1、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2、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猎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

3、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

4、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5、无上菩提,须得言下,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不生不灭,于一切时中,念念自见,万法无滞,一真一切真,万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实。

6、欲学无上菩提,不得轻于初学。

7、下下人有上上智。

8、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9、一切万法不离自性。

10、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11、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12、佛法是不二之法。

13、一切处所。一切时中。念念不愚。常行智慧。即是般若行。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14、三世诸佛。十二部经。在人性中本自具有。不能自悟。须求善知识。指示方见。若自悟者。不假外求。

15、若见一切法。心不染着。是为无念。

16、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17、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18、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念念无滞。常见本性。真实妙用。名为功德。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

19、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

20、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

21、一行三昧者。于一切处行住坐卧。常行一直心是也。

22、若修不动者。但见一切人时。不见人之是非善恶过患。即是自性不动。

23、何名禅定。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

24、诸佛妙理。非关文字。

25、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佛。

26、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

27、清净法身。汝之性也。圆满报身。汝之智也。千百亿化身。汝之行也。

28、见闻转诵是小乘。悟法解义是中乘。依法修行是大乘。万法尽通。万法俱备。一切不染。离诸法相。一无所得。名最上乘。

29、一切万法。皆从自性起用。是真戒定慧法。

30、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痴自性慧,心地无乱自性定。

31、诸法寂灭。有何次第。

32、学道之人。一切善念恶念。应当尽除。无名可名。名于自性。无二之性。是名实性。于实性上建立一切教门。

33、道由心悟。岂在坐也。

34、无生无灭。是如来清净禅。诸法空寂。是如来清净坐。

35、无二之性。即是实性。实性者。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其内外。不生不灭。性相如如。常住不迁。名之曰道。

36、说一切法。莫离自性。

37、外于相离相。内于空离空。若全着相。即长邪见。若全执空。即长无明。

38、于一切处而不住相。于彼相中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利益成坏等事。安闲恬静。虚融澹泊。此名一相三昧。若于一切处。行住坐卧。纯一直心。不动道场。真成净土。此名一行三昧。

39、若识众生。即是佛性。若不识众生。万劫觅佛难逢。

40、自性若悟。众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众生。自性平等。众生是佛。自性邪险。佛是众生。

41、一念平直。即是众生成佛。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自若无佛心。何处求真佛。

42、兀兀不修善,腾腾不造恶,寂寂断见闻,荡荡心无着。

43、慈悲心是拔出一切众生的痛苦,给予一切众生安乐。

44、菩提心是为度化一切众生而修持成佛。

45、无论做什么事,不要忘了正知正念,一切功夫下到心地上。形式上、表面上的'东西都不是修行,除了修心,别的哪有什么可修的?

46、慈悲心、菩提心发出来了,无论做什么都有功德,都是为众生,说话和念咒没有区别,说什么都是咒语,都是智慧。你自己就是佛。一切都是你,你就是一切。

47、发自内心的去为众生着想,为众生服务,所求的自然就有,否则,你什么也得不到。

48、缘分不同,所以看法不同,有的人喜欢你,有的人不喜欢你,这都是正常的。你能左右别人吗?把自己的心管好,不要执着这些。

49、只有自己的心障碍自己,别的没有什么障碍。不相信不可思议的东西,就见不到宇宙人生的真相。

50、有分别心念佛是杂修杂念,无分别心念佛是专修专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