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要永远觉得祖国的土地是稳固地在你脚下,要与集体一起生活,要记住,是集体教育了你。那一天你若和集体脱离,那便是末路的开始。——奥斯特洛夫斯基
2、一致是强有力的,而纷争易于被征服。——伊索
3、人心齐,泰山移。
4、单个的人是软弱无力的,就像漂流的鲁滨逊一样,只有同别人在一起,他才能完成许多事业。——叔本华
5、团结就有力量和智慧,没有诚意实行平等或平等不充分,就不可能有持久而真诚的团结。——欧文
6、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孙权
7、不管努力的目标是什么,不管他干什么,他单枪匹马总是没有力量的。合群永远是一切善良思想的人的最高需要。——歌德
8、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招无不中。——《吕氏春秋》
9、人们在一起可以做出单独一个人所不能做出的事业;智慧+双手+力量结合在一起,几乎是万能的。——韦伯斯特
10、一个人像一块砖砌在大礼堂的墙里,是谁也动不得的;但是丢在路上,挡人走路是要被人一脚踢开的。——艾思奇
11、二人同心,其力断金。
12、聪明人与朋友同行,步调总是齐一的。
13、二人同心,其力断金。——《易经》
14、团结就是力量。
15、谁若认为自己是圣人,是埋没了的天才,谁若与集体脱离,谁的命运就要悲哀。集体什麽时候都能提高你,并且使你两脚站得稳。——奥斯特洛夫斯基
16、上下团结,人心所向。
17、斯特洛夫斯基每个人应该遵守生之法则,把个人的命运联系在民族的命运上,将个人的生存放在群体的生存里。——巴金
18、凡是经过考验的'朋友,就应该把他们紧紧地团结在你的周围。——莎士比亚
19、五人团结一只虎,十人团结一条龙,百人团结像泰山。——邓中夏
20、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
21、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22、若不团结,任何力量都是弱小的。——拉封丹
23、民齐者强。——荀况
24、共同的事业,共同的斗争,可以使人们产生忍受一切的力量。——奥斯特洛夫斯基
25、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26、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薛宣
27、个人如果但靠自己,如果置身于集体的关系之外,置身于任何团结民众的伟大思想的范围之外,就会变成怠惰的、保守的、与生活发展相敌对的人。——高尔基
28、上下同欲者胜。——孙武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对那些经典的
和人和的名言警句1
1、凡是经过考验的朋友,就应该把他们紧紧地团结在你的周围。——莎士比亚
2、五人团结一只虎,十人团结一条龙,百人团结像泰山。——邓中夏
3、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
4、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5、上下团结,人心所向。
6、若不团结,任何力量都是弱小的。——拉封丹
7、一致是强有力的,而纷争易于被征服。——伊索
8、民齐者强。——荀况
9、共同的事业,共同的斗争,可以使人们产生忍受一切的力量。——奥斯特洛夫斯基
10、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11、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薛宣
12、上下同欲者胜。——孙武
13、人心齐,泰山移。
14、单个的人是软弱无力的,就像漂流的鲁滨逊一样,只有同别人在一起,他才能完成许多事业。——叔本华
15、团结就有力量和智慧,没有诚意实行平等或平等不充分,就不可能有持久而真诚的团结。——欧文
16、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孙权
17、不管努力的目标是什么,不管他干什么,他单枪匹马总是没有力量的。合群永远是一切善良思想的人的最高需要。——歌德
18、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招无不中。——《吕氏春秋》
19、人们在一起可以做出单独一个人所不能做出的事业;智慧+双手+力量结合在一起,几乎是万能的。——韦伯斯特
20、一个人像一块砖砌在大礼堂的墙里,是谁也动不得的;但是丢在路上,挡人走路是要被人一脚踢开的。——艾思奇
21、二人同心,其力断金。
22、聪明人与朋友同行,步调总是齐一的。
23、二人同心,其力断金。——《易经》
24、团结就是力量。
25、谁若认为自己是圣人,是埋没了的天才,谁若与集体脱离,谁的命运就要悲哀。集体什么时候都能提高你,并且使你两脚站得稳。——奥斯特洛夫斯基
26、斯特洛夫斯基每个人应该遵守生之法则,把个人的命运联系在民族的命运上,将个人的生存放在群体的生存里。——巴金
27、个人如果但靠自己,如果置身于集体的关系之外,置身于任何团结民众的伟大思想的范围之外,就会变成怠惰的、保守的、与生活发展相敌对的人。——高尔基
28、要永远觉得祖国的土地是稳固地在你脚下,要与集体一起生活,要记住,是集体教育了你。那一天你若和集体脱离,那便是末路的开始。——奥斯特洛夫斯基
29、人生就像奕棋,一步失误,全盘皆输。
30、鱼生于水,死于水;草木生于土,死于土;人生于道,死于道。
和人和的名言警句2
1、单是说不行,要紧的是做。——鲁迅
2、不管怎样的事情,都请安静地愉快吧!这是人生。我们要依样地接受人生,勇敢地、大胆地,而且永远地微笑着。——卢森堡
3、每一点滴的.进展都是缓慢而艰巨的,一个人一次只能着手解决一项有限的目标。——贝弗里奇
4、宿命论是那些缺乏意志力的弱者的借口。——罗曼·罗兰
5、一个不注意小事情的人,永远不会成功大事业。——卡耐基
6、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7、成功者绝不放弃,放弃者绝不会成功。
8、不要对挫折叹气,姑且把这一切看成是在你成大事之前,必须经受的准备工作。
9、少说些漂亮话,多做些日常平凡的事情。——列宁
10、挫折时,要像大树一样,被砍了,还能再长;也要像杂草一样,虽让人践踏,但还能勇敢地活下去。
11、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
12、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苦的遭遇里百折不挠。
13、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14、巨大的建筑,总是由一木一石叠起来的,我们何妨做做这一木一石呢?我时常做些零碎事,就是为此。——鲁迅
15、不经巨大的困难,不会有伟大的事业。
16、我们必须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力!我们必须相信我们的天赋是要用来作某种事情的,无论代价多么大,这种事情必须作到。——居里夫人
17、私心胜者,可以灭公。——林逋
18、旁观者的姓名永远爬不到比赛的计分板上。
19、把希望建筑在意欲和心愿上面的人们,二十次中有十九次都会失望。——大仲马
20、人就个人而言终有一死,就整体而言则是不朽的。——艾普利亚
【原文】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①。三里之城,七里 之郭②,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 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③非不深也,兵革(4)非 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⑤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 域(6)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7)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8)之;多助之至,天 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9)不战,战必胜 矣。”
【注释】
①天时、地利、人和:《苟子?王霸篇》说:“农夫朴力而寡能,则上不失天时,下不失地利,中得人和而百事不废。”苟子所指的“天时”指农时, “地利”指土壤肥沃,“人和”是指人的分工。而孟子在这里所说的“天时”则指尖兵作战的时机、气候等;“地利”是指山川险要,城池坚固等;“人和”则 指人心所向,内部团结等。②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内城叫“城”,外城 叫“郭”。内外城比例一般是三里之城,七里之郭。③池:即护城河。 ④兵:武器,指戈矛刀箭等攻击性武器。革:皮革,指甲胄。古代甲胄确 皮革做的,也有用铜铁做的。(5)委:弃。(6)域民:限制人民。域, 界限.(8)畔:同“叛”。(9)有:或,要么。
【译文】
孟子说:“有利的时机和气候不如有利的地势,有利的地势不 如人的齐心协力。一个三里内城墙、七里外城墙的小城,四面围 攻都不能够攻破。既然四面围攻,总有遇到好时机或好天气的时 候,但还是攻不破,这说明有利的时机和气候不如有利的地势。另 一种情况是,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兵器和甲胄不是 极利和坚固,粮草也不是不充足,但还是弃城而逃了,这就说 明有利的地势不如人的齐心协力。所以说:老百姓不是靠封锁边 境线就可以限制住的,国家不是靠山川险阻就可以保住的,扬威天下也不是靠锐利的兵器就可以做到的.。拥有道义的人得到的帮助就多,失去道义的人得到的帮助就少。帮助的人少到极点时,连亲戚也会叛离;帮助的人多到极点时,全人下的人都会顺从。以全天下人都顺从的力量去攻打连亲戚都会叛离的人,必然是不战 则已,战无不胜的了。”
【读解】
天、地、人三者的关系问题古往今来都是人们所关注的。三者到底谁最重要也就成了人们议论的话题。如我们在注释中所引, 荀子曾经从农业生产的角度论述过天时、地利、人和的问题。但他并没有区分谁重要谁不重要,而是三者并重,缺一不可。
孟子在这里则主要是从军事方面来分析论述天时、地利、人 和之间关系的,而且是观点鲜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者之中,“人和”是最重要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地利”次 之,“天时”又次之。这是与他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一贯思想分 军开的,同时,也是与他论述天时、地利、人和关系的目的分不 开的,同时,也是与他论述天时、地利、人和关系的目的分不 开的。正是从强调“人和”的重要性出发,他得出了“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结论。这就把问题从军事引向了政治,实际上又回到了他那“老生常谈”的“仁政”话题。
按照孟子的看法,老百姓不是靠封锁边境线就可以限制住的, 国家也不是靠山川就可以险阻就可以保住的,所以,闭关锁国是没有出路的。要改革,要开放,要提高自己的国力,让老百姓安居炙业。 只要做到了这一点,就会“得道者多助”,多助到了极点,全天下 的老百姓都会顺从归服。那就必然会出现孔子所说的那种情况 ——“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论语?子路》各国人士 都来申请留学,申请经商,甚至携带妻子儿女前来申请移民定居 哪里还用得着“封疆之界”呢?只怕是赶也赶不走啊。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就这样成了名言,以至于我们为现在还常常用它来评价国际关系,谴责霸权主义者。
当然,“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也同样是名言,而且,还更为广泛地应用于商业竞争、体育比赛尤其是足球比赛的狂热之中。这充分说明它所蕴含的哲理是丰富、深刻而具广阔的延展性的。
所谓“人心齐,泰山移。”谁说“人和”不是最最重要的财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