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少保,皇上经常夸您的丰功伟绩,风度翩翩,风韵犹存....... ----金庸《鹿鼎记》
●酷爱辩而不华又质而不俚的史记
载满了汉武春秋的丰功伟绩
秦皇嬴政,曾千古一帝
是谁无以为继,是谁一贫如洗
谁说古代曾有过路不拾遗
我粉饰青衣,你顾眸盼兮,路遇江南去花溪
抚琴弹曲听书看戏,成双入对双宿双栖
同乘莲舟池水青碧,你侬我侬如胶似漆
我非伯牙,你非子期;仍有话语共投机
想那妲己,非妾非臣亦非妻,胜得痴心无两意
再看妺喜,妆霓彩衣人怜兮,曲终人散化尘泥
你倚柳远望旧江堤,唱罢一曲霸王别姬
我提笔轻写生死契,区区数笔一阕无题
我问你,在天下这方黄花梨的方寸间对弈
你是如何执子布局下棋,才能让我至死不离
你笑我,言花开并蒂,心有灵犀,不可操之过急
梦中悉数记起那盘棋,你说此生唯一便是你。
__仿
●一代伟人传千秋,丰功伟绩绝世有。
一腔热血新中国,英名永存万古留。
●我不敢断言宇宙间有没有永恒,因为我不能活到永恒去见证其他事物的永恒。即使可以借丰功伟绩使自己名垂青史,但又有哪一本史册能不被时间的细菌腐烂,不被历史的狂风风化呢?既然与此,更应该在活着的时候去享受那短暂的快乐,或许这快乐正因短暂而宝贵。
●丰功伟业往往也是夸大的,即使不是捏造也是夸大的。哪怕是数字化的丰功伟绩也是夸大的。 ----鲁西奇
●如果人只为存活,无论有怎样的丰功伟绩,那也只是事实罢了。而有了思想,有了讲述,被别人讲述过,才会产生‘英雄’。于是有思想、有讲述、被别人讲述,这些全都属于物语。”所谓“英雄”,就是构成一切丰功伟绩源泉的物语。 ----宫部美雪《勇者物语》
●如意知道,哥哥可能不会成为万世敬仰的帝王了,因为被人铭记的永远只有丰功伟绩,而不是功绩背后的流淌的血。
如意知道,可能会有人被哥哥感动,虽然他只是缩在史书的一角,用只字片语书写一生。 ----释戒嗔《如意说》
●到了中学,青木成了学校里的风云人物,名字长期霸占着校园广播。
此时,身为播音员的仙草蜜正播放他的`光荣事迹。
她声音甜美,配合着青木的丰功伟绩,简直是绝配。播报的内容是:高二七班苏青木同学,因偷开体育室门锁并偷走篮球,给予全校通报批评一次…… ----戴日强《世界那么美,不如你好看》
●每一次都是新的开始,每一次要这么做的时候,他决不会去思考过去的丰功伟绩。 ----海明威《老人与海》
●有一种谦恭的、默默无闻的英雄,他们既无拿破仑的英名,也没有他那些丰功伟绩。可是把这种人的品德解析一番,连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也将显得黯然失色。 ----哈谢克
●辛亥革命:历史刻印的丰功伟绩,记录中华民族的崛起。
●历史仅记录少数人的丰功伟绩,其他人说话汇合为沉默。 ----史铁生《我在史铁生》
●真正伟大的人根本无需以辉煌的宫殿来彰显自己的伟大、铭刻自己的丰功伟绩。因为他们的伟大在于他们自身。只有怯懦软弱的人,才需要在众生的膜拜与欢呼中求得心安。
●人生太长,聪明的时间太短。我们建立一份契约,与盟友共守,若能守到25年、50年、甚而,直到有生之年的尽头,真是丰功伟绩。 ----蒋硕《自私书》
●自来也:所谓忍者的一生,其价值不是由其怎样活着来决定,而是由其到死之前有何作为来决定的,回想一下我的人生完全是失败,不断被纲手拒绝,也没能阻止朋友走向歧途,更没有保护好师傅和弟子,和历代火影的丰功伟绩相比,我所做的事情是那么一无是处,糟糕透顶,我原来是想像历代火影那样死去的,故事的精彩程度是由尾声的精华来决定的... 但是,我的结尾,死状竟是这样吗... ----岸本齐史《火影忍者》
好的高考
全国各地高考作文出炉,各种题目难易不同,角度不同,趣味各异,引发网友评头论足,也激发网友创作激情。新浪教育第一时间针对全国各地作文题目,设置了一组“最作文”调查问卷,广东作文《胶片与数码时代》荣登“最想写”的作文排名首位,安徽卷作文《剧本修改谁说了算》被列为“最奇葩”“最难写”题目。
《胶片与数码时代》荣登“最想写”作文似在情理之中,胶片与数码尽管属于不同时代的影像留存技术,然而它们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现在的青少年学生,有几个不爱“臭美”、不喜欢于镜头前摆酷摆拍,留下青春年少的倩影?不管学生喜不喜欢写作文、也无论作文水平高低,这个话题足以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到有话可说。而且,此题凸显历史沧桑感,在用胶片留影的时代,一卷胶片至少需要一二十元钱,只能拍摄三十多张相片;而数码相机无疑开启了“科技改变生活”的新时代,只要相机在手,愿意拍多少就拍多少,使得留下闪光瞬间如同家常便饭般唾手可得。
安徽卷作文《剧本修改谁说了算》被列为“最奇葩”“最难写”题目,丝毫不为奇怪。话题语境毕竟离学子生活现实太远,对于剧本修改的程序不够了解,更为关键是学生阅历有限,很难把握一部影视剧中导演、编剧以及演员各种角色在剧本修改中处于何种地位、发挥什么作用。其实,演员在角色表演中修改剧本内容,不仅涉及到对编剧以及导演劳动的尊重问题,更是牵涉到合作效率问题,除非演员与编剧、导演达成事前协商或者高度默契,一般不主张演员在演戏过程中擅自修改剧本,否则拍戏过程就会给导演造成困难,也给同台其他演员带来障碍,演员拍戏“戴着镣铐跳舞”有其合理性。
部分省份作文题也各有特色。新课标全国一卷《山羊过独木桥》富有时代气息,这个时代既体现拼搏竞争,亦呼唤包容合作,唯竞争才有活力、因合作而实现共赢。新课标全国二卷《喂食动物失觅食能力》,颇有象征与启示意义,很容易引起学生对于少年当自立自强的联想。北京卷《老规矩》学生可从移风易俗、老规矩与新习俗等方面展开思考。上海卷《穿越沙漠和自由》具有一种思辨色彩,“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它仿佛给人以暗示,人生中有些目标你需要抵达,这是不自由;然而抵达方式与路径可以有不同选择,这是你的自由。人既需以方式选择彰显自由自主权利,也需要以“不自由”来完成背负的各种使命。四川卷《人只有站起来后世界才能属于他》,身体站起来可以看到远处,思想站起来才能透过表象发现背后的真实。湖南卷《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就是“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翻版,只要用心观察,生活中处处都有风景。其他省市高考题目不再一一列举,总之都有一个共性特征,无论是直接切入生活现象,还是都极富思辨与探求特征,当代学子应该学会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在思考中明理、在思考中成熟、在思考中发现真相。
好的高考作文题目,表情达意应该具有天然亲和力,不宜曲高和寡绕弯子,应该离生活很近,不宜搞世外桃源,它理当像一个自来水开关,轻轻一旋转,不竭的思想之水就能哗哗流淌……
高考作文,很多时候蕴含了对考生历史素质的考量。综观历年高考佳作,无不具有较为丰厚的历史底蕴,闪烁着人文精神的光芒和理性思维的色彩,这就是最好的明证。我认为应当重视
历史知识——高考作文的一个制高点
培根的
“绿窗明月在,青史古人空。”千古风流人物,无一例外地成了匆匆的历史过客。任何现象都不是永恒的,任何现象又都是历史的。历史是永不间断的时间长河,人们在现实中感知的只是这一发展长河中的一段。多少兴亡盛衰,唤起人们对相似社会现象的感叹,从那些已经消失的人和事中,叩问历史,掩卷太息!历史消失的是时间,永不消失的是后人对千秋功业的缅怀。作为文化精粹的智慧言论和行事,运筹帷幄的大智大勇,辚
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已拉长了我们与传统的距离,然而永不衰竭的历史长流又无处不在地滋养我们的生活。历史知识愈丰厚,散乱的知识愈容易结成四通八达的网络,使原本某些模糊的印象明朗化,形成清晰的逻辑。如果把一经感悟到的作为进一步思考的契机,锲而不舍地多方探究,那又何愁不能在见解上胜人一筹?因为,历史给了你一个观察的制高点,可谓“胸中历历著千年,笔下源源赴百川”。所以,历史知识是高考作文的一个制高点。
历史典籍——高考作文的主题话语
俗话说:“文史不分家。”所谓文以载史,史以文传。一些史学名著,同时又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如《史记》就被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自恢复高考制度以来,高考作文与时俱进,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从命题作文、供料作文到近年的
史事名人——高考作文的论据素材
2001年,一篇《赤兔之死》炒热了一位作文特长生,同时也使人们开始关注高考优秀作文选材的一些共性。既然话题作文不易走题,选材便成为关键。五千年中华历史文化,浩如烟海的文献资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素材库。笔者浏览过2002年“心灵的选择”、2003年“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和2004、2005年获得高考命题权十余省市的一批满分、高分作文,发现其中不少都是汲取中外历史文化的养分,以历史事件和名人为题材,围绕试题给出的话题,以青春的心怀去阐述、感知。2002年山东考生的一篇《刺秦》,浓缩了荆轲刺秦王这一历史事件,通过壮士的内心独白,凸显决斗前夜心灵的痛苦挣扎和艰难抉择。荆轲最终放弃刺秦,甘愿捐躯:“图穷匕现,我用匕首去刺秦王却给了他逃跑的机会;环柱而走,我有九次机会,却让他能拔剑伤我;倚柱而骂,我要保持太子的尊严。侍臣杀我的,我想起了天下苍生,他们没有看见我眼角的那颗英雄泪。”这样的结局,与张艺谋大片《英雄》的架构不谋而合。既不违背史实主线,又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展现荆轲心系天下苍生的胸怀,不禁让人拍案叫绝。江苏考生的一篇《历史,从那一夜开始》,聚焦的是司马迁受刑前的那个“暮秋之夜”。是“用高贵的头颅证明历史的.清白”,还是“为了成就一部属于大汉的史书,做一个不完全的男子”?司马迁必须在日出之前做出选择。文末“一阵秋风呜咽着,吹起《史记》发黄的纸页”把读者的视线拉回现实的时空,点明“真正的勇敢不是为某件事壮烈地死去,而是为某件事卑贱地活着”的主旨。2003年广东一考生的《勿为情所障目》:“……君不见,为博褒姒一笑,周幽王的三百里烽火,不仅烧出片刻的欢喜,更吞噬了周朝的大好河山;只因凭着‘六宫粉黛无颜色,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妹妹,杨国忠便在一系列提拔中平步青云,扬眉吐气,唐王朝的衰败也由此而起;而吴三桂情动之下‘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劣迹,千百年来仍然令人发指。而愤激至死的屈原,惨死风波亭的岳飞之所以成为令人扼腕的悲剧,除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冲突,难道就没有很大一部分是与君王疏远的原因吗?只因君王之目为情所障,看不到有幸埋葬忠骨的青山,只瞥见白铁无
独辟蹊径——高考作文的得分亮点
俗话说,“文无定法”,但经典自有经典的共性。对传世佳作的反复解读会为高考作文提供体裁选择、构架设计等方面的借鉴,经典美文是高考作文的写作范例。近年来,不少优秀的议论文如2000年的《诚信归去来兮》《回答》等,就是以陶渊明、鲁迅等大家名作为范,融入当代学子的理性思考,谈古论今,信马由缰,已具备了杂文和哲理性散文风格。还有一些考生从四大名著中寻找创作灵感,或反弹琵琶,或旧说新解,像2003年的《孙悟空下岗记》《宝钗鸣冤》等,同样搅动阅卷老师和读者的眼光。事实上,现场完成的800字作文,如果没有从形式到内容的创新,难以在数以百万计的考卷中脱颖而出。2001年有江苏考生蒋昕捷以纯熟的文言文(古白话)写成的《赤兔之死》一纸风行;2003年北京一考生的《转折》,更是以通篇文言,从鹰鹫之辨说到转折之义,激起一片叫好声。当然,文言文高考作文也引起争辩,从教改导向上并不提倡写文言作文,但对于那些具备相当的历史学识和古文功底的考生来说,为什么不允许扬其所长,凸现其特色?既然高考文体不限,就应最大限度地开禁。2003年广东一考生的满分作文《甲三儿开讲》,通篇采用罕见的说书体,以一个说书人的口吻,将三个故事娓娓道来,说明感情的亲疏和对认识程度没有绝对因果关系的主旨,全新的体裁让人眼前一亮。陕西一考生另辟蹊径,写出一首现代诗《无题》,这篇仅有209个字(含标题题记)的
人文精神——高考作文的主题依托
高考作文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起到了龙头作用。回首十年,高考作文经历了从命题、供料到话题作文的转变,这其间变化中也有不变。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考测同学们的思想修养,这是不变的。不管今后作文题怎么变,这一“主旋律”不会变。2001年的“诚信”,触及了中华传统美德,也是现代社会道德中最核心的规范——诚实守信;2002年“心灵的选择”则要求同学们在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义与利等层面作出正确的选择;2003年的“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实际是要求同学们“捕捉理性的灵光”(一满分作文题目)。连续几年的高考题都与道德情操紧密相连,说明个体的分析判断能力与人的思想素质有密切联系,素质教育要引导同学们学会用自己的知识分析身边发生的事情,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因此,我认为,在高中作文训练中,除了加强同学们写作技艺的锤炼,更重要的是主题的提炼升华。同学们可以对世相时弊作一定程度的抨击,但灰暗的色调应当不出现或少出现在作文中;中外文化传统中的人文精神,如民族大义、传统道德、人间真情等等,应当是一根红线,贯穿写作训练的始终。
以外行人的眼光看高考作文,未免“班门弄斧”,但弄斧必须到班门,否则难以提高。许多同学对文史交融、相得益彰的认识不清,认为只需“各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呼吁同学们,不要漠视历史,注意文史知识与各个学科的配合渗透,毕竟“读史使人明智”,喜欢历史的好处不仅仅在高考作文。《赤兔之死》的作者是一位理科同学,2002年北京理科高考状元曾把《中国通史》读了几遍,这似乎是再有力不过的例证。
文史交融——
中学历史的许多重大问题都可以从
2001年高考历史上海卷第39题以“公开信”的形式出现,从文句上看,丰富了试题的表达形式;从内涵来看,体现了惩恶扬善、经世致用等历史古训和褒扬正义、捍卫真理的历史责任感;从
历史学习不渗透
“文史不分家”,就不应该各自为政。从当代世界人才培养的取向来看,多学科的结合、渗透是大趋势。所以,文史交融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才能相得益彰,才能在高考中取得满意的效果,才能取得
人物简介
徐特立(1877年2月1日—1968年11月28日),又名徐立华,原名懋恂,字师陶,中国革命家和教育家,湖南善化(今长沙县江背镇)人。毛泽东和田汉等著名人士的老师。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1931年11月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1934年参加长征。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1968年11月2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著作大都收集在《徐特立教育文集》和《徐特立文集》中。党中央曾评价他“对自己是学而不厌,对别人诲人不倦”,“中国杰出的革命教育家”。
徐特立的名言
勤工俭学的意义还在于它能够培养和发挥青年的创造性和才能。如果我们给青年安排一条轻便的道路,他们只须饭来张嘴,上课就念书,什么也不管,这样我们就会害了青年,会使聪明人也变成傻瓜。 类别:劳动
我从来不知道什么是苦闷,失败了再来,前途是自己努力创造出来的。 类别:人生
勤工俭学的意义还在于它能够培养和发挥青年的创造性和才能。如果我们给青年安排一条轻便的道路,他们只须饭来张嘴,上课就念书,什么也不管,这样我们就会害了青年,会使聪明人也变成傻瓜。 类别:青年
一个人最怕不老实,青年人最可贵的是老实作风。"老实"就是不自欺欺人,做到不欺骗人家容易,不欺骗自己最难。"老实作风"就是脚踏实地,不占便宜。世界上没有便宜的事,谁想占便宜水就会吃亏。 类别:青年
青年需要向各方面发展,应该保持他天真活泼进取的态度永远不衰。一切固定性,偏执性,早熟性都是不应有的。 类别:青年
在当前现实的狭隘基础上,有高尚理想,全面的计划;在一步一步行动上,想到远大前途,脚踏实地地稳步前进,才能有所成就。 类别:理想
台阶是一层一层筑起的,目前的现实是未来理想的基础。只想将来,不从近处现实着手,就没有基础,就会流于幻想。 类别:人生
读书人不一定有知识,真正的常识是懂得知识,会思想,能工作。 类别:读书
任何人都应该有自尊心、自信心、独立性,不然就是奴才。但自尊不是轻人,自信不是自满,独立不是孤独。 类别:教育
不动笔墨不读书。 类别:读书
台阶是一层一层筑起的,目前的现实是未来理想的基础。只想将来,不从近处现实着手,就没有基础,就会流于幻想。 类别:理想
在当前现实的狭隘基础上,有高尚理想,全面的计划;在一步一步行动上,想到远大前途,脚踏实地地稳步前进,才能有所成就。 类别:人生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要收获得好,必须耕耘得好。 类别:教育
人人都希望过幸福的生活,战胜困难也应当人人尽力。 类别:青春
一切为了社会主义的这种人是最幸福的人。 类别:青春
一个人有了远大的理想,就是在最艰苦困难的时候,也会感到幸福。 类别:人生
我读书总是以少为贵,从不贪多。不怕读得少,只怕记不牢。 类别:读书
交朋友是可以产生伟大的力量的。 类别:友谊
浪费时间就是自杀,尤其是浪费休息的时间,直接威胁着生命。 类别:时间
学习要注意到细处,不是粗枝大叶的,这样可以逐步学习、摸索,找到客观规律。 类别:读书
我从来不知道什么是苦闷,失败了再来,前途是自己努力创造出来的。 类别:失败
一个人最怕不老实,青年人最可贵的是老实作风。"老实"就是不自欺欺人,做到不欺骗人家容易,不欺骗自己最难。"老实作风"就是脚踏实地,不占便宜。世界上没有便宜的事,谁想占便宜水就会吃亏。 类别:人生
勤工俭学的意义还在于它能够培养和发挥青年的创造性和才能。如果我们给青年安排一条轻便的道路,他们只须饭来张嘴,上课就念书,什么也不管,这样我们就会害了青年,会使聪明人也变成傻瓜。 类别:教育
一个人有了远大的理想,就是在最艰苦困难的时候,也会感到幸福。 类别:理想
与困难作斗争,虽然要历尽艰苦,但苦尽甘来,这也是一种乐事。 类别:青春
虚心不是一般所谓谦虚,只是表面上接受人们的意见,也不是与人们无争论无批评,把是非和真理的界线模糊起来,而必须保持自己的政治立场,当自己还未了解他人意见时不盲从。 类别: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