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雀优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能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做错了事就要改正,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人物对话,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感情,体会列宁对灰雀、对男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1、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的重点句子,理解课文的内容,渗透爱的教育。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着重联系对话朗读。
教学难点:
从列宁与小男孩交谈的内容中体会列宁的心理活动及感情。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质疑问难
1、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想想课文写的是一个什么故事?
2、在读的过程中,你有哪些疑问,请做上记号,一会儿问老师和同学。
3、学生交流初读后的感受,教师了解学情,以学定教。
二、自主阅读,感悟语言
1、学习第一自然段:
⑴ 自由读第一自然段,画出描写灰雀和列宁的句子。从你画的句子中,你体会到一些什么?
⑵ 汇报自学情况:
① 请同学读出描写灰雀的句子:(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是……非常惹人喜爱。)谈谈自己的体会。
比较句子:灰雀在枝头唱歌,惹人喜爱。
② 指名读出描写列宁的句子,你从这些句子中,又发现了什么,和大家交流一下。(列宁非常喜欢这三只小灰雀。从“每次、都要、仰望、经常”等词语中看出。)
(媒体播放情境)
⑶ 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灰雀的可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欢。
过渡语:这么可爱的三只灰雀,会发生什么意外呢?
2、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⑴ 听老师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边听边想,列宁一边找一边会想什么?他的心情怎样?
⑵ 读句子体会列宁的心情: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过渡语: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到底去哪儿了呢?
三、合作探究,走进心灵
1、学习课文的3~10自然段:
⑴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还要一边画。用“____”画出列宁说的话,再想想列宁当时是什么心情?
⑵ 和同学们在一起交流交流,说说你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列宁的心情的,是怎样的心情?
⑶ 请一名同学朗读列宁说的话,读后请同学谈体会。相机引导同学理解“自言自语、可惜”等词 。
⑷ 引导概括:列宁的对灰雀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什么感情。(爱)
过渡:同学们,现在你们知道列宁喜欢的那只灰雀去哪儿了吗?小男孩对灰雀的爱和列宁对灰雀的爱有什么不同?
⑸ 假如你是那个小男孩,面对列宁的每一次所说的话,心里会怎么想?教师加提示语导读引导学生想象。
⑹ 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体会人物内心的变化。)
过渡:三只可爱的灰雀回来了吗?列宁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2、学习11~13自然段:
默读11~13自然段,思考:
⑴ 男孩送回了灰雀,为什么还低着头?
⑵ 列宁为什么不问男孩,却问灰雀?(事情已经很明显,没有必要再问,更主要的是列宁不愿让男孩难堪,说明列宁善解人意,也说明了列宁对小男孩的喜爱。)
⑶ 为什么说男孩是诚实的?(因为男孩能认识错误,用实际行动改正错误。)
⑷ 同学们,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而高兴吧,拿出书来,美美地读读全文。
四、教师小结,激发情感
五、课外拓展,走向生活
列宁这样一位伟大的革命导师,在万忙之中不忘记去关心身边的一只小鸟,这不正是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表现吗?请同学们在课后自主成立爱鸟小分队,帮助鸟儿们能过上自由快乐的生活。
灰雀优秀教学设计2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2、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列宁对男孩的关爱和教育,渗透保护鸟类的教育。
2、从人物的语言及神态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过程
一、贴图导入,激发兴趣
贴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歌、跳跃的图画。
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可有一天,列宁发现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呢?
二、精读课文,感悟真“爱”
1、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3~10自然段,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小男孩说的,找一找、读一读。
2、屏幕出示课文3、5、7、9自然段,请大家读列宁的这几句话,仔细体会列宁这些话的意思。
⑴、学生交流。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体会到的用朗读来告诉大家。
⑵、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板书:爱。
3、聪明的孩子,有谁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
⑴、各自练读这几段话,指名朗读检查。指导读好“一定会飞回来的!”教师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强语气。
⑵、读后体会: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⑶、男孩为什么要捉走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
4、相机小结:列宁的爱是给鸟自由,男孩的爱却夺去了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5、细细体会列宁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
三、烘托高潮,深入体会
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
2、学习课文11~13自然段,自由朗读体会。
3、读了这几段,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交流、提出疑问,如“列宁为什么要问鸟?鸟怎么会说话呢?”等等。
4、小组讨论,解答上面列出的两个关键问题。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5、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而高兴吧!拿起书来,美美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6、小结板书,总结课文。
《灰雀》教学反思
教学本文时,我将全文紧紧围绕“爱”一字展开,意在引导学生讨论三种“爱”——列宁对灰雀的喜爱(这是最浅层次爱的体现)、小男孩对灰雀的喜爱、列宁对小男孩的爱。在体会这三种爱时,让学生区分列宁与小男孩对灰雀“爱”的不同,并重点感悟列宁对小男孩的爱。从学生的回答来看,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对课文内容进行了比较全面和深入地理解、感受。但我也发现了不少问题:
1、朗读教学中,缺乏朗读。
本堂课,我和学生在探讨上进行的比较成功,但我却有些忽略了朗读这一块。语文课堂,朗读占有极大的比重,究竟怎样合理地朗读,才能做到做适合于学生的发展呢?我想,首先要做到能与文中的人物在情感上发生共鸣,在此基础上,学生的朗读才能有迹可循。我在教学中,完成了第一步;接下来,便是想让学生融入角色,将感情带入文中,激情朗读。可在实际教学中,我自觉还缺乏合理引导的手法,因而,课堂上学生依旧把握不准。在朗读环节中,我还不会采取多种方式教学,这是我今后需要不断学习的其中一方面。
2、课堂内容安排不合理。
从三年级学习来看,生字词的把握仍是一个重点,课堂中还需花些时间。由于个别学生的'预习不充分,导致课堂内容没有全完成,整个课堂不完整,倒不如将基础安排在第一课时,重点理解放在第二课时。而对字词的理解可以溶入在课堂中,抓住一些重点的字词,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也能起到增加词汇的作用。在《灰雀》一文中,有不少词语是需要随文理解的。但这一步我却忽略了。所以在这一堂课中,学生在基础知识方面,学得不太扎实。
3、急走教案,不给学生留机会。
当我围绕“爱”字展开教学时,最浅显的列宁对灰雀的爱,孩子们很容易找到,这和我预想的相符,这时我就急忙进入了教学,根本没让孩子再发表其它意见,孩子的理解能力不一样,或许有的孩子可以理解的到更深层次的爱,我却剥夺了孩子们发表感受的时间。
教学就是一个不断尝试,然后不断发现不足,加以改进的过程。所以,我相信,认真做好反思,并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我会有所进步,有所收获!
灰雀优秀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词语意思,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这是本课教学重点)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引出人物
1、出示《蜜蜂引路》的故事,让学生阅读并找出主人公,说说他是个怎样的人?
2、介绍人物:列宁简介(出示课件)
3、讲述故事《诚实的孩子》认识小时候的列宁为本课内容做铺垫。
今天,我们要学习有关列宁的另一个故事《灰雀》,从题目看好像看不出他们之间有什么关联,那我们就一起走进文本去了解内容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了解内容,感知情节
1、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生字新词,不懂得查字典或同桌交流学习。
2、检查预习,认读生字新词(出示课件)指名让学生来读并帮助纠正字音。
3、读懂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理清思路找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文本内容。
三、理解内容,体会感情
1、从文中的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列宁为什么喜欢灰雀?
2、理解词语意思,体会列宁的用心用情。
3、当你喜欢一件东西时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4、当有一天你喜欢的东西不见了,你会是什么感受?列宁呢?感同身受。
5、分角色阅读对话,体会各自的心理活动,并读出当时的语气,体会列宁的担忧着急、惋惜关心灰雀的心情。
6、当你是那个小男孩,看到这一幕听到列宁的话,你是什么感受?你又会怎么做?
7、当列宁第二天看到灰雀回来之后的感受是怎样的,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体会。小男孩又是怎么表现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
8、思考:列宁为什么问灰雀而不问小男孩?
9、列宁和小男孩都爱灰雀,你更喜欢赞同哪种爱,说说你的理由。
10、小结:爱不一定要拥有,放手也是一种爱,就像你的父母把你捧在手心里是爱,但这种爱会很累会让你失去了体验生活的感受,不如放手让你自己来走进生活感受生活会活的有尊严更自信。
四、延伸拓展,感情升华
1、列宁对灰雀的爱是给予自由,而对小男孩的爱是尊重,让他做个诚实的好孩子,这就是列宁小时候的故事。
2、学了这课你有什么感受或收获?
3、假如你是这只灰雀,面对列宁或小男孩想说点什么?
4、学习并积累列宁名言。
五、课后作业
1、搜集阅读列宁的一些故事,学习他的优秀品质。
2、把读后的故事写写感受。
一、 填写名言。
1、聪明在于学习,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只要肯登攀。
3、__________之崛起__________。
4、任何成就______________结果。
5、书籍是_______________的阶梯。
6、______而知新。_______,必有我师焉。
7、________________,不亦乐乎?
8、_______________,清泉石上流。
9、________,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0、江碧鸟逾白,_____________。
11、_________,水村山郭酒旗风。
12、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
13、________________重重柳,______________处处梅。
14、_________________,始于足下。百尺竿头,________________。
15、耳听为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金无足赤。
16、人之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幼不学,_____。玉不琢,不成器。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习礼仪。
二、 找出句子中用得不恰当的词语,用“—”标出,把正确的写在括号里。
1、同学们非常敬爱王老师。( )
2、这次考试,同学们的成绩都升高了。( )
3、老师巴望我们努力学习。( )
4、在庆祝会上,同学们热情地欢乐。( )
5、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激烈的掌声。( )
6、我们要爱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
7、弟弟作业本上的字迹整整齐齐。( )
9、他的英雄事迹鼓励了在场的观众。( )
10、我家邻居的小女孩惹人可爱。( )
11、老师请求同学们像王红那样刻苦学习。( )
12、足球是大家十分热爱的一项运动。( )
13、林老师说话的态度很温暖。( )
三、 把下列句子补充具体。
1、一只( )灰雀在树上( )唱歌。
2、同学们看到了王老师( )脸。
3、我们( )爬着( )石级。
4、( )枝叶把森林( )封起来。
5、( )草地上盛开着( )野花。
6、( )西北风( )刮过树梢。
7、( )汽车( )驶过来。
8、西沙群岛是个( )地方。
9、( )岩石上长着( )珊瑚。
10、海参( )蠕动。
11、( )大龙虾( )划来划去。
12、( )海龟( )翻了个身。
13、( )树林里栖息着( )海鸟。
14、( )夜空中挂着一轮( )明月。
15、( )盒子里装着( )贝壳。
16、张老师( )给我们讲课,我们( )听着。
17、金鱼在( )水里( )游来游去。
18、少先队员( )歌声在( )田野上荡漾。
19、( )小星星( )对我们眨眼睛。
20、( )海风吹过( )大海。
一、基础知识(29分)
1.给下面带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打“√”。
傣 族(dǎi bǎi ) 合 拢(nong long ) 发 颤(zhàn chàn )
白桦树(huà huá ) 杂志社(shè sè ) 摄影师(shè sè )
2.读拼音,写词语。(10分)
kong què hú dié chuān dài róng máo bái fà cāng cāng
xiōng pú jiāojuǎn mì shū kǎo chá yí jì
3.给多音字组词。(6分)
似 shì 发fā 当 dāng( )
sì fà dàng( )
相xiāng( ) 转zhuǎn 都 dū
xiàng( ) zhuàn dōu( )
4.我会组词。(7分)
耍 究 纪 推
要 穷 记 准
钓 旅 峰 袋
钩 族 蜂 装
二、基本能力。(35分)
1.默写《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并做练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这首诗是______著名诗人 _______写的,诗中传诵千古的名句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2)前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会把下面句子补充完整,还会按要求填空。(5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才在于积累。
②世上无难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再写一句名人名言)。
劝人做事不怕困难,我会用上第句名言。(填序号)
3.按课文内容填空。(9分)
(1)“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笔陡的石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真叫人发颤!
这段话,写了天都峰的两个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能感觉到作者心里一定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下面句子,你能从中体会到什么?(2分)
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他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它在周围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从这两句话中,可以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9分)
(1)《我不能失信》讲的是__________小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
(2)《奇怪的石头》讲的是我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时候对家乡的一块石头产生了疑问,并通过自己多年研究终于弄明白巨石由来的故事。
(3)《金色的草地》这一课中写了“我”无意中发现草地的颜色,早晨是____________,中午是_________________,傍晚又变成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1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清明前后,种瓜种豆。”
这天清晨,小强和大刚到他们住的楼前的一块空地上,种起瓜来。他们分工合作,小强刨坑,大刚下籽。
忽然,小强叫起来:“喂,大刚,错了!”大刚愣住了,眨着眼问道:“什么错了?”小强蹲下身子,指了指土坑里的瓜籽,说:“你怎么把瓜籽的嘴儿朝下放啊?”
大刚惊讶地睁大眼睛,问:“不这么放怎么放?”“嘴儿应该朝上,苗儿是往上出的,这你都不懂!你栽树是头朝下吗?”小强振振有词地回答。“哈哈。”大刚大笑道,“你才糊涂呢!瓜籽先扎根,后拱土,所以嘴得朝下。”
正当他们争执不休的时候,一位老农从旁边走过。他们不约而同地请老农说说谁对谁错。老农微微一笑,说:“你们就按自己的想法种吧,谁对谁错以后就知道了。”
1.给上面的短文加个题目,写在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篇短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觉得小强和大刚,谁说得有道理?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习作。(20分)
我们的课余生活很丰富,很有趣,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