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治国篇
1.治身莫先于孝,治国莫先于公。(苏轼)
2.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房玄龄)
3.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4.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管子》)
5.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子》)
6.政者,正也;子率以正,孰敢不正?(《论语》)
7.其身正,不令虽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论语》)
8.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知经误者在诸子。(王充·《论衡》)
9.公正是社会创造活力的源泉,也是提高人民满意度的一杆秤,政府理应是社会公正的守护者。(xx)
10.当前改革进入了“攻坚区”和“深水区”,改革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干可能不犯错,但要承担历史责任。(xx)
二、清廉篇
1.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柏庐《治家格言》)
2.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反对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坚决同一切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xx)
3.为政清廉应该先从自己做起,己正,才能正人,这是古训,也是真理。(xx)
4.本届政府内,一是政府性的楼堂馆所一律不得新建;二是财政供养的人员只减不增;三是公费接待、公费出国、公费购车只减不增。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政府就要过紧日子。(xx)
三、民生篇
1.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五子之歌》)
2.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苏辙)
3.虑于民也深,则谋其始也精。(欧阳修)
4.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天下兴行在民趋于正。(王廷相·《慎言·御民篇》)
5.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xx)
6.要随时随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xx)
四、文化篇
1.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经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垢政治和经济。(毛泽东)
2.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毛泽东)
3.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孟子·滕文公上》)(xx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说到文化的多样性时引用此句)
4.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xx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中,对文化多样性的理想状态的描述)
5.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xx)
五、生态篇
1.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
2.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3.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归园田居》)
4.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申论指的是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
1) 上届的`政绩,下届的包袱。
2) 把积极预防和化解矛盾摆在首要位呈。
3)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4) 大力节能节水节材,减少资源消耗。
5) 人平不语,水平不流。
6) 更新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
7) 民生为本民生为重民生为先。
8)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研究解决农民工问题。
9) 全民节约,共同行动。
10) 利在一己勿谋,利在天下则谋;利在一时勿谋,利在万世则谋。
11) 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
12) 实现由末端治理向污染预防的转变。
13) 正确认识和高度重视解决农民工问题。
14) 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
15) 稳定群众的情绪,听取群众的诉求。
16) 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共同推进。
17)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18) 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
19) 洪秀全:“务使天下共享”,“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20) 发展循环经济必须大力倡导科技创新。
21) 管理就是服务。
22) 格守为民之责,常怀爱民之心,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
23) 以制度公正促社会和谐。
24)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生活正派情趣健康。
25) 拓宽民意表达的果道,集中民智反映民意。
26)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27) 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加快文化建设步伐。
28)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29) 《周礼》:“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万民。”
30) 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31) 高度重视解决农民工医疗保障问题,切实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32) 民生问题无小事,处处留心皆民生。
33) 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34) 循环经济能实现经济与环境共赢。
35) 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需要。
36) 在全社会形成关心农民工的良好氛围。
37) 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
38)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mlzcn)民亦忧其忧。
39) 圣人无常心,以百性心为心。
40)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
41) 墨子:“兼相爱”,“爱无差等”。
42) 《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43)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44) 民为贵,社攫次之,君为轻。
45)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46) 天地之间,莫贵于人。
47) 官气正则民风清。
48) 深怀爱民之心,善谋富民之策,格守为民之责。
49)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解决弱势群体问题。
50) 康有为:“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是谓大同。”
51) 事不公则心不平,心不平则气不顺,气不顺则难和谐。
52) 实干兴邦,空谈误国。
53) 雁过留声,人过留名。
54) “双百”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55) 民者,国之根也,诚宜重其食,爱其命。
56) “二为”方向:文化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57) 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58) 既要温饱,也要环保。
59) 共建共享和谐社会。
60) 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科学发展。
6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62) 《中庸》:“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63) 污染减排指标考验政府责任。
( 1 ) 千夫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苏轼《讲田友直字序》
( 2 ) 构大厦者先择匠而后简材,治国家者先择佐而后定民。——《意林》
( 3 ) 正其本者万事理,劳于永者逸于使。——张九龄《对嗣鲁王道坚所举道侔伊吕科·第一道》
( 4 )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老子》
( 5 ) 民安土重迁,不可卒变,易以顺行,难以逆动。——《三国志·魏书·袁涣传》
( 6 ) 治身莫先于孝,治国莫先于公。——苏轼《司马温公行状》
( 7 ) 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管子·正世》
( 8 )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知经误者在诸子。——王充《论衡·书解篇》
( 9 ) 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苏辙《新论下》
( 10 ) 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吴兢《贞观政要·公平》
( 11 ) 先民有言,询于刍荛。——《诗经·大雅·板》
( 12 ) 天下犹人之体,腹心充实,四支虽病,终无大患
( 13 ) 大者不能,小者不为,是弃国捐身之道也。
( 14 )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 15 ) 智者不为非其事,廉者不为非其有。
( 16 ) 召远在修近,闭祸在除怨——《管子·版法》
( 17 )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庄周
( 18 ) 人生照例是一场值得一搏的争衡,然而它的奖品是拼斗。——拉尔夫·詹
( 19 )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
( 20 ) 人生就像奕棋,一步失误,全盘皆输。——弗洛伊德
( 21 ) 人生的价值,即以其人对于当代所做的工作为尺度。——徐玮
( 22 ) 天下犹人之体,腹心充实,四支虽病,终无大患。——《三国志·魏书·杜畿传》
( 23 ) 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管子·正世》
( 24 )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吴兢《贞观政要·君道》
( 25 ) 人生意义的大小,不在乎外界的变迁,而在乎内心的
( 26 )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老子》
( 27 ) 人生是伟大的宝藏,我晓得从这个宝藏里选取最珍贵的珠宝。人生不售来回票,一旦动身,绝不能复返。人生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列夫托尔斯泰
( 28 ) 构大厦者先择匠而后简材,治国家者先择佐而后定民。——《意林》
( 29 ) 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树烈
( 30 ) 貌言华也,圣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明主者务闻其过,不务闻其善。
( 31 ) 但得官清吏不横,即是村中歌午时。
( 32 ) 构大厦者先择匠而后简材,治国家者先择佐而后定民。
( 33 ) 谄谀在侧,善议阻塞,则国危矣。
( 34 ) 乃知国家事,成败固人心。
( 35 ) 但立直标,终无屈影。
( 36 )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 37 ) 为人臣者,以富乐民为功,以贫苦民为罪。
( 38 ) 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 39 ) 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己身。
( 40 ) 者,民之表也。表正,则何物不正!
( 41 ) 正其本者万事理,劳于永者逸于使。
( 42 ) 计疑无定事,事疑无成功。
( 43 ) 大臣法,小臣廉。
( 44 ) 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君之所以暗者,偏信也。
( 45 )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
( 46 ) 夫民,别而听之则愚,合而听之则圣。——《管子·君臣上》
( 47 ) 民者,国之根也,诚宜重其食,爱其命。——《三国志·吴书·骆统传》
( 48 ) 有理而无益于治者,君子弗言;有能而无益于事者,君子弗为。——《尹文子》
( 49 ) 治事不若治人,治人不若治法,治法不若治时。——苏轼《应制举上两制书》
( 50 )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五子之歌》
( 51 ) 政贵有恒。——《尚书·毕命》
( 52 ) 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黄宗羲《原君》
( 53 )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淮南子·泛论训》
( 54 ) 政纲虽举,必求益其所未至;德泽虽布,必思及其所未周。——《宋史·薛极传》
( 55 ) 莫三人而迷。——《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
( 56 ) 天下犹人之体,腹心充实,四支虽病,终无大患。——《三国志·魏书·杜畿传》
( 57 ) 享天下之利者,任天下之患;居天下之乐者,同天下之忧。——苏轼《赐新除中大夫守尚书右丞王存辞免恩不允诏》
( 58 )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吴兢《贞观政要·君道》
( 59 ) 可怀以德,难屈以力。——《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
( 60 ) 虑于民也深,则谋其始也精。——欧阳修《偃虹堤记》
( 61 ) 上安下顺,弊绝风清。——周敦颐《拙赋》
( 62 ) 积力之所举,即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即无不成也。——《文子·下德》
( 63 ) 召远在修近,闭祸在除怨。——《管子·版法》
( 64 ) 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天下兴行在民趋于正。——明·王廷相《慎言·御民篇》
( 65 ) 居之以强力,发之以果敢,而成之以无私。——苏辙《新论中》
( 66 ) 达人无不可,忘己爱苍生。——王维《赠房卢氏琯》
( 67 ) 为国者以富民为本,以正学为基。——王符《潜夫论·务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