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语:个人品德与个人的道德实践活动密切相关,很多的名人
个人品德的名言警句(简洁版)
1) 自修篇人不得以非理相加。——朱熹
2) 修身洁行,言必由绳墨。——王安石
3) 修身不言命,谋道不择时。——无稹
4) 夫子温、良、恭、俭、让。——论语
5) 独立不惭影,独寝不愧衾。——刘昼
6) 养气要使完,处身要使端。——陆游
7) 自修篇人不得以非理相加。——朱熹
8) 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韩愈
9) 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孟子
10) 修已而不责人。——-左 传
11) 养心莫善于寡欲。——孟子
12) 习惯十倍于自然。——威灵顿
13) 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荀子
14) 君子反道以修德。——吕氏春秋
15) 终温且惠,淑慎其身。——诗经
16) 习勤忘劳,习逸成惰。——李惺
17) 修身以敬,勿托以尊。——晋书
18) 正心以为本,修身以为基。——司马光
19) 树高者鸟宿之,德厚者士趋之。——刘向
20) 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唐·神秀
个人品德的名言警句(经典版)
1) 习惯使我们顺从一切。——伯顿
2)养生治性,行义求志。——苏轼
3) 治外物易,治已身难。——林慎思
4) 去谗,所以修身。——康有为
5) 高行微言,所以修身。——黄石公
6) 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荀子
7) 君子虽殒,美名不灭。——武篇天
8) 修之至极,何谤不息。——张九龄
9) 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
10) 熟习减除对于事物的恐惧。——伊索
11) 富贵不傲物,贫贱不易行。——晏子
12) 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班固
13) 养身者忘家,养志者忘身。——韩婴
14) 习与性成。——书 经
15) 止谤莫如修身。——中论
16) 修其本而末自应。——苏轼
17) 正已而不求于人。——礼记
18) 富润屋,德润身。——礼记
19) 吾善养浩然之气。——孟子
20) 欲影正者端其表。——桓宽
个人品德的名言警句(热门版)
1) 谦固美名,过谦者,宜防其诈。——朱熹
2)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乾》
3) 事实上教育便是一种早期的习惯。——林肯
4) 修道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史襄哉
5) 由智慧养成的习惯成为第二天性。——培根
6) 日省其身,有篇改之,无篇加勉。——朱熹
7) 良好的`习惯,如同一束鲜花。——-派登花特
8) “无伤”二字,修已者之大戒也。——吕 坤
9) 打破成规,新世界才能出现。——库帕法伯格
10) 讲话气势汹汹,未必就是言之有理。——萨迪
11) 美德大都包含在良好的习惯之内。——帕利克
12) 人的行为和举止无不受习俗的制约。——皮浪
13) 人应该装饰的是心灵,不是肉体。——高尔基
14) 一个好的习俗比法律更可靠。——欧里庇得斯
15)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王守仁
16) 君子崇人之德,扬人之美,非谄谀也。——荀子
17) 为了失恋而耽误前途,是一生的损失。——霍海
18) 闻人之谤当自修,闻人之誉当自惧。——胡居仁
19) 习惯是一个人思想与行为的领导者。——爱默生
20) 兰芳不厌谷幽,君子不为名修。——《养正遗规》
1、为法,必使之明白易知。——商鞅《商君书定分》
2、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尚书·大禹谟》
3、石以砥焉,化钝为利;法以砥焉,化愚为智。——刘禹锡《砥石赋》
4、夫立法令者,以废私也,法令行而私道废。——《韩非子,诡练》
5、言行而不轨于法令者必禁。——《韩非子·饰邪》
6、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尚书·大禹谟》
7、公私不可不明,法制不可不审。——韩非《韩非子》
8、法立,有犯而必施;令出,惟行而不返。——王勃《上刘右相书》
9、吏不良,则有法而莫守;法不善,则有财而莫理。——王安石
10、天下有定理而无定法。——王夫之(明末清初)
11、喜不可从有罪,怒不可杀无辜。——诸葛亮《便宜十六策·喜怒》
12、立法普法执法司法依法治国,公正公开公平公道秉公为民。——卢志勤
13、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战国策秦策》
14、人能胜乎天者,法也。法大行:则是为公是,非为公非。——刘禹锡《天论》
15、一民之轨,莫如法。——《韩非子·有度》
16、知为吏者奉法利民,不知为吏者枉法以害民。——汉·刘安《说苑·政理》
17、圣人之立法,本以公天下。——陈亮
18、法无古今,惟其时之所宜与民之所安耳。——张居正
19、为法,必使之明白易知。——《商君书》
20、立宪利于国,利于君,利于民。——清·郑观应
21、家有常业,虽饥不饿;国有常法,虽危不乱。——韩非《韩非子》
22、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韩非子·有度》
23、历法禁,自大更始,则小臣不犯矣。——苏轼《策别第六》
24、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孝经·卿大夫章》
25、政令必行,宪禁必从。曲木恶直绳,重罚恶明证。——王符《潜夫论·考绩》
26、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管子·明法解》
27、故治国无其法则乱,守法而不变则衰。——欧阳询《艺文类聚》
28、法令明具,而用之至密,举天下惟法之知。苏轼《策别第八》
29、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墨子·法仪》
30、欲着其罪于后世,在乎不没其实。——欧阳修《魏梁解》
31、可行必守,有弊必除。——刘禹锡
32、为人上者释法而行私,则人臣者援私以为公。——《管子·君臣上》
33、守一而制万物者,法也。——《羲冠子·度一》
34、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梁启超
35、其知而犯之谓之故,意以为然谓之失。——张斐
36、国不可无法,有法而不善与无法等。——沈家本(清)
37、以道为常,以法为本。——《韩非子·饰邪》
38、有事不避难,有罪不避刑。——《国语·晋语七》
39、明慎所职,毋以身试法。——《汉书·王尊传》
40、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三国志·诸葛亮传》
41、先王以明罚敕法。——《易传·象传·噬嗑》
42、执法如山,守身如玉。——金缨《格言联壁·从政》
43、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孟子
44、法令既行,纪律自正,则无不治之国,无不化之民。——包拯《致君》
45、法者,见功而与赏,因能而受官。——《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46、治国者,必以奉法为重。——《三国演义》
47、法者,上之所以一民使下也。——《管子·心术上》
48、法立于上,教弘于下。《三国志·魏书·钟会传》
49、设若上无道栓,则下无守法。——葛洪《抱朴子·判子》
50、如平直必以准绳。——《吕氏春秋·分职》
51、法不阿贵,绳不绕曲。——韩非《韩非子有度》
52、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韩非子有度》
53、宁正以逆众意执法而违私志。——桓范《政要论·为君难》
54、禁胜于身,则令行于民;上不行法则民不从彼。——《管子·法法》
55、王子犯法,庶民同罪。——夏敬渠《野叟曝言》
56、功同赏异则劳臣疑,罪钧刑殊则百姓惑,信赏必罚,综核名实。——《汉书》
57、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论语·为政》
58、宪律制度必法道。——《管子·伍法》
59、凡法令更,则利害易,利害易,则民务变。——《韩非子·解老》
60、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史记·循吏列传》
61、圣人之为国也,观俗立法则治。——《商君书·算地》
62、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尚书·大禹谟》
63、法大行,则是为公是,非为公非。——刘禹锡《天论》
64、法者,天下之仪也。——《管子·禁藏》
65、诛恶不避亲爱,举善不避仇仇。——《汉书》
66、立法设禁而无刑以待之,则令而不行。——苏辙
67、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丘
68、有法而不循法,法虽善与无法等。——沈家本
69、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野叟曝言》
70、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韩非子·解老》
71、爵不可以无功取,刑不可以贵势无。——《三国志》
72、人之道在法制,其用在是非。——刘禹锡《天论》
73、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
74、法度者,政之至也,而以法度者,不可乱也。——《黄帝经·经法·君正》
75、法出于仪,威于义。——苏轼《王振大理少卿》
76、法行于贱而屈于贵,天下将不服。——苏辙《上皇帝书》
77、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刘恒
78、诛禁不当,反受其央。——《马王堆汉墓帛书·国次》
79、法者,公天下持平之器。——完颜雍(金世宗)
80、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诸葛亮《论斩马谡》。
81、有道之君,行法修制,先民服也。《管子·法法》
82、圣人立法以导民之心,各使自然。使生者无德,死者无怨。——《文子·自然》
83、法立于上则俗成于下。——苏辙
84、法施于人,虽小必慎。号令不虚出,赏罚不滥行。——欧阳修《准诏言事上书》
85、诛不避贵,赏不遗贱。举事不私,听狱不阿。——《晏子春秋·内篇》
86、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董仲舒
87、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史襄哉《中华谚海》
88、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王安石《周公》
89、圣人为法国者,必逆于世,而顺于道德。——《韩非子·奸劫弑臣》
90、省刑之要在禁文巧。——《管子·牧民》
91、不以私害法,则治。——商鞅《商君书修权》
92、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此谓为大治。——《管子》
93、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孟子离娄上》
94、唯奉三尺之律,以绳四海之人。——唐·吴兢《贞观政要》
95、用赏贵信,用刑贵正。——《鬼谷子·符言》
96、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欧阳修《纵恶论》
97、法平则吏无奸。——《商君书·勒令》
98、赏厚而刑,刑重而威,必不失疏远,不违亲切。——《商君书》
99、言出为箭,执法如山。——李绿园《歧路灯》
100、治国无其法则乱,守法而不变则衰。——《唐·欧阳询·艺文类聚》
1.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毛泽东)
2.性情的修养,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增强生活能力。 (池田大作)
3.知贤,智也;推贤,仁也;引贤,义也。有此三者,又何加焉? (韩婴)
4.有了一些小成绩就不求上进,这完全不符合我的性格。攀登上一个阶梯,这固然很好,只要还有力气,那就意味着必须再继续前进一步。 (安徒生)
5.居上位而不骄,居下位而不忧。 (书摘)
6.谁遇到缺德事不立即感到厌恶,遇到美事不立即感到喜悦,谁就没有道德感,这样的人就没有良心。谁做了缺德事而只害怕被判刑,不由于自己行为不轨而责备自己,而是由于想到痛苦的后果才胆战心惊,这种人也没有良心,而只有良心的表面罢了。但是,谁能够意识到行为本身的缺德程度,而不考虑后果如何,却是有良心的。 (康德)
7.伟大的人是决不会滥用他们的优点的,他们看出他们超过别人的地方,并且意识到这一点,然而绝不会因此就不谦虚。他们的过人之处越多,他们越认识到他们的不足。 (卢梭)
8.不求有天使和牛马的懿德,只求有人的良心。 (蒙田)
9.显而易见,骄傲与谦卑是恰恰相反的,可是它们有同一个对象。这个对象就是自我。 (休谟)
10.好誉者,常谤人;节恩者,常夺人,其倾危一也。 (彭汝让)
11.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魏徵)
12.有的儿女使我们感到此生不虚,有的'儿女为我们留下了终身遗憾。 (纪伯伦)
13.既然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就应当努力求得好的习惯。习惯如果是在幼年就起始的,那就是最完美的习惯,这是一定的,这个我们叫做教育。教育其实是一种从早年就起始的习惯。 (培根)
14.君子笃于义而薄于利,敏于事而慎于言。 (陆贾)
15.嫉妒的人常自寻烦恼,这是他自己的敌人。 (德谟克利特)
16.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佛心之事,才是进德修行之砥石。 ((明)洪应明)
17.道德方面的伟大,就在于对朋友始终不渝的爱,对敌人不可磨灭的恨。 (莱辛)
18.习惯是一种最糟糕的痼疾,因为它使人们接受任何的不幸,任何的痛苦,任何的死亡。出于习惯,人们可以与自己憎恶的人生活在一起,学会戴镣铐,忍受不公正和痛苦,以至对痛苦、孤独以及其他一切都逆来顺受。习惯是一剂最无情的毒药,因为它慢慢地,不声不响地潜入到我们的机体,并在不知不觉中滋长起来。当我们发现它时,机体的每个细胞都已与它相适应,每一个动作都受它的制约,已经没有任何药物能够治愈。 (奥里亚娜·法拉奇)
19.有些人因为贪婪 ,想得更多的东西,却把现在所有的也失掉了。 (伊索)
20.君子之道四焉,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待禄,慎于治身。 (孔子)
21.德行使心灵明晰,使人不仅更易了解德行,而且也更易了解科学的真理。 (罗吉尔·培根)
22.一个高尚的人,如果有一个像他自己一样的儿子,其乐一定不亚于他自己生命的延续。 (斯梯尔)
23.真诚才是人生最高的美德。 (乔叟 )
24.那些博得了自己子女的热爱和尊敬的父亲和母亲是非常幸福的。 (伊林娜)
25.一个好的习俗比法律更可靠。 (欧里庇得斯)
26.卑微的人辩解自己的过失,勇敢的人必定把自己的过失公诸于世。 (米列)
27.讲真话有人不喜欢,但还是要讲。 (周扬)
28.无论你怎样地愤怒,却不要做出任何无法挽回的事来。 (培根)
名人名言网温馨提示你:本文经典名言内容是关于关于教育与道德名人名言
29.不以所长者病人,不以所能者傲人。 ((宋)赵谦)
30.交谈时的含蓄和得体,比口若悬河更可贵。 (培根)
31.讲话气势汹汹,未必就是言之有理。 (萨迪 )
32.只有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劳动才能从繁重的负担转变成轻松而愉快的生理要求的满足。 (车尔尼雪夫斯基)
33.不慎其前,而悔其后,虽悔无及矣。 ((汉)刘向)
34.行善必须努力,然而,掏恶更须努力。 (列夫·托尔斯泰)
35.欺人亦是自欺,此又是自欺之甚者。 (朱熹)
36.惟一真正的责任,就是走向你自己的潜力,走向你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觉知,然后按照这样来行动。 (佚名)
37.廉外则可以大任,少欲则能临其众。 ((战国)韩非)
38.我不能说我不珍重这些荣誉,并且我承认它很有价值,不过我却从来不曾为追求这些荣誉而工作。 (法拉第)
39.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歌德)
40.应该让别人的生活因为有了你的生存而更加美好。 (茨巴尔)
41.假如有人出卖生命水,要别人以人格作代价,聪明人决不肯买;因为耻辱地活着不如光荣地死去。 (萨迪)
42.人是永远不知足的。……这正是人类所具备的最伟大的才能之一,正是这种才能使人比那些对自己已有的东西而感到满足的动物优越。 (斯坦贝克)
43.黄昏,你把清晨驱散的一切收集回来;羊群归棚,孩子回到母亲身边。 (萨福)
44.老老实实最能打动人心。 (莎士比亚)
45.不受非分之赐,则廉耻立。 ((宋)司马光)
46.“无伤”二字,修已者之大戒也。 (吕坤)
47.没有顽强的细心的劳动,即使是有才华的人也会变成绣花枕头似的无用的玩物。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48.爱劳动是共产主义道德主要成分之一。但只有在工人阶级获得胜利以后,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条件——劳动,才不会是沉重而可耻的负担,而成为荣誉和英勇的事业。 (加里宁)
49.只有坚强的人才谦虚。 (赫尔岑)
50.土扶可城墙,积德为厚地。 (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