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化不能从上向下压,因为它应该是从下面高涨起来的。——里德
2、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毛泽东
3、人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宗旨。——高尔基
4、不伴随力量的文化,到明天将成为灭绝的文化。——邱吉尔
5、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经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垢政治和经济。——毛泽东
6、有如语言之于批评家,望远镜之于天文学家,文化就是指一切给精神以力量的东西。——爱献生
7、在这富有历史背景、富有高度私人秘密性的社会,人类的文化应是多彩多姿的。——黑塞
8、文化的进步乃是历史的规律。——约翰·赫尔达
9、所谓文化,比起文明开化往往不过是掩蔽蒙昧无知的最后一层裱糊板。——马洛利
10、克服民族性是文化的胜利。——爱献生
11、智慧是知识凝结的宝石,文化是智慧放出的异彩。——印度
12、人生来本是一个蛮物,惟有文化才使他高出于禽兽。——《世俗智慧的艺术》
13、任何一个文化的轮廓,在不同的人的眼里看来都可能是一幅不同的图景。——雅各布 布克哈特
14、文化的视野超越机械,文化仇恨着仇恨;文化有一个伟大的激情,追求和美与光明的激情。——马大·安诺德
15、中国的长斯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毛泽东
16、文化是,或者说应该是,对完美的研究和追求;而文化所追求的完美以美与智为主要品质。——阿诺德
17、我们必须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毛泽东
18、文化虽然不像文明那样具有地区的广泛性,但是,它相应地和各个国家的每一个人的喜、怒、哀、乐具有更深刻的联系。——森谷正规
19、文化开启了对美的感知。——爱默生
20、道德文化有可能达到的最高境界是认识到我们应该控制自己的思想。
一、治国篇
1.治身莫先于孝,治国莫先于公。(苏轼)
2.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房玄龄)
3.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4.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管子》)
5.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子》)
6.政者,正也;子率以正,孰敢不正?(《论语》)
7.其身正,不令虽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论语》)
8.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知经误者在诸子。(王充·《论衡》)
9.公正是社会创造活力的源泉,也是提高人民满意度的一杆秤,政府理应是社会公正的守护者。(xx)
10.当前改革进入了“攻坚区”和“深水区”,改革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干可能不犯错,但要承担历史责任。(xx)
二、清廉篇
1.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柏庐《治家格言》)
2.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反对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坚决同一切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xx)
3.为政清廉应该先从自己做起,己正,才能正人,这是古训,也是真理。(xx)
4.本届政府内,一是政府性的楼堂馆所一律不得新建;二是财政供养的人员只减不增;三是公费接待、公费出国、公费购车只减不增。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政府就要过紧日子。(xx)
三、民生篇
1.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五子之歌》)
2.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苏辙)
3.虑于民也深,则谋其始也精。(欧阳修)
4.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天下兴行在民趋于正。(王廷相·《慎言·御民篇》)
5.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xx)
6.要随时随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xx)
四、文化篇
1.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经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垢政治和经济。(毛泽东)
2.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毛泽东)
3.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孟子·滕文公上》)(xx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说到文化的多样性时引用此句)
4.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xx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中,对文化多样性的理想状态的描述)
5.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xx)
五、生态篇
1.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
2.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3.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归园田居》)
4.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本课时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异彩纷呈,交相辉映”、“透视文化的多样化”、“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三个小标题,文化生活第三课第一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文化遗产是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明确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知道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明确为什么尊重文化多样性,怎样尊重文化多样性。2、能力目标:从民族节日、文化遗产中感受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认同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尊重文化的多样。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文化多样性的价值和意义,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是“民族文化的多样性”。2、教学难点尊重文化多样性必要性。理解“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需要”、“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需要”是本课时教学内容中的难点。
【学生分析】
高中学生有一定理解能力和分析判断推理能力。能自主搜集材料、加工,本课的内容对学生来说,非常有趣,使他们有浓厚的学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方法】
谈话法,情景教学法,问题教学法。
【教学过程】
导入:2010在上海举办的世博会,已经有2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确定参加,到时世博会将会成为一场世界文化的盛宴,充分展示世界文化多样性。
这节课学习异彩纷呈、交相辉映探究:看课本28—29页三个镜头。三个镜头共同说明了什么?
提示:同样是体育运动项目,欧美国家流行击剑,韩国盛行跆拳道,中国人爱好武术,说明了什么?
提示:同样是建筑,中国的故宫、印度的泰姬陵、希腊的巴特农神庙建筑风格各不相同,各有特点,说明了什么?
学生:不同国家的文化是不一样的,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
老师:世界上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课本上举了两个例子,进一步说明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1、民族节日老师:中国人和西方人的民族节日是不一样的。
问题:中国人的传统节日有哪些?西方欧美国家的节日有哪些?
学生:春节、元宵节、龙头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等。学生:圣诞节、感恩节、父亲节、母亲节、情人节、复活节、万圣节等。
问题:中国最重要的节日是春节,西方最重要的节日是圣诞节,这两个节日有什么不同?(由学生自由发挥,引导学生从时间、由来、习俗三方面比较)
学生:时间:春节从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开始,经过除夕、春节,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结束;圣诞节从阳历12月24日开始到第二年1月6日。起源:春节源于原始社会的腊祭,当时每逢腊尽春来,先民便杀猪宰羊,祭祀神鬼与祖灵,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免去灾祸;12月25日,是基督教徒纪念耶稣诞生的日子,称为圣诞节。圣诞节本来是基督教徒的节日,由于人们格外重视。它便成了一个全民性的节日。风俗:春节:办年货、贴春联、放鞭炮、放烟花、吃水饺、除夕守岁、拜年磕头、压岁钱、上坟拜祖宗、逛庙会、赶年集等。圣诞节:装饰圣诞树,点燃圣诞蜡烛,唱圣诞歌,吃圣诞大餐,送圣诞礼物。
老师:从以上的讨论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的哪些文化因素?
学生:民族节日,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教案《文化生活第三课第一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教案》。
老师:中秋节就要到了,我们为什么要过民族节日?庆祝民族节日有什么意义?
学生: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2、文化遗产探究:看课本30页虚线框材料。
问题:这些世界文化遗产各有什么特点?给人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学生:丽江古城:古朴的风貌、淳朴的民风;复活节岛巨石人像:奇特、神秘;阿布辛拜勒神庙:雄伟、神奇。
老师:不同国家的文化遗产呈现出不同的特色,体现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问题:你知道中国还有哪些世界文化遗产?
学生:长城、北京故宫、天坛、颐和园、敦煌莫高窟、秦始皇陵与兵马俑、曲阜三孔、承德避暑山庄、布达拉宫等老师:国家非常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思考:为什么要保护这些文化遗产?它们有什么意义和价值?
学生:(地位)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意义)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老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世界遗产名录》的方式保护世界的文化遗产。学生阅读课本30页“相关链接”。了解世界遗产分哪三类。透视文化多样性过渡:上面我们列举了很多事例,了解了文化多样性的表现。下面大家阅读课本31页,思考三个问题:1、什么是文化多样性?2、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是什么?3、为什么说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学生:含义:是指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意义: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老师: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不同民族的文化有共同点,世界文化是相通的。所以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举例,美国电影带有美利坚民族的文化特征,但我们中国人能够看懂,并且看的津津有味。(文化是相通的)中国的民歌《茉莉花》带有中国文化的`特征,但是外国人也能听懂,听的时候也感觉非常优美动听。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民族文化是各民族所特有的,所以文化是民族的。
老师: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是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尊重文化多样性探究:课本32页虚线框,思考以下问题。
(1)三届奥运会会徽是不同的,你能解释一下它们的象征意义吗?(会徽中的图案分别是什么意思?)
学生:27届奥运会会徽采用了大海的蓝色、澳洲大陆的红色、阳光的黄色和空气的白色作为基调。运动员手中燃烧的圣火,由悉尼歌剧院经典的屋顶造型演化而成。澳洲土著人文化在会徽设计上得到了空前的尊重,三支土著人狩猎用的回力标组成了一个奔跑的运动员形象,土著人的图腾“蛇”则装饰在构成运动员双腿的回力标上。
学生:28届,在古代奥运会上,橄榄花环是颁发给冠军的奖品。橄榄树还是雅典市的市树。而会徽所使用的蓝、白两种颜色在拥有蓝色大海,白色建筑在希腊是最常见的颜色。学生:29届,印章和书法的组合体现了中国特色。主体图案基准颜色选择红色,代表了中国文化喜庆、热烈的气氛。印章中的运动人形刚柔相济,形象友善,在蕴含中国文化的同时,体现了“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
(2)三届奥运会会徽的不同说明了什么?
学生:说明世界文化多样性。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3)随着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和宣传,北京奥运会会徽被世界各国人民认识、理解和接受,这有什么意义?(对发展本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
学生:有利于弘扬本民族文化,促进中华文化在世界的传播。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丰富了世界文化,推动了世界文化的繁荣和进步。
学生阅读课本32-33页,思考以下问题:
1、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2、怎样尊重文化多样性?
学生:(1)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2)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在一个民族的历史与现实中,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这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各国文化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共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学生:(1)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2)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老师:解释费孝通名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板书设计】
一 异彩纷呈 交相辉映
1、民族节日2、文化遗产
二 透视文化多样性
1、含义2、意义3、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三 尊重文化多样性
1、为什么2、怎样备课
比较熟悉和应当知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1、民间文学:白蛇传传说、梁祝传说、孟姜女传说、董永传说、西施传说、济公传说、刘三姐歌谣、阿诗玛、江格尔、格萨尔等;2、民间音乐:兴国山歌、花儿、聊斋俚曲、川江号子、古琴艺术、蒙古族马头琴音乐、唢呐艺术、羌笛演奏及制作技艺、江南丝竹、五台山佛乐、武当山宫观道乐等;3、民间舞蹈:京西太平鼓、秧歌、龙舞、狮舞、高跷、安塞腰鼓、苗族芦笙舞、彝族葫芦笙舞、傣族孔雀舞等;4、传统戏剧:昆曲、川剧、湘剧、秦腔、晋剧、上党梆子、河北梆子、豫剧、越调、京剧、徽剧、汉剧、粤剧、桂剧、石家庄丝弦、闽剧、评剧、武安平调落子、越剧、沪剧、苏剧、扬剧、楚剧、黄梅戏、曲剧、藏戏、壮剧、皮影戏、木偶戏等;5、曲艺:苏州评弹、扬州评话、京东大鼓、陕北说书、河南坠子、绍兴莲花落、东北二人转、凤阳花鼓、山东快书等;6、杂技与竞技:吴桥杂技、聊城杂技、天桥中幡、少林功夫、武当武术、回族重刀武术、沧州武术、太极拳、邢台梅花拳、蒙古族搏克、蹴鞠等;7、民间美术:杨柳青木版年画、武强木版年画、桃花坞木版年画、衡水内画、剪纸、苏绣、湘绣、粤绣、蜀绣、象牙雕刻、夜光杯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