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少年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2、欲得真学问,须下苦工夫.
3、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学然后能行,思然后有得.
6、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7、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
8、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9、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10、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11、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12、钟不敲不鸣,人不学不灵.
13、水不流,会发臭;人不学,会落后.
14、早起多长一智,晚睡多增一闻.
15、汗水换来丰收,勤学取得知识.
16、人不劳动没出息,人不学习没长进.
17、刀不快,石上磨.人不会,世上学.
18、勤奋是聪明的土壤,勤学是聪明的钥匙.
19、人贵有志,学贵有恒.
20、靠父亲的学识成不了学者.
21、活到老,学到老,一生一世学不了.
22、聪明靠努力学习,知识靠平日积累.
23、刻苦学习的人总能实现自己的愿望.
24、灵感是从来不拜访懒汉的.
25、学成巧,总是巧;装成巧,惹人笑.
26、平时不好学,临考悔已迟.
27、不怕学不会,只怕不肯钻.
28、不怕学不成,只怕心不诚.
29、愈学习,愈发现自己无知.
30、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31、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32、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33、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
34、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35、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36、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37、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38、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39、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40、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韩愈)
4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4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
43、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孟子)
44、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
45、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
46、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47、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48、差以毫厘,谬以千里.(《汉书》)
49、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50、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5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52、吃一堑,长一智.(古谚语)
5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
54、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杜甫)
5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56、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57、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58、春宵一刻值千金.(苏轼)
59、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60、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
61、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62、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杜甫)
6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苏轼)
64、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汉书)
65、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新唐书)
66、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67、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
68、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
69、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三国志)
70、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71、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72、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73、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74、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
75、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礼记》)
76、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
77、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78、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
79、富贵不能*,贫*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80、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陈子昂)
81、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
8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
83、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84、观众器者为良匠,观众病者为良医.(宋·叶适)
85、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明《增广贤文》)
86、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演义》)
87、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古诗诗话)
88、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89、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90、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9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校(杜甫)
92、祸兮,福之所倚;福兮,锅之所伏.(《老子》)
9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94、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
95、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
96、见义不为,非勇也.(论语)
97、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
98、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刘基)
99、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苏麟)
100、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
101、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孟郊)
102、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
103、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104、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10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
106、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
107、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
108、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109、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110、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111、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晏殊)
112、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
113、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114、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曲·争报恩)
11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116、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
117、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118、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罗梅坡)
119、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
120、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121、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122、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刘禹锡)
12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124、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旧唐书)
125、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王安石)
126、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127、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韩愈)
128、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
129、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130、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
131、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弃疾)
13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133、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
134、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汉书)
135、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
136、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137、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
138、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
139、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
140、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易经)
141、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14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司马迁)
14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144、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古人勤学的名言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到用时方恨少。书籍是成功的阶梯,
6、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7、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刘向
8、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9、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10、书患不能观耳,观则万卷非多,只字非寡 ——明 吴应萁
11、我觉得,当书本给我讲到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人物、感情、思想和态度时,似乎是每一本书都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一个不可思议的新世界。 ——高尔基
12、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13、凡读书需识货,方不错用功夫 ——清 陆世仪
14、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5、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1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17、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18、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19、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0、读书要有感受,要有审美感,对他人的金玉良言,要能融会贯通,并使之付诸实现。 ——巴金
21、书到用时方恨少,学富五车不为多。
22、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2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4、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25、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26、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27、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8、多读书,读好书,然后写出自己的感想,这是写好
29、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严如玉。
30、以书为道,相隔万里也。 ——清 颜元
3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32、书要读懂,先要不懂 ——现代 闻一多
33、仅在字母、文字和书页中浏览一番——这不是读书。
34、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3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36、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37、阅览和死记——也不是读书。()
38、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39、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40、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中华民族推崇的人生理想,是追求有所作为;看重的立身之本,是真才实学;认定的成才之路,是发愤学习。下面给大家整理了古人勤学的成语和名言,一起来看看吧!
古人勤学的成语
悬梁刺股:
战国时期的苏秦,为了日后做大官,拚命读书。有时读得太疲倦了,免不了要打瞌睡。于是,他想了个办法:拿着一把锥子,瞌睡来了,就刺一下大腿,痛了,也就睡不着了,便继续读下去。无独有偶,汉朝的孙敬,人称“闭户先生”,常常独自关门读书。有时实在太累,为了防止打瞌睡,他用一根绳子,一头系在梁上,一头结着头发。这样,如果打瞌睡,就会扯痛头发,立刻惊醒。后人用“悬梁刺股”来形容勤学好读。
洞中苦读:
战国时期的屈原小时侯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一个人躲到山洞里偷偷的读《诗经》。经过整整三年发奋努力,他熟读了《诗经》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诗人。
凿壁偷光:
西汉时期,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名叫匡衡。匡衡小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匡衡学有所成,在汉元帝时,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
目不窥园:
董仲舒专心攻读,孜孜不倦。经常是夜以继日地读书,他的书房后面虽然紧靠着一个花园,鸟语花香、姹紫嫣红,但他三年没有进过一次花园,甚至连一眼都没瞧过。董仲舒如此专心致志地钻研学问,使他成为西汉著名的思想家,一代儒学大师,并被汉武帝看重。
割席分坐:
汉时,管宁与华歆二人为同窗好友。有一天,两人同席读书,有达官显贵乘车路过,管宁不受干扰,读书如故,而华歆却出门观看,羡慕不已。管宁见华歆与自己并非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便割席分坐。管宁其后终于事业有成!
囊萤夜读:
车胤,字武子,晋代南平(今湖北省公安市)人,从小家里一贫如洗,但读书却非常用功,“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车胤囊萤照读的故事,在历史上被传为美谈,激励着后世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
映雪苦读:
晋代孙康情况也是如此。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非常可惜。 “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
佛殿借读:
夜深了,佛殿里忽然传来朗朗的读书声。小和尚们吓坏了,以为里面有鬼,立刻报告给老和尚。于是,老和尚带领小和尚捉鬼,没想到“鬼”原来是一个叫刘勰穷孩子,他正在借佛灯读书呢。刘勰经过刻苦学习,终于成了南朝伟大的文学理论家,著有我国第一部文学理论专著《文心雕龙》。
牛角挂书:
隋朝李密,少年时候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他生性灵活,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隋炀帝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差使。李密并不懊丧,回家以后,发愤读书,决定做个有学问的人。有一回,李密骑了一头牛,出门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汉书》挂在牛角上,抓紧时间读书,演绎了“牛角挂书”的美谈。
潜心学画: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唐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这次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画技越发高超。
警枕
北宋时,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圆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圆木头滑落在床板上,他自然惊醒。从此司马光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大文豪,还写出了《资治通鉴》。
以荻代笔:
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自幼天资过人,但是由于家境贫寒,家里无钱买纸买笔。欧阳修的母亲郑氏为了让儿子习文练字,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用荻草代替毛笔教欧阳修写字。欧阳修勤奋刻苦,练成了一手好字,成为远近闻名的神童。
程门立雪:
宋代时,程颐的学生杨时、游酢某次一同前往程颐家求教问题。来到老师家时却发现程颐睡着了。他们不忍打搅,就静静地侍立门外等候。当时天寒大雪,当老师醒来时他们的脚下已积雪一尺深。“程门立雪”后来成为广为流传的尊师勤学和虚心求教的典范。
冒雪访师:
明朝著名散文家宋濂自幼好学,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写得一手好文章,被明太祖朱元璋赞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宋濂很爱读书,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总要刨根问底。有一次,宋濂为了搞清楚一个问题,冒雪行走数十里,去请教已经不收学生的梦吉老师,但老师不在家。宋濂不气馁,几天后再次去拜访老师,但老师没有接见他。因为天冷,宋濂和同伴都被冻得够呛,宋濂的脚趾都被冻伤了。宋濂决定第三次独自去拜访,结果掉入了雪坑中,幸被救起。当宋濂几乎晕倒在老师家门口的时候,老师被他的诚心感动,终于耐心解答了宋濂的问题。
闭门苦读:
万斯同是清朝初期的著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参与编撰了我国重要史书《二十四史》。但万斯同小的时候也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万斯同由于贪玩,在宾客们面前丢了面子,从而遭到了宾客们的批评。万斯同恼怒之下,掀翻了宾客们的桌子,被父亲关到了书屋里。万斯同从生气、厌恶读书,到闭门思过,并从《茶经》中受到启发,开始用心读书。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万斯同在书屋中读了很多书,父亲原谅了儿子,而万斯同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万斯同经过长期的勤学苦读,终于成为一位通晓历史遍览群书的著名学者,并参与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编修工作。
搭亭录事:
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在路边搭建茅草凉亭,供路人乘凉、歇息、喝茶。同时请路人给她讲故事,他坚持记录过路行人所讲的故事。经过几十年如一日地辛勤搜集,加上自己废寝忘食地创作,终于写就了中国第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古人勤学的名言
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2、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3、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4、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5、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6、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8、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9、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10、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11、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1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13、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1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15、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6、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17、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18、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9、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20、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2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22、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23、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24、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5、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