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以名言警句结尾的 正文

以名言警句结尾的

时间:2025-04-30 13:33:19

1、读书贵在钻书里,创作贵在跳书外。

2、(一个创作者)简单说来,便是他能在书本上发痴。他从说明人生的书本上,养成了对于人生一切现象注意的兴味,再用对于实际人生体险的知识,来评判一个作品记录人生的得失。他再让一堆日子在眼前过去,慢慢地他懂得创作了。——沈从文

3、读书是积累知识的重要途径,虽然现在出版的书已浩如瀚海,"于书无所不读"已不可能了。但是,读书还应该注意面广一些。——姚大均

4、不读书就没有真正的学问,没有也不可能有欣赏能力,文采和广博的见识。歌德和莎士比亚等于整整一所大学。人凭借读书以体验往事,不是像在科学中那样只拿最后的、已弄清楚的结论,而是像旅伴一样,一同起步,一起迷路。读报刊杂志固然好,但我说的是读书,不读书的人就不是一个完人。

5、没有任何特殊的习惯与要求。一般读得极快,大处着眼。尽可能摸住脉络。遇到重要地方再静下来研究。不知这可不可以套用一句赛球的用语:"打节奏。"即使最荒谬的书,我也爱想一想,"它为什么这样荒唐?"也就长了见识,也就多懂了一点道理,而不是简单地骂一句:"胡说八道!"——王蒙

6、人的脑子里本像一间空空的小阁楼,应该有选择地把一些家具装进去,只有傻瓜才会把他碰到的.各种各样的破烂杂碎一股脑装进去。——柯南道尔

7、书的作者如果不比自己更贤明,就没有必要去读那本书。……读书是为要了解作者的意见而不是要发现自己的意见。——罗斯金

8、凡人皆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曾国藩

9、读书要敢于提出问题来研究,不要为书所拘。要有批判力。古人云:"尽信书不如无书。"不要把脑袋仅仅当成仓库,读死书,死读书。要逐渐对书读出自己的独立评价和见解。不少人书是读得不少,可就是提不出自己的看法……要逐渐形成读书、观察、思考、钻研、创新的过程。——温元凯

10、读书时先看开头和结尾,然后认真想这中间是怎么过来的,想过后再看书是怎么写的。只有这样读书才能消化"别人",读出"自己"来,这叫"推读"读书法。推读的形式很多,如读书名、读书尾、读概要、读半篇等。推读实际上是假设,这种假设在阅读中不断接受验证并最终得出结论。推读能使读者紧紧追踪作者的思路并随时鉴别自己的见识,因而可以有效地开拓思路,提高读书效率。——李政道

11、有知识不会运用,就如同耕耘了却不播种。

12、劳动是有神奇力量的民间教育学,给我们开辟了教育智慧的新源泉。这种源泉是书本教育理论所不知道的。我们深信,只有通过有汗水,有老茧和疲乏人的劳动,人的心灵才会变得敏感、温柔。通过劳动,人才具有用心灵去认识周围世界的能力。

13、书籍帮助我从一片烂泥塘里站了起来,如果没有书的帮助,我会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14、实际上,没有一种社会形态能够阻止社会所支配的劳动时间以这处或那种方式调整生产。作者:马克思

15、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培根

16、我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也变得越加光明和有意义。

17、任何一个人,都要必须养成自学的习惯,即使是今天在学校的学生,也要养成自学的习惯,因为迟早总要离开学校的!自学,就是一种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

18、做人简单,做事勤奋。

19、读书百遍义自见。——(南朝)裴松之

20、闪光的东西不一定都是金子。列宁——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马克思

21、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于谦

22、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便全无用处。——(美国)富兰克林

23、无论知识多么宽广,不懂得使用,也是枉然。会读书的人能把书读活。读死书的却把自己读进一滩烂泥里。

24、读有字书,却要识没字理。——鹿善继《四书说约》

25、改变一切不需要太多时间。

26、数学的题目一定要做,但学数学并非单单解题,题目太多,没有思考,便没有意义:题目要想,想完之后要想怎么改。——李信明

27、世界上有许多好书,但这些书仅仅对那些会读它们的人才是好的。——佚名

28、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翁森

29、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事》

30、知识就是力量,力量就是知识。

31、我没有成功,是因为我失败得不够。

32、读书造成充实的人,会议造成未能觉悟的人,写作造成正确的人。

33、安安份份学习。读完该读的书。想伤心时,痛快地伤心,想欢喜时也同样痛快地欢喜。——米娜

34、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出处:赫尔岑论文学

35、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36、光读书不思考也许能使平庸之辈知识丰富,但它决不能使他们头脑清醒。——诺里斯

37、减压方式,多读书;烦恼时刻,多读书;失意之时,多读书;要想快乐,多读书;成就辉煌,多读书;万事如意,多读书;4.23世界读书日,请你一定多读书,祝你人生轻爽度,快乐美好乐无数!

38、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俄]普希金

39、阅读的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

40、"书犹药也,善读之可医愚。"

41、苦寒盛开书香的花瓣,磨砺铸就知识的锋利。

42、书犹汤也,越品越知其味之浓烈。

43、人不仅是靠他生来就拥有的一切,而是靠他从进修中所获得的一切来培育本身。

44、求学犹植树,春天着花朵,秋天功效实。

45、辛勤的蜜蜂永远没有时间的悲伤。——布莱克

46、相信自我,磨砺自我,充分自我,展示自我,放飞自我。

47、自信成功,自强成才,自律生长。

1、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道德经》

2、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3、家勤则兴,人勤则俭,永不贫贱。——《曾国藩》

4、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苏轼》

5、足下不死,孤不得安。——《罗贯中》

6、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德经》

7、不要因路远而踌躇,只要去,就必到达。——《成吉思汗》

8、运筹决算有神功,二虎还须逊一龙。初出便能垂伟绩,自应分鼎在孤穷。——《罗贯中》

9、求上者得中,求中者得下,求下者必败。——《孙子兵法》

10、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增广贤文》

11、天旱误甲子,人穷误口齿。——《增广贤文》

12、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增广贤文》

13、知人者智,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道德经》

14、似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怨,便凄凄惨惨无人念。——《汤显祖》

15、须有宁拙毋巧之意,而后可以持久。——《曾国藩》

16、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根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洪应明》

17、富贵气太重,亦非佳象耳。——《曾国藩》

18、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

19、百种弊病,皆从懒生,懒则弛缓,弛缓则治人不严,而趣功不敏,一处迟则百处懈矣。——《曾国藩》

20、开创则更定百度。尽涤旧习而气象维新:守成则安静无为,故纵脞废萎而百事隳坏。——《康有为》

21、黄口孺子,怎闻霹雳之声;病体樵夫,难听虎豹之吼。——《罗贯中》

22、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施耐庵》

23、昨宵爱春风桃李花开夜,今日愁秋雨梧桐叶落时。——《王实甫》

24、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25、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盼母归。——《白居易》

26、正己然后可以正物,自治然后可以治人。——《岳飞》

27、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罗贯中》

28、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

29、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30、人生一世,草生一春,来如风雨,去似微尘。——《增广贤文》

31、居心不净,动辄疑人。人自无心,我徒烦扰。——《曾国藩》

32、势力之交难以经远。——《诸葛亮》

33、大梦将寤,犹事雕虫。——《张岱》

34、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经》

35、生为同室亲,死为同穴尘。——《白居易》

36、周郎妙计安天下,陪了夫人又折兵!——《罗贯中》

37、灵根孕育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吴承恩》

38、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易经》

39、祸从口出,病从口入。——《增广贤文》

40、我不如人我无其福,人不如我我常知足!——《增广贤文》

41、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不问收获,但问耕耘。——《曾国藩》

42、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诗经》

43、容得性情上偏私,便是一大学问;消得家庭内嫌雪,才为火内栽莲。——《洪应明》

44、一国有一国之气,一家有一家之气,一身有一身之气,元气者,生气也。能养生气,则日趋于盛矣。——《曾国藩》

45、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道德经》

46、见人不正,虽贵不敬也;见人有污,虽尊不下也。——《史记》

47、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易经》

48、满腹闲愁,数年禁受,天知否?天若是知我情由,怕不待和天瘦。——《关汉卿》

49、世人大多眼孔浅显,只见皮相,未见骨相。——《醒世恒言》

50、涵养、致知、力行三者,便是以涵养为首,致知次之,力行又次之。——《朱熹》

51、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论语》

52、生死无二志,丈夫何壮哉!不从金石论,空负栋梁材。辅主真堪敬,辞亲实可哀。白门身死日,谁肯似公台!——《罗贯中》

53、争先的路径窄,退后一步自宽平一步。浓艳的滋味短,清淡一分自悠长一分。——《洪应明》

54、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增广贤文》

55、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56、无恒者,见异思迁也,欲求长进难矣。——《曾国藩》

57、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论语》

58、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白居易》

59、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明》

60、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张岱》

61、腐草之萤光,怎及天心之皓月?——《罗贯中》

62、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林则徐》

63、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论语》

64、不怕慢,只怕站。——《增广贤文》

65、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白居易》

66、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论语》

67、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张岱》

68、德而不威,其国外削。威而不德,其民内溃!——《冯梦龙》

69、暂来还似客,归去不成家。——《司马光》

70、为官择人,不可造次,用一君子,则君子毕至,用一小人,则小人竞进矣。——《司马光》

71、但愿苍生皆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于谦》

72、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屈原《楚辞》

73、好便宜不可与共财,狐疑者不可与共事。——《曾国藩》

74、正不容邪,邪复妒正。——《曹雪芹》

75、冤有头,债有主!你们这些军士,不要替刘高卖命!那两个新来的教头,还没有见过你花爷爷的本事,今天我让你见识见识!——《施耐庵》

76、人生几番存厚道,才臣一意进权谋。——《罗贯中》

77、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易经》

7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79、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战国策》

80、守口如瓶,防意如诚;宁可负我,切莫负人。——《增广贤文》

81、宁可无钱使,不可无行止。——《增广贤文》

82、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岳飞》

83、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84、沽虚誉于小人,不若听之于天。遗货财于子孙,不若周人之急。——《曾国藩》

85、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论语》

86、不妄取,不妄求,不妄想,不妄求。——《易经》

87、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礼记》

88、自立志自新以来,至今无声余日,未曾改得一过。——《曾国藩》

89、家贫出孝子,国乱显忠臣!——《增广贤文》

90、胜人者力,自胜者强。——《道德经》

91、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92、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

93、你的心胸有多宽广,你的战马就能驰骋多远。——《成吉思汗》

94、千里始足下,高山起微尘。吾道亦如是,行云贵日新。——《白居易》

95、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96、人之有生也,如太仓之粒,如灼目之电光,如悬崖之朽木,如逝海之微波。知此者如何不悲?如何不乐?——《洪应明》

97、暗红尘霎时雪亮,热春光一片冰凉。——《孔尚任》

98、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

99、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诸葛亮》

100、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

101、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诸葛亮》

102、虎卑其势,将有击也;狸缩其身,将有取也。——《冯梦龙》

103、言常苦于有余,行常苦于不足。——《朱熹》

104、一举首登龙虎榜,十年身到凤凰池。——《增广贤文》

105、贱不能临贵,贫不能役富,疏不能制亲。——《冯梦龙》

106、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明》

107、今日人情有三反,曰弥谦弥伪,弥亲弥泛,弥奢弥吝。——《顾炎武》

108、天生德于予,桓雎其如予何?——《论语》

109、治生不求富,读书不求官。——《苏轼》

110、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增广贤文》

111、怠慢则不能不开精,险躁则不能理性。——《诸葛亮》

112、妻贤何愁家不富,子孙何须受祖田。——《增广贤文》

113、小处不欺隐,暗处不掺漏,末路不怠慌,才是真英雄。——《洪应明》

114、念头起处,才觉向欲路上去,便挽回理路上来。一起便觉,此是转祸为福,起死回生的关头,切莫轻易放过。——《洪应明》

扩展:

为了读书效果好,读书时最好也讲究一些方法。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我们该怎样读书呢?

首先要圈画。要圈画的书必须是自家的。然后借阅的图书请勿圈画,然后这是基本常识。圈画时最好用红笔,这样一目了然。圈画时可以在优美句子下面画波浪线,可以方括号画出精彩部分的开头结尾,可以在左右两边画竖线等。圈画的内容可以重点读读,也可以经常温故知新。

第二做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对于借阅的图书,优美的、富有哲理的句子可以抄下来。抄写的过程不仅增强记忆,而且加深理解,还能过后重温,可谓一举数得。但是,摘记有时占用的时间比较多。

第三,思考。我们都知道爱迪生那句名言“天才是99%的汗水加1%的灵感。”然后其实,爱迪生的这句话后面还有一句——“那1%的灵感更重要。”然后这说明动脑子的重要性。就像我们的身

先说读前,看到题目,一定要想想就这个题目,如果我写,我会怎样写?然后在脑子里迅速勾画自己的文章。然后阅读文章,阅读中不仅要有意识地记忆自己需要的知识,还要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写的,我能学习作者什么写作方法。读完一篇文章后,再与自己构思的文章比一比,看看作者高明在哪里,我们以后何不模仿学习他。《培根随笔》尤其适合这样读。

第四,重读。苏东坡曾在《送安敦秀才失解西归》一诗中写过“旧书不厌百会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的诗句。这里的“旧书”指的是经典。我们阅读的大浪淘沙后的名著都是经典,阅读一遍收获不会很大,有些经典一遍甚至读不懂。百读不厌、熟读深思收获才会大。

第五,写体会感悟。我们读书,我们思考,我们收获,有时刹那间有灵感和感悟,这时,最好随时记下来。要不,灵感就像口袋里的钱,如果不存入银行,迟早它会跑掉一样,然后我们的灵感也常常跑得无影无踪。如果我们有了灵感,能迅速而且认真地记录下来,那这灵感我们就存入了自己的智慧银行。

第六,这是最重要的,读书,读书,真读才行。就像假货不绝一样,读书也要打假。

一本好书,一枝红笔,一个笔记本,一个动脑子、勤奋的人,是暑假里酷暑中的美丽风景。

高考语文作文万能开头结尾原则一:首尾相应结构严谨

1、(开头)在城市尽头,没有繁华的街市,闪亮的霓虹;在城市的尽头,只有破旧的棚户区,有饱经生活风霜的生命;在城市的尽头、有他们这样一群人。

(结尾)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照亮了城市的尽头,照亮了他们的生活。

2、(开头)站在塞纳河畔,可以触摸巴黎时尚而又典雅的脉搏;身处第五大道、可以感受纽约华丽而又绚烂的气息;漫步银座街头,可以领略东京古老而又现代的文化;停留黄浦江边,可以体味上海兼容而又独特的精神……

(结尾)我在无限的思考中面对都市,触摸它的外壳,也渴望触摸它的灵魂。但愿有朝一日它的内质可以像外壳一样美丽动人,但愿有朝一日那些虚假与轻浮都会变得真实与坚固,但愿是"云销雨霁,彩彻区明",但愿我们可以重新触摸到都市那由内而外的如花般缩放的美丽。

高考语文作文万能开头结尾原则二:自然收束

例:(开头)人生,其实就是一次过程,很多事,很多人,失败过,经历过才会懂,才会成熟。当失败来临的时候,不要伤悲,而应该看作是一次成长的机会,一次锻炼的机会。冲过去,会更美好、更灿烂的生活等着你,更会有一番成就感;如果退而不前,那只能迎来更多的失败,更多人生的遗憾。

(结尾)当我们快要走完人生路时,回首这一生,特别是那些困难和失败时,会觉得,或许正是由于这些,丰富了我们的人生,战胜、克服了它们,才让我们的人生更加完美无瑕。

高考语文作文万能开头结尾原则三:画龙点睛

例:(开头)怆然的灾难,古来有之。然而历史由古而今谁可曾见过这般振奋人心,撼天动地的团结?《史记》有云:民与民同心,则家安之,君与民同心,则国兴之。在今天,这是人民与人民,人民与国家,国家与世界的携手,何愁家不安,何愁国不兴?

(结尾)青山一道,我们同历风雨,团聚一处。而将五洲四海的人们集汇在—起的纽带,也许,是这样的期望:为天下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续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高考语文作文万能开头结尾原则四:使用诗歌

例: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走在自己生命路上,有时很难看清自己是否走了弯路。不妨跳出来,调准焦距,才能照出最好生活。

高考语文作文万能开头结尾原则五:妙用修辞

例:我们的生活虽不似李白"人生得意须尽欢,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迈,但理想让它明亮,奋斗让它真实,收获让它有一片金黄的款款诗意。

用执着打破命运的锁,把生活活出诗意,种下理想,不懈奋斗,相信终会有"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的收获!

高考作文结尾技巧点拨

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文章结尾十分重要,不能虎头蛇尾,也不可画蛇添足。结尾要言有尽而意无穷,要有余味耐咀嚼,更要让读者读完文章之后久久不能忘怀。

精妙的结尾,能使文章整体结构更加严谨自然、完整统一,使文章的内容和主旨更加深刻、鲜明,能够增添文章的艺术魅力,给人如品香茗、如嚼橄榄之感,让人回味无穷。结尾有法而无定法,要根据文章整体的谋篇布局来采用适宜的方法,这样才能使文章结尾给人留下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优美的乐章要有好的尾声,或余音袅袅,或震人心魄。议论文的结尾能起到归纳全文、照应全篇、深化主旨的作用,并可以综合运用议论抒情等手段,使文章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回味无穷,又称豹尾。这样的结尾,通常有以下几种:

1、点睛式

用简洁或富有哲理的语句归纳总结,揭示中心,点明意义;或议论收束,突出主旨。

2003年高考满分作文《放在远处品味》结尾——因此,当你正为一件事或一个问题绞尽脑汁时,不妨将其放远了品味,这时你会蓦然发现,距离并不重要,亲疏并非是牵绊,绊,放远了的事物原来也别有一番天地!

2004年高考优秀作文《相信自己,也要相信别人》结尾——“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谁都不能夸口说自己是完美的,代表亘古不变的真理;但同时,也没有人一无是处,因此我们要相信自己,也相信别人。在“胸有成竹”时相信自己,在“迷茫怅然”时相信别人,让二者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我们才会拥有精彩的人生。2005年高考某考生优秀作文《在细微中体味博大》结尾——书法、绘画、音乐这些细微的元素,构成了气势恢宏的中华五千年的博大文化。这种博大不是我们把细微的元素一一罗列出来所能涵盖的,我们需要进行文化的苦旅,在一枝一叶中品味文化的精彩,接受中华文化的洗礼和熏陶,使自身在人格上得到充实、磨炼和升华!这些作文的结尾都用非常简洁或者是深含哲理意味的语言来点明题旨,突出文章的中心,增强了论证力度,也增加了论证结构的完整性。

2、升华式

如《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的作者这样结尾:

综上所述,忙能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充实,但是我们的忙应有张有弛,这样,才能保证生活的质量,人人都能忙出效率,忙出成果,从而带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作者将张弛之道的效果,由个人而延及国家、人民,使文意丰富深化,自然升华了主旨。)

3、照应式

结尾照应文题,或照应开头,前后呼应,血脉贯通。照应式又可按具体表达方式分为两种。

1、照应文题。2003年高考满分作文《勿以好恶论断之》结尾——勿以好恶论断之,也许你会发现,狗尾草也会开出美丽的花!结尾点题,文题照应,形成结构上的对称美,给人以清晰深刻的印象,紧扣题目,点明论点,收束有力。

2、照应开头。

第一,复现式呼应。文章开头的抒情、议论、人物描写、场景设置、说明要点等等,在结尾重复一次,首尾相比,语句略有不同。由于开头结尾对同一内容反复强调,使文章的主旨更加突出,同时使文章的首尾结构具有一种回环之美

第二,递进式呼应。文章的结尾在文章开头的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的`基础之上,在遥相呼应的同时,表达出更深一层的含义,以此带动读者认识和情感上的飞跃,给人留下回味的余地,同时深化文章主题。

第三,虚实式呼应。文章开头写实,结尾为了深化文章的中心或者为了突出文章的意境而进行虚化描述。这种虚实式的结尾经常用于记叙文,能给读者以意境之美。

第四,对举式呼应。这是一种比较特殊的首尾呼应方法,主要用于那些以“引用”手法开头的文章,即开头引用一种材料,结尾也用一种材料,两段议论首尾并举,共同为文章的中心服务,并显示出文章的结构之美。

4、引用式

用名言、俗语、警句、歌词和诗文结尾,收束有力,余音绕梁。2003年高考某考生优秀作文《不可靠,不可不靠》结尾——最后,“所有的感情在本性上都是好的,我们应避免的只是对它们的滥用和误用”。笛卡尔也告诉我们在认知事物时,应谨慎地基于理智,辅以情感,努力使感情的亲疏远近在认知事物的过程中发挥正面的作用。结尾引用了笛卡尔的名言,既是对前文的归纳总结,又进一步论证了论点,不仅同开头紧密照应,而且还水到渠成地点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名言、警句、俗语等结尾,不仅是对文章整体上的一种提升,而且使得文章的哲理性加强,耐人寻味。

5、排比式

这样的结尾在内容上能照应前文,但又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有深化主旨的作用,更兼语意亲切感人,语句富有节奏韵律,能使阅卷者击节称叹。

如: 忙碌的身影,也已为现代化建设加瓦添砖;

忙碌的身影,也曾让世界为你感动呐喊;

忙碌的身影,也向关怀你的人倾诉爱的呼唤!

作者有意将三个排比句独立成行,强化了结尾的意图,给阅卷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以上三种结尾形式常常互相兼容,使结尾的形式更为丰富。显然,要写好结尾,作者必须有着全文脉络的强烈的整体感,有着深化中心、升华主旨的强烈意识,遣词造句要抒发饱满的激情,从而使结尾蕴含震撼力。

6、设问式

设问结尾,发人深思。2005年高考佳作《米卢与孔明》结尾——为何千年的文化积淀却让我们越发功利与目光短浅?为何我们在现代社会里沐浴着文明,却在心中滋长着狭隘?米卢与孔明,我们的对待又为何如此不公?我们是否也应该重新审视,该怎样对待忘记与铭记?某考生高考佳作《人生也是一张答卷》结尾——在人生这张大考卷上,问题看似简单,答案看似丰富多彩,但真要交出一份满意的答案,远非想象中那么简单。你会如何作答呢?2005年高考佳作《走不倦的人生》结尾——繁忙的人生中,快乐不少,痛苦不多。心态平了,道路自然平。虽然《潇洒走一回》早已退出了流行歌曲排行榜,但生活中,又何妨潇洒走一回呢?以上佳作都在文章的结尾采用设问的方式,不仅引起人们的深思,还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感染力,达到了较好的结尾效果。

7、抒情式

结尾抒情,能表达作者的情感,表明观点、态度,引起读者的共鸣,增强文章的感染力。2005年高考佳作《永远的苏武》结尾——

壮哉,那永远的苏武!伟哉,那震撼人心的忘记!奇哉,那惊天动地的铭记!雄哉,那一段忘记与铭记的千载颂歌!啊,我们永远的苏武!

以“壮哉”“伟哉”“奇哉”“雄哉”表达对苏武的敬仰赞美之情,有感染力。

2005年高考佳作《平凡成就伟大》结尾——

大地无语,那青松、鲜花、小草和浪花都在向我们招手,我们应时刻铭记:平凡也可成就伟大。

2005年高考佳作《该忘记的与该铭记的》结尾——

让我们忘记该忘记的,铭记该铭记的吧!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2005年某考生高考优秀作文《菊花?烈酒》结尾——

忘记痛苦与仇恨,忘记一切不值得记忆的。铭记快乐与温馨的感情,铭记一切助你成功的基石与动力。擦亮你的双眼,摘一朵淡泊却幽香的菊花,喝一口浓烈却香醇的美酒,携一腔激情与感恩,你将会发现,生活原来如此精彩

8、对比式

对比式结尾能在鲜明的对比中彰显文章主题。

2002年高考佳作《与永恒拔河》结尾——

在生命的天平上,有人选择个人的荣辱得失,但更有人选择个性的无碍释放、国家的繁荣太平、民族的坚贞气节

而往往是后面这些人,托起了生命的天平,紧握永恒的绳索,在生命与永恒的拔河中,探索永恒的答案。

9、反复式

相同语句反复出现,一唱三叹,回肠荡气。

2005年高考佳作《一路同行》结尾——

忘记与铭记一路同行,带来的是生活赠予的阅历和经验;忘记与铭记一路同行,带来的是人生美丽的收获和付出;忘记与铭记一路同行,这一路我们感到快乐和幸福!

10、后记式

结尾以后记的形式通过形象生动的比喻来倾诉情感,既文采飞扬,又显得含蓄而富有哲理。

如《那鱼那鹰那人》后记——

鱼,终究离不开给予它生命之源的水。

鹰,终究离不开给予它希望之源的天空。

我,始终逃离不了父母和亲人朋友们用爱心编织而成的幸福网……

结尾的方法还有很多,如:比喻式结尾,语言优美,意蕴隽永含蓄;逆转式结尾,结尾突然逆转,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