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过去是构成时间的物质,因此时间很快就变成过去。
2、越是无所顾及,越能让人相信这不是骗局;越是明目张胆,越不会露出马脚。
3、我们管千百个变化不定的原因的无限运作叫做命运。
4、我们往往为小说人物的不幸一掬同情之泪,结果我们自己的不幸更让人伤心。
5、在那做梦的人的梦中,被梦见的人醒了。
6、上帝在克莱门蒂诺图书馆的四十万藏书中某一卷某一页的某一个字母里。我的父母、我父母的父母找过那个字母;我自己也找过,把眼睛都找瞎了。
7、知道某些幸福只是偶然的机遇会减少幸福的魅力。
8、任何决定都不是最终的,从决定中还可以衍化出别的决定。
9、无知的人以为无限的抽签需要无限的时间,其实不然,只要时间无限地细分就行。
10、假如我无缘得到那份荣誉、智慧和幸福,那么让别人得到吧。即使我要下地狱,但愿天国存在。
11、英雄们就这样战斗,可敬的心胸无畏无惧,手中的钢剑凌厉无比,只求杀死对手或者沙场捐躯。
12、一个人的所作所为和所有的人都有共同之处,因此,把花园里的一次违抗说成是败坏了全人类不是不公平的,说一个犹太人被钉上了十字架就足以拯救全人类也不是不公平的。
13、领悟的幸福远远超过想象或感觉。
14、假如你像个男子汉那样战斗,你就不会像条狗似的被人绞死。
15、他不是为后代,也不是为上帝写作,因为他对上帝的文学喜好一无所知。他殚精竭虑、一动不动、秘密地在时间的范畴里营造无形的迷宫。
16、天使对我说,绵羊的毛皮不是老虎的颜色,撒旦对我说,强大的上帝要它变成那种颜色,利用了我的技巧和染料。现在我知道,天使和撒旦都在颠倒黑白,一切颜色都是可恶的。
17、某些道德家认为拥有钱币不一定表示幸福,另一些幸运的形式也许更为直接。
18、我从怯懦中汲取了在关键时刻没有抛弃我的力量。我预料人们越来越屈从于穷凶极恶的事情;要不了多久世界上全是清一色的武夫和强盗了;我要奉劝他们的是:做穷凶极恶的事情的人应当假想那件事情已经完成,应当把将来当成过去那样无法挽回。我就是那样做的,我把自己当成已经死去的人,冷眼观看那一天,也许是最后一天的逝去和夜晚的降临。
19、快乐不需要转化成美,而不幸却需要。
20、时间就是组成我在干的.事情的物质。
21、使人着迷……是一个作家应该具有的几个最主要品质之一。
22、女人们让我倒霉。可是我获得的快乐足够补偿所有的不幸。痛并快乐着好过不疼不痒。
23、但丁是人类的象征,贝阿特丽切是信仰的象征,而维吉尔则是理智的象征。
24、失明是孤独的一种形式。
25、那帮英格兰人的蠢东西……一种美学上的丑恶运动:十一个人和另外十一个人追着一个球的对抗一点也不优美。
26、时间是最好的甚至是唯一的选集编纂者。
27、在挑选敌人的时候要小心,因为他可能只是看起来像罢了。
28、文学不是别的,就是引导一个梦。
29、真是奇怪,人们从没有因为英格兰给这个世界填满了愚蠢的游戏,例如足球这样纯粹的身体运动而责备过他们。足球是英格兰最大的罪行之一。
30、一家大型公司的运作者肯定相信它已经完备了,并且给它强加一个像过去一样洗刷不掉的未来。
31、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们不再需要政府。
32、失明是孤独的一种形式。
33、历史更像是虚构的一种形式。
34、……阿根廷人最真诚的激情就是势利……
35、专制的政权才会推行愚昧。
36、过去是构成时间的物质,因此时间很快就变成过去。
37、疑问是智慧的名字之一。
38、语言是需要有共同记忆的一些符号。
39、诗歌需要韵律。诗歌永远记得它在作为文字艺术之前首先是口头艺术,记得它曾是歌。
40、都说我是个大作家。我对这个奇怪的想法心存感激,可是却不认同它。将来会有些智者轻松把它驳倒,给我安上一个骗子或者粗制滥造的标签或者两个同时安上。
41、我有时猜测,唯一不神秘的东西就是快乐了,因为它只需靠自己来证明。
42、在现实中,在历史上,每次当一个人在面临抉择时必然选择一个然后放弃其他几个;而这并不在像那个属于希望和遗忘的,艺术上有着多种可能性的时间概念中。
43、战争,像女人一样,是男人的试金石。
44、事实是我们拖延着能拖延的一切;假如我们都深知自己是长生不老的,那么早晚所有的人会干完所有事情并且懂得一切。
45、贝隆主义既不能说对也不能说错,问题是已经改变不了了。
46、有些人无法想象一个没有鸟的世界;有些人无法想象一个没有水的世界;而对我来说,我无法去想象一个没有书的世界。
47、过去的弹药是无限的。
48、我孤独而镜中空无一人。
49、丁尼生说过,如果我们能够了解仅仅一朵花,我们就能明白我们是谁和世界是什么。
50、我们很容易便接受了现实,或许这是因为我们直觉里没有一样东西是真的。
1、我心里一直都在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2、图书馆的各项服务必须适合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的不同需要。
3、图书馆教育的重心,既不是馆舍,又不是图书数量之多少和质量的好坏,更不是对象,那末,究竟是什么呢?我说是图书馆的“馆员”。
4、图书馆本身就是一种内涵深厚的文化,这种文化是由过去、现在、未来三者递进、传承而发展,由物(馆舍)、人(馆员-读者)、神(馆藏文献所承载的'智慧与精神)三者融和、辉映而拱立。
5、多建一座图书馆,就可以少建一座监狱。
6、公共图书馆是各地的信息中心,用户可以随时得到各种知识与信息。
7、公共图书馆应不分年龄、种族、性别、宗教、国籍、语言或社会地位,向所有的人提供平等的服务。
8、图书馆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大学。
9、作为一个社会文化机构,图书馆的任务是保障自由畅通,毫无保留地向全体市民提供已出版的各类文字、图象以及音频信息,为他们创造娱乐性阅读、自学进修以及信息研究等的良好环境。社会越向前发展,图书馆在市民心目中的地位就越重要。
10、公共图书馆是各地通向知识之门,为个人和社会群体的终生学习、独立决策和文化发展提供了基本的条件。
11、图书馆学五定律:书是为了用的,每个读者有其书,每本书有其读者,节省读者的时间,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
12、所谓图书,是保存人类的记忆的一种社会装置,图书馆是为把它移入活着的个人的意识的一种社会机构。
13、公共图书馆是市民的第二起居室。
14、藏书楼是——静——贵族式贵保存——设在山林——官府办的——注重学术著作——文化结晶的机关;图书馆是——动——平民式贵致用——设在城市——民自动办的——注重精神娱乐——文化宣传的机关。
那天下午快到末梢,
我正习惯地向你说再见,
一种要离开你时模糊的痛苦,
让我懂得我已经爱上了你。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博尔赫斯谈艺录》
叔本华临终之前对爱德华·格里塞巴赫所说的话,就足以说明问题了。他说:“如果有时我感到不幸,那是因为糊涂和错误所致。我会把自己看做是另外一个人,例如,看做是一个得不到替补职位的替补者,一宗诽谤案的被告,一个被心爱的姑娘小看的恋人,一个不能走出家门的病人或另一个像我一样遭受同样苦难的人。我不像他们那些人,这种不幸至多是我穿旧丢弃的一件衣服的布料而已。我究竟是什么人呢?我是《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一书的作者,我是曾经回答过什么是‘是’这个谜而引起未来世纪思想家关注的人。这就是我。在我有生之年,哪一个人敢对我持有意义呢?”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博尔赫斯谈艺录》
一个人命令听从他的人做一件事,下命令的人死了,另一个人至死一直在做那件事.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博尔赫斯谈艺录》
梦是剧场,上演的戏剧.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博尔赫斯谈艺录》
到了炼狱的山顶,维吉尔突然不见.但丁在贝雅特丽齐的引导下,游历了一重又一重的同心圈,直到最外面的一重,也就是第一动力圈,与此同时,他们每上新的一重天,贝雅特丽齐就越来越美丽.恒星都在他们脚下,恒星之上是最高天,但已不是实体,而是完全由光组成的永恒的天国了..他们登上了最高天,在那无限的领域,远处的景色仍同尽在咫尺一般清晰.但丁看到了高处的一条光河,看到成群的天使,看到由正直人的灵魂组成解体剧场似的天国的玫瑰.突然间,他发现贝雅特丽齐离开了他.只见她在高处一个玫瑰圈里.正如海底深处的人抬眼望雷电区域一样,他向她崇拜祈求.他感谢她的恩惠慈悲,求她接纳他的灵魂.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博尔赫斯谈艺录》
“文化”一词与种庄稼的农夫有关,“文明”一词则与城市有关,但骑手却像一阵暴风雨,很快就消失了。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博尔赫斯谈艺录》
有个波斯比喻说月亮是时间的镜子.在"时间镜子"的佳句中,既有月亮的易碎性,又有他的永恒性.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博尔赫斯谈艺录》
“有件事但丁没有说,但是在整个故事过程中能感受到,也许更使其增色。但丁怀着无限的同情给我们讲了这两位情人的命运,以至于我们感到他羡慕他们的命运。保罗和弗朗切斯卡留在地狱,而他将被拯救,但是他们俩相爱,而他却没有得到他所爱女人贝雅特丽齐的爱。这里也有一种虚荣,但丁应该感到这是很可怕的事,因为他已经离开了她,而这两个被打入地狱的人却在一起,他们不能讲话,毫无希望地在黑色旋涡里转悠。但丁甚至没有告诉我们他们俩的苦难会不会终止,但是他们在一起。当她讲话的时候,她用nosotros(我们):她为他们俩说话,这是他们在一起的另一种方式。他们永恒地在一起,共享着地狱,这对于但丁来说简直是天国的佳运。”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博尔赫斯谈艺录》
在古埃及人中,也盛行类似传统.每个人都取两个名字,一个是小名,让别人叫的,另一个是大名,是真实的名字,对别人是保密的.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博尔赫斯谈艺录》
我就是这样教学的,坚持美学事实不需要定义.美学事实是那么明显,那么直接,就像爱情和水果的味道那样不能确定。我们感觉诗歌就像我们感觉附近的一个女人,或者就像感觉一座高山或一个海湾。如果我们一下子感受到了,为什么还要用别的词语去稀释它呢?这些词语肯定要比我们的感受脆弱得多。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博尔赫斯谈艺录》
作家的工作不严肃;禁止崇拜偶像;穆斯林禁止雕塑;普罗提诺禁止塑像:"自然界把我幽禁在这个模拟的躯壳里,我已经够厌烦了,难道我会同意让这个形象千秋万代的留下去?"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博尔赫斯谈艺录》
我们不应该忘记,对原始的魔幻思维而言,名字不仅仅是一个随心所欲的象征符号,而是这个符号所确立的整体概念中生死攸关的一部分.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博尔赫斯谈艺录》
肚子里养蛇,饲养,饱受折磨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博尔赫斯谈艺录》
上帝就是这样看着宇宙的历史,看看历史上发生件件事情。所有这一切在光彩夺目、令人眼花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博尔赫斯谈艺录》
《博尔赫斯谈艺录》简介
博尔赫斯以小说、诗歌名家,但他写得最多的却是随笔札记,就文字篇幅而言,其小说和诗加在一起才跟这些文章大致相
需要稍作说明的是,这些笔触隽永、富于哲趣的文章并不只是玄思匡辩的结果,也包含直接来自生活的印象——郊外灯火,市井打斗,匕首和六弦琴,喧嚣而忧伤的探戈。当过二十年文学教授,又做过十八年阿根廷国家图书馆馆长的博尔赫斯,虽说一生都生活在书籍和文学作品之中,却不是那种只想躲在书斋里的学究式的人物。他讨论创作艺术似乎也跟创作本身一样,同样是从苦难和喟叹之中寻觅世人的精神踪迹。所以,这些智性文章写得极具感性,譬如关于梦魇,关于隐喻,关于时间,关于但丁《神曲》的修辞意图,关于侦探小说的叙事法则,等等……诸如此类的诡谲之辩,让他一说都没有什么让人发
博尔赫斯在许多美学看法上都有一点特立独行的意思。比如,他对莎士比亚是否将无限期的经久不衰表示“无可奈何地怀疑”,而坚信许多二三流作家的作品乃或街谈巷议中都可能有着堪与经典作品相媲美的东西——经典文本之所以经典,是因为有一个历史的动态过程,他把产生经典的动因更多地归结为某些接受机遇。(《论古典》) 他在卡夫卡的小说里追踪卡夫卡的美学先驱,从济慈的诗句中找寻个体与群体的时空联系,从霍桑和爱伦·坡那儿发现了幻想与真实相碰撞的心理轨迹,这些不囿成见的审美认识总是那么新颖而生动,显示出某种超前的感知。人们知道,接受美学是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开始向唯文本主义发起挑战的,而博尔赫斯早在五十年代初就据于既往的审美经验指示了解释学的路径。他从作者、作品和读者交互关系中发现了历史,而不是根据历史来定义作家、作品,这里边的阐释逻辑就像先有鸡还是先有蛋那个古老命题,至今在许多研究者那儿还是一头雾水。
在博尔赫斯的艺术迷宫里还有若干通向哲学的小径,从柏拉图到帕斯卡,从犹太教的神秘哲学到东方佛禅,思维的分岔接连不断导入思想的幽胜之境。这也是博尔赫斯艺文随笔的一大特色。其实,他思想的许多方面都走在当日学术前沿,甚至六十年代以后一些名声大噪的新学说也能从他这儿影影绰绰瞧出一些轮廓,诸如福柯的知识考古学、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当然,博尔赫斯没打算要做哲学家,他最感兴趣的还是现实与想象的关系,时间与无限的奥义——对于作家来说,问题是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施展自己的“魔幻”之术。这不算什么哲学,甚至都不是一本正经的美学问题,一切取决于经验与情感。
博尔赫斯全部艺文随笔约超过一百万字,凡四百余篇。本书选录其中的七十六篇,分别取之作者的十个随笔集,即《埃瓦里斯托,卡列戈》(1930)、《讨论集》(1932)、《永恒史》(1936)、《探讨别集》 (1952)、《序言集成》(1975)、《博尔赫斯口述》(1979)、《七夕》 (1980)、《有关但丁的随笔九篇》(1982)、《文稿拾零》(1986)和《私人藏书:序言集》(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