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外婆今天的穿戴与平时大不相同:头戴绒线帽,身穿一件崭新的黑呢子大衣和一条混纺呢裤子,脚上穿着一双油亮亮的平底皮鞋。她手拄拐杖,满脸洋溢着喜气,手里拿着一张的红纸,出了门。
2. 外婆满头银发,满脸皱纹,却总是露出慈祥的笑容,手拄着拐杖,却还有着硬朗的身躯。
3. 外婆的头发是自然卷曲的,看上去中真美;慈祥的眼睛总是笑眯眯的,说起话来又清脆又好听。
4. 我的'外婆今年六十六了,头发花白,额头上却没有什么皱纹,眉毛稀疏,两眼有神,只是眼睑下不少老年斑。因为身体不太好,动作迟滞,但是脾气有点急,说话声音有点大,我可有点“怕”她。
5. 姥姥摘下老花镜,拿手帕抹了抹眼泪,叹气道:“老了,不中用了。
6. 外婆有着一张表情丰富的脸和一双心灵手巧的手、还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嘴,犹如六月里的天气,时阴时晴,时忙时闲,时说时停,叫人捉摸不透。
7. 姥姥愣了片刻,好像噎着了。她把拐杖使劲撑着,站起来,颤巍巍地向前挪了几步。
8. 姥姥的牙齿不好,吃东西时,她那片干瘪嘴儿老是一瘪一瘪地动着。
9. 外婆她一脸慈爱沧桑,年轻时乌黑的头发已有如严冬初雪落地,像秋日的第一道霜。根根银发,半遮半掩,若隐若现。脸上条条皱文,好像一波三折的往事。
10. 我的外婆已经是七十多岁的人了。头上布满了银发,抬头纹和眼角纹都很重。她平时总穿着一件蓝色的上衣、黑色的裤子。
【第1句】→去年十月一号回去,见到外婆的时候,外婆还挺好。没想到只隔了二个多月外婆就去逝了。而我却没能回去见外婆婆最后一面,心里多少有些自责。外婆走了以后常常梦见她,总感觉她还活着。最让我欣慰地是十月份回去时,外婆住我家,而我每天晚上都跟着外婆睡。外婆婆跟我说:“她喜欢住我家,也是想照顾我妈妈。”她说,如果小舅硬要她回去住,她就会死地,真的没有想到她的话灵验了。
【第2句】→外婆很爱我们每一个人,也很勤劳,七、八十岁的人了,一身的病痛。还不忘整理、打扫、种地。就因为她的勤劳,所以每次只要有老乡回去,她都会给我们带许多地菜下来。我们老家人爱喝芝麻泡茶,她老人家总是把芝麻洗得干干净净,再给我们带下来。在厦门的亲人比较多,每次她都分得清清楚楚,写上谁谁的名字。大舅家一份、小舅家一份、大姨家一份、表哥家、表弟家、我们家一份。
【第3句】→外婆没有念过书,但是我们每个人的名字她都写得来。有一次,很搞笑,她给我们带了很多的土鸡蛋,每个人都有份,她就在每个鸡蛋上写一个我们名字里的一个字。现在想起来特怀念。
【第4句】→在我的眼里,外婆的几个孩子都特别地孝顺。尤其是大舅、小舅对外公、外婆从来都没有分过你我。也没有谁把老人家丢给这个养、哪个养。当年大舅比较好时,外公外婆就一直住在大舅家里。后来小舅好了,就把老人家接到了他家,也从来没听大舅、小舅抱怨过什么。在他们身上让我们这些做晚辈的看到了什么是孝!
【第5句】→外婆的教育很严格,在那个连吃穿都成问题的年代。外婆他们把五个孩子拉扯大,没饿着他们,还送他们读书。真的很佩服我外公外婆地。妈念到了高中,大舅、二姨念到了初中,都是他们自己说不读了地。小舅、小姨的条件稍好一点时,小舅是被外婆打着念的书。
【第6句】→听妈说,小舅很皮,每天都会听到外婆骂着小舅去上学的声音,好多次都是外婆打着去的学校,也有好多次都是外婆前脚离开学校门,小舅后脚跟着溜。小姨也是。所以他们从来都不怪外婆没有送他们书。
【第7句】→小的时候,我很喜欢去外婆家,最喜欢外婆给我做的布鞋,穿在脚上很舒服。外婆的手很巧,大大小小几十人的鞋,差不多都是她做的,春天的、秋天的、冬天的。
【第8句】→那时她住我大舅家,大舅的房子差不多在山顶上,每次去外婆家里,走到山边时,我的嗓门儿特别大,只要我大声叫一声“外婆”。外婆都会走出来,站在山顶的`马路口回应我,"芽姐,嗯人来打呀。"然后望着我们走进来。这个习惯好多年都没有变过,她不管是在做什么,只要听到我叫她,她都会出来迎接。一直到她搬到小舅家也从来没有变过。
【第9句】→外婆我真的好想你,你走了给我带来的二瓶芝麻,每泡一次我就念一次。以后再也吃不到你送的东西了,外婆我知道人活到一定岁数都会走地,可是今天的我特别地想念你。
【第10句】→或许是这些日子一直处于忙碌和郁闷中,更加怀念曾经无忧无虑的童年和结婚以前的日子,更加怀念我那过世多年的善良和蔼的外婆。
【第11句】→我母亲的父亲(也就是我的外公),是在我母亲出生三个月的时候,因战争亡于日本鬼子的子弹下,留给外婆的,只有毛爷爷亲签的烈士证书。外婆一个人,带着我的母亲,熬过了最艰难的战争年代。
【第12句】→我在前面写的父亲、母亲的故事里说过,因父母支边,我从出生三个月起,也是跟随外婆一起生活的。也许是因为隔辈疼吧,我的过去的性格里也就多了些骄横;但也是因为跟随老人一起生活,从而在性格里又多了些传统的东西。
【第13句】→外婆是个很有意思的人,她也常常给我讲她小时候的故事。外婆的脚,被裹过,但是裹的不好,据她说,当时裹脚的时候,好疼,村里的女孩都必须裹,她也没有逃出那个时代的习惯。但是,她没坚持下来,就自己偷偷的放了开。后来家里看她的痛苦的样子,也就没有再逼迫她。但后来,因为她那不大不小,又变形的脚,常常买不到合适的鞋子。
【第14句】→外婆读过书,读到高小。因外婆的父亲是个建筑设计师,所以也很重视教育。外婆在当年和其他的孩子一样,很小就结了婚。她说刚到婆婆家的时候,她什么都不会做。踩着小板凳杆豆面面条,杆了一上午也杆不起来。因为结婚前在家里是有佣人做,她没做过。后来跑回娘家,说要回学校上学。她父亲大笑,说:你回去跟公婆说,咱给他们雇个人干家务,你回学校读书吧。外婆真的回去就这么说了,是否雇了人我忘记了,但是外婆又重新回到了学校。外公对她非常好。后来,跟随外公参加了革命,做了卫生员,入了党。
【第15句】→外婆说她生我母亲的时候,外公在前线,是他的警卫员找人给接生的。在我母亲出生前,老家有人做了个梦,一个奇怪的梦,说是梦见屋子里飞进一只凤凰,飞出一条龙。在母亲出生后不久,这个梦变成了现实。外婆很伤心,因情绪波动太大,她的身体发生了变化,伤口愈合处皮肤很痒,慢慢成了白癜风,后来脸上,手上也发生了同样的事情。但是不是很严重,斑斑点点的,像很多地图。
【第16句】→外婆经常拿出党证来看,自己高兴得笑啊。也许就是一个小小的党证,带给她的,不仅仅是一份荣耀,她一生的辛酸和快乐,也许都凝结在这个证书上吧。外婆的脾气很好,人非常厚道。街坊邻居遇到什么麻烦或家庭纠纷,都喜欢来找外婆絮絮,外婆总能找出合适的解决办法。外婆还喜欢做红娘,奇怪的是,她介绍的对象,多数都成了,而且生活的很幸福。
【第17句】→外婆有一点让我母亲特不理解的,就是她太会过日子。其实家里吃的喝的都不缺,而且绰绰有余。但是,她这一辈子还真没享过福。什么东西不放坏了都不吃。有时我也和她吵吵,她总很认真地说:六零年的时候……时间长了,就随她去吧,只要她高兴。
【第18句】→我父亲有时开玩笑地说:岳母吃了一辈子烂苹果。这可是真的,每次别人送来苹果或是我单位分了苹果,外婆都找有溃烂的苹果吃,把好的放着;过一段时间,她再找出发生溃烂的苹果吃掉,好的再放着……
《姥姥语录》读书笔记
看了《姥姥语录》确实让我学到了很多,其中还有很多我不懂的道理,我很喜欢文章中的姥姥,她勤劳能干,一生过的十分充实,她善良好心,即使自已并不是很富裕也愿意接济他人。
这本书中的她只是一位平凡的姥姥,但因为她无穷的智慧和99年的人生之路,她的形象显得越发越光辉起来。我也想去书中的水门口看看,看看是怎样的环境让姥姥拥有如此多的智慧。姥姥说,天黑了,谁能拉着太阳不让它下山?你就得躺下。孩子,别怕,多黑的天到头了也得亮。是啊,人世间少不了生死离别,却是无法避免。亲人走的时候,谁不会悲伤谁不会心痛。但是生活还要继续不是吗,我们能做的,就是好好对待自己,不要让他们走的仍有遗憾,珍惜身边爱自己的所有人,不要等到失去了他们的爱,才会珍惜。我很喜欢文中姥姥的教育方式。文中作者说,她小时候偷了生产队的麦子,想拿回家叫姥姥蒸馍吃。可是怎么都蒸不熟,作者只好承认了是自己偷的。最后姥姥用一大锅馒头告诉了作者,公家的东西不能偷。在那个少粮寡食的年代,姥姥能肯浪费那么一大团面来教育一个5岁的孩子。那这个孩子有什么理由成为一个本性不好之人?很多人踏上犯罪的道途,都因为家庭教育问题吧?如果中国的姥姥,亲人都像文中的姥姥一样善于教育,那何来不良少年之说?姥姥这一辈子都没穿过艳色衣裳好料子衣服,可是她并不觉得委屈。作者问姥姥,身为女人,一辈子没穿过高跟鞋,遗憾吧?姥姥却摇摇头,说那年头,作者不包脚都算怪物了。作者又问,一辈子没穿过裙子,遗憾吧?姥姥说,怎么没穿过裙子?围裙也是裙子。对啊,围裙也是一种裙。姥姥一辈子都带着围裙,一辈子都站在灶前,一辈子都那么勤劳忙碌。
书中的姥姥是一个典型的农村妇女,什么都不懂,大字不识一个,学都没上过。可是她懂得善恶,懂得是非,懂得丑美。她用99年的人生经历总结了一条又一条智慧,叫我们叹服。姥姥的理儿很直白,很实在,她为什么不悲观不放弃呢?是无奈还是现实?她从没想着以此来教育谁,给予谁,她就是这么想的,这么过的,她认为是个人都该明白的理。
姥姥虽然不在了,可是她的精神和智慧却在我心中扎根。姥姥用一句句平凡的话打动我们,告诉我们一个又一个真理。人这一生中,乐就是福。
《姥姥语录》读书笔记
读一本好书,就如喝一杯咖啡,喝完后就会
《姥姥语录》是著名主持人倪萍写的,写的是她与99岁姥姥共同过的日子的书。当我读完《姥姥语录》这本书后,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了,看着书中的姥姥竟会情不自禁的想起自己那前不久已经去世的姥姥。书中的姥姥是一个很慈祥又很可爱的姥姥。她爱吹牛,她爱骂人,但是骂人的话只有两个词,加上她一把年纪了,更多人都愿意逗她,让姥姥骂他。其实我姥姥和她很像,每次当我犯错或调皮的时候,我姥姥总是骂我‘败家子’,骂完以后就会问我饿不饿渴不渴,想吃什么之类的问题。倪萍的姥姥爱叫人起床。老年人睡得少,所以她一大早就起来,然后开始轮流叫人起床,她会大叫‘起床啦’如果没有反应,她会用大冰手去冻你,如果还不齐,她就会掀开你的被子。倪萍对姥姥很孝敬,为了让姥姥穿新衣服,就说单位回收旧衣服,一件旧衣服一百块,姥姥相信了,把自己所有的旧衣服都拿出来,还到表妹家收回50多件。为了不让姥姥整天没事干而整天昏睡,倪萍还特意给姥姥分配工作。倪萍对姥姥所做的一件件事都可以充分体现出倪萍对姥姥的关爱和孝敬。怎能不让人感动呢?
倪萍能在自己的姥姥生前为姥姥做这么多,对姥姥这么孝敬,让我很羡慕,因为我已经没有机会为姥姥做一些孝敬的事情了。以前每当过节的时候,我会和妈妈一起去老家看姥姥,那时候姥姥就会一大早搬着板凳在门口坐着等我们,看到我们时,会很开心的站起身来招呼我们,屋里饭菜都准备好了。每当这时候我都感觉很幸福,真想一直在姥姥身边。吃过饭,我和妈妈想帮姥姥收拾,姥姥总是板着脸说:”我有那么老吗?老到什么都需要你们帮忙的地步吗?“这个时候我们谁也不敢再帮忙,因为姥姥已经生气了。姥姥就是这么可爱。可是姥姥终究是老人,每个老人都会面临着去世,姥姥当然也不例外,就在前不久姥姥永远离开了我们,看着姥姥那像熟睡的脸,我想起姥姥总爱对我说的那句话‘小静啊,什么时候你有时间多陪我几天啊?’姥姥对我那么好,她的这一个小小的愿望我都没有帮他实现,如果在姥姥生前我能为她做一些事该多好啊。姥姥也是这样期望吧,但是直到她老去我都没能为她做任何事,还真是可悲呢。虽然会很,但却弥补不了什么。
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倪萍对姥姥的一片孝心,而且也让我及时明白了:如果你想为你的亲人做一些事就要抓紧时间,不要等失去机会了才在原地独自后悔。
《姥姥语录》读书笔记
《姥姥语录》是这么饱含作者对姥姥的爱以及对姥姥的孝心的一本书,有那些令人读后潸然泪下的故事,那些让心变得柔软酸楚的话语。使人心为之动容。这位99岁的姥姥虽没有文化,但是总会在我们困难的时候,给予我们非常巨大的启迪。让我带大家走进这位99岁姥姥看似平常但使人受用终生的大智慧。作者倪萍是著名主持人、演员,她用她真挚感人的文字,描述了她姥姥淳朴,看似平凡却又不凡的一生。这本书读后有两点给我触动很大,一个是姥姥的智慧,另一个是倪萍的孝心。
倪萍的姥姥是一个典型的农村妇女,没有多少文化,但在困难时刻,姥姥总会用她那大白话点拨着我,多少个想不开的问题,都是姥姥一个个鸡毛蒜皮的比喻让我豁然开朗;姥姥的宽容,姥姥的良善,不断地修正着我的缺点,改正着我的错误;姥姥的智慧,姥姥的光亮始终照耀着我,温暖着我。使我感到什么叫做人生的大智慧。不想用华丽的词藻赞美姥姥,因为那不是她的风格。姥姥平凡质朴才是她最美的特点。
读《姥姥语录》发现,所谓的平凡人,智慧却是非凡的。姥姥和我们身边很多老人家一样,没有受过正规教育,也没有多少文化知识,但却比很多拥有高学历的人士更明白、更善于把握和运用做人的道理。明白做人的时候,生活的时候,不只是一份高学历,更是要有一颗对热爱生活的心。这就是姥姥!一个没有文化的中国老年妇女说出来的话语!倪萍为了让97岁的姥姥每天有些事做,每天开心一点,就想了一个点子:说欧洲某国家收购瓜子仁,要求必须是手剥的,不能用嘴嗑,瓜子仁必须是完整的,15元一斤,问姥姥愿不愿意在家里剥瓜子,姥姥很是愿意,于是就开始剥瓜子。那时起倪萍就按瓜子重量给姥姥发工资,并动员全家偷偷吃掉这将”出口欧洲“的瓜子仁,甚至有朋友来临走也要让朋友带上些。姥姥因此有了事做,自己也觉得自己还有用,还挣了钱。这件事可见倪萍是费尽心思让老人在世的日子快快乐乐。从此可见作者倪萍十分爱姥姥,也体现出了她的一片孝心。
虽然这本书中有许多姥姥这个农村妇女不太正确的见解,但这话语十分朴实,总能在关键时刻给人启发。这也许就是作者倪萍怀念姥姥的最好方法。
《姥姥语录》读书笔记
看见这本《姥姥语录》,一下子想到了我的姥姥。正赶上假期,一口气看完了这本书,倪萍通过文字转述着姥姥的话,渗透着她对姥姥的爱。书里除了一句句姥姥的”至理
读完这本书读后有两点给我触动很大,一个是姥姥的智慧,另一个是倪萍的孝心。扉页上微笑着早年的照片,和蔼、可近的倪萍,在经过了生活中的风霜雨雪吹刮后,不再是幸福滋润的临家大姐,而是为一大家人忙前忙后的女人,为了儿子可以付出一切的女人,是一个天蹋了可以擎天的`女人,是一个心里、肩上承载太多的女人,她是一个大女人。但我相信,她是幸福的。倪萍带领读者走进她99岁姥姥的平凡生活,追忆她与姥姥一起走过的有泪有笑、有滋有味的日子,心底那一个个姥姥与外孙女之间爱的故事,令人为之动容,清澈质朴、真挚感人的文字,温暖人心。细述这位纯朴、善良的山东老人生命中的最后乐章,分享她那些看似平常却让人终生受用的生活大智慧。她讲她的姥姥,让我想起我的姥姥。今年已经88岁的姥姥,耳不聋眼不花,身体硬朗得很,不管村里谁找她,她都热情相迎,姥姥常说:”别人信任咱,咱就得实心实意对人家。做人一定得出好心眼,老天爷都看着呢“。虽然姥姥说的话没有倪萍转述姥姥语录的精彩,但是理儿是一样的,都喜欢拿老天爷说事。如今,我已经参加工作了,她还经常嘱咐我们要多看书多学习,哪怕一天多认一个字,一年还能认识365个字呢。哈哈!她眼里的学习就是认字,我可爱的姥姥。
这本书,文字间褪去了华丽的修辞,却体现了最简单最质朴的人生哲理,一时间我很难想象这位不识字的老人家能将很多事情看得那么透彻,并且用非常简单的充满智慧的语言表达出来,字里行间让人读出的都是自己明白的显而易见的道理。读了这本书,突然觉得眼前的世界分外透亮,觉得那些一时的不顺都过去了。书中有这样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有一碗米给人家吃,自己饿着,这叫帮人;有一锅米吃不了,给人家盛一碗,那叫人家帮你。是啊!今天我们如果我们都能以这样的心态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就会发现温暖无处不在。“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趁亲人还健在,通过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情,让长辈感觉幸福、满足。这本书及时提醒自己爱我的亲人。再多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