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其实每天都是生日,人每天都在长大,今天的你已经不是昨天的你。
2、香港没有真正的歌手,因为所有歌手都拍戏,但是香港有真正的演员,因为很多演员没有唱歌。
3、你驾驶着车在看不到尽头的公路上一直跑,走了一年,都没有红绿灯,没有迎头车,没有路人,你惊不惊?你会问:“究竟我会走到哪里?为什么没有人在路上陪我走?”相反,如果一路上也有不同的人,你有时会走到闹市中,路上不时又有不同的路牌和红绿灯,一直走下去,你便会愈来愈清楚自己的路没有走错。
4、当你越来越红,知道你的人越来越多,了解你的人会越来越少。
5、人,分几种,知道自己要做些什么,同时又去做的; 知道自己要做些什么,但是不去 做的;以为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但其实不知道的 ;根本不想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过一天 算一天的 。
6、每说一个谎都要说一百个谎去圆这个谎,所以我不轻易说谎。
7、有时在舞台上,无论唱得好还是不好,都有人鼓掌。你也不知道歌迷在拍什么,他们就是盲目的喜欢偶像。
8、我渴望完美的感情,但是失望了好几次。
9、不觉得穿得少就叫做性感,性感是一种感觉。
10、有个性需要坚持一些东西,有时也需要牺牲一些东西,但还是要看你是要做什么。比如我爱穿牛仔裤,但有的晚会规定要穿礼服,我就只好不去晚会了。
11、我喜欢过的,仍然还喜欢,只是对待的方式变了。这好象汽车,有些人觉得喜欢车,就是不要把它刮花,不损耗它就是疼惜它。但是有些人觉得,对于一匹野马,爱它就应该把它放生,给它自由,让它发挥本能。
12、当你觉得自己很苦的`时候,请看看你周围,看看这个世界别的人,一定会有人比你更苦,所以千万别太难过。
13、做的事情,你可以有遗憾,但不可以有后悔。
14、我不知道,何为意外,如果真心相爱,为何不相信未来!
15、恋爱比挑战自己困难得多,因为爱情事关两个人,我主宰不了对方的想法。
16、从来没有什么东西是天生的。艺人在台上的表现取决于他在台下的付出。我很幸运有很多支持我的人,但在舞台上,我没有爸爸为我和声、妈妈帮我伴舞、妹妹给我伴奏,还得完全靠自己。
17、爱一人个是麻木,麻木会包容一切,沟通得到就行。
18、“从来都是这样酷”只是一句广告语,说的是可乐,不是我。其实每个人都知道真假,只是每个人都遵守游戏规则,没人点破而已。
摘要:在
关键词:阅读教学时尚元素时事新闻联系现实融通生活提高效率
众所周知,不管哪种版本的高中语文教材都有厚古薄今、爱素好古的特点。怎样来处理教材中那些“古色古香”的经典作品呢?孟子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不可否认,知人论世是解读经典作品的行之有效的途径,因此现在的《教师教学用书》或者是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都无不体现了知人论世的特点。但是,如果语文阅读教学仅仅停留在知人论世这一层面,那就“未尝不本末倒置”了。因为,“高中语文课程,应注重应用,加强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联系,以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换言之,语文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不是“索隐”作者的身世际遇、喜怒哀乐,而是“使全体高中学生获得应该具备的语文素养,并为学生的不同发展倾向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要为造就时代所需要的多方面人才。”因此,语文阅读教学必须关注现实生活,联系现实生活,融通现实生活,以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简言之,课文合为时而教。
为师者都希望学生达到“具明废寝,昃晷忘餐”的学习境界,也知道学生心理上的内驱力是达到废寝忘食境界的最重要因素。怎样增强学生的内驱力呢?“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圣人的名言警句深中肯綮:寓教于乐,寓学于乐。如果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适当的引入现实生活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时尚元素,那么莘莘学子就会聚精会神、心无旁骛、乐此不疲,课堂教学就会卓有成效。
《山羊兹拉特》是美国著名犹太作家艾萨克·什维斯·辛格的代表作之一,这篇充满童话色彩的小说讲述了一个简简单单而情深潭水的故事:在去城里的路上,阿隆与山羊兹拉特遇到雪虐风饕的天气,患难之中,人与羊相濡以沫,最后山羊的命运得到了改变——被阿隆一家当作了亲人。在教这篇外国小说的时候,笔者引入了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里面的一些元素,因为此动画片是今年最火爆的妇孺皆“爱”的影视作品。笔者先根据片头曲里面的一句歌词(别看我只是一只羊)设计了一个问题:在小说的开头部分“我(兹拉特)只是一只羊”吗?讨论的结果是兹拉特“只是一只羊”。接着笔者趁机追问:在阿隆父亲的眼里兹拉特是一只怎样的羊?不难得出结论:兹拉特老了,挤的奶少了,兹拉特是一只“废”羊羊(笔者适时补充:这是卖羊的原因之一,也是小说的开端),学生听了乐不可支。趁着学生的乐劲,笔者继续提问:在小说的结尾部分,“我只是一只羊”吗?讨论的结果是“我”不只是一只羊,“我”俨然成了家庭的一员。笔者补充并提问:在小说的结尾部分“羊”老“奶”衰的兹拉特成了阿隆家的喜羊羊,什么事情使“废”羊羊变成了喜羊羊呢?这就进入了《外国小说欣赏》第七单元的话题以及本课文的核心内容:情感的蓄势待发即人与羊情感的酝酿过程。在赏析课文核心内容的过程中,笔者引入了谢霆锋歌词“因为爱,所以爱”和涉及到张柏芝的“艳照门”。课堂上,这些时尚元素(或称之为流行元素)的巧妙运用契合了青年学生对时尚、流行东西特别关注的心理。这种“投其所好”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笑逐颜开、乐在其中,无疑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语文阅读教学需要引入时尚元素,更需要引入时事新闻。“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这是绝大部分学生对课文的真实态度及感受。事出有因:课文的时代背景离学生太远,使学生觉得课文与自己的生活天差地远,从而对课文(特别是文言文)持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囫囵吞枣,敷衍塞责,不求甚解。“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使学生觉得课文是“清如许”的渠水,语文阅读教学就必须有“源头活水”。语文阅读教学的源头活水是什么呢?当然是现实生活,是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情。
韩愈的名篇《师说》写于唐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是一篇名副其实的“老”课文。“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师说》要批判的就是这种当时流行于士大夫中的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怎样使学生对这篇老掉牙的课文感兴趣呢?当时,网上有一段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视频:这就是偶们的课堂。在北京海淀艺术职业学校“全能班”的地理课堂上,一位坐在第一排的左耳戴着耳环男生走上讲台摘掉老师帽子,向老师扔矿泉水瓶,最后竟然把手伸向老师的头部,做出打人的姿势。其他学生抚掌大笑,甚至肆无忌惮地助桀为虐。在上《师说》之前,笔者安排一节课的时间讨论这段视频。在讲解课文的过程中,笔者适当的穿插一些厌学、尊师重教方面的新闻和网上流行的顺口溜,例如: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对我说声好∕我背着炸药包∕我要去学校∕我要把学校全部都炸掉∕我点起了炸药包∕吓的我赶紧跑∕我回头一看∕学校不见了。这样处理使学生知道,课文讲到的.不良风气至今没有烟消火灭,反而越刮越烈;韩愈所批判的也是当今社会现在要批判的,韩愈想解决的问题也是当今社会要解决的问题。这样就大大拉近了学生与课文之间的距离,使他们感觉到课文内容离自己的生活并不遥远;这样就消除了学生与课文之间的隔膜,使他们零距离地兴趣甚浓地学习、鉴赏课文。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人们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笔者根据课文的主旨适当地针砭时弊,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社会问题、社会弊病,结合现实生活对课文进行深层的、生活化的解读。这样处理课文是为了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对社会一种全面的、理性的、成熟的认识,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
苏教版必修三选了英国作家高尔斯华绥的短篇小说《品质》(写于1911),其时代背景是19世纪末期出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市场初步形成,商品需求扩大,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垄断组织形成,从而进入社会化大生产时期。学生虽然学过世界历史,但只是蜻蜓点水,因此他们对《品质》的时代背景缺乏了解,从而无法体会到小说主人翁格斯拉坚持自己的理想,恪守职业道德的可贵品质。温岭的制鞋业是比较发达的,横峰街道是闻名全国的鞋乡。笔者将其开发成“课程资源”并加以充分利用:把同学分成几个小组,以横峰街道的同学为小组长,利用周末对横峰街道制鞋产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力所能及的调查。通过调查,学生发现了不少问题,很多鞋厂只是家庭作坊,不少利欲熏心的作坊偷工减料,用硬纸板代替鞋底,用人造革冒充真皮,生产出的竟是只能穿七八天的“星期鞋”。这次社会调查使学生了解了社会转型时期存在的种种弊端;使他们明白社会转型时期需要无数平凡的人,以诚实的品格守护社会的良知,以高贵的精神给人类以希望。这样,不用老师多费口舌,学生就会由衷地赞美格斯拉所做的靴子的高质量,赞美格斯拉高贵的精神品质,从而深刻地体会到课文的主旨,收到“潜移暗化,自然似之”的教学效果。
将现实生活中的时尚元素和时事新闻引入语文阅读教学是受白居易创作理论的启发。“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著书立说者或教书育人者耳熟能详的,是真知灼见,是不易之典,浓缩了白居易创作经验的精华:文章应该为反映时代而写,诗歌应该为反映现实而作;简而言之,文学创作必须紧密联系现实生活。既然文学创作与现实生活“如胶似漆”,语文阅读教学也应该与现实生活“如胶似漆”,使学生感觉到解读课文不仅仅是了解作者的生活,更是透视自己的生活。将现实生活中的时尚元素和时事新闻引入语文阅读教学,能使学生感受到课文不是远离现实生活的千年古董,也不是毫无生机的一潭死水,而是贴近现实生活的不锈艺术,也是永葆生机的一汪泉水。这样学生对语文阅读教学就会兴趣盎然,使他们在学习方面的内驱力增强,从而化低效为高效甚至变无效为有效,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信大家都尝试过写
谈最遥远的距离议论文1
站在大海这头,望着遥遥无际的海面,寻找海的另一头,好遥远的距离;立在大陆的彼岸,眺望着它的雄姿,好遥远的距离;坐在父母的对面,瞅着他们憔悴的面庞,与父母相互思忖着各自的心思,中间树起一道无形的冷墙,也许这就是最遥远的距离吧…
从呀呀学语到满腹经纶,身边最亲的人,同时对子女花费最大心思的人只有父母。但,伴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的改变,父母与子女之间也就有了一堵冷墙,也就是所谓的代沟。于是最亲的人便从最近的生活距离跨越到了最遥远的心灵距离。从无话不谈似朋友的亲近到无话可谈似陌生人的遥远,这一切竟是那么遥远。
也是因此,父母与子女的心灵之间就好像两个人孤寂地站在一望无涯,波涛汹涌的大海两岸,无法沟通,遥不可及;也似身在异乡流浪魄落的游子,在大陆彼岸望着它不能回归时的无助。
这最遥远的距离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希望见到的。它让亲情不可以流露。每个子女都希望与父母回到那些无话不谈的时刻,如此的话我们就努力自主的缩短这段距离,用心灵,用沟通缩短“最遥远的亲子距离”……
谈最遥远的距离议论文2
看过周星驰电影的人都知应该道,在他的《大话西游》里有那么一句感人肺腑的
我看时才十一二岁,并不能理解这其中的含义。经过了这些年,心智渐渐成熟了,也只不过能稍微理解一点点。
我认为,他们说的应该是心灵的距离。
有些人,我们一年难得见一次面,而我却感觉到十分满足。而有些人,我们天天见面,然而却形同陌路。古人有云:“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我想应该就是这个意思,只要心在一起,人是否在一起其实是不重要的,所以相比之下《大话西游》里的那段话,我更加认同,我觉得这句话不仅仅用在爱情上,对于什么事情都是一样的。就好比一个球队,如果大家的心不在一起,那便无法发挥出最完美的实力,就会被对方轻易的战胜。
当然,也有不少人认为,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现实中的距离。而现实中的距离是不一定的,只有更遥远,没有最遥远,我们无法定义从某处到某处是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至少,以现在人类的能力,是无法做到的,因此更有一些人认为,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它只是一句感慨。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也许只是对两人之间那深深的隔阂的一举轻叹,又或许是对那浩瀚无际的宇宙的一声惊叹。然而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它到底是什么,它象征着什么呢?我不知道,我想也没人知道。每个人有每个人自己的看法,或许有人觉得是心灵的距离,又或者是现实的距离,我个人觉得所谓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只是一个称呼,一个形容词而已。它仅仅只代表人们对距离遥远的一声感慨,仅此而已。
谈最遥远的距离议论文3
看到这个题目,我就想到了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夙慧篇》中的一则故事:
当初晋元帝突发奇想,想要考一考身为太子的晋明帝司马绍。于是,他把司马绍叫到榻前,问他:“长安、太阳哪个更远?”他想了想,答道:“太阳。我听说过有人从长安来,却没听说有人从太阳来。”晋元帝大为诧异:“这个孩子的回答真是出人意料地与众不同。”后来,晋元帝在朝廷上和大臣们提到了此事,又问司马绍:“太阳、长安哪个更远?”司马绍不加思索地说:“长安。我抬头就可以看见太阳,环顾四周却看不见长安。”
作为一个有科学常识的人当然知道:太阳离他的距离要远远大于长安理他的距离。所以他在第一次回答时答了“太阳”。但他的第二次回答的答语更富哲理——长安看似比太阳离他更近,实际上在他的心里,长安是重要城市,地位比太阳要重得多,可望而不可即,因此他才会说太阳近而长安远。
其实,没有所谓的“最遥远的距离”。最遥远的距离是物与心的隔阂(当然也包括心与心的隔阂)。
《庄子·齐物论》中有这么个故事:有一次庄子睡觉,忽然做了个怪梦。在梦中,庄子变成了一只漂亮的蝴蝶。它一忽儿飞东,一忽儿飞西,在草丛花枝间翩翩起舞。要说快乐呀,那真是快乐极了!庄子所变成的这只蝴蝶,只是一个劲儿地飞来飞去,完全忘了自己是庄子。它玩得正起劲,忽然醒了。庄子一看自己还躺在床上,这才明白原来那只蝴蝶不是自己,自己是人,是庄子。可是庄子忽而又感觉到这未必对:自己或许本来就是一只蝴蝶!是做梦,梦中才变成庄子的!接而又想,这恐怕是错了:自己明明是庄子,刚刚肯定是在做梦!就这样,庄子一会儿这样想,一会儿那样想,想来想去,总是搞不清自己究竟是庄子还蝴蝶。就像庄周梦蝶一样,人与蝴蝶本是毫无瓜葛的两样事物,它们看上去相差甚远。但在庄周心里,物我之间,已经到了相互依存的地步了。正如道家所言:“万物即我,我即万物”。这样,遥不可及的两件事物通过心与心的交通,最终划上等号了。而就连庄周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庄周还是蝴蝶了。其实在这时,庄周与蝴蝶之间毫无差别,他们之间的距离不存在了。
有人说:“还在不断扩大,无从探测边界的宇宙,就是最遥远的距离”;有人说:“最遥远的距离,就是生与死的永远分别”;更有人说:“最遥远的距离,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的心思。”我要说:“都不是!”倘若你心系宇宙,无垠的宇宙就在你心里;倘若你心系逝者,你就可能幻想他/她就在你身边,哪还有什么距离可言呢?抑或你能够理解一个人,即使他/她不理解你,早晚有一天,他/她也会明白的,又怎能成为最遥远的距离?我觉得: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心与心的隔阂。
心与心的隔阂,并不是指某一方不理解另一方,而是指彼此之间的不理解。比方说:你的心里想着一个人,你能够理解他/她的心,但他/她却不能理解你的心,这不是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我不能理解你,你也不能理解我,两个人没有丝毫的共同语言(或者说两个人刚认识,对对方什么都不知道),这样的两个人就算面对面的站着,心中也充满着冷漠。假如这两个人在聊天中不知不觉地产生了一个共同的话题(或者说心灵逐渐相通),距离也就逐渐缩短。最后,距离有可能就消失了。其实,自然本身并没有所谓的“最遥远的距离”,距离就在你的心中。
当年,蔡邕哭董卓得罪了司徒王允,被捕入狱。蔡邕知道这次幸存的可能性很小了。他捧出了宝贵的焦尾琴,弹了起来。蔡文姬从琴声中听到了父亲有死难当头,伤恸五内,五脏欲裂。蔡邕事先并未告知文姬其死难,但凭借着父女之间特有的心灵感应,她还是听出来了。她们之间没有距离,心灵相通,所以没有什么秘密瞒得住。
总之,距离是具有可变性的。没有最遥远的距离,只有心与心的隔阂。最遥远的距离就是物与心的距离。只要心灵相通,距离自然也就消失了。
谈最遥远的距离议论文4
从地球的这一边到那一边,或者从这个地球到其它星系不是最遥远的距离。因为这所谓的距离都是可以通过手段来实现的,然而有一种距离跨越了长江,太平洋或者说整个银河!那就是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什么是最遥远的距离?航海者说:“最遥远的距离是在海洋里看不见海浪,找不到归途的方向”。面对亲人的别离,有人说:“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生与死的永别”。但是,我认为最遥远的距离是心灵间的距离,是人心隔着一堵厚厚的墙。
古往今来,此例不胜枚举,你看清朝的权臣鳌拜在势时,权倾朝野,康熙小皇帝手中无权,不得不也对其礼让三分,那时朝中大小朝臣更是对其毕恭毕敬,不敢以目相对。那时期的鳌拜更是得意忘形到极点,因为他放心,一是小皇帝年幼,手中无权,二是有各位大臣的支持和誓死效忠,他真的是安心了!天下是属于他的了!
可是当康熙渐渐长大之际,手中开始有些权力了,并且即将亲政之际,这时他才发现身边的股肱之士已然看不到多少了!此时,他方恍然大悟,自己平时在身边听得那些,鳌中堂,我等皆以你马首是瞻,或者还更有甚者,鳌中堂,我等皆可为你上刀山下火海等等。这些不过是过眼云烟了!正当他悔悟时,此时已身在囹圄里了,这是鳌拜的悲哀,不仅鳌拜有此悲哀,还有许多人物都有此悲哀!我为之叹乎!叹天下小人之心乎!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看到的大多是权益。而人心不复存在!
但在历史的长河中,我看到的不仅是哪些——
还有人心的春天,如在汉朝时的汉武帝时代,由于李陵在和匈奴一战中失败了。不得已暂时投降了匈奴,然而却不是真心投敌而是缓兵之计,届时汉庭上几乎所有的大臣都参李陵一本,而司马迁却帮李陵讲话,但是其结果是司马迁遭受了宫刑,这也说明人心不都是冷的`。
我真的期望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的内心也是一个炽热充满彩色的心,而不是一颗已冰封几千年的已硬的砸不开的心。
难道人与人之间都隔着一条可以让人通过的心之路吗?我不相信!
我希望以后最遥远的距离是平面上的而不是空间上的。
谈最遥远的距离议论文5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明明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泰戈尔这样写道。其实不独爱情如此,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便是心灵间的距离。
现代的科技发展极其迅速,但是现代的社会却恍忽间变得人心淡漠。楼房越建越高,几乎要耸入云巅。但这不仅仅使空气愈来愈稀薄,就连人们相互的了解也愈加稀薄了!试问现代人:在你们关上防盗门的刹那,是否怀念过那些四合院?尽管简陋,但人们的心却紧紧相连。
每个生命都走不出情感的射程,人生一路,处处有情。“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游子的千层底缝进了亲情,“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心灵间的距离临界了咫尺与天涯,“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颦一笑之间饱含了对恋人的思念……
人生最重要的应该是情,茫茫人海,芸芸众生,如若无情,心灵间的距离恐怕连光年都无法丈量。
在人生旅途中,我们会遇见很多人,有些人是在人群中擦身而过,仅此一面之缘;有些人是相识但并不深交,仅是匆匆过客;而有些人却能成为知己,或是相伴一生的伴侣……
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坛升起两颗耀眼的星——冰心和林徽因。两人在文学创作上的建树不分伯仲,但两人却丝毫没有隔阂。在林徽因由于超常的才情被当时绝大多数女性排斥时,冰心依然与她相交甚密。她们之间,心与心的距离可谓为零。
当今的社会是竞争的社会,是弱肉强食的社会,为了争取更上游的生活,人们往往戴上冰冷的面具,把真情实感不露痕迹地隐藏起来,这样的状态让人虽然近在咫尺,心却远在天涯。
灯红酒绿,纸醉金迷。迷失了自我的人们啊,付出你们真挚的热情吧,让最遥远的距离成为最短的距离,让我们的心紧贴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