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唐朝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唐朝陆龟蒙《别离》
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杖剑对尊酒,耻为游子颜。 蝮蛇一螫手,壮士即解腕。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
唐朝李白 <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唐朝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唐朝李白《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唐朝李白〈沙丘城下寄杜甫 〉
我来竟何事? 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 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 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 浩荡寄南征。
唐朝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唐朝杜甫《天末怀李白》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唐朝杜甫《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远送从此别,青山空复情。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
列郡讴歌惜,三朝出入荣。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
唐朝王维 <渭城曲>
渭城朝雨沪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唐朝王维<<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注:可理解为爱情,也可理解为友谊〉
唐朝高适〈别董大二首〉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馀年。
唐朝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唐朝李白〈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忆昔洛阳董糟丘, 为余天津桥南造酒楼。
黄金白璧买歌笑, 一醉累月轻王侯。
海内贤豪青云客, 就中与君心莫逆。
回山转海不作难, 倾情倒意无所惜。
我向淮南攀桂枝, 君留洛北愁梦思。
不忍别, 还相随。
相随迢迢访仙城, 三十六曲水回萦。
一溪初入千花明, 万壑度尽松风声。
银鞍金络到平地, 汉东太守来相迎。
紫阳之真人, 邀我吹玉笙。
餐霞楼上动仙乐, 嘈然宛似鸾凤鸣。
袖长管催欲轻举, 汉东太守醉起舞。
手持锦袍覆我身, 我醉横眠枕其股。
当筵意气凌九霄, 星离雨散不终朝,分飞楚关山水遥。
余既还山寻故巢, 君亦归家渡渭桥。
君家严君勇貔虎,作尹并州遏戎虏。
五月相呼渡太行, 摧轮不道羊肠苦。
行来北京岁月深, 感君贵义轻黄金。
琼杯绮食青玉案, 使我醉饱无归心。
时时出向城西曲, 晋祠流水如碧玉。
浮舟弄水箫鼓鸣, 微波龙鳞莎草绿。
兴来携妓恣经过, 其若杨花似雪何!
红妆欲醉宜斜日, 百尺清潭写翠娥。
翠娥婵娟初月辉, 美人更唱舞罗衣。
清风吹歌入空去, 歌曲自绕行云飞。
此时行乐难再遇, 西游因献《长杨赋》。
北阙青云不可期, 东山白首还归去。
渭桥南头一遇君, 酂台之北又离群。
问余别恨今多少, 落花春暮争纷纷。
言亦不可尽, 情亦不可及。
呼儿长跪缄此辞, 寄君千里遥相忆。
形容有全局观的成语
【不识大体】:大体:关系全局的道理。不懂得从大局考虑。
【不知大体】:大体:关系全局的道理。不懂得从大局考虑。同“不识大体”。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大的目标去观察,从小的地方去动手。比喻既要从全局和长远的观点出发去考虑问题,也要在具体事情上一件件地做好。
【独力难撑】:独:单独。指个人力量单薄不能维持全局。
【独力难支】:独:单独。指个人力量单薄不能维持全局。
【独立难支】:独:单独;独立:不依赖外力。比喻个人力量单薄不能维持全局。
【独木难支】:一根木头支不住高大的房子。比喻一个人的`力量单薄,维持不住全局。
【蝮蛇螫手,壮士解腕】:手腕被腹蛇咬伤,便立即截断,以免毒液延及全身,危及生命。比喻事到紧要关头,必须下决心当机立断。也比喻牺牲局部,照顾全局。
【各自为政】:为政:管理政事,泛指行事。各自按自己的主张办事,不互相配合。比喻不考虑全局,各搞一套。
【举足轻重】:只要脚移动一下,就会影响两边的轻重。指处于重要地位,一举一动都足以影响全局。
【两豆塞耳】:比喻为局部的或暂时的现象所迷惑,不能认清全局或看到根本。
【两耳塞豆】:比喻为局部的或暂时的现象所迷惑,不能认清全局或看到根本。
【满盘皆输】:下棋时走错一步,整个棋就输掉。比喻因受某一局部的影响而使全局归于失败。
【牵一发而动全身】:牵动一根头发就会涉及整个身体。比喻动极小的部分就会影响全局。
【慎重初战】:慎重:谨慎重视;初战:第一仗。慎重地对待在战略、战役全局上有决定意义的第一仗。
【识大体,顾大局】:认识到有关大局的重要道理,照顾全局利益。
【挑大梁】:承担关键的任务,承担对全局有主要作用的工作。比喻起骨干作用。
【瞎子摸象】:比喻对事物一知半解,不对全局作判断。
【盱衡大局】:盱衡:扬眉举目。指纵观全局。
【一木难扶】:大楼将要倒塌,不是一根木头能够支撑得住的。比喻一个人的力量单薄,维持不住全局。
【一木难支】:大楼将要倒塌,不是一根木头能够支撑得住的。比喻一个人的力量单薄,维持不住全局。
【一目之罗】:目:网眼。只有一个网眼的罗网。比喻只看到一点,而忽视全局。
【一盘棋】:一个回合的对弈。整个棋盘的势态,比喻各局部之间互相协调,服从全局。
【一叶蔽目,不见泰山】:蔽:遮。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
【一叶两豆】: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蔽:遮。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原指下棋时关键的一步棋走得不当,整盘棋就输了。比喻某一个对全局具有决定意义的问题处理不当,结果导致整个失败。
【一指蔽目,不见泰山】:蔽:遮盖;泰山:山名。一根手指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
【以一持万】:持:把握。形容抓住关键,可以控制全局。
【以一驭万】:驭:驾驶,控制。形容抓住关键,可以控制全局。
【战略战术】:泛指指导或决定全局的策略和作战具体部署和克敌制胜的谋略。
一、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两首诗。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读背古诗;
难点:理解诗中包含的'哲理,有所启发,体会作者细心观察,用心思考的观察方法。
三、教学时间:
2课时
四、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回忆导入
1、还记得宋朝著名诗人苏轼吗?回忆一下,你能背诵他的哪些作品?(齐背《水调歌头》)
2、今天我们学习苏轼的另一首诗《题西林壁》。请大家读读关于苏轼的生平简介,让我们对苏轼有更多的了解。(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被合称为三苏。苏轼游览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诗兴,写下了五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最后一首。
二、自主学习 合作交流
1、自由朗读古诗。(借助课后注释、课文插图、词语手册自学这首诗,把自己的收获和理解标注在课文旁边。)
2、请各小组推选代表在全班交流,在交流中主要引导学生弄明白以下几项内容:
(1)对题目的理解;
(2)对重点词句的理解:题(书写)、西林、壁(墙壁)、横看(从下面看)、缘(因为);
(3)对这首古诗诗意的理解。(教师不要强求学生装的理解完全一致,大体把握诗意即可。)
三、拓展延伸。体会诗境,感悟道理。
1、刚才大家通过自学。明白了古诗的大概意思。你觉得这首诗中,还有什么问题是值得提出来大家交流探讨的?(估计学生可能会问:为什么作者在这座山中会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
2、出示庐山不同角度的画面,请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3、讨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
4、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自在此山中,难道诗人所说的只是看山,所指的只是庐山一座山吗?普天下山山岭岭,哪一座不是看山角度不同,山势互不一样?宇宙间事事物物,又何尝不是立脚之点有别,观察结果各殊呢!对于一切事情,如果隐在它的圈子里面,就会不见全局,不明真相;只有客观地研究它的各个方面,才能取得正确的认识。所站的角度不同,对事物的看法也会不同。这就是一句格言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5、在你的生活中是否也遇到过的情况?
6、小结:诗写得巧妙别致,深入浅出,充满智慧,我们读过以后,仿佛自己也聪明了一些。
四、朗诵、背诵。
五、欣赏:(出示题西林壁)
后来有很多人录写了这首诗:请欣赏草书题的《题西林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