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格言大全 > 与《大学》格言有关的校训 正文

与《大学》格言有关的校训

时间:2025-05-15 08:38:49

校训指引我成长作文1

我一般不喜欢查字典,总是望文生义。校训,在词典里是如何解释,我不清楚,从字面上“望”过去,大概是学校对全体学生,也许包括对教师吧,的训诫勉励的意思,一想到“训”,仿佛很严厉的样子,让人陡生敬畏。当然,时代不同了,现在师长与学生的关系是民主、平等的,校训应该可以理解为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和期望吧。

我校校训“明德、明事、明学”,作为学校精神和灵魂的象征,以精辟的字眼反映了我校办学宗旨和方向,集中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这四个“明”里面,明德,放在了第一位,其涵盖内容其实也最广。明德,则很好的发扬光大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一古老的大学精神,一个人无论他学再多东西,品德永远是第一位的,有才无德往往是会被视为小人,比无才无德的人给国家带来更大的伤害;德才兼备者才是真君子。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古人讲立德、立功、立言,都是强调先强化自己内在的东西,到头来,“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孔子说“君子去仁,恶乎成名?”成名的首要条件是要仁,思想品德要高。现在有些人削尖脑袋抢位子,跑官买官,不考虑自己在其位后能否谋好其政,想的是权力地位金钱美色;一些人信奉那种抽掉了道德基础的成功学,为上位、出位,不靠真本事,总想靠歪门邪道制造知名度,这些都是非常可耻的。

今天的人,如果想真正得到人们的认可,都应将孔子这句话铭记在心,否则很可能自己的才德没提高,总去怪别人,怪环境,就很容易患得患失,到头来更加无所成。所以,明德是一切教育的根本。明事,谈到这一点,其实我们的传统文化很讲究这个,“和”,在民族文化中占了很重要的“席位”。“吾日三省吾身”中有两“省”是讲与人相处的:“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还有“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都是谈如何对待别人。我们的文化,也曾受到西方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的冲击,所以,我们要构建和谐的社会,包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明学,关于怎么学习,可以说是中国提倡素质教育以来,教育界人士探讨的最广、最深、最持久的话题。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学习是明辨是非的前提。通过学习,可以用理论上的清醒保证政治上的坚定。这种清醒的获得,绝不是靠学习经典著作的只言片语,就可立竿见影的。因而,党员领导干部要杜绝理论学习上简单的对号入座,反对“急用先学”的实用主义。正确的态度是力求掌握其理论体系,在领会其立场、观点、方法上下功夫;正确的途径是刻苦钻研,持之以恒,有一种“衣带渐宽终不悔”的精神;正确的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联系思想实际、工作实际和社会热点,充分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让学生怎样学,以怎样的方式学,学者们不断探寻,困惑过,彷徨过,也曾走过不少弯路,也在继续深入地研究。当然,这还仅仅只是指狭义的课堂教学中的“学”。

我校校训,短短六字,既从宏观上指明了办学方向,又具有实际的操作价值;气度不凡而又深刻精辟,它寄予了学校领导和老师对莘莘学子的殷切期望和深情厚意。“明德、明事、明学”,每位应技学子都应该深刻领悟这一校训的微言大义,并将其化作学习和生活的动力,为应用技术学院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校训指引我成长作文2

余漪老师说“人有人魂,师有师魂”。校训乃一校之魂,是学校历史和文化的积淀,是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学校迎来了又一个发展的新时段,校领导的英明决策,“让教育上天入地,让师生顶天立地”,引领着我们全体师生和学校在专业和教育教学方面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一、校训缓解了我懒惰的坏毛病

从上幼儿园时,我就是个懒惰的孩子。不想起床,不想上学,甚至不想穿衣、吃饭。每当看到别人风风火火地赶去哪里时,我都会想:这么匆忙干什么呀?为什么不慢一点儿呢!小心跑得太快会摔跤……这样不积极的想法纵容了我懒惰的坏毛病。当踏进小学时,公告栏上的校训让我眼睛一亮:“让教育上天入地,让师生顶天立地”。从见到这条校训开始,我就给自己规定:“不懒惰,用心做”这两条“个人训”。

每当我写作业写的不认真时,我就批评自己:“你这是怎么写的!刚给自己规定每一件事要用心去做,怎么又犯老毛病了?你这样还怎么‘顶天立地’呀!”;每当我在体育课上对待老师布置的运动作业懒得做时,我就会想:“你不是给自己规定过不懒惰吗?想要‘顶天立地’,就得付出努力!你这样怎么……”我不容自己再想下去,跑到屋外,认真的复习起广播操来……总之,如果自己再懒的话,我会不纵容自己,直到“懒惰鬼”从我身上彻底地离开。

二、校训让我变成了乐观的孩子

又是期末

校训激励我成长,也为我指引了前途的`方向。校训,是你改变了我!

校训指引我成长作文3

进入幼儿园已经有一个年头了,我觉得现在的我已经真正融入了这个大家庭、大集体中,同时也深爱这这所幼儿园以及园中的每一个人、事、物。如果你问我是怎么从相识到相知直至现在的相爱的?那么我会自豪而肯定地告诉你:是我园的校训指引着我——“以美育德、以美启智,以美健体”!这言简意赅的十二个字却涵盖了我们合作幼儿园办学宗旨、人文精神、教学理念。它是一盏明灯,给我们所有的合幼人指明了前行的方向,奏响着我们合幼人奋进的号角,使我们获得进取的动力。

有人说:校训乃一校之魂,它是一种规范,给师生以精神力量,它也体现了学校的文化、人文精神的底蕴,是学校历史和文化的积淀,是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而我倒认为:校训就是自己的工作格言、人生准则。作为合作幼儿园的一名年轻教师,在工作中更需要用“以美育德、以美启智,以美健体”这十二字校训来严格要求自己。

从这校训来看,不难发现我们幼儿园是以“美”为切入口的,都说“这个世界本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幼儿园是幼儿离开家庭融入集体、接触社会的第一步,如何让这凝练、经典的校训真正融入到每一个孩子的生命里呢?作为幼儿教师的我在身体力行着。我从一名引导者的角度出发,引领幼儿去发现美、创造美、欣赏美。美术是我园的特色,在课堂中,我以启迪者的身份去谆谆教导幼儿用明亮的眼睛去发现美,用灵巧的双手去创造美,用纯洁的心灵去感受美。

校训,指引我教学理念不断进步,我们都知道幼儿阶段接受审美教育对于提高孩子的道德品质和智商、情商水平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一个人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美的熏陶。而环境是孩子生活和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为他们创设美的生活环境,让孩子经常感受环境中的美,可以通过熏陶和感染,唤起他们对美好的事物的情感和兴趣。把对孩子进行的道德约束寓于美育之中,以美引善,使他们在美的享受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这种教育方式不像一般伦理教育那样枯燥乏味,却能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和感染,从而收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爱美虽是人的天性,但对美的欣赏能力并不是自发形成的。幼儿的欣赏能力还必须靠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来培养。美术课上,在幼儿动手画画,或做手工之前,我都先指导孩子欣赏一些有一定水平的绘画、雕塑等手工艺制品、或好看的花、草、果之类的东西。在音乐教学中也应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幼儿欣赏,放一些孩子喜欢的名歌、名曲,或教师弹奏、范唱一些歌曲让他们聆听等。此外,在户外参观和与孩子们一块散步时,我也注重随时随地指导他们对美的事物的欣赏。

总言之,对孩子进行美育,就要不断地培养孩子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使他们热爱生活,乐观自信,具有高尚的情感。在帮助他们欣赏美、表现美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让他们用眼睛认真地观察、用耳朵仔细地倾听,要让孩子通过动手、动脑表现出他的感受,表现出他的想象和思考。这样的美育方式不仅可以开阔孩子的眼界,丰富他们的知识面,还可以促进他们智力的发展,提高他们的情商。美的教育重在使孩子生活丰富多彩,性格更加活泼自信。让孩子在美育的过程中从“旁听者”转变为“参与者”,积极地调动他们的主动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康的强大源泉。”我想这与我们的校训是不谋而合的,有了校训的指引,我相信我在教学理念上会越来越成熟的。

校训,让我退去青春的浮躁,让我不断自觉、自省。她就似我教育事业前进道路上的一盏明灯,时刻指引着我前行。校训,是我教师生涯起步和成长的舞台,在这舞台上,我演绎着属于我自己的舞曲,吸引着很多的观众,我们配合默契,共同进步,共同放飞自己的理想。

校训为伴,不亦乐乎!

第一篇: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大学新生开学典礼,该校校长孙兴洋在致辞时“金句”频出,“是狼,就要练好牙,是羊,就要练好腿。扬工学子就要有羊的韧性和狼的血性,把自己打造成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精湛一技之长的大国工匠。”

这位自称“老孙”的校长因善用网络语言,被学生们称作“网络大咖校长”。他今年依旧沿袭他习惯的“套路”,网言网语寄语新生。“我叫孙兴洋,同学们可以叫我孙老师,在校生习惯叫我老孙,其实只要不喊:‘喂,那个老头’,你们怎么叫都可以,只要你舒服就行”。孙兴洋这段“自报家门”的开场白立刻吸引了新生的注意。

在典礼现场,孙校长的致辞中不时会说出最新鲜的网络语言和流行元素。他对大学需要经历的阶段和感悟进行了定义:“大学时光,你们大抵会经历这样三个阶段,从大一‘秋雨晴时泪不晴’的懵懂萧瑟,到大二‘道是无晴却有晴’的感同身受,再到毕业时‘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泰然自若。”他让学生使出洪荒之力,把技能当成自己的“爱豆”,练好本领,要不然随时会被“蛮拼的”小鲜肉所取代。

当然,开学第一课不单单是让学生记住,还要让学生在笑声中明白道理。孙兴洋现场告诉学生,“坚守底线,要怀有‘勿以恶小而为之’的慎微之心;坚守底线,要铭记‘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的慎独之言。”16级自动化专业的仲子路同学说:“校长的讲话既有现实的

孙兴洋也非常犀利的为学生指出:“企业看中我们的是水平而不是文凭,是能力而不是学历,是称职而不是职称。”如果没有过硬的本领,在未来的职场,整个人再怎么不好,内心再怎么崩溃都无济于事。要发挥狼的血性,在学习、工作中坚定信仰、努力拼搏。

他也告诫学生,千万不要忘记当初的选择,不要忘记自己定下的目标。他把两句学生最常用的诗句联系在一起,他说:“我们需要的是‘人生若只如初见’时的坚守,而不是‘此情可待成追忆’时的惘然。”

很接地气,没有说教味儿、发人深省……,这是新生在开学典礼讲话后,对校长讲话的总体印象,而且也非常有意义。现场会计专业的新生葛燕燕说,从小学到高中,还真的从来没有听过校长用这样的方式介绍自己,令她既惊讶又舒心。

“只有走近学生,才能真正走进学生内心。”孙兴洋在接受采访时说,他希望通过把一些流行的元素转化为正能量传递给学生,为他们留下较为深刻的大学第一课。同时,他也希望把“工匠精神”这一概念先介绍给学生,让他们在三年中养成良好的习惯,树立技能立身的理想。

第二篇:

大校长李清泉在开学典礼上发表了“理想与坚持”为主题的致辞,希望新生订下自己的“小目标”。

今年,深大特别邀请到刚刚在里约奥运会上摘得女子帆板比赛银牌、深圳大学师范学院运动训练专业2016届毕业生陈佩娜来到现场,与学生分享她的心路历程。陈佩娜分享了自己在训练中所受的伤痛经历,希望通过经历告诉深大新生要坚持不断学习和坚持不懈地奋斗。

李清泉发表了主题为《理想与坚持》的开学致辞。李清泉在致辞中讲到了“女排精神”,也谈到了最近爆红的网络热词“小目标”。李清泉希望新生们为自己订一个“小目标”,在4年里,充实自己的能力,培养自己的兴趣,认识自己的不足并补足短板。

“我希望在座的各位同学,坚持乐观、坚持向上、坚持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人生当中,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什么境况,都要坚持理想。你的每一份坚持,都是你以后无法被掠夺的财富。”李清泉说。

第三篇:

“入学第一问”与“南开解”

“各位为何而来?何为有价值的生活?怎样的学习才是为中华崛起和世界和平进步而学习?”龚克在致辞中向各位南开新人发出“入学第一问”。他说,思考这样的问题,实际上是思考人生,思考怎样做人。大学本科之所以不是“高四”至“高七”,而是人生学习的一种”转折”,就在于大学之学习是“成人之学”。因此,希望同学们按成年人要求自己,像成年人那样自觉自主的学习,承担起对自己、对家庭、对国家的责任。对于研究生同学来说,学习也不是本科的线性延伸,而是向“创新之学”的转折。没有创新,就不成其为真正的研究生,就无法达到学位要求。作为研究生,要达到创新之“才”,更要成为创新之“人”。因此,怎样学好“做人”或如何“为人”,是在座所有新南开人面临的共同课题,对这道题的“南开解”,就是“立公增能”。

“立公增能” 传承南开精神

龚克勉励新生要确立公之志向、公之操守、公之襟怀。龚克说,南开校训是“允公允能、日新月异”,“公”字当头的校训是“以德为先”教育理念的南开表达,南开人之为人首在“立公”。要确立“公”之志向,即振兴中华、实现人类和平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的志向,有了为公的志向,才能摆脱追求分数的应试学习模式,才能有高尚的学习目的和内生的学习动力,才能激发出强烈的`创新愿望和勇气。要坚守“公”之操守,做有公德之人,维护公共利益、公共秩序,维护法治、维护大局、维护集体,服从公意、做事公道,讲原则,守诚信。要有“公”之襟怀,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襟怀,只有以公为怀,才能修炼出理性平和、开放自信、乐观向上的健康心态,才能摆脱对个人利益的斤斤计较,才能公道地处理好人际关系,做到南开容止格言所要求的“勿傲、勿暴、勿怠”与“宜和、宜静、宜庄”,达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高尚境界。

龚克说,立公,就是要以“天下为公”的准则,处理好个人与国家、与集体、与他人以及与自己的关系,就是要自觉地将大学学习研究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联系起来。为此,同学们要努力“增能”,增“学习之能”,能深入浅出,能动手躬行;增“协作之能”,能求同存异,能识人之长;增“吃苦之能”,能耐受劳苦,能克服困难;增“创新之能”,能发现问题,能创新方法,能为建设创新强国作出贡献。

龚克说,尽管八里台校区的生活设施相对老旧,但校园有百年历史文化的积淀,陈省身、郭永怀等学长曾在这里孜孜

三点承诺 引领学生自主发展

最后,龚克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向新生做出三点郑重承诺:“我们要严守师德,把立德树人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诚信为人,严谨治学,关爱学生,严格要求,尽心尽力做同学们的良师益友,为同学们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助力;我们要和同学们一起光大南开的公能品格,弘扬南开的青春精神,坚持南开的爱国道路,践行我们南开人的社会责任,为同学们实现人生价值指路;我们要扎实工作,努力改进教学、科研和管理服务,为同学们开展探究式、实践性、创新型和国际化的学习与研究提供更好的条件,为同学们自主发展搭台。”

尊敬的老师同学们:

您们好!接下来我给大家演讲的是《校训,赋予我力量,指引我成长》。

正文: 伴随着时光的流逝,感受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的温暖,顿然,一股带有精神力量的暖流融进了我的血液,全身充满了斗志的力量。那是校训,一所学校的立校之本,一位学生的力量源泉,我们学校的校训:德才兼备,学做一体。

金闪的八字真经,赋予了我们力量,但仰望蔚蓝的天空,满是迷茫,究竟要如何才能施展出那股力量,指引我们达到成功的彼岸呢?

人无志,则无岸。翻阅泛黄的文载,古人早有一云:有志者,事竟成。即是说,一个人要有志,任何事都可以水到渠成。而相反,一个人若不立志,欲坐享其成,白日做梦,事必败,生活终将困苦潦倒,人生既毁于一旦。当今社会,想要成功,或许需要点天分,可能还需要凭借点运气,但无论如何,志向是必不可缺的,有谁是胸无大志、得过且过,最终却能登上成功之巅的'呢?这简直是在天方夜谭。可见,成功的第一步,立志是重中之重。

无苦志,则无岸。孟子云: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虽有志,但若止步不前,也难于越鲤鱼龙门,成就人中龙凤。要想将志朝气蓬勃,充满激情,必须就要以血汗为养料,以汗水为激情孕养它,哺育它。<莲>在苦的品味中我们要汲取营养、汲取经验、汲取智慧,精勤不怠,厚积薄发,不是为了吃苦而生,也不是为了失败而来,成功来源于自身的奋斗,拼搏。这才是人生的最大的价值所在。“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句千古动听的名言,聆听着成功对我们的呼唤。

无强志,则无岸。观阅《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只有这样,才可迈着沉重的步伐,踏着坚定的足迹,向这繁华的世界迈进,寻找理想的航标,不断跨越,直到成功的彼岸。生活如海洋,只有意志坚定的人才能到达彼岸。即使我们身体存在缺陷,但我们的天空依然散放出迷人的光彩,我们仍然坚守着自己的志向。 锲而不舍,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莫扎特在山穷水尽之下写出了安魂曲;海伦凯勒书写着生命的传奇;贝多芬用音乐之符跳动了世界;保尔柯察金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着社会主义事业;爱迪生用智慧的光环驱散了黑暗,带来了希望之光。不屈不挠,坚持不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这个优胜劣汰的社会中得以生存,才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才能完善自己,升华自己。

校训,我们的八字真经,我们人生成长路上的指明灯,我们依附的精神支柱,指引我们要立志,苦志,强志,这样才能为我们的青春画上一道迷人的色彩,创造辉煌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