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人读书名言警句(一)
1、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3、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4、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5、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6、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7、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9、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1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11、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12、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1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15、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16、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17、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18、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1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0、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21、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22、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23、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24、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25、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2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8、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29、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30、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古代名人读书名言警句(二)
1、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论语》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
3、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其专精。——(清)章学诚
4、一日不书,百事荒芜。——李诩
5、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6、学,就像一只钻头,去开掘知识的深井。问,就像一把钥匙,去启开疑团的大门。
7、磋砣莫遗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宋诗纪要》
8、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增广贤文》
9、劝君莫将油炒菜,留与儿孙夜读书。——《增广贤文》
10、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
11、不动笔墨不读书。——徐特立
1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1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14、夫读书将以何为哉?辨其大义,以修己治人之体也,察其微言,以善精义入神之用也。——王夫之
15、学如才识,不日进,则日退。——(清)左宗棠
16、凿壁偷光,聚萤作囊;忍贫读书,车胤匡衡。——(元)许名奎
17、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孔子
18、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
19、学固不在乎读书,然不读书则义理无由明。——朱熹
20、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论语》
21、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并明月霜天高。——朱熹
22、书,能保持我们的童心;书,能保持我们的青春。——严文井
23、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朱熹
24、凡读无益之书,皆是玩物丧志。——(清)王豫
25、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不断认识自己的无知是人类获得的表现。
学到很多东西的决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的东西。
一个人的度量是一种力量,是一股强大的文明力量。
书都读得来的人,还怕有什么做不来的。
穿着饮食可以因陋就简,而搞学问是不能因陋就简的`。
耕耘,少问收获。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到用时方恨少。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悔读书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书就应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
学习不但意味着接受新知识,同时还要修正错误乃至对错误的认识。人生格言
不信书不能提高境界,光信书不如无书。
掉进知识情网中的人,时时品尝着知识的甜蜜。
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忆。
能补物质的不足。
在学习中取得知识,在战斗中取得勇敢。
勤动笔墨勤看书。
知识好像砂石下的泉水,掘得越深,泉水越清。
作者不一定能写到老,但是他一定应该学到老。
再高深的学问也是从字母学起的。
写十卷书要比实际行动打下基础容易得多。
读书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养心。
知识上的富有可以享受心灵上的。
No.1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No.2 有批判地加以继承和发扬。——刘心武
No.3 虽天才隽朗,而实须坟诰以广知。——葛洪
No.4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丘
No.5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郑耕老
No.6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孔子
No.7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苏轼
No.8 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增广贤文》
No.9 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煮
No.10 不学诗,无以言。——孔子
No.11 好读书,不求甚解。——陶渊明
No.12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曹雪芹
No.13 自家慢诩便便腹,开卷方知未读书。——张月楼
No.14 劳于读书,逸于
No.15 读书,人才更加像人。——严文井
No.16 书给人以优点,人从书中得益。——陈伯吹
No.17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No.18 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朱舜水
No.19 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朱用纯
No.20 一日不书,百事荒芜。——李诩
No.21 磋砣莫遗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宋诗
No.22 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王符
No.23 自得读书乐,不邀为善名。——王永彬
No.25 当以读书通世事。——倪元璐
No.26 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朱熹
No.27 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吴晗
No.28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顾炎武
No.29 人家不必论富贵,唯有读书声最佳。——唐寅
No.30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No.31 贫寒更须读书,富贵不忘稼穑。——王永彬
No.32 读书欲精不欲博,用心欲专不欲杂。——黄庭坚
No.33 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郑玄
No.34 格天功业有本源,谁谓读书记名姓?——归庄
No.35 不敢妄为些小事,只因曾读数行书。——陶宗仪
No.36 能读千赋,自能为之。——杨雄
No.37 读书贵有用;树德莫如滋。——《对联集锦》
No.38 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王安石
No.39 读书何所求,将以通事理。——张维屏
No.40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No.41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No.42 非读书,不明理。要知事,须读史。——李光庭
No.43 读书贵神解,无事守章句。——徐洪钧
No.44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No.45 学固不在乎读书,然不读书则义理无由明。——朱熹
No.46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No.47 积财千万,无过读书。——颜之推
No.48 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叶圣陶
No.49 立身以力学为先,力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No.50 倘能生存,我当然仍要学习。——鲁迅
No.51 读书如行路,历险毋惶恐。——《清诗铎·读书》
No.52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No.53 不学而求知,犹愿鱼而无网。——葛洪
No.54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若禅
No.55 早知今日读书是,悔作从前任侠非。——李欣
No.56 力量,它指导我怎样去生活和斗争。——吴运铎。
No.57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No.58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No.59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孔丘
No.60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
No.61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No.62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No.63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No.64 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于行耳。——颜之推
No.65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况
No.66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No.67 读书不趁早,后来徒悔懊。——《清诗铎·趁早歌》
No.68 六经三史,诸子百家,非无可观,皆是为治。——苏轼
No.69 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No.70 青年是学习智慧的时期,中年是付诸实践的'时期。——卢梭
No.71 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No.72 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朱熹
No.73 欲速是读书第一大病,功夫中在绵密不间断,不在不速也。——陆珑
No.74 知识是珍贵宝石的结晶,文化是宝石放出来的光泽。——泰戈尔
No.75 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蠢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袁牧
No.76 知古不知今,谓之落沉。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王充
No.77 读书破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暴富儿,颇为用钱苦。——郑板桥
No.78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No.79 读书即未成名,究竟人高品雅。修德不期获报,自然梦稳心安。——《对联集锦》
No.80 读书务在循序渐进;一书已熟,方读一书,勿得卤莽躐等,虽多无益。——胡居仁
No.81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No.82 读书无嗜好,就能尽其多。不先泛览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广然后深,博然后专。——鲁迅
No.83 做学问的功夫,是细嚼慢咽的功夫。好比吃饭一样,要嚼得烂,方好消化,才会对人体有益。——陶铸
No.84 夫读书将以何为哉?辨其大义,以修己治人之体也,察其微言,以善精义入神之用也。——王夫之
No.85 学习文学而懒于记诵是不成的,特别是诗。一个高中文科的学生,与其囫囵吞枣或走马观花地读十部诗集,不如仔仔细细地背诵三百首诗。——朱自清
No.86 看书不能信仰而无思考,要大胆地提出问题,勤于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