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格言大全 > 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格言 正文

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格言

时间:2025-05-19 17:17:44

长恨歌

作者: 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梨园弟子白发新,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为感君王展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金阙西厢叩玉

闻到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揽衣推枕起徘回,珠箔银屏逦迤开。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白居易《长恨歌》称唐玄宗有“后宫佳丽三千人”,杜甫《公孙大娘舞剑器行》说“先帝侍女八千人”,《新唐书》等史书记载,唐玄宗的宫女总数高达四万多人。唐玄宗李隆基,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拥有老婆最多的男人了。可是,由于白居易的名诗《长恨歌》、元代戏剧家白朴的《长生殿》浓墨重彩渲染他与杨贵妃的爱情,后来又有许多地方戏曲不断搬演,李隆基、杨玉环的爱情故事就广泛传播,以致许多人的心目中,李隆基成了爱情专一的痴情皇帝。但这都是大家的一厢情愿,真相会告诉我们其实唐玄宗李隆基和杨贵妃之间没有真正的爱情。

一、唐明皇对杨贵妃没有真正的爱情

1.唐明皇对武惠妃的宠爱胜于杨贵妃

历代帝皇,后宫佳丽三千,很难说有真正的爱情。

在杨贵妃之前,唐玄宗有一个武惠妃,李隆基即位后,对武氏相当宠爱。开元十二年(724年[])玄宗废正室王皇后以后,封武氏为惠妃,而宫中对她的礼节等同皇后。

玄宗对惠妃宠爱始终不衰,惠妃向玄宗哭诉太子结党营私,想要谋害他们母子,玄宗震怒,想要废太子。开元二十五年四月,惠妃陷害三位亲王成功,自从后,武惠妃多次见到他们的鬼魂,害怕成疾,最后因此而死。玄宗对武惠妃是相当偏心的,由于闹鬼事件,他多少知道了武惠妃的亏心事,但他仍然对她的死表现得极其伤感。并以“贞顺皇后”的名份和尊荣入葬敬陵。玄宗面对这样一位谗杀了三名儿子的女人,虽然不按皇后丧仪发丧,但仍给了皇后的名分,还满脑门子装着“贞”、“顺”一类的词汇,不得不让人叹息。这在《旧唐书 列传第一 后妃上》《新唐书 列传第一 后妃上》《通鉴纪事本末・卷三十一》中都有记载。

2.杨贵妃与武惠妃长相相似

杨贵妃的受宠仅仅因为她长得漂亮吗?这就让人怀疑了,因为任何一个朝代的皇帝都不缺漂亮的女人,那李隆基为什么独宠她呢?很重要的一点是杨玉环与武惠妃长相相似,这一点寿王李瑁也常对人提及。而唐玄宗看上杨玉环的时候,恰好是唐明皇痛失自己的爱妃,思念自己的爱妃武惠妃的时候。此外,唐明皇独宠杨贵妃,这还和杨贵妃丰腴的身体有关。曾有记载说杨贵妃走几步路就会娇喘不已,香汗淋漓。那时的李隆基已60多岁,白昼从事歌舞美学的.打造,夜晚则借爱妃丰腴肥润的玉体暖身。这一点也符合心理学中寻找伴侣“异性我”的原则。可能就因为这个干瘪的老头过于消瘦,偏偏就会喜欢体态丰腴的杨玉环。

3.杨贵妃前后两次被赶出皇宫

杨贵妃真的三千宠爱在一身吗?不是,就唐明皇册封杨玉环为贵妃的第二年,他照样选美不误。因前任宠妃梅妃唐明皇将杨贵妃赶出皇宫,后因自己的姐姐被再次赶出宫,就在唐明皇专宠杨贵妃的同时,又和贵妃的三个姐姐乱搞一气。唐明皇与这位是个性解放的荡妇在宫中公然乱伦,一点也不避杨贵妃,杨贵妃的这种宫廷生活,难道能够过得舒畅吗?这些事情绝非野史或道听途说,而是在《旧唐书.杨贵妃传》上就有记载。杨贵妃也多次因妒而触怒唐明皇被“遣归”。从杨贵妃本人来说,宫廷生活她已经过厌了,锦衣玉食弥补不了精神上的空虚与痛苦,能够“遣归”也是好事,可以得到解脱。但这时的她已做不了主,娘家的三亲六戚大都希望沾她的光,获得富贵,唯恐她一旦被贬,不仅富贵不保,还会大祸临头。于是全家都来说服她、动员她,要她向皇帝认错,早日回宫。作为李瑁妻子的杨玉环,自己的家庭被拆散,自己的身体被霸占,还要眼睁睁地看着唐明皇与三姐乱搞,不许忌妒,她幸福吗?但是为了保护杨门趋福避祸,为了保护前夫李瑁,也为了保护她自已,她别无选择,只好与唐明皇妥协,俯伏认错,回到宫廷。别人羡慕她朝朝宴会,夜夜笙歌。但宫廷对她来说,是物质上的天堂,精神上的地狱。又有谁能理解她内心的痛苦?杨贵妃满意她这段人生吗?不见得。

二、唐明皇与杨贵妃 老夫少妻的悲哀

到了危难关头,唐明皇没有保护自己所爱的女人,山盟海誓之虚伪也就和盘托出。再者,我认为杨贵妃对唐玄宗的爱仅是物质上的爱。活在那种纸醉金迷的生活中谁都会沉醉其中,唐玄宗给了她那么多好处,大大的满足了她在物质上的需求。此外,我认为杨贵妃对唐玄宗的感情大多是敬慕和对父亲似的依恋,毕竟他是大名鼎鼎的唐明皇。敬他的地位,他的功绩,慕他的才华。杨贵妃10岁时丧父,寄养在时任河南府士曹的三叔杨玄�d家,后来又迁往永乐(山西永济)。杨贵妃从小没有父亲,作为一个女孩,她肯定渴望得到父亲的疼爱,而唐玄宗在年龄上又足可以做她的父亲。

要说才22岁的杨玉环不爱与自己年龄相当的皇子李瑁,却心甘情愿地投入年近花甲的公公的怀抱,谁会相信?而且李瑁是皇子,是有可能继承帝位的皇子。

唐明皇和杨贵妃之间他们的相识、相伴仅多是日子在一起久了,慢慢有了感情,而这其中更多的是相濡以沫的亲情。无从跨越的还有两人之间两个甲子的时代,他的生命章节已写到最后,而前面那些关键的章节,萧条异代不同时,她甚至尚没有出生,又怎样用超前的心智一起去重数、去缅怀、去相濡以沫?

杨玉环与唐玄宗这一对老夫少妻定也不会特殊到哪去,因为他们再特殊也特殊不过男人与女人与生俱来的生理需求和男人与女人特定的思维与情感。

清代李调元《雨村诗话》谓:“元人咏马嵬事,无虑数十家,白仁甫《梧桐雨》剧为最。”作家感情的介入是冷静而客观的, “惟杨妃秽迹,直言不讳”(吴梅《瞿安读曲记》),根据相关史料,以客观呈现的方式,合理地推测了杨玉环作为原寿王妃所应有的隐痛与情感,虽然唐明皇对她恩宠有加,但由于帝妃婚姻制度本身的不合理性,使这个被从结缔六载的丈夫身边夺走的青年女子不可能对谋夺她入宫的年迈帝王产生真情。对于唐明皇,已故京剧大师梅兰芳的剧目《贵妃醉酒》,尽管是艺术作品不是史料,但他是经过对杨贵妃在彼时彼地的生活基础上推理和研究而创作的,是符合艺术真实的,颇令人信服。剧情简单,只有两个人物:杨贵妃和高力士。明月东升,夜色美好。唐玄宗不知去向那个嫔妃宫中,抛下杨贵妃孤独难耐,冷冷清清,愁绪满怀,遂借酒浇愁,只喝得酩酊大醉,她那寂寞、苦闷的心情,通过如泣如诉的唱词,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颇引人思索和同情。我们可以清醒和理性的看出,唐明皇与杨贵妃之间没有真正的爱情。

结语

从唐明皇对武惠妃的宠爱胜于杨贵妃,因前任宠妃梅妃唐明皇将杨贵妃赶出皇宫,到唐明皇不顾杨贵妃公然与杨的姐姐调情作乐,杨贵妃不满,唐玄宗将其再次赶出皇宫以及马嵬坡危急关头,唐玄宗为了他的性命、为了他的皇位从容下诏对杨玉环“赐死”等等这一系列事件看出唐明皇对杨贵妃没有真正的爱情。同时白朴的杂剧《梧桐雨》根据相关史料,以客观呈现的方式,合理地推测了杨玉环作为原寿王妃所应有的隐痛与情感,将其描写为一个对唐明皇毫无爱情并进而私通藩将安禄山的人物,也揭示了李杨之间感情的底细。因而,白朴没有像前人那样对李隆基、杨玉环之情加以理想化,而以历史的逻辑,将其上演为一幕彻底的悲剧,一个“宛转蛾眉马前死”,一个“双袖龙钟泪不干”,生死隔绝,永不相见。这种清醒的剖析和理性的认识,我认为更符合历史,更接近真相:唐明皇与杨贵妃之间没有真正的爱情。

故事描写唐玄宗宠幸贵妃杨玉环,终日游乐,将其哥哥杨国忠封为右相,其三个姐妹都封为夫人。但后来唐玄宗又宠幸其妹妹

由于唐玄宗终日和杨玉环游乐,不理政事,宠信杨国忠和安禄山,导致安禄山造反,唐玄宗和随行官员逃离长安,在马嵬坡军士哗变,强烈要求处死罪魁杨国忠和杨玉环,唐玄宗不得已让高力士用马缰将杨玉环勒死。

杨玉环死后深切痛悔,受到神仙的原谅,织女星说:“既悔前非,诸愆可释”。

郭子仪带兵击溃安禄山,唐玄宗回到长安后,日夜思念杨玉环,闻铃肠断,见月伤心,对着杨玉环的雕像痛哭,派方士去海外寻找蓬莱仙山,最终感动了天孙织女,使两人在月宫中最终团圆。

艺术特点

这部剧本以宫廷生活为主线,穿插社会政治的演变,情节跌

洪升也是因为在孝

《长生殿》这是一幅明代

艺术成就

《长生殿》的思想内容十分丰富。虽然重点写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但是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1)描写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歌颂生死不渝的爱情《长生殿》传奇共五十出,其中第一出《传

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从《定情》开始,他们"惟愿取,恩情美满,地久天长。"由于唐明皇感情不专,杨玉环争风吃醋,他们之间发生过一些矛盾,但很快得到了解决。到第二十二出《密誓》,遥望牛郎织女双星,海誓山盟。"双星在上,我李隆基与杨玉环,情重恩深,愿世世生生,共为夫妇,永不相离。"他们的爱情达到情真意笃的程度。第二十五出《埋玉》,由于安禄山反叛,唐明皇西行,到马嵬驿,士兵要求处死杨国忠和杨玉环,否则不去成都。杨国忠被士兵杀死。唐明皇不得不让杨玉环自

作者还塑造了郭子仪和雷海青两个正面人物形象。郭子仪掌握兵权后,积极准备防御安禄山作乱。他为"扫清群寇、收复两京、再造唐家社稷、重睹汉官威仪"立下了赫赫战功。雷海青是个普通的乐工,他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正气凛然。他骂安禄山:"恨子恨泼腥

《长生殿》在第二十五出之前,主要用现实主义手法;在第二十六出之后,主要用浪漫主义手法。在描写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的同时,展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反映了一代兴亡。虽然在对李杨爱情的歌颂和对他们荒淫生活的揭露上存在着矛盾,但是作品的成就还是巨大的。

《长生殿》的词曲都很好。吴舒凫在序中说:"爱文者喜其词,知音者赏其律。以是传闻益远,畜家乐者攒笔竞写,转相教习。优伶能是,升价什佰。"汪

《长生殿》也有不足之处,例如,对唐明皇和杨贵妃歌颂有余,批判不足。在结构方面,下卷不如上卷那样紧凑。作者为了求得两卷对称,都用了二十五出,故意铺张,有些拖沓。另外,剧中的道士、土地、神仙等虽然是神话,但有迷信色彩,读者阅读时应注意去其糟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