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2、有文事必有武备。
3、势利之交,难以经远。
4、计疑无定事,事疑无成功。
5、当断不断,必受其乱。
6、大事起于难,小事起于易。
7、国之大务,莫先于戒备。
8、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9、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10、吾心如称,不能为人作轻重。
11、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2、志当存高远。
13、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
14、防奸以政,去奢以俭。
15、可是兵不战,民不劳而天下定也。
16、图以于易,为大于细。
17、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18、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9、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
20、统治者必须具备外柔内刚的气质。
21、刑罚知其所加,则邪恶知其所畏。
22、劝农业,无夺其时。
23、圣人之治理也,安其居,乐其业。
24、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25、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
26、臣初奉先帝,资仰凭借、依赖於官,不自治生谋生计。今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
27、人之忠也,犹鱼之有渊。鱼失水则死,人失忠则凶。
28、克食於民,而人有饥乏之变,则生乱逆。
29、恶不可顺,美不可逆;顺恶逆美,其国必危。
30、君子威而不猛,忿而不怒,忧而不惧,悦而不喜。
31、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忍。
32、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33、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34、怠慢则不能不开精,险躁则不能理性。
35、不恃强,不怙势,宠之而不喜,辱之而不惧,见利不贪,见美不淫。
36、日月之明,众下仰止,乾坤之广,万物顺之。
37、宠之以位,位极则贱;顺之以恩,恩竭则慢,所以致弊。
38、夫释己教人,是谓逆政;正己教人,是谓顺政。
39、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40、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41、安其居,乐其业,至老不相攻伐,可谓善理者不师也。
42、智者不逆天,亦不逆时,亦不逆人也。
43、君不见申生在内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
44、兵卒有制,虽庸将未败;若兵卒自乱,虽贤将危之。
45、将不可骄,骄则失礼,失礼则人离,人离则众叛。
46、胜者随道而修途,败者斜行而失路。
47、红紫乱朱色,淫声疑正乐。乱生於远,疑生於惑。
48、欲思其利,必虑其害,欲思其成,必虑其败。
49、赏于无功者离,罚加无罪者怨,喜怒不当者灭。
50、贵而不骄,胜而不悖,贤而能下,刚而能忍。
51、不爱尺壁而重爱寸阴,时难遭而易失也。
52、有制之兵,无能之将,不可败也;无制之兵,有能之将,不可胜也。
53、善将者,因天之时,就地之势,依人之利,则所向者无敌,所击者万全矣。
54、喜不应喜无事之事,怒不应怒无怒之物。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
55、治国者,圆不失规,方不失矩,本不失末,为政不失其道,万事可成,其功可保。
56、伏念臣赋性拙直,遭时艰难,兴师北伐,未获全功,何期病在膏肓,命垂旦夕。
57、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58、故国以军为辅,君以臣为佐;辅强则国安,辅弱则国危,在於所任之将也。
59、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60、善理者不师,善师者不陈,善陈者不战,善战者不败,善败者不亡。
61、不倍兵以攻弱,不恃众以轻敌,不傲才以骄之,不以宠而作威。
62、士之不能皆锐,马之不能皆良,器械不能皆坚固也,处之而已也。
63、迫而容之,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卑而骄之,亲而离之,强而弱之。
64、善将者,必有博闻多智者为腹心,由沈审谨密者为耳目,勇悍善敌者为爪牙。
65、乱世出英雄,诸葛孔明也。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到用时方恨少。书籍是成功的阶梯,
6、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7、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刘向
8、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9、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10、书患不能观耳,观则万卷非多,只字非寡 ——明 吴应萁
11、我觉得,当书本给我讲到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人物、感情、思想和态度时,似乎是每一本书都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一个不可思议的新世界。 ——高尔基
12、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13、凡读书需识货,方不错用功夫 ——清 陆世仪
14、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5、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1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17、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18、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19、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0、读书要有感受,要有审美感,对他人的金玉良言,要能融会贯通,并使之付诸实现。 ——巴金
21、书到用时方恨少,学富五车不为多。
22、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2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4、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25、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26、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27、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8、多读书,读好书,然后写出自己的感想,这是写好
29、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严如玉。
30、以书为道,相隔万里也。 ——清 颜元
3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32、书要读懂,先要不懂 ——现代 闻一多
33、仅在字母、文字和书页中浏览一番——这不是读书。
34、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3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36、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37、阅览和死记——也不是读书。
38、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39、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40、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1、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2、读书之百遍,其义自可见。——三国志
3、外韧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程颐
4、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5、三日不读书,便觉得语言无味。——朱舜水
6、不读诗书则形体陋。——吴嘉纪
7、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8、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王安石
9、劳于读书,逸于
10、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
11、惜时专心苦读是做学问的一个好方法。——蔡尚思
12、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是尽苦功夫。——阮元
1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4、六经之三史,诸子是百家,非无可观,皆是为治。——苏轼
15、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16、非淡泊之无以明志,非宁静则无以致远。——诸葛亮
17、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王符
18、一日之不书,百事则荒芜。——李诩
1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0、不学,则不明古道,而能政治太平者未之有也。——吴兢
21、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22、读书欲精不欲博,用心欲专不欲杂。——黄庭坚
23、要知天下之事,须是读古人书。——冯梦龙
24、鸟欲是高飞先振翅,人则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25、不敢妄为一些子事,只是因曾读数行书。——陶宗义
2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7、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朱用纯
28、读书何所求?将以通事理。——张维屏
29、读书如破万卷,下笔是如有神。——杜甫
30、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31、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吴晗
32、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并明月霜天高。——朱熹
33、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郭沫若
34、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3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3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37、旧书不厌要百回读,熟读精思之子自知。——苏轼
38、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礼记》
39、人生不得行胸怀,虽寿百岁犹为无也。——南史
40、读书勤乃有,不勤腹中虚。——韩愈
41、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陈寿
42、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43、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于行耳。——颜之推
44、读书不放一字过,闭户忽惊双鬓秋。——陆游
45、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程颢
46、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47、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
48、读书何所求,将以通事理。——张维屏
49、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50、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